张俊红编写的《热情的民族》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勤劳俭朴、淳朴善良的各少数民族,通过从他们的生活习性、服饰、民风民俗,可以了解到只有我国56个民族齐心协力才会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美丽中国》收集了我国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雄壮高山、高原平原、森林草原、盆地丘陵、峡谷洞穴、江河飞瀑、湖泊泉池、湿地岛屿、沙漠戈壁等景观的概况、形成、特点及观赏性进行了较准确的描述,其间部分篇目还有美丽的传说,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是全面了解我国各种景观的一部可读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热情的民族/美丽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张俊红 |
出版社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俊红编写的《热情的民族》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勤劳俭朴、淳朴善良的各少数民族,通过从他们的生活习性、服饰、民风民俗,可以了解到只有我国56个民族齐心协力才会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美丽中国》收集了我国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雄壮高山、高原平原、森林草原、盆地丘陵、峡谷洞穴、江河飞瀑、湖泊泉池、湿地岛屿、沙漠戈壁等景观的概况、形成、特点及观赏性进行了较准确的描述,其间部分篇目还有美丽的传说,增加了书籍的可读性,是全面了解我国各种景观的一部可读书。 内容推荐 《美丽中国》丛书共有15册,从绮丽的湖泊、奔腾的河流、蔚蓝的海洋,到雄伟的山峦、雄奇的大漠、美丽的草原;从特色的乡村、热情的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到宜居的城市、富饶的物产、领先的科技、多彩的文化,形成了中国壮美的景观。这是一套集中展现中国科技、历史及自然人文景观的丛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展示中国的魅力。张俊红编写的《热情的民族》为其中一册,《热情的民族》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勤劳俭朴、淳朴善良的各少数民族,通过从他们的生活习性、服饰、民风民俗,可以了解到只有我国56个民族齐心协力才会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目录 第一章 汉族民族风情 龙的传人——汉族 第二章 北方少数民族风情 草原牧歌——蒙古族 旗袍神韵——满族 嫩江骄子——达斡尔族 驯养驼鹿——鄂温克族 林海雪原——鄂伦春族 渔猎民族——赫哲族 白衣同胞——朝鲜族 第三章 西北少数民族风情 心里诚信——回族 能歌善舞——土族 能歌善舞——维吾尔族 古老部落——哈萨克族 伊宁长诗——乌孜别克族 云上人家——塔吉克族 欢歌起舞——塔塔尔族 红色牧人——柯尔克孜族 热情好客——撒拉族 刚健豪放——东乡族 保安三庄——保安族 九姓铁勒——裕固族 东布尔情——锡伯族 面包迎客——俄罗斯族 第四章 中南东南少数民族风情 南珠壮锦——壮族 竹木叠翠——瑶族 岭南民族——黎族 云岭僚人——仫佬族 岭西民族——毛南族 淳朴海风——京族 山歌悠扬——畲族 织锦粑粑——土家族 踏歌发舞——高山族 第五章 西南少数民族风情 歌舞民族——苗族 雪山哈达——藏族 咂酒引歌——羌族 槟榔竹楼——傣族 歌舞梦乡——彝族 天南瑰宝——白族 玉龙丽江——纳西族 哀牢春情——哈尼族 峡谷情牵——傈僳族 阿昌山寨——阿昌族 山乡赤子——拉祜族 迷人峡谷——怒族 独龙江情——独龙族 景颇山魂——景颇族 锅庄舞步——普米族 青山绿水——门巴族 太阳子孙——珞巴族 神秘茶山——基诺族 水稻民族——布依族 铜鼓舞奏——水族 侗寨鼓楼——侗族 吹奏八仙——仡佬族 白云人家——布朗族 古老茶农——德昂族 葫芦王国——佤族 试读章节 龙的传人——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汉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华人或唐人。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对道家、佛家诸说多有崇敬。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却逐渐式微,民众有许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然而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人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内t地、中国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用话,中国香港定位标准粤语。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其中有些一直到现在都造福于民。比如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蜀郡守李冰领导兴修的都江堰,不仅在古代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而且一直到现在,仍使成都平原人民受益无穷。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且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些民族之间利用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进行交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唐宋以来形成的“茶马互市”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明代中晚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江南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厂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汉族聚居地区的大中城市。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