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荼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并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究茶道,学习茶艺,尝试让自己的茶生活丰富起来。作为一个和茶相关的工作者,当然希望茶文化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欣喜之余,便把自己和茶结缘、认识茶、品茶的经验总结出来,将这些自己不断积累的和茶相关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爱茶的你能够喜欢。
李丽贞著的《茶香悠然(附光盘识茶泡茶品茶爱茶)》共分为8章,以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引子,同时融入茶叶的基本知识,让您在一边看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到茶知识。
茶性温和,饮荼使人保持一种自然清醒的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大家对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李丽贞著的《茶香悠然(附光盘识茶泡茶品茶爱茶)》融入了笔者对茶的一些经验和个人见解,从茶的基础知识到富有内涵的茶文化、荼道,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茶叶的起源发展到如何制作茶、茶叶的选购、冲泡的技艺、茶席的设置,以及与茶有关的茶画、茶诗,茶道。《茶香悠然(附光盘识茶泡茶品茶爱茶)》内容丰富,简单轻松的抒写手法,并配有随书茶艺视频光盘,让读者犹如走进茶的世界。还在等什么呢?快沏上一杯茶吧!
一来是好奇,二来是真想找兼职做,于是给他们发了封邮件。之后就.把这事给忘了,大约三天后,打开邮箱,发现有新的回复,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地通了一个多月的邮件,因为他很久才给我回复一封。信中邀约我去他们茶厂喝茶,那天下午我就约了朋友一同前往。
茶厂四周砌着红砖,路两边种满了小树,想必茶厂的主人是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吧。走进茶厂,里而是很人片的水泥地板,平平整整,干干净净,后来才知道那是晒青用的。走进茶室,架子上安放着各种造型的紫砂壶,还有一些关于茶的书籍,正对窗户的墙上挂着一幅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茶桌是鸡翅木的,花纹精致,油光发亮的,想来这便是“客满为患”,亦是他们的功劳和杰作了吧。
第一次见到三哥,有些紧张,就像没有见过世面的女孩子一样,不知道要说什么。可是他很亲切,像长辈一样,也很幽默,那种暖暖的笑容和热情让我变得比较自然了。他说你们来,我请你们一泡今年做得最好的高山茶。一听是最好的,我们心里乐滋滋的,当时对茶没有概念,所以一听到“最好高山茶”(当时光注意到“最好”二字了,把那个“高山茶”给忽略了,如果是现在的话,我肯定是先注意到“高山茶”,再注意到“最好”)在想,这是不是就当踏入茶的大门了,其实对于茶而言,并不能用最好来形容,茶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还有做得好与不好来区别;最好的茶,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小范围的对比罢了。当时品的茶也忘记了是什么味儿,只觉得嘴巴回甘,口齿留香。
一番轻松愉快的闲谈,像是面试,更是老朋友相见的那份喜悦,遥遥千里,你我相识,应该是莫大的缘分了,是他把我带入茶的世界,是他领着我走进茶的海洋,在一杯杯茶水里,感悟人生冷暖,积极地面对生活和未来的道路。在相识之后,我留在了三泰行工作,在这里虽然度过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却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三泰行有一个很年轻的女厂长,她很干练,成熟,做事稳重,有担当。妈妈以前总让我向她好好学学,因为长年在外读书,煮饭炒菜的功夫实在是“菜”,她总也提醒我,做女人,这些都要会的,以后嫁了个婆家才能做好一个媳妇样儿。那时候我总不耐烦妈妈的唠叨,但是她说得也没错儿。女人身兼数职,得做好本分的事情。
半年很快就过去了,在找回自己之时,也是我离开的时候了。要走前,我更新了QQ签名和论坛心情,记得当时我写“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一直记得你们对我的好”。三哥给我的回复“从你来我这边,我从来都没有把你当员工看,而是像女儿一样,怎么可以说你们呢,把我们撇开,我一直把你当家人”。大致意思是这样子的,当时看到的时候,眼泪涮涮地止不住。 走,还是走了。
虽然离开了那熟悉快乐的地方,但是那份真情一直都在。一杯茶水,热着喝爽口,冷着喝也甘甜。离开那里,他们希望我能更好地发展,也一直嘱咐我出去外面要好好学习,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情给他们打电话,这些话一直温暖着我。
在往后的臼子里,三哥和他们的身影一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每次刚家都会找个时间去看他们。见面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我想三哥大老远从南投来到美丽的永福一定会收获更多,台商给家乡带来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
1.2海滨城市——厦门
穿梭在各个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在上演不一样的节目。踏入这片崭新的土地,你也将上演属于你的故事。故事里有你,有我,有他。擦肩而过的是微风,驻足的是缘分。拉开序幕,静心体会那分分秒秒,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1.2.1寻得一处舒适
看见了吗?缘分之门正向你敞开,你将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走吧,走吧,跟我邀游吧。来吧,来吧,亲近茶的怀抱。
是的,一个乡村里的小姑娘进鹭岛了。离开前,三哥就取笑我说乡卜里的小姑娘要进城了,城里的花花世界,充满诱惑,你可能就不回来了。果不其然,被他猜得个正着,真不愿意离开这座城市了。前些日子去北京,和大家一样挤着地铁,四周一打量,竟然找不到同我一样穿高跟鞋的女生。亲爱的脚丫子已是超负荷工作,高跟鞋儿撑起整整一个人,也是在叫苦连天了吧。一下飞机,就感觉空气很干燥,没有厦门那般滋润潮湿,皮肤敲起了警钟。在北京几日,就让我非常想念厦门了。看来我这个人还是适合慢节奏的鹭岛。
厦门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座适合恋爱,浪漫而悠哉的城市。我喜欢·个人漫步在鼓浪屿,吹着海风,风在这里变得有味道,咸咸的,但是那种舒适是幸福的味道。以前把自己当成一名刚来厦旅客,查好地图,带好相机,安排好路线,早早来到南普陀礼佛,再去鼓浪屿感受小岛的静谧,然后去了中山路吃当地的小吃,最后慢悠悠地搭上公车,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下,放下身心的疲惫,看着车来车往。
鼓浪屿被称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白天的时候,鼓浪屿上的人特别多,我一般不喜欢凑这个热闹,在那里,你足见不到汽车的,甚至连自行车都很难看到,不管是来旅游的还是岛上的人,都选择行走。当你要来鼓浪屿前,还是准备一双平底鞋吧。夜晚的鼓浪屿显得清静幽雅。尤其是夜景工程,代表着自然景象的日光岩、代表着异国建筑风格的八卦楼、代表着音乐岛钢琴造型的候船厅和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雕像等,在各色灯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发光。特别是有几条激光射线跨越鹭江海空,变幻摇曳,令人眼花嘹乱。隔江远眺鼓浪屿夜景,犹如一座大花盆聚集着炽曰艳丽的花丛,与厦门中山路的霓虹灯、高层建筑的射盯和许多彩色聚光灯,交相辉映,闪耀夺目,使岛上、海上、天上三维空间灿烂迷人。P6-9
书终于付梓了,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第一次动笔写如此多的文字,刚开始带着满满的信心,但是越到后面越觉得吃力,一方面总觉得文字不够精美,一方面怕自己才疏学浅,漏洞百出,贻笑大方。但既然决定做这么一件事情,只能用尽全部的精力去完成,这是对读者的一种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荼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并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究茶道,学习茶艺,尝试让自己的茶生活丰富起来。作为一个和茶相关的工作者,当然希望茶文化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播。欣喜之余,便把自己和茶结缘、认识茶、品茶的经验总结出来,将这些自己不断积累的和茶相关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爱茶的你能够喜欢。
本书共分为8章,以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引子,同时融入茶叶的基本知识,让您在一边看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到茶知识。
第1章茶缘,主要介绍如何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每一个人与茶结缘都有不同的契合点,那你是如何爱上茶的呢?
第2章南方有嘉木,集中介绍了茶叶的基本知识,想要全面认识茶叶基本知识的读者,可要用心看这章节了,里面包含了茶叶的起源、分类、命名、基本分类,还有冲泡技艺等。
第3章心亲一盏茶,壶中岁月,杯中乾坤,好茶需要好水配,冲泡一壶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如何才能冲泡茶,那就跟随笔者一起走进这篇章节吧。
第4章品茗自得乐,爱上茶,自然爱上茶的那份宁静、那份优雅。
第5章与师品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独饮,不如与友品茗。与师品茗,参禅悟道;与师品茗,修身养性;与师品茗,喝出淡泊、清静、至真,至纯。
第6章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草木皆有佛性,一片小小的茶叶,无不充满了智慧。人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需从一花一草一木之中,感悟人生道理。有人说,甚至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在这个章节,你可以看到美丽动人的茶叶故事,还有优美的茶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茶道也在这章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7章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在茶香的世界里,品味甘甜与苦涩,我想那就是一种圆满吧。品茶即在当下,不如放下手上的工作,走出室内,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第8章茶与女人,绝大多数喝茶的人中,男士多于女士。我喜欢看到女士们拿着茶杯品茗的样子,优雅、高贵、知书达理,让人意味深长,你想做一个懂茶的女人吗? 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茶道即是人道,把品茶当成一种励志、雅致的手段,品茶即是以审美、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怡情养性。
当然,本书关于茶和茶道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希望以后的茶工作者可以进一步的补充;同时笔者在写作本书时候,阅读参考了一些茶前辈的经典书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