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既是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又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经典”为视角系统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推进文化多样性建设,让少数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走向更为广大的民间,从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更多的读者,在传承和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
这本由黄龙光编写的《彝族民间故事》是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彝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四川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既是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又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经典”为视角系统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推进文化多样性建设,让少数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走向更为广大的民间,从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更多的读者,在传承和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 这本由黄龙光编写的《彝族民间故事》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由黄龙光编写的《彝族民间故事》收录了:《牧羊人与妖婆》、《老虎和山妹》、《三姑娘和癞蛤蟆》、《败家子的故事》、《代鹅姑娘》、《青蛙仙子》、《神雁羽毛》、《喜鹊告状》、《猴子与蟋蟀》、《狐狸为什么是花的》等故事。 目录 开天辟地 更资天神 哥哥留在月亮上 寻天地相连的地方 拆掉通天的桥 洪水漫天地 人祖的由来 雪子十二支 诸神争大 笃米 阿什色色和布阿诗嘎娓 智水和哑水 毕摩撰字 阿苏拉则变鸟传字 毕·阿苏拉则 人死做斋的由来 阿鲁举热 英雄支格阿鲁 兹兹尼扎 火把节的传说 火把节的来历 彝族为啥十月过年 错尔木呷的故事 罗牧阿智的故事 松谷克忍的故事 张沙则的故事 么刀爸的故事 普丕的故事 南诏始祖细奴逻 奢香夫人 阿诗玛 咪依鲁姑娘 祖先牌位阿普科的来历 石林的传说 罕亦跌古 彝海结盟的传说 摔跤的来历 铜鼓的来历 阿细跳月 三弦的来历 月琴的来历 口弦 彝族姑娘的鸡冠帽 彝家护心帕的来历 彝族妇女花围腰的由来 彝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 盐的由来 祭竹 大米的故事 甜荞秆红 阿妈的一匹花丝绸 跑齿和跑撒 阿尺尺和阿闪闪 神奇的木鱼板 十只金鸡 铁匠降陉 勇敢的阿苏诗惹 聪明的莫克苏阿沙 聪明儿媳的故事 聪明的阿丝木呷 聪明的阿路 捕虎勇士拉玛洛基 阿茨姑娘 摔父亲的儿子 阿杜的故事 格里、培里斗恶魔 悬崖下有金子 五指相争 叉戛拉 络洪阿拉与络洪阿尼 札西 还谷子 铁妹树 果雅和梅依纳 桓苏博朵 威志和米义兄妹 阿扎 银花与金花 朵莎和朵坡 姐妹俩和野人婆 牧羊人与妖婆 老虎和山妹 三姑娘和癞蛤蟆 败家子的故事 代鹅姑娘 青蛙仙子 神雁羽毛 喜鹊告状 猴子与蟋蟀 狐狸为什么是花的 公鸡、蜈蚣和梅花鹿 牛为什么没有上门牙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乌鸦学歌 猫为什么怕狗 懒猴是怎样来的 猫头鹰的来历 鹌鹑为什么尾巴短 猫头鹰替喜鹊报仇 蛤蟆和水獭 附录 试读章节 远古的时候,天地间雾蒙蒙地相连着。天不在上面,没有太阳、月亮、星星,也没有天亮天黑,白天和黑夜都是一个样;地不在下面,没有高山、深谷和平坝,既不长草,也不长树;中间没有风,没有水。天地黑沉沉的,没有光亮;浑浊浊的,什么也看不清。坎下的蛇和坎上的蛙互相商量说:“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我们应该请天神把天地分开。”天神恩体谷兹听到了蛇和蛙说的话,他正好也有这个想法。这时,东南西北四方降生了四个神仙孩儿:东方杉林生了个神孩儿叫如惹古达,西方柏林生了个神孩儿叫苏惹赫达,南方的红云生了个神孩儿叫斯惹底尼,北方的熊生了个神孩儿叫阿俄苏补。这一天,恩体谷兹派鸽神登补阿赫去喊东方的杉树神如惹古达,如惹古达又去喊北方的熊神阿俄苏补,阿俄苏补又去喊来工匠的始祖格莫阿赫。他们来到天神恩体谷兹家,会同别的神仙一起商量开天辟地的事。天神恩体谷兹说: “请各位神仙来,商讨开天辟地的事,请各位神仙们献计献策。”于是,各位神仙商量了九天九夜,杀了九条牛做小菜,喝了九坛酒润嘴皮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好的办法来,又杀了七只羊做小菜,喝了七坛酒润喉咙,商量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好的办法来,又杀了三条牛做小菜,喝了三坛酒润嘴皮,商量了三天三夜。风神赫史阿俄把他的想法和地仙阿依苏尼商量了以后,牵来两条大牯牛,想用牛角把天地顶开。两条牯牛顶了很久很久也没有能把天地顶开。智神波利阿约把他的想法和柏树神苏惹赫达商量以后。赶来两只猪,想用猪把天与地拱开,结果没有拱开。柏树神苏惹赫达和杉树神如惹古达商量后,捉来两只鸡,想用鸡爪把天与地刨开,却只刨出来一对铜弹子,一对铁弹子,一升铜沙子,一升铁沙子。后来,云神斯惹底尼去找来九块有铁锅那么大的铜块和铁块,交给工匠的始祖格莫阿赫。格莫阿赫接过铜块和铁块,用手指当铁钳,用嘴当风箱,用拳头当铁锤,用膝盖当铁砧,打造出四根铜叉、铁叉来,交给四位神仙。东方的杉树神如惹古达,拿了一根铜叉插入天地之间,使劲地一撬,东方被撬开了一条缝,一丝风从缝隙里吹了进来。西方的柏树神苏惹赫达拿来了一根铜叉,将它插入天地之间,使劲一撬,西方被撬开了一条缝,一丝风从缝隙里吹了进来。南方的云神斯惹底尼拿了一根铁叉,将它插入天地之间,使劲地一撬,南方被撬开了一条缝,水从缝隙里流了出来。北方的熊神阿俄苏补拿了一根铁叉,将它插入天地之间,使劲地一撬,北方被撬开了一条缝,水从缝隙里流了出来。他们一齐用力把天往上掀,把地往下按。天被掀上去了,地被按下来了,天地被分开了。他们刨开地下的泥土,出现片片大地,东西南北四方已划清。天神恩体谷兹四方查看了一遍后,说: “天和地离得太近了,还得把天再升高一些,把地再压低一些。”他见地上还有四块铜和铁,就让七匹骏马去把铜块和铁块刨出来。骏马用蹄子刨了很久很久,没有刨出来。他又让七只公羊去把铜块铁块刨出来。公羊刨了很久很久,仍然没有刨出来。他又派了黄黑四头猪去把铜块和铁块刨出来。四头猪去拱了很久很久,才把铜块和铁块拱了出来。 云神斯惹底尼又去请来工匠的始祖格莫阿赫。格莫阿赫用铜块和铁块打造了九把铜扫帚和铁扫帚。斯惹底尼就把这九把铜扫帚和铁扫帚交给了九个仙女。仙女们非常勤快,她们手执铜扫帚和铁扫帚把天往高处扫,天越升越高,变成蓝悠悠的天空。斯惹底尼用四根顶天柱把天托住,不让它往下落。东边的顶天柱木勿哈达立在天边;西边的顶天柱木克哈尼立在地角;南边的顶天柱尼木和萨立在彝区;北边的顶天柱和木底尼立在汉区。后来这四根顶天柱就变化成四座高山。九个仙女手拿铜扫帚和铁扫帚,把地往低处扫,地越落越低,变得黑油油的了。斯惹底尼用四根大绳把地绷住。这四根大绳从东拉到西,从南拉到北,互相交叉着,把地绷得紧紧的。他再用四块压地石压住地的四角,不让地往上冒。 天地分开了,但没有太阳和月亮。斯惹底尼将鸡刨出来的两个铜弹子,一个丢向东方,东方升起了太阳;一个丢向西方,西方现出了月亮。他又将两个铁弹子,一个甩向南方,地被打凹了,成了湖泊;一个甩向北方,地被打凹了,成了江河。他又将一升铜沙子撒上天,天上有了星;再将一升铁沙子撒上天,天上有了云雾。波立阿约神负责万物的生长,他打了九把铁斧头来打山,一山打平养羊,一山打平养牛,一山打来种田,一山打来撒荞,一山打来做战场,一山打来流水,一山打平住家户。P1-3 序言 民间故事是民众喜爱的传统文化,讲故事是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亦称“讲经”“说古”“讲古话”“讲瞎话”“粉白(话)”“讲大头天话”“摆龙门阵”等,各地说法不一样,反映了民众对民间故事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使用状况。 讲故事是中国各民族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优美动听的故事陪伴人们度过无数美好的时光。“冬季是农闲季节,寒夜又那样漫长,于是,躺在温暖的炕头上,或围坐在火盆边,嘴里吧嗒着旱烟袋,也许手里还纳着鞋底,手不闲、嘴也不闲地讲述着。夏季挂锄季节,夜晚坐在大树底下,或在庭院里讲故事、听故事,以此来抵御夏天的酷热。秋后扒苞谷米或扒蚕茧,需要人手多,讲故事会吸引来劳动帮手,还会让人忘记疲劳。”①这是我国北方民众以讲故事打发农闲时间、消除劳动疲倦的典型场面。 讲故事是中国民众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记忆历史、描绘现实、倾吐心声的主要方式,是他们感受社会生活、传递民族文化传统最灵活、最便捷、最普及的手段。尽管讲述人年复一年地讲述着似曾相识的故事,但是,他们的每一次讲述就是对历史的一次记录和回味,是将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连接、相融通,以彰显其对社会的认识和人生的理解。也正是这样,流传干百年的故事因在讲述人那里得到别样景致的重现而摄人心魄。 中华民族“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往,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①。这种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决定了中国民间故事多元一体的格局。各个民族的民间故事在多姿多彩的地域景观和人文传统作用下,既具有民族、地域个性,又呈现出相互交流、彼此借鉴的局面。一方面,汉族的很多民间故事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家喻户晓,代代相传,比如《水浒传》《杨家将》《包公案》等。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对汉族民间故事的影响,亦是中国各民族民间故事交流与整合酌重要表现。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民间故事交流和影响的历史也很久远。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内容和情节极为相似的民间故事。比如,西南、中南地区各民族都有“狗耕田”型故事、“百鸟衣”型故事、“灰姑娘”型故事以及“找幸福”型故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在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借鉴和融合。 中国民间故事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通过多种渠道与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互鉴。佛教传入中国,带来了大量印度故事;中日频繁交往将中国民间故事传播到日本; “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和国家的民间故事彼此交流、借鉴的现象更为突出,这种吸纳与输送、交流与碰撞使得中国民间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根性和兼容并蓄的世界品格,不仅丰富了我国民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丰富了世界民间故事的文化宝库。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传统的民族,民间故事的讲述往往被拉进历史文化体系,这种特点突出地体现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野史”乃至“正史”对民间故事的记录方面。这些故事的记录者往往在原本虚幻的故事开头或末尾。以真实的口吻添加一些可信成分,由此增强民间故事的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各民族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部门、各类人员采集和整理了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2014年~2015年,我带领学生对上个世纪被采集翻译为汉文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信息采集,其数量之惊人、成绩之斐然,让我兴奋了很久。但是非常遗憾,中国不同时期采录、整理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资料大多被束之高阁,或者仅仅供学者研究使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各民族民间故事在教育和知识传播上的优长。为了全面、系统地凸显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经典性”,我们组织编选了“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系列丛书,在包括神话、传说,还有动物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寓言,以及民族或地区特有的口头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尝试着从“经典”的视角推介和传承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提升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些民间故事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民间故事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构筑成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种类繁多,同一种民间故事在不同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演变形态,对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经典”进行系统汇纳,有利于加强民族乃至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彰显中国各民族民间故事的文化认同功能,也有利于培养民众的道德情操,传递生活知识。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包含民众的生活情感、价值观念和审美期待,人们习惯地认为民间故事属于“草根”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打破人们对·‘经典”认识的藩篱,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视为“经典文化”,在每个民族丰富的民间故事中精选100则民间故事编辑成册,采取经典化的选编方法、经典化的传播方式,让这些世代流传的经典民间故事走进中华多民族民众生活之中,为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的传承、创新而开辟“经典化”的路径。 “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既是抢救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又是在现代化背景下,以“经典”为视角系统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推进文化多样性建设,让少数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走向更为广大的民间,从深度和广度上影响更多的读者,在传承和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方面做出特殊的贡献。这是我们希望的,也是我们愿意做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