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秘境探险(大漠寻宝)/科学探索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彭绪洛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秘境探险(大漠寻宝)/科学探索系列》为探险家彭绪洛的经典小说集,讲述了作者作为探险家徒步穿越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古蜀道,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成功穿越过罗布泊,到达楼兰古城等神秘之地的实地探险经历。作品编排巧妙,每篇实地探险小说后面都有作者真实的探险游记。

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变成惊险束U激的故事.并将户外探险、野外生存、地理科考、历史背景等科学知识融入故事,是一部探索中国地理、充满科学知识、激励勇敢冒险精神的正能量图书。

内容推荐

《秘境探险(大漠寻宝)/科学探索系列》作者彭绪洛将自己徒步走过雅丹龙城的戈壁滩、四川的蜀道,穿越过罗布泊,到达过楼兰古城等神秘之地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并且每一个探险小说后面都有作者亲身探险经历的感受、心得和攻略,将户外生存、科学探险等知识融入故事,既让小读者在探险过程中领略到地理和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在惊险有趣的故事中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目录

雅丹龙城追踪红毛怪

跟着冒险王叔叔去探险之

 徒步走雅丹

大漠寻宝

跟着冒险王叔叔去探险之

 罗布泊之行

楼兰姑娘

跟着冒险王叔叔去探险之

 探秘楼兰古国

大漠孤狼

冒险王叔叔开讲啦之

 神秘的楼兰

 罗布泊勇士余纯顺

后记用生命写作

试读章节

“快到雅丹龙城了吧?”水桶妹喘息着问。

“嗯。”小机灵点点头,“按照计划,今天要赶到雅丹地质公园附近露营。”

“快看!”水桶妹惊叫起来。

“又怎么了?”香蕉熊已经习惯了水桶妹的大惊小怪,这个时候,不知道她又发现了什么自以为神奇的东西。

“快看,快看!”水桶妹继续喊着,“那是什么动物,背上的毛发怎么是红色的?”

水桶妹这么一说,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过去。果然,顺着水桶妹手指的方向,有一个不明动物在四处张望。

“看上去像是骆驼。”聪明吴不敢确定,“可它背上的毛发怎么是红色的?”聪明吴知道,我国的骆驼属于双峰驼,单峰驼基本绝迹。可眼前这个庞然大物,分明就是单峰驼的模样。和双峰驼相比,眼前的庞然大物只有一个驼峰,躯体高而细瘦,腿细长。

“难不成我们发现了骆驼的新物种?”水桶妹兴奋地按下快门,将这种不明动物拍进自己的相机里。

“嘘!”聪明吴示意大家安静,“这种动物看上去很警觉,它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它看到我们了!”水桶妹指着不明动物尖叫道,“它在看我。”水桶妹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一定要上前仔细瞧一瞧这个不明动物到底是什么。

话音未落,水桶妹已经兴冲冲地跑向前面的不明动物。

“水桶妹!”香蕉熊想要阻止水桶妹这种心血来潮的行为,可是这个妹妹已经一溜烟跑走了。为了安全,香蕉熊不得不紧跟了上去。

小机灵和聪明吴正要赶过去的时候,水桶妹却站住了。原来不明动物大概被水桶妹的这种行为吓到,掉头跑掉了。

水桶妹只好悻悻地跟着大家走了。

好不容易到了休整营地,大家都在搭设帐篷,只有水桶妹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看,快看!”水桶妹突然一骨碌跳了起来朝大家喊叫着,“是那个不明动物,它在跟踪我们!”水桶妹一边指着不远处的沙丘,一边跟小机灵一起朝着红毛动物的方向跑了过去。

“快回来,这里是荒漠,不是你们逞英雄的地方。万一迷路,就找不到营地了。”聪明吴朝她俩大喊着。

这个不明动物将两个小姑娘的好奇心撩拨了起来。看来,如果不弄清楚这个不明动物到底是什么,水桶妹和小机灵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聪明吴和香蕉熊相互望了一眼,无奈地说:“走吧,我们快追上她们。”

太阳还没有落山,沙海中余留的热浪在涌动,四个人顾不上休息,追逐着那个不明动物远离了营地。

“我们这是……到哪儿了?”水桶妹这个时候才感觉到不对劲,底气不足地问香蕉熊。

“谁知道这是哪里。”香蕉熊望着前面一大片陌生的地方,两眼迷茫。

聪明吴翻开路线图一看说:“糟糕,路线图上没有标记!”

落日的余晖逐渐失去了它的光芒,黑夜在慢慢侵袭大地,前方的荒漠,已经披上了一层模糊的黑色面纱。

露营的地方刚刚还能见到些影子,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消失。沼泽是干涸的,草甸消失了,四周是茫茫的沙海。夜的黑色面纱和落日软弱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笼罩着眼前这片诡异的河床。一阵风卷着黄沙吹来,气氛恐怖,令人不寒而栗。

不明动物就消失在河床中的“建筑物”里——这些高低错落、宽窄不一的风化墙,有的像教堂,有的像清真寺,有的像蒙古包……这些“建筑”,就像张大了嘴巴的恐怖怪物,想要把什么东西吸进自己的肚子里。

就在这时,一团白色的东西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了。在那些“建筑物”的前方,白色的东西越聚越多,不停地摇来摇去。在这团白色东西的中间,还有一个黑影伫立着,偶尔晃动一下。

P6-P7

序言

我是地质专业出身。1950年开始学习地质,由于工作关系,大半辈子都离不了野外考察。平原、山地、高原、沙漠、戈壁、洞穴、岩溶、火山、冰川、海洋、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泽……以及北冰洋,几乎所有的自然环境都走过。冰雪、酷热、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无一没有实际经历。月下沙漠迷路,洞穴深处失去照明;热带丛林大战眼镜蛇,海上遭遇大白鲸,劈面相逢恶狼、北极熊;海上失火,雪地翻车,激流翻船;大地犹在震动时挺进震中受伤,洪水咆哮中走过抽光木板的铁索桥……许多往事记忆犹新。直至今日年已耄耋,野外工作仍未停息。深深知悉,深深敬畏,也深深眷恋大自然。说起来,我也算是一个“资深”的“江湖汉予”了。

其实天外有天,“资深”二字不敢言。只不过经历了一些江湖故事,阅读过一点儿真实的“山海经”而已,算不了什么。这样的区区经历、野外考察谁不曾有?!实在不值一提。

大自然不怜悯弱者,弱者终会被自然淘汰。好汉不提当年勇,无论过去如何,总有出局的一天,然后逐渐被世人忘记。虽壮心犹在,老朽肌体已不允许过多超负荷行动。在下今年八十有四,开春出山就两次出师不利。

一次在龙门山,攀越一座陡坡,再翻一座山,竟然寸步难行。因为工作需要非上不可,最后竞用滑竿抬上去。回忆当年,背负沉重的地质背囊,一口气直取雪线,豪气安在哉?如今上山还需人抬,真是羞死了人,说起来都不好意思。

另一次带队考察黄河下游的河南段,在豫西函谷关前,一不小心一个前滚翻跌倒,眼镜碰在石头上,玻璃片刺进肌肉.距离眼球只有一两毫米,顿时血流满面,险些成为独眼龙。急救车来,脸上缝了七针。任务紧张不能停留,只好包扎住左眼继续前进。“血染函谷关,一目观黄河”,坚持到豫东才最后结束。至今尚未消肿,实在狼狈不堪。一场血的洗礼,说明我的确不行了。

常言道:惺惺惜惺惺。年迈至此,当惜青年英俊。长江后浪推前浪,自有后来人。一辈子野外考察,自会结识许多热爱大自然、仁智勇兼备的“江湖好汉”。湖北籍探险家、作家彭绪洛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他是一位言智言仁、有勇有谋的探险家,有积极探索之壮志,一心一意坚持不懈。更加可贵者,能够通过亲自考察,进一步发展抒写曲折故事,用以带动广大青少年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其意义就更在文字之外了。

我看过他的新作“探险家彭绪洛科学探索”系列后,忍不住就想说上几句。这套书稿最宝贵的是建立在真实探险基础上的真实的探险故事,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胡编乱造的“大话”“戏说”。

彭绪洛作为探险家,徒步穿越过雅丹龙城、神农架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还成功穿越“无人区”罗布泊、到达楼兰古城等神秘之地。这都是他宝贵的考察经历,而这部书稿里的每一篇小说和散文,正是源于他的一段段亲身经历。因此,他的创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探险文学。他首先是探险家,然后才是作家。他的文字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虚构,亦不同于凭借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所谓的冒险文学,而是真正意义的探险文学。

我想,他之所以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科学探索”上,是因为他的创作将户外探险、野外生存、地理科考、中外历史等知识融入故事。而他的探险文学同时又超越了考察本身,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自然的敬畏、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对探险的执着和热爱,充满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勇气和激情。

从事了几十年科考工作和文学创作的我深深明白,大自然是严厉的。如果无视自然规律,逞匹夫之勇,冒失从事,即使得手于一时,终必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与大自然面对面,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智的勇敢。

我也深深知悉,大自然是丰富的。人置身在大自然面前,不仅十分渺小,也显得极其无知。所以探险不能停留于简单的“体育运动”。除了“肌肉发达”,还须“头脑复杂”,方能达到要求。必须不断开动脑筋,认真研究其奥秘,揭示其规律,方能算是真正的大自然探索者。“探索”与“探险”两个名词,仅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有差异,品位自然不同。所以探索大自然,需要一个具有相当认知水平的“智”字。

我更加深深感受到,大自然是美好的。在它的怀抱里,无论一鸟一兽、一草一木,乃至一水一石,无不包含生命之奥秘。必须尊重大自然,顺应大自然。不能随意践踏蹂躏,自以为是,违背自然规律。你爱大自然,大自然方能爱你,容纳接受你。任何狂妄自大,不尊重大自然规律,妄图凭着一己之愿,随意改变大自然的挑战者,犹如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必遭大自然严厉惩罚。所以探索大自然,还应充满爱心,需要一个“仁”字。

唯有仁者方能得智,唯有智者方能言勇,唯有勇者方能言及可以真正探索大自然。仁智勇缺一不可,一点儿作不了假。借此为本书作序机会,谨向大自然爱好者进此肺腑之言。做聪明的仁者、智者、勇者,不妄自称大,也不鲁莽从事。

我写这篇文章之目的,一是期望广大读者知悉青年探险家、作家彭绪洛,并喜欢他的探险故事。二是希望建立一个实实在在的科学探险观,踏踏实实进行科学探索。不做冒失蛮干的鲁莽分子。于是慨然应允,谨为之序。

人老了,似乎胆子越来越小了。怎么一下子失去了少年豪气,变成了婆婆嘴!说错了,请原谅。口罗唆再三,请勿介意。谢谢!

后记

当我为了创作有关楼兰和沙漠内容的小说时,曾一度徒步穿越敦煌以西的戈壁滩,在号称“雅丹魔鬼城”的区域行进两百多千米,又曾冒死横穿了号称“死亡地带”和“无人区”的罗布泊,到达了楼兰古城。当我为了创作关于雪山内容的小说时,我又冒险去攀登了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并且差一点儿就葬身于雪山之上。我还徒步走完了古蜀道,穿越了神农架原始无人区,自驾走了滇藏、川藏和青藏线,其实我就是想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这些区域的别致,去看看别人没有看过的风景,来写活我的小说。

我的这些行为,被许多读者和诸多评论家认为是在用生命写作,是一种行走的想象力。我自己则认为我是一个行者,更是一个苦行僧。

我们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习的所有文化知识,都是一种理论,包括老师和长者口传给我们的经验及教训,这都是理论,理论是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并消化吸收的。

我的探险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我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真实的体验和真实的经历。

在构思《楼兰姑娘》时,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和网络,可是发现大多都是雷同和重复的几段文字,真正关于楼兰古国历史的记载是少之又少,这将给我的创作带来巨大的难度。于是我决定去一趟新疆,去亲自横穿一次罗布泊,去曾经的楼兰古国看看。

我还清楚地记得2010年10月4日,我在夜晚出楼兰古城时迷路了,从罗布泊湖心到楼兰古城的那段18千米的路程,其实完全就没有路,全是雅丹地貌。我们出楼兰时拼命往回赶路,但最后还是没能跑赢太阳,晚上8点还差十几分钟时,天彻底黑下来了,可是我们还深陷在楼兰无人区,并且落单了。

我们真的迷路了。我只好下车拿着手电,在周围寻找我们来时的车轮痕迹,然后指挥司机倒车重新驶上正确的轨道。

我们就这样一路辛苦地前进着。晚上10点半,我们终于驶出了复杂的雅丹地貌区,重新回到一望无际的罗布泊湖滩。

当时我心里是极度恐惧的,因为在这里落单和迷路,几乎就意味着死亡。晚上视线极不好,很多土堆挡住了同伴的车灯和身影,更容易让我们陷入迷宫之中,在这种情形下逃生,最需要的就是冷静,再就是勇气。最后我们靠着冷静和勇气,历经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从楼兰古城废墟中逃了出来。

再就是2012年2月28日,我去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上山时,天气还很晴朗,可是晚上刮起了十多级的大风,下起了暴雪,一夜惊魂,再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没有办法睡个安稳觉。第二天,暴风雪没有停止,我们登顶的计划只能放弃,领队毅然决定马上下山。

我们背着所有行李重装下山,没有想到昨天晚上的雪太大,我们每行走一步都十分艰难。高海拔缺氧严重,我走上几步就气喘吁吁,真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好几次甚至就想坐下来不走了,让自己变成一座冰雕。

大风是一阵一阵的,每当一阵大风吹来时,我们就得停下来坚持站稳或者是半蹲下来以免被大风吹走。当风停下后,赶紧朝前走上几步。我们就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慢慢朝山下移动。

我们下到哈巴村后,才知道村子里也在下雪。一直没有停止。第三天起床后,抬头朝哈巴山望去,发现我们昨天走过的没有雪的山坡上,也已经全部被雪覆盖,可想而知山上的大雪已经多深了。我们庆幸昨天果断做出下山决定,如果在山上再多待一天,肯定会大雪封山,那我们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在这种环境中,还有寒冷和饥饿的潜在危险,高海拔的雪山上,温度极低就不用说了,食品都没有办法煮熟,都是半生着吃下肚去,如果时间一长,肠胃都是承受不了的。

这又是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

我的探险经历都是一次次的“生命体验”,我的探险小说创作,都是一次次的“生命写作”。我从罗布泊和楼兰回来之后,创作了长篇探险小说《穿越楼兰古国》《穿越雅丹魔鬼城》《楼兰姑娘》,以及短篇探险小说《大漠寻宝》,相信去罗布泊和楼兰的探险经历会继续在我的心中沉淀,当时机成熟后,还会有新的小说诞生。

我从哈巴雪山回来之后,创作了散文《勇登哈巴雪山》,以及中短篇小说《红梅,我送你回家》,长篇小说还正在构思当中。

随着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我的探险事业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路线,甚至被外界称为

“探险家”“冒险王”等,也开始引领整个探险小说的风向,甚至还有很多读者和朋友希望我在下一次探险时带上他(她),他们也想体验一下我这种刺激的、用生命来感受的历险过程。

写作,我倾注了十二分的心血,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所以我坚持用生命来体验、用生命来感受、用生命来写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