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叶剑英元帅画传/共和国元帅画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范硕//金立昕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辉煌的一生。全书分图文并茂、史料准确,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极高的史料价值,对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叶剑英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殚精竭虑,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敬重。本书再现了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辉煌的历史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青年时代:也曾拔剑角群雄

家世

学生时光

投笔从戎

追随孙中山先生

执教黄埔军校

东征

梅县县长

香洲平叛

随师北伐

入党

策应南昌起义

参加广州起义

第二章 从瑞金到延安:经得艰难考验时

红军总参谋长

东南前线总指挥

踏上长征路

草地开路先锋

与张国焘的斗争

初到陕北

湾河东征

第三章 抗日战争:敌后敌前费运筹

密赴西安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平息“二二”事件

留守七贤庄

八路军驻南京代表

解救难友

辗转奔波为抗战

创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战斗在重庆

皖南事变前后

中央军委参谋长

智退第三次反共高潮

接待中外记者团和美军观察组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旋转还凭革命功

北平军调部的中共代表

《解放》报事件

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

华北军大校长

新北平市市长

解放广东

接管广州

解放海南岛

第五章 建设事业:为花欣作落泥红

建设新华南

为新中国的橡胶事业奠基

辽东半岛演习总导演

军事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推广“郭兴福教学法”

友邦行

第六章 动乱年代:严关过尽艰难在

在天下大乱中稳定军队

在逆境之中

参与制定国际新战略

“流放”湖南

参加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九一三”事件之后

解放老干部

指挥西沙之战

支持邓小平全面整顿

粉碎“四人帮”

第七章 晚年岁月:满目青山夕照明

坚请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加速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关注经济建设

力主法制建设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推动祖国和平统—大业

外事活动

晚年故乡行

以己之退,促党的事业之进

丰碑永存

附:叶剑英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1922年10月,孙中山将人粤军组成东路讨贼军。叶剑英应东路讨贼军第八旅旅长张民达之请,担任了该旅参谋长。随即,他和张民达率部参加驱桂战役,连战连捷,成为粤军中名震一时的战将。

1924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新的转机。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孙中山采纳了共产党人提出的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队的建议,着手筹办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选定在广州东郊黄埔的长洲岛上,故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指派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任命王柏龄、李济深等七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2月6日,军校筹备处正式成立,分设教授、管理、军需等部,推选李济深、王柏龄、林振雄等为临时主任(李济深职由邓演达代任)。筹备处工作由孙中山的大本营秘书长、得力助手廖仲恺负实际责任。廖仲恺负责筹集办校经费,并从粤军中物色军事人才参加学校的筹办。根据王柏龄、邓演达推荐,廖仲恺经过考察,认为此时担任粤军第八旅参谋长的叶剑英是文武兼备的将才,决定调他前来参加筹备工作。

黄埔军校筹备处要办的事很多,有关教授方面的事务多半落在叶剑英的肩上。从制定教授计划方案、招聘教员、招考学生、编写教材,到置力教具,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操办。许多重大问题还要同王柏龄、邓演达等商量,请示廖仲恺才能得到解决。

根据廖仲恺的委托,叶剑英和筹备处的几个教官,常常从南堤来到东山,向苏俄顾问请教,编制和修订第一期学生教育计划,确定军事教育科目。

第一期军事教育科目,分为学科与术科两大项。政治教育科目,教授部统筹规划,由政治部专司编制详细的政治训练计划。邓演达和叶剑英等根据苏联顾问的意见,提出初步计划,确定以最基本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者列入正课。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

叶剑英作为教授部的负责人之一,除制定教育计划,参与指导整个教程、教令、教材的编写外,还亲自编写兵器等方面的教材,认真组织备课。与此同时,叶剑英还要腾出手来,兼做筹备处的招生准备工作。

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课。

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确定办校宗旨为“创建革命军”,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倡导“团结、奋斗、牺牲”三大精神,仿照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到校视察并发表演讲。

军校在校长和党代表之下设六个部,即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和军医部。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副主任叶剑英。还聘请了一大批中外教官,组成了一支阵容可观的教员队伍。

按照军校法规规定,教授部除分工负责全校教学业务外,还兼管一些行政事务。

各学科、术科的课程安排协调,各教官之问的联络沟通、教学生活,以及备课和课后检查等活动,叶剑英都积极参与。除此之外,他还亲自担任几个队的兵器学、劈刺和战术课程的教授和训练。

叶剑英非常强调实际演练。他按照教程上已经讲授的诸原则,指导学生结合现场判断地形、地物、实际应用,如研究各种遭遇战斗、攻击防御以及追击、退却、夜战、阵地战等等。同时,有计划有选择地指挥学生实地演练各种战术行动和协同动作。

5月11日,孙中山下令改编粤军。6月,原粤军第八旅改编为建国粤军第二师,张民达任师长,叶剑英任参谋长。叶剑英一方面继续负责黄埔军校教授部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协助张民达主持二师的军务,时常奔走于军校和二师之间,工作十分忙碌。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了教官和学生们的爱戴。当年也在军校任教的聂荣臻曾称赞他是“全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这—年夏天,叶剑英在黄埔军校经常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逐渐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同时,他还到广州国光书店购买了《共产主义ABC》等书籍,进行自修。他正式向中共组织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党组织接到叶剑英的申请后,派人同他谈了一次话,谈后却一直没有回音。后来,他才得知个中缘由:当时,党组织的大多’数同志都认为可以吸收叶剑英入党,但有少数同志提出,叶剑英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高级军官,需要作较长时间的考验。事遂搁浅。叶剑英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仍然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10月,他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相识。在共事中,二人虽然接触不多,但从周恩来的言谈举止中,叶剑英进一步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美好形象。

P22-25

序言

叶剑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16年赴南洋。翌年回国,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民主革命。1924年夏,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1925年,叶剑英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英勇善战,指挥果断,显露了出众的军事才能。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7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南昌起义前,叶剑英得知汪精卫阴谋加害叶挺、贺龙,立即冒着风险找他们商量对策,决定口十挺和贺龙指挥的部队迅速向南昌开进,使敌人阴谋没有得逞,南昌起义得以实现。12月11日,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1928年冬,叶剑英赴苏联学习,1930年下半年回国。1931年初到达中央苏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红—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参与指挥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役。在此期间,还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1935年3月,调任三军团参谋长。7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8月,党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开会,决定部队分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甘南。其后率领左路军的张国焘,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拒绝执行党中央的北上方针,并企图危害党中央。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党中央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终于脱离险境。叶剑英在这个危急关头保护了党中央。毛泽东后来屡次称赞这是叶剑英在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建立的—个大功。9月中旬,叶剑英任由一、三军团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参谋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叶剑英协助周恩来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促成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叶剑英任参谋长。10月,任我军驻南京代表,从此,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41年2月,叶剑英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他审时度势,精心运筹,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我军对日作战。他重视我军参谋工作建设,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参谋工作的制度和措施。11月,兼任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军事学院副院长。1945年夏,叶剑英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叶剑英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1945年12月,他参加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重庆进行停战谈判,出席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叶剑英赴北平任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美国代表—起,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1947年2月,返回延安。4月,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书记。在“后委”工作期间,他正确贯彻中央的土改政策,积极协助中央领导全国范围的解放战争,为保证党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转战陕北、指挥全国作战作出了贡献。1948年5月,叶剑英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他主持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培养和建立教员队伍,发扬教学民主,按照实战需要训练干部,为部队和地方输送了大批军政人才。  1949年初,任北平(今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的叶剑英和聂荣臻、彭真—起,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领导了对旧军队的改编和对旧北平市政府、学校、厂矿等各方面的接管工作,致力于北平的市政建设,维护社会安定,恢复发展生产,改善文化教育,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8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11月,广东省军区成立,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他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1949年底至195 3年,他领导了华南地区的剿匪斗争、经济建设、民主改革以及广州的市政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950年2月,叶剑英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

1954年,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1955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代部长,主持全军的军事训练工作。他强调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现代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优良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6年12月,叶剑英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缅甸。之后,他还率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印度、波兰等国家,发展了我军同这些国家军队和人民之间的友谊。

1958年3月,叶剑英建议并受命创办军事科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主持制定了军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方针、原则和方法,建设了一支科研干部队伍,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同年,兼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他是我军杰出的战略家、军事教育家和现代军事科学研究的开拓者。1959年9月,叶剑英任中央军委常委。1961年,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参与领导研究国家防御作战问题;主张军事训练和军事科学研究相结合,以总结我军的经验为主,探讨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指导规律;主持制定人民解放军一系列条令条例;参与领导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为把我军建设成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多方面建树。1965年,任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5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8月,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叶剑英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韧不拔的多种形式的斗争。“文化大革命”初期,为坚持党的领导,稳定军队,保护老干部,他在职权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1967年1月的军委扩大会及2月的中央碰头会上,他多次发言,坚决反对搞乱军队。林彪、江青等人把叶剑英和其他老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诬陷为“二月逆流”。叶剑英遭受打击迫害,实际上被解除了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职务。1969年4月,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提议,叶剑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3月至10月,叶剑英与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同年10月,他奉命紧急“战备疏散”到长沙,后辗转于湘潭、岳阳等地。1970年八九月间,叶剑英参加在庐山召开的党的九届二中全会,针对林彪、陈伯达等人抢班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会后,他按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带领调查组到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调查陈伯达的反动历史,揭穿其政治骗子的面目。1971年9月林彪叛逃后,叶剑英重新以军委副主席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对稳定当时全国和军队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1971年7月,叶剑英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主持接待秘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1972年参加接待先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1973年,又协助周恩来接待第二次来访的基辛格。他为建立中美、中日外交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1974年1月,叶剑英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同邓小平一起指挥西沙自卫还击作战,收回了被侵占的岛屿。

1975年1月,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同年六七月间,叶剑英和邓小平一起,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他在会上就国际形势、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安排超编干部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在他主持下,对全军二十几个大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配备。这些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稳定军队与全国形势,创造了重要条件。1976年,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叶剑英再次被中止了领导工作。同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当年10月,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紧急时刻,叶剑英和党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根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在这场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叶剑英高瞻远瞩,排除阻力,力主请邓小平、陈云等久经考验的老—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主张明确肯定“天安门事件”为革命运动,尽快平反—切冤假错案。1977年3月,叶剑英再次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以极大的魄力,领导全军清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流毒和影响。同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5日,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_起,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78年12月,叶剑英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简称《止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告台湾同胞书》于次年1月1日正式发表。

1980年9月,叶剑英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制定了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还领导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等22个法律,为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制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进—步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项具体政策,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一重要谈话对祖国统一大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83年2月2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将满的时候,叶剑英写信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求不再提名选他当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不再将他列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候选人。1985年9月,叶剑英同其他63位老同志一起致函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让一批比较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他写了致敬信,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业绩。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因病在北京逝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