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召树屯/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在傣族地区流传过程中,形成许多异文。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称为《召树屯》或《召树屯与婻吾婼娜》或《孔雀公主》;德宏傣族地区称为《婻侻罕》。此外,还有异文《召洪罕与婻拜芳》(流传於西双版纳)和《召西纳》(流传於德宏地区)。除叙事诗外,傣族民间还流传有大量的情节相似的故事,以及有关这个故事产生的地理、风物、人物等传说。

故事讲板加王子召树屯(意为勇敢的王子)出猎时在金湖与孔雀神女婻婼娜相爱,并结为夫妇。婚后不久便发生战争。召树屯出征后,摩古拉诬婻婼娜为不祥之物,欲杀之以祭鬼。婻婼娜要求临终一舞,于是得以飞返孔雀国董板。召树屯胜利归来不见爱妻,愤而追寻婻婼娜,历尽千辛万苦始达孔雀国,经过国王叭团的考验,夫妻终於团圆。

故事反映了召树屯与婻婼娜的忠贞爱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古代生活与思想感情。

这部叙事长诗於1956年译成汉文出版,并被译成俄文等。

内容推荐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佛经故事文本为老傣文,其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僧侣诵读的《贝叶经》散文体韵文;二是民间艺人“赞哈”的说唱手抄本。百年来,这部叙事诗一直为傣族人民所传唱,历久不衰,在傣族地区流传过程中,形成许多异文。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称为《召树屯》或《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或《孔雀公主》;德宏傣族地区称为《嫡悦罕》。此外,还有异文《召洪罕与嫡拜芳》(流传于西双版纳)和《召西纳》(流传于德宏地区)。

这部长诗是1956年整理发表的,是翻译成汉文的第一部傣族文学作品,并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经过20年的风雨,整理者重新做了整理、翻译,于1979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

目录

一 诗人的歌

二 王子召树屯

三 勐董板有七个姑娘

四 猎人

五 告别

六 爱情

七 拴线礼

八 战争

九 灾难

十 追赶

十一 到了勐董板地方

十二 团圆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诗人的歌

太阳从树林里伸出头

呆呆地望着我写这个故事

公鸡也朝我扇开翅膀

我的故事正在金色的天空中飞翔

美丽的故事像一片艳丽的彩霞

纯洁的爱情就像并蒂开放的鲜花

真心相爱的青年人啊

请把这份礼物收下

我要用最诚实的心

描下他们的欢乐和痛苦

让我的歌啊

像一棵绿莹莹的菩提树

请四面八方飞来的鸟群

都停下翅膀

请会唱的“鹅托朗”

绕着菩提树歌唱

从远方来的客人

带来他们的歌声

使各村各寨来的男女

带来他们的爱情

常青的菩提树啊

每一片叶子都是有情人的心

那蒙蒙的大雾啊

它夜夜来滋润

二 王子召树屯

在古老的勐板加地方

住着皇后玛茜娜

她梦见老鹰落在屋顶上

过了十个月,生下了一个男孩

为了孩子的命运

国王请来了“摩古拉”

摩古拉翻开了历书

在四十六个格子里寻找幸福

“天空中最能飞的是老鹰

地上跑得最快的是金鹿

孩子的名字啊

应该叫做“召树屯”

“最好看的玉石常常有斑痕

生得最直的树容易遭受风吹雨淋

幸福的王子

他会遭到爱情的折腾”

十六年的幼苗长成树

十六年的召树屯长成英俊的青年

他的容貌像熔金般闪光

他的心肠像麂子般善良

他像一条神龙

在勐板加地方造下湖水

勐板加的百姓  就像开在湖里的金莲

英俊的召树屯

常常骑着马带着弩箭

在森林里追逐金鹿

在高空中射落飞雁。

他也按照风俗

领着百姓赕佛

祈求“灭巴拉”

给勐板加带来风调雨顺

三 勐董板有七个姑娘

离勐板加很远很远

在那云雾缥缈之间

有一个奇妙的地方

它的名字叫勐董板

勐董板是个好地方

遍地开鲜花

满山是牛羊

来往的人都骑着大象

勐董板的国王叫作“叭团”

他有七个一般大小的姑娘

她们像七只飞雁

披上孔雀的羽毛

就能在天空飞翔

七个公主啊

七朵海棠

花中有花王

最鲜艳的花朵

要算喃蜡娜——第七个姑娘

密密丛丛的树林里

有一个镜子般的金湖碧波荡漾

美丽的凤凰在那里栖息

多情的金鹿在望着水中的情郎

湖边有一座古寺

古寺里住着一个“叭拉纳西”

他像蜜蜂一样日夜念经

古寺里的钟声悠悠扬扬

每隔七天

七个美丽的姑娘飞到湖边

每隔七天

湖边的花都为她们开放

雀鸟悄悄飞来偷看

只见千万层白花花的水浪中

七朵鲜花一晃一晃

四 猎人

从竹林中跑出一个猎人

骑着马拿着弩箭

他追逐着一只金鹿

从树林里追到湖边  他忽然站在岸旁

就像拴牛的木桩

金鹿从他脚上奔过

他也没有看见

想吃鱼的翡翠鸟总是蹲在水边

蝙蝠一看见佛寺就绕着飞转

年轻的猎人啊

他的眼睛就像两颗明珠

沉落在湖水中间

落日把他的影子送到水面

惊动了七朵浮莲

好像麻雀看见了老鹰

她们披起羽毛飞向远方

湖水又恢复了平静

鸟雀也飞回森林

只有猎人啊

还在呆呆望着青天

钟声突然把他惊醒

骏马呜呜嘶鸣

他揉一揉眼睛

便打马来到寺院

猎人跪在叭拉纳西的脚下

求他解开爱情的锁链

“都卑龙啊

我不知道是在梦里,

还是真正活在人间

“我看见湖里有七个姑娘

像莲花一样发出清香

金色的带子装饰在头上

脖子上的珠宝闪烁发光

“可是,她们已经飞向天堂

美丽的天使啊

像彩虹使我眼晕

像老鹰叼去了我的心脏”

叭拉纳西问他是哪里来的猎人

他说他是勐板加的小王子

刚生下来的时候

大家就叫他召树屯

叭拉纳西眯起了眼睛

冷冷地笑了一声

召树屯哀求道:“请你不要笑我

我确确实实喜欢她们”

“青年人啊,你抬一抬头

这是佛寺,这是佛身

你还活在人间

就应该遵守人的本分

“她们是天王的公主

她们是神仙的化身

世间从来就没有一条路

通到那个地方  “丢了你的梦想

你不是‘锦那丽’

你也没有‘锦那暖’的翅膀

就好像爬上树去捉鱼

就好像下到水里捞月亮”

猎人懊恼地拜别了叭拉纳西

像白天的猫头鹰飞出树林

他牵着马又来到金波荡漾的湖旁

用手轻轻拨起浪花

水波中又闪现出七朵红花

树影在水中晃动

七个姑娘对他微笑

慢慢朝他游浮

啊,那是红色的鱼在水中游弋

那是月亮和星星在湖中的光影

那是银河流向金湖

那是神龙带领着虾兵蟹将

在他的湖中巡行

神龙啊,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曾经救过你的生命

如今我遇到困难

你能不能给我帮助

神龙浮出水面

张开嘴哈哈大笑

“我的朋友呀

什么风把你刮到这里”

“是病魔纠缠着你

还是有人来攻打勐板加

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我一定为你效命”

猎人诉出了心中的苦恼

神龙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

接着就把七个姑娘的秘密

对召树屯讲了

……

P1-14

序言

要赶紧做——写在新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典藏》前面

于坚

最近几年,我曾经有机会漫游西方。我惊讶地发现,那些地方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少数民族。我曾经抵达密西西比河岸,根据青年时代阅读的印象,我以为在那里我会碰到印第安人,但他们已经失踪了,偶尔西装笔挺地出现在超级市场。在澳洲的荒野,荒野犹在。原住民已经被迁移到集中居住的小区,我看见他们在水泥房子前坐在地上喝酒。乌鲁汝是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有一块全世界最大的红石,那石头原来属于某个部落,是他们的神物。但现在成为国家旅游资源,进入要收门票。土著杳无踪迹,他们只能在祭神同才可以回到他们的祭坛。我记得有一天看到两个土著出现在风景区的娱乐场,周围的白人竟然大惊失色,发生了争吵。在澳大利亚,人们很害怕土著人,这些袋鼠的赤脚邻居们失去家园后,许多人不适应政府为他们安排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酗酒、吸毒、斗殴,成为危险的一群。在欧洲旅行,我一直以为这只是国籍和语言不同而没有民族的地区,从哥本哈根到巴黎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吃汉堡包,上教堂。有一日我在哥本哈根的一个教堂旁边看见几个穿民族服装的人在演奏音乐,他们来自遥远的格鲁吉亚,被观众围个水泄不通。

云南也许是世界上最后的依然拥有众多民族的地区之一,云南大地上有三万个神灵。20年前,我大学毕业前前往德宏州实习,我记得那里每五天赶一次集,一到街天,居住在大地上的土著就出现了,穿着各自的民族服装,那些手工绣品在干百年的时间中已经成为经典,美丽如春天之花朵,花的河流向着市集移动,只要看服装就可以判断是哪个民族。我也曾经在一个村庄里看彝族的毕摩如何钻木取火,念念有词唱古歌谣召唤神灵。还有一天,我从大理点苍山的清碧溪顺溪而下,一个村庄的白族人正在石头上祭祀苍山之神。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居然在昆明出去几十公里的地区就可以置身于这些原始时代的现场,那时候我还以为全世界都一样。但后来我才发现,只是在我的故乡而已。但不过十多年,我却发现,那些过去我以为很日常的生活世界,已经一个个消失了,世界正一日日变得像欧洲一样现代而枯燥乡味。

横断山脉阻断了云南与外界的联系,也成就了云南。诸葛亮五月渡泸,耐不住山高水险,长叹一声,不毛之地啊!云南因此得以避免被同化为一,各民族自在和谐地生长。落后于时代,却也保持着独立的生活世界和风俗。这种多元共存的生活世界使云南成为中国最丰富最好玩的地区,云南人从小就知道尊重不同的文化、思维生活方式,云南世界有一重天然的民主氛围。到21世纪,各民族依然存在,但巨大的危险也来到了,现代化所向披靡,现代化的终端无非是水泥高速公路。我担忧的是,再过若干年,云南也将像中原地区或者欧洲那样,只有一个民族。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表达了我的担忧,现在再引述一下:

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地区,在历史上是所谓西南夷所在之地。《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载:“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即贵州地区),东接交趾(即越南),西有滇围(即云南地区),北有邛都国(即四川的西昌地区),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兢,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诲、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东北至叶榆,地方数千里。无君长,辫发,随畜迁徙无常。自俺东北有榨都国,东北有冉耽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胧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这个地区肇始于地球360万年前的“青藏运动”。在伟大的喜马拉雅群山上升的过程中,大地东西撕开,南北拉长,形成巨大险峻的山系、峡谷与河流,无数的种子、石头、黄金、玉石和各种矿物质从黑暗中被解放出来,滚落各处,万物滋生,立体分布。这个地区在北纬22度~32度05分、东经97度~103度之间,面积60余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川南北纵贯,东西骈列,自东而西有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汀、沙鲁里山、金沙江、芒康山(宁静山)、澜沧江、怒山、怒江和高黎贡山等。这是中国自然世界最丰富复杂美丽的地区,也是最危险的地区,大地的运动余波未尽,冰川和积雪令人生畏,火山蓄势待发,山崩、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经常发生。“横断”不仅是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是其文化特征。横断山脉一方面通过高山峻岭把这个地区的“君长以什数”,部落林立的土著文化在多元共存的基础上阻隔起来,同时又通过四通八达的河流和山谷使此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缓慢或迅速融合交流着。其精神生活多元共存,并总是有力量将强势文化创造性地本土化,其文化传承的方式往往是非文字的,口口相传的,通过宗教活动、歌谣、故事、舞蹈、音乐、绘画、服饰和日常器皿来表现。从血缘上讲,这个地区是古代中国血缘最混杂也最纯粹的地区之一。这里是流放、逃亡、迁移、储存的终结之地,也是原住民最密集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与其从语焉不详的文献记载中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不如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有可能发现历史,历史暗藏在当下生活细节与闪烁其词的传说中而不是“史记”中,这是横断山脉地区西南夷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中同的文化格局中,这个地区由于在文字上的沉默而一贯被视为文化上的“不毛之地”,主流文化对这个地区的策略一直是“以德化之”。在现代,西南夷被称为“少数民族”,“以德化之”则是对这个“落后”地区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经济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当然“解放”“改造”“去粗存精”。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方向是向东的,“逐鹿中原”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隐喻,同时也是正统的主流文化的一贯方向。而西南夷,作为西部的边缘和外省,往往只被视为经济资源而作为多民族和多元世界观的丰富的精神和文化世界则往往被“不毛”所遮蔽。只是在二十世纪末期,当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生活所向无敌的主流,中国传统生活世界的丰富性日益在现代主义的标准化中消失的时候,人们才蓦然发现,在中国西部那些一贯被视为落后封闭的地区,古代世界创造的生活、精神和文化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依然保持着令人震撼的天真、丰富和朴素。对于历史上的每一次现代化运动来说,西南夷总是太晚甚至错过,但对于中国世界关于人生的终极价值来说,这个地区总是为我们保留着丰富的启示。回答着“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是发展得最完美的人类童年的产物,具有永久的魅力……为什么人类社会的童年,在它发展得最美好的地方,不应该作为一个永不复返的阶段对于我们显示着不朽的魅力呢?”西南夷的魅力与希腊不同,它是人类社会童年的文化,但它同时也是依然活着的文化。在现代主义高歌猛进的今天,西南夷正面临着覆灭的命运,因为“横断”已经越来越不再是庇护那些民族伊甸园的天然屏障。今日主流文化的世界性统一以及必然发生的单一化与古代的不同在于,异常发达的现代技术将令古老的西南夷文化完全失去修复其多元件的基础。

由于得天独厚,云南过去在收集各民族文化资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绩,在中国各省可谓名列前茅。但各民族经典文献一直只是停留在原始资料的积累或者粗略的整理上,并且许多整理因为受到过去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存在着许多偏见,各民族的宝贵文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甚至被遮蔽。“民族民间文学”,其实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分量的用语。我的意思是,我们当然不会把荷马史诗仅仅视为“民族民间文学”。云南各民族文献不仅是云南的、少数的,其实它们无不是世界的、普遍的、永恒的,而且依然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领域。荷马在千年前已经死于希腊,但在云南,他一直活在云南各民族的部落里。我相信,我10年前在金沙江峡谷的高山之间一村庄中遇见的那位会唱许多祭天的古歌老东巴,就是一位荷马。云南人民出版社这次重新出版《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有点再现民族经典的意思,看看篇目,各民族经典的真正价值已经昭然。用现代的语言,用人类学、民族学、文学的更具有世界性的观点来重现各民族经典,改变读者以往对它们的呆板印象,更深刻地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是非常紧迫的事情。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丽江的大研镇作为纳西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都已经变成商业中心,事情还不危急吗?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赶紧做。

2009年4月13日

后记

中华民族大家庭源远流长、民族成员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各民族和谐桐处、广泛交流、共同发展,创造了极其丰富、极其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的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显现出令人惊艳的多样、深厚和美丽。其中,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民族民间文学,不仅因其集中、精确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在语言艺术上的无限创造力和天才美感而具有值得我们一代一代永远珍视、从中汲取无尽养料的文学价值;更因为这些大多以口传形式长期在各民族的民间流传,或口传、书载并存的民间文学作品,最为真实、充分地积淀了各个民族从原始先民到当下漫长历史中关于世界、信仰、历史、人生等等方面的认识、智慧,从而具有民族的文化之根、灵魂故乡的意义,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最可宝贵的资料,也是建设和谐平等、共同进步的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继往开来、走向共同繁荣的伟大财富。

几十年来,各民族学者、文化工作者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搜集、整理了大批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质与量都堪称惊人的民族民间文学宝库,并且这一事业仍在继续。云南人民出版社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出版了大批同类作品。正是在这样深厚的积累基础上,云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云南民族民间文学典藏”,以再现云南民族文化的经典。《召树屯》为其中之一。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佛经故事文本为老傣文,其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僧侣诵读的《贝叶经》散文体韵文;二是民间艺人“赞哈”的说唱手抄本。百年来,这部叙事诗一直为傣族人民所传唱,历久不衰,在傣族地区流传过程中,形成许多异文。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称为《召树屯》或《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或《孔雀公主》;德宏傣族地区称为《嫡悦罕》。此外,还有异文《召洪罕与嫡拜芳》(流传于西双版纳)和《召西纳》(流传于德宏地区)。

这部长诗是1956年整理发表的,是翻译成汉文的第一部傣族文学作品,并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经过20年的风雨,整理者重新做了整理、翻译,于1979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

此次再版,系采用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的版本,文字未做改动。

编者

2009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