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过森林里的飞禽走兽和昆虫是怎么生活的吗?你有没有见过,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钻出来,光着脚丫子在雪地上乱跑?你在什么报上能看到关于“林中大汉”驼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和秧鸡徙走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发笑的旅行消息?其实大森林里的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也有森林里的英雄和强盗。现在所有这些,在《森林报》上都可以看到了!
《森林报》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作表作。他用轻快的笔调,按春、夏、秋、冬四季,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了森林中的各种新闻。
他不仅将动植物的生活描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还大方地传授了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最著名的作品。它采用报纸的形式,以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为顺序,用轻快的笔调真实生动地叙述了森林居民生活中的各种故事,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比安基的笔触轻松而幽默,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
本书收录了《森林报》春、夏、秋、冬共12期报纸的全部内容,同时每一期后面的打靶场又设置了若干个相关问题,有的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有的却一定要小读者们走出家门,走到户外去体验,去观察,才能得到答案。希望小读者们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对我们的自然界有更多的了解,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善于观察善于记录的“森林记者”。
致读者
德利特米·尼基福罗维奇·凯哥罗多夫教授
森林年
森林历
第一期:冬眠苏醒月
特约记者报道——森林大事记——城市新闻——森林急电——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二期:候鸟返乡月
森林大事记——飞鸟传来的紧急消息——城市新闻——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三期:载歌载舞月
快乐的五月——森林大事记——城市新闻——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四期:辛勤筑巢月
大家都住在哪儿——森林大事记——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五期:小鸟出世月
森林宝宝——森林大事记——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六期:鸟儿群集月
森林里的新规矩——森林大事记——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七期:候鸟告别月
来自森林的特别报道——森林大事记——来自森林的第二次特别报道——城市新闻——来自森林的第三次特别报道——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八期:粮食储备月
准备过冬——森林大事记——城市新闻——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九期:冬季迎宾月
静寂的森林——森林大事记——城市新闻——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十期:小路初自月
冬天的书——森林大事记——城市新闻——国外新闻——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十一期:极度饥饿月
森林里好冷啊,好冷啊——森林大事记——城市新闻——狩猎新闻——打靶场
第十二期:忍耐迎春月
熬得过吗?——森林大事记——城市新闻——狩猎新闻——打靶场
打靶场答案
根据法律规定,春季只能在短时间内,在特殊的地区打猎,并且只能打森林与水面上的飞禽,还必须是雄性。如果春天来得早,打猎期就随之提前;如果春天来得晚,那么打猎期就必须推迟。
猎人一大早就从城里出发了,黄昏时分到达了森林。此时此刻,万里无风,灰蒙蒙的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气候倒也暖和,正是打猎的好时候。暗自窃喜的猎人挑选了一块林中空地,背靠着一棵云杉。周围的白桦、松树、云杉并不高。看看手表,离太阳下山还有十五分钟,猎人点了一根烟,要知道,一会儿可没工夫抽了!
猎人凝神静气地听着,森林里各种各样鸟儿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听,这是云杉树顶上画眉在啭呜,那是树丛中知更鸟的啁啾声。
太阳下山了。鸟儿们陆陆续续地停止了歌唱,就连最爱唱歌的画眉与知更鸟也安静了下来。
此刻,猎人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捕捉每一个声音!突然他听见了一阵轻轻的声音:“唧唧!唧唧!嚯嚯!嚯嚯!”
猎人兴奋地举起猎枪,如雕塑般一动不动。声音是从哪儿来的呢?
听,声音再次响起!还是两只呢!
只见两只长嘴丘鹬扇动着翅膀,嗖地一下迅速飞过树顶。一前一后,动作配合默契,看来前面一只是雌鸟,后面一只是雄鸟。
砰!随着枪声响起,雄鸟在空中打了个转,慢慢地掉进树丛里。猎人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去。如果这只受伤的长嘴丘鹬逃走,躲进树丛中,那就再也找不到了,因为它的羽毛与枯叶的颜色一模一样。还好,猎人一眼就看见它挂在树枝上!
此时,远处又传来另一只丘鹬的叫声。可是太远了,猎枪打不到!猎人再次站在云杉旁边,专心听着。森林里静悄悄的,不一会儿又响起了“唧唧!唧唧!嚯嚯!嚯嚯!”的声音。可是声音越来越远,怎么样才能把它引过来呢?猎人挠挠头,灵机一动,摘下帽子抛向空中。
黄昏中,雌丘鹬四处张望,焦急地寻找着雄丘鹬。咦?树后面那个忽上忽下的黑影是什么?难道那就是雄丘鹬吗?雌丘鹬转身朝猎人的方向飞了过去。
砰!雌丘鹬应声落下,栽倒在地,当场毙命。
天色越来越黑了。四周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一时间猎人竟不知该转向哪个方向,兴奋得双手微微发抖。
砰!砰!没有打中!
砰!砰!又没有打中!
先等等吧,定定神再说。嗯,现在好多了!再试一次!
在森林深处,一只猫头鹰发出奇怪的低沉的声音。可是天太黑了,根本无法瞄准。哎呀!又飞来一只。
“唧唧!唧唧!”
对面又响起同样的叫声。
“唧唧!唧唧!”
两只丘鹬正好在猎人的头顶上方相遇了,立刻打起架来。
砰!砰!两只丘鹬双双落下。猎人几步上前,定睛一看,其中一只闷哼一声,另一只则盘旋几圈,落在猎人脚边。
猎人满足地笑了笑,抬头看天,该换地方了。
趁现在还看得见林间小路,猎人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鸟儿交配的地方。
松鸡交配
夜色下,猎人坐在森林里,吃了点干粮,又拿起水壶喝了些水。这时可千万不能生火,不然鸟儿会被火光吓跑。
很快就要天亮了。松鸡会在日出前交配。 在寂静的夜色中,猫头鹰发出了几声可怕的枭叫。该死的,这样会吓到鸟儿。猎人心里暗暗骂道。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一只松鸡低低地叫了起来:“唧唧”。
猎人一跃而起,侧耳细听,不放过一丁点轻微的动静。
又一只!
就在不远处,最多一百五十步开外……
猎人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步步靠近,手指扣在扳机上,眼睛牢牢地盯着暗夜中高大的云杉树干。之前的唧唧声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像音乐的啭鸣,猎人明白,这是松鸡求偶时发出的声音。
猎人大跨步地向前迈去,一步、两步、三步,突然站住了,纹丝不动。
啭鸣声停止了。四周寂静无声。
鸟儿提高警惕,仔细地听着。哪怕地上的树枝发出一丝最轻微的劈啪声,这个机灵鬼都会立刻飞进森林里,溜得远远的。
竖起耳朵听了听,什么声音都没有,于是鸟儿又发出求偶的声音。先是低沉的喳喳声,然后是更像音乐的声音,接着又啭鸣起来。
猎人向前一跃,啭鸣声又止住了。
这下猎人再也不敢动了,一只脚还悬着,只得单脚站立。鸟儿重新唱起求偶的歌,一遍又一遍……
猎物就在眼前。这只松鸡就落在云杉树干的半腰处,离地面非常近。这个小家伙此刻正沉浸在自己的歌声中,放松了戒备,唱得可带劲了。对周围的声音充耳不闻,就算你大叫大嚷,它也不会察觉。
可是,它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在一片黑漆漆的浓密树枝中,要找出松鸡的身影,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猎人瞪大了眼睛,仔细地寻找。哈哈!原来它在那儿!就在一根粗粗的云杉树枝上,不到三十步的距离!这时叫声停止了,猎人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嗒!嗒!嗒!”,接着又响起了啭鸣声。
还等什么,就是现在。猎人果断地举起猎枪,瞄准黑色轮廓。这只松鸡体型较大,胸脯上长着细细的绒毛,尾巴像一把大大的扇子。必须击中要害。如果子弹打在紧绷的翅膀上,松鸡不会受伤。
砰!
烟雾挡住了视线,猎人什么也看不清,只听见有东西重重地压断了好几根树枝,最后嘭地一声掉在雪地上。
呀!好大的一只雄松鸡!体型巨大,全身黝黑,至少有十磅呢!猎人定睛一看,只见松鸡眉毛通红,似乎浸透了鲜血……
P21-24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维·比安基最著名的作品。维·比安基,1894年出生于一个养着许多小动物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瓦·利·比安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村或海边去住,在那些地方,他逐渐和大自然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怎样根据飞行的模样识别乌儿、根据脚印识别野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观察、积累和记录大自然的全部印迹。
1924~1925年,比安基开始在一本叫做《新鲁宾逊》的杂志上撰写专栏,专门描写森林生活,渐渐地形成了“报纸”的特点,这就是《森林报》的雏形。1927年,《森林报》结集出版。从1927年到1959年,《森林报》已再版9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森林报》采用报纸的形式,以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为顺序,用轻快的笔调真实生动地叙述了森林居民生活中的各种故事,表现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比安基的笔触轻松而幽默,蕴含着诗情画意和童心童趣。
本书收录了《森林报》春、夏、秋、冬共12期报纸的全部内容,同时每一期后面的打靶场又设置了若干个相关问题,有的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有的却一定要小读者们走出家门,走到户外去体验,去观察,才能得到答案。希望小读者们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对我们的自然界有更多的了解,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善于观察善于记录的“森林记者”。
编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