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囧爱(心理咨询小说集)/心理花园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光兴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理学是什么呢?它是一门专业,一种理论性的科学研究,它被锁定在大学里,被隔绝在研讨会上,而通俗心理学书籍中的俗套语言又令人无法忍受,不忍卒读。

徐光兴编著的《囧爱》七篇小说,从文学心理分析的角度去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问题。作品运用悬疑、推理或通俗小说的手法,并且以心理咨询案例故事的形式,将目前社会生活撞击下,普通市民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矛盾刻画出来,以期引发我们对人性和人权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内容推荐

徐光兴编著的《囧爱》七篇小说,从文学心理分析的角度去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问题。作品运用悬疑、推理或通俗小说的手法,并且以心理咨询案例故事的形式,将目前社会生活撞击下,普通市民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矛盾刻画出来,以期引发我们对人性和人权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在我们社会中现时代的心理咨询正是一种“挣扎”着的事业,它本身受到两方面的“统治”和挤压。首先,精神医学把心理咨询看做是它的旁支分系,它无情地嘲笑心理咨询不具有“处方权”——没有正统的地位,就如同嘲笑一个小妾和婢女一样,因此精神医学宣称对它具有更高一级的指导权。其次,“政治思想工作”一直宣称它们对心理咨询有着神圣、至高无上的管辖权。在《囧爱》的开篇作品《乙女的梦分析》中,那位“首长”人物说过,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的形式,体现了“思想工作”的精神。

《囧爱》就是这样奇特混合的产物,它不知该站在哪一块新大陆上,它也无须去独自反抗一个为整个世界所包围的庞大体系和范畴。也许对有些人来说听惯了某种钢琴演奏的旋律在音色和节拍上的变化的人,即使最微小而叉意外的声响,都会令他们大惊失色。

目录

前 言

第一辑 被禁止的爱

乙女的梦分析

1. 奇特的新伙伴

2. 白狐之梦

3. 催眠术

4. 弃儿

5. 烟雨风尘

6. 兄妹情

7. 梦分析

8. 相送

9. 伤逝

10. 案例的终结

被禁止的爱

1. 《临床日记》

2. 性骚扰

3. 裙底春光

4. 恋母情结

5. 不期而遇

6. 绽放的花朵

7. 少女心事

8. 秋之歌

9. 乱气流

10. 冲击

11. 真相

12. 尾声:三年后

中国式“换妻”

1. “换妻”的缘由

2. 一生何求

3. 河流的记忆

4. 尘封的情感

5. 尾声:生活还要继续

第二辑 色戒

古琴奇案

1. 本案缘起

2. 三泉茶馆逸事

3. 古镇之夜

4. 邂逅之情

5. 怪老头

6. 再次实验

7. 古琴之谜

8. 最后的悲剧

异国情恋三部曲

1. 哀恋

2. 耳恋

3. 畸恋

第三辑 谁之罪

男人怀孕

1. 挡不住的诱惑

2. 男人是粥,女人是锅

3. 秘密的实验

4. 初次咨询:他是这样一个男人

5. 神仙聚会

6. 夏日情缘

7. 痛并快乐着

8. 疯狂的投机

9. 情牵男人心

10. 情况复杂化

11. 结局:不要说出去

杀意

1. 序幕:我们时代的婚姻问题

2. 第一个人物:死者的丈夫

3. 第二个人物:嫉妒

4. 第三个人物:死者的上司

5. 第四个人物:一个痛苦的秘密

6. 对车祸的心理分析

试读章节

奇特的新伙伴

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

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医院方面任命我为这个心理诊所最初的主任,我反复推辞说,我是学精神医学专业出身的,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是“半道出家”,才疏学浅,不堪担此重任。但由于医院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得还是要我先“屈就”此职,说好有了合适的人才,我就可以主动“让贤”。

心理诊所的咨询和治疗全部采用预约制,每个案例的当事人可以确保有一个小时的治疗时间,遇到特殊的案例,当事人愿意付双倍以上的钱,也可以预约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接受咨询或治疗。

仁心医院的心理诊所开张之初,业务非常火爆。诊所里要求来咨询的预约电话铃声从早响到晚。由于案例多,治疗又是以小时计算,所以一个心理医生一天中就承担不了太多的案例,因此诊所里显得人手奇缺。我也想招一些新的人手进所,但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医师人数非常有限,始终不能如愿。

这时,我想到一个主意。在这年的秋冬季节,本市有一个很大的心理卫生学术交流年会,届时各路人马会有一个“神仙聚会”或“同台竞技”的机会,我也许在那儿可以物色到合适的人才。

等到学术会议召开的第一天,我就早早地赶到会场。照例会有登记、付钱、领取会议资料和就餐券等非常冗长的会议登记手续的过程。我由于到得早,躲过了拥挤的排队人潮,办完了手续,就去第二会议室休息。为了消磨掉大会开幕前的这一段时间,我开始翻阅起手中的会议资料来。

这之中有一篇学术交流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题目叫《关于绘画的人格投射测试研究》,我觉得这篇文章很特别,观点新颖。文章的见解固然独到,但又觉得有些荒唐不可信之处。于是就带着“奇文赏析”的目光阅读下去,其中有一段文字大意如下:

“通过画一棵树,我们可以知道画者(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或人格特征。‘树木’象征着人的原始本能或内在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画者的自我投射和象征。树木的大小、上下、左右,以及正斜、偏倚度都有一定的寓意。我们通过画面中的树木具体形状,就可以分析出他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状况,也可知晓他过去的生活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还可分析判断出他对母亲和父亲的印象……”

我看到这里,忍不住把文章往桌上一扔,以一种揶揄的口吻说:“这也太玄妙了!简直是不可思议,看起来简直像是一篇科幻故事!”

“什么科幻故事?”这时我才发现,有一个人坐在我的桌对面,也在休息,等待着会议的开幕。

他看上去像一个潇洒俊秀的绅士,但并不是那种文弱书生或电影中的“奶油小生”式的美男子。他脸上的气色甚佳,宽阔的肩膀和匀称的躯干表明他生有一副强健的体格,能经受各种艰苦的生活和恶劣的气候变化,而且举手投足之间颇有男性的气概。只是他那双眼睛甚为无礼,瞥视对方时,有些短促而尖锐,发出纯钢般的闪光,给人不愉快的印象。而且当这人注视一件东西时,紧蹙起他的眉毛,眼睛眯成一条线,便使得他视野的范围聚集成一小点,他再把这小点在眼球的视网膜上放大,好像便能一目了然似的!这让人不快的目光,好像要一眼看透人的心事!

“说的是这篇文章。”我指着桌上那篇《关于绘画的人格投影测试研究》文章,用讽刺的口气继续说道,“好像天方夜谭!我敢打赌,这篇文章是作者为了标新立异臆造出来的,就像星相占卜一样。我想,不会有哪一位心理学家会研究出如此荒唐的人格测试方法!”  “如果要打赌的话,那你就输定了。”他眼光注视着桌上那篇文章,一个自信的微笑使他的脸庞变得有生气起来,而那微笑略带着孩子气。他说:“树木人格测量法是20世纪50年代德国人柯赫所创立。1962年在第五次国际儿童精神医学的学术会议上,这一测试技术被正式批准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实践中,目前它主要用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测量领域中。”

“啊,这可是我孤陋寡闻了。”我大吃一惊地说,但心里有些不高兴地想:这个人确实知识渊博,但也太自负了,竟然在会议室里当众用教训的口气对我说话!

那人停了一下,又说:“这不是神话,而是科学!就像瑞士人罗夏发明的墨迹图版测验法,以及后来的迷津人格测量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有庞大的科学系统数据和临床案例数据来支持的心理测试技术。”

我想岔开话题,便点点头赞同他说:“哦,关于这两种人格测验技术,我是知道的。但没想到树木绘画测验也是同一类型的东西。”

“就拿这颜色来说吧。”这个人却越来越自负地侃侃而谈起来,他指着桌子、墙上和窗帘的色彩说道:“根据一个人对某种色彩的偏好或厌恶,然后让他对一系列的颜色进行喜爱和厌恶的不同的顺序排列,我们就可以分析推理出他情绪、性格和精神健康状况。这同样是一种科学,即色彩的心理科学。”

我心里尽管很不愉快,但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才学渊博。这时会议开幕的铃声响了,谈话就到这儿中止。

那人走出会议室时,转过身来,指着桌上的那篇文章,神色冷静地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

我这才想起要留意作者的名字,拿起资料看,见上面的署名是“丛昌岷”。

大会进行时,我已经有些心不在焉了,一直到坐在我身旁的朋友方宪拍拍我的肩膀说:“你最近好像面有倦色,神态憔悴啊!”P3-5

序言

心理学者写起小说来,必然要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排斥:一是可能被心理学正统人士指责为“不务正业”。心理学是什么呢?它是一门专业,一种理论性的科学研究,它被锁定在大学里,被隔绝在研讨会上,而通俗心理学书籍中的俗套语言又令人无法忍受,不忍卒读。研究心理学的人,着迷在一连串的数据和实验统计中,不再了解他自己和人类的精神要求,仿佛只是在研究甲骨文和解读“天书”一样。

另一方面它又会受到正统文学人士的“白眼”,因为它是一种“入侵”,可能会污染正统文学的血液。一位文学界的朋友对我开玩笑说,就如同心理学进入文学领地来强行“拆迁”一样。文学与心理学的联姻,从弗洛伊德时代以来就不受人欢迎。弗洛伊德曾试图那么做过,却在当时被视为亵渎神明和异端邪说,尽管他的许多思想早已深入到现代人的语言和血脉中去了。重提弗洛伊德事例,有点像把木乃伊从棺材中挖出来一样可笑。

本书七篇小说,从文学心理分析的角度去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和婚姻问题。作品运用悬疑、推理或通俗小说的手法,并且以心理咨询案例故事的形式,将目前社会生活撞击下,普通市民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矛盾刻画出来,以期引发我们对人性和人权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在我们社会中现时代的心理咨询正是一种“挣扎”着的事业,它本身受到两方面的“统治”和挤压。首先,精神医学把心理咨询看做是它的旁支分系,它无情地嘲笑心理咨询不具有“处方权”——没有正统的地位,就如同嘲笑一个小妾和婢女一样,因此精神医学宣称对它具有更高一级的指导权。其次,“政治思想工作”一直宣称它们对心理咨询有着神圣、至高无上的管辖权。在本书的开篇作品《乙女的梦分析》中,那位“首长”人物说过,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的形式,体现了“思想工作”的精神。

本书就是这样奇特混合的产物,它不知该站在哪一块新大陆上,它也无须去独自反抗一个为整个世界所包围的庞大体系和范畴。也许对有些人来说听惯了某种钢琴演奏的旋律在音色和节拍上的变化的人,即使最微小而叉意外的声响,都会令他们大惊失色。

早在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科学、艺术和专业还是在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当今的学术与学术之间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对于从事精神创造工作的人来说还不存在。因此,当年的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以文学小说形式能迅速深入到精神病理学中最深层的秘密中,至今尚没有人比他在小说《侯爵夫人》和《亲王》等作品中,对神志昏迷和梦游症状态描述得如此充满临床心理经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更是独树一帜,在《路易·朗贝尔》这篇小说中,对构成世界的意志力做心理分析加生物学的描述,而在大洋彼岸,悬疑大师爱伦·坡以晶亮透彻的笔调创作了有关催眠术的心理小说。

有大师们在做先导,我们也可以放心地去看看,这地底下还有多少未被开发的宝藏在等待我们去发掘。愿读者翻阅本书,在踏上这样一次奇特文学和心理结合的旅途中获得莫大的收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