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是一部灰姑娘式的儿童小说。这本书刻画了心地善良、不怕困苦的小女孩——莎拉·克鲁,也对铭钦女士那种势利小人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小公主》发表于1905年,1939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美国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影片上映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小公主萨拉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儿童形象。后来这本小说又多次被重拍成电影与电视剧,深受孩子们与他们父母的喜爱。
F.H.伯奈特的书,特别是《小公主》和《秘密花园》,具有明显的幻想色彩,但却充分具备了产生奇迹的因素。贯穿书中的爱和同情沟通着不同时代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与亲切自然的语言风格令这部童书焕发着经典之作的神采。
一个住在印度的英国军官,把失去了母亲的小女儿莎拉·克鲁送到巴黎的寄宿学校。家境富裕的莎拉在学校享有公主一般的待遇。可是,不久后的一天,远方传来莎拉父亲客死他乡的消息,莎拉顿时失去了“天之骄女”的地位。一夜之间,她被贬为小女佣,受尽了歧视,备尝加诸于她身上的种种折磨。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出乎意料……
那是个阴暗的冬日的下午,浓重的黄色迷雾笼罩着伦敦的街道,家家户户点起了灯火,店铺橱窗里也像晚上一样点上了灯,煤气灯照得十分亮堂。一个容貌奇特的小女孩跟她父亲一起坐在马车里,马车在大街上缓缓行驶着。
她把双脚蜷缩起来,斜倚在父亲身上,父亲把她搂在怀里。她从马车窗口呆呆地望着过路的行人,一双大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大人模样的、心事重重的古怪神情。
女孩名叫莎拉·克鲁,虽然只有七岁,但是事实上她老是在梦想和思考古怪的东西,她觉得她似乎已经生活了很长的岁月。 此时,她正在回忆她和父亲克鲁上尉刚刚结束的、从孟买起程的航行。她想起了那艘大船和船上那些忙忙碌碌、沉默不语的印度水手。
他们从烈日炎炎的印度,经过一望无际的海上,又来到一个白天跟夜晚一样黑暗的地方,坐着陌生的马车穿过陌生的街道。
“爸爸,”她用神秘兮兮的小嗓子低声说。
“什么事儿啊,亲爱的?”克鲁上尉答应着,把她搂得更紧些,一边望着她的小脸。“莎拉在想什么呢?”
“这就是您所说的那个地方吗?”莎拉悄悄说,往父亲身上再贴紧一点。“是不是啊,爸爸?”
“是的,我的小莎拉,这就是那个地方。我们终于到达这儿啦。”父亲的话里透着悲哀。
她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她那年轻、英俊、富有、宠爱她的父亲,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俩一直相依为命,一直非常钟爱对方。她只知道他富有,她还听见人们说,她长大以后也会变得富有,但她并不明白“富有”的全部含义。她一直居住在一座漂亮的孟加拉式平房里,习惯于看见许多仆人向她低头行礼,称她为“尊敬的小姐”,并且让她在一切事情上随心所欲。她有许多玩具、玩赏动物以及一个崇拜她的保姆。
在她短短的生涯中,只有一样东西使她烦恼。这样东西,就是某一天将把她送去的“那个地方”。她曾经看见过其他孩子被送走了,她知道有一天她也必须离开。虽然有时候她父亲讲述的这次航行以及这个新国家的故事,对她很有吸引力,但是一想到父亲不能和她待在一起,就让她感到心烦意乱。
“你能和我一起去那个地方吗,爸爸?”她五岁时曾提过这样的问题。
“你不会在那里待很长时间的,小莎拉,”父亲总是这么说,“你会住在一座可爱的房子里,那里有好多小姑娘,你们可以一起玩,我会给你寄去许多书,你会快快成长,要不了一年工夫,你就会长大成人,变得聪明伶俐,可以回来照顾你的爸爸哕!”
她喜欢遐想将来的那些事情:替她父亲照管家务啦,和他一起骑马啦,他举行宴会时她坐在餐桌的上首做主人啦,跟他聊天,阅读她的书本啦……所有这些,正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东西。如果说,谁要想得到这些东西,就必须前往英国的“那个地方”,她就必然会下定决心到那里去。她对别的小姑娘倒不大在乎,可是如果她有许许多多的书,那就可以聊以自慰了。她喜欢书超过其他一切,事实上,她常常编造一些关于美好事物的故事,并且自我欣赏一番。有时候,她还把编出来的故事讲给父亲听,父亲跟她一样,也非常喜欢这些故事。
“那么,爸爸,”她轻轻地说道,“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方,我看我们只好听天由命了。”
听见她大人气十足的话,父亲禁不住笑了起来。他吻了女儿一下。实际上他自己根本不愿听天由命,他那奇特的小莎拉一直是他的贴心伴侣。因此,当马车驶入一个宽阔的、阴沉沉的广场,抵达那座房屋——他们的目的地时,他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这是一座高大、阴暗的砖屋,和那一排其他的破屋外表一模一样,不过在它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铜牌,上面镌刻着一行黑色的文字:明钦小姐优等女子学校。
“我们到了,莎拉!”克鲁上尉说。然后他把她抱下车,两人走上台阶,按响了门铃。后来莎拉常常会想,这座房屋恰恰跟明钦小姐本人一样。它很体面,并且装饰精美,可是里面的每一样东西却都是丑陋的;就连那些扶手椅都仿佛包着坚硬的骨头。门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坚硬而擦得明亮。
他们被引入一间会客室,地上铺着带有一个四方形图案的地毯,椅子是方方正正的,沉重的大理石壁炉架上,放着一座沉重的大理石时钟。
莎拉在一把硬邦邦的桃花心木椅子上坐下来,飞快地向四周扫视了一眼。
“我不喜欢这儿,爸爸,”她说,“可是我敢说,战士们——即使是勇敢的战士们——也并不喜欢进行战斗。”
克鲁上尉放声大笑起来,听莎拉说古怪的话从不感到厌倦。接着,他突然一点也不笑了,一把抱住她,拼命地吻她,看上去眼里好像还含着泪水。
P1-4
F.H.伯奈特是英语世界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在英国度过童年,1865年随全家移民美国田纳西州。伯奈特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她从18岁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贴补家用。伯奈特的创作中,最为有名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1886年她发表了小说《小少爷方特罗伊》,写一个美国小男孩成为英国伯爵继承人的故事。“方特罗伊”从此成为英语词汇,指“过分盛装打扮的小孩”。这本书也让伯奈特成为当时最畅销、最富有的流行作家之一。
《小公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住在印度的英国军官,把失去母亲的小女儿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生活富裕的小女儿在学校享有公主一般的待遇,可是有一天传来她父亲客死异乡的消息,于是这个“天之骄女”马上沦为小孤女,一夕之间被势利的学校校长贬为小女佣,受尽了岐视,备尝加诸于她身上的各种折磨……
然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书中的小公主——莎拉,并没有因此被击倒,她一样拥有幻想的余裕,这种幻想带给她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她坦然面对不幸的人生,同时在恶劣穷困的环境中,她依然秉持正直与诚实,并且热情、理解别人、帮助别人……
故事的结局,会让读者们大跌眼镜。《小公主》原先在杂志上连载,曾风靡一时,后来搬上舞台,并于1905年以小说形式问世。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