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善败者刘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剑眉枉凝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刘备在魏蜀吴三国创始人中不仅出身最低,而且经历最坎坷。从织席贩履的小贩到三分天下的一代雄主,他被人撵着从河北逃到江南,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24岁,他与黄巾军交战,靠装死才逃过一劫;
30岁,好不容易当上县令,又被黄巾军破了城,只得投奔师兄公孙瓒;
34岁,好心收留吕布的刘备,却遭偷袭,丢了根据地徐州,灰头土脸投奔曹操;
40岁,衣带诏事件泄露,他被曹操撵着逃过长江,被迫在刘表那儿寄人篱下。
……
然而,刘备每败一次,实力就变强一分,最终苦尽甘来:孙刘联军赤壁大捷、夺取荆州四郡、入蜀灭刘璋、汉中大败曹军……凭借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翻开本书,领略刘备屡败屡战、越败越强的成功秘诀!
作者简介
剑眉枉凝,历史作家,自幼酷爱读史,后精研三国,忆古思今,痛心于今天人们对刘备的误解,几乎读遍关于刘备的史料,耗费心血著成《善败者刘备》,旨在还读者诸君一个真实而可信的刘备。
目录
推荐序 还原一个既真实又可敬的刘备
第一章 等待
往日辉煌已成烟
失学儿童卖草鞋
一个地摊少年的成长
受学于卢植
毕业即失业
不是同胞,胜似兄弟
史上最高水平的造反
乱世的开始
兄弟们,出发
第二章 漂泊
活着就有希望
这一顿鞭子打了谁
白马将军公孙瓒
一个男人的魅力
失道者寡助
孔融求救
真假陶谦
惨绝人寰徐州殇
一个选爹的男人
天上掉下个徐州牧
没有永远的敌人
得也匆匆,失也匆匆
挺住意味着一切
吕布的变脸游戏
强大才是硬道理
有今天,才会有明天
第三章 蛰伏
皇帝也无奈
人生最重要的抉择
自负的代价
仰天大笑出许都
败军之将的礼遇
承诺的分量
兄弟重逢
一个骑墙看风景的男人
你我不是同路人
有吵有闹过日子
人才是怎样选择老板的
另一个蛰伏的男人
选择你,不是为了自己
三顾茅庐
一场特别的面试
第四章 转折
人性比智商更关键
靠得住的只有心
领导也郁闷
历史不是个小姑娘
为什么要追随你
恐怖的虎豹骑
危难之时显身手
为了奴隶的母亲
至少还有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落魄人士遭遇成功人士
赤壁之战的谜团
碰钉子不一定是坏事
得人心者得荆州
第五章 强大
不入京口,焉得荆州
天下最后的肥肉
为了得到的失去
张飞封侯,庞统罢官
刘备可以说不
懦弱的人也有自尊
看不起别人的代价
既得利益者的通病
仁义加实力,才是王道
给我一个当强盗的理由
谋士的价值
忠义留千古
欲望的代价
这一次的懦弱是为了百姓
开展根据地建设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第六章 霸业
流产的绑票计划
荆州债务纠纷
单刀会是一场辩论赛
一条新闻挽回了一场战争
忽悠人是要讲对象的
敌人来了有张飞
下一个目标,汉中
一个半仙的自取灭亡
史上最强阵容
老将也疯狂
一身是胆赵子龙
两个大佬的死心之战
皇帝看不到的奏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七章 终点
做人不能太高调
关羽最后的征战
有没有常识很重要
世间事经不起对比
性格决定命运
名将之殇
史上最惨重的失败
干大事不可草率
建国大业
态度决定高度
人,终究是跑不过命的
说话要看对象
君子之守
附录 刘备大事年表
后记 王道、霸道与三国
序言
还原一个既真实又可敬
的刘备
由有枪就是草头王、你
方唱罢我登场揭开历史大幕
的三国时代是一个乱世,可
乱世出英雄,尤其是文武双
全的、智勇兼备的大英雄。
在群星璀璨的三国英雄
谱上,“汉帝玄孙一脉传”的
“皇叔”刘备,算得上家喻户
晓、妇孺皆知的明星大腕。
其知名度绝不亚于头号对手
曹操和对手兼盟友的孙权,
而其美誉度远逊于他的铁哥
们儿关羽,更大大落后于他
的二把手及实际的接班人诸
葛孔明。
在历史小说家罗贯中的
笔下及《长坂坡》《龙凤呈
祥》等三国戏曲中,刘备被
塑造成一个前半生惶惶然如
丧家之犬,一辈子畏畏缩缩
令人忍俊不禁的胆小鬼、可
怜虫形象:其看家本领似乎
只有一“跑”(大事不好,拔
腿就跑),二“哭”(遭遇险
情,掩面大哭),三“抛弃”
(危急关头,抛妻弃子)…

历史上的刘备真的是如
此这般吗?文艺家笔下的“
艺术真实”契合“历史真实”
吗?要寻找被掩埋的历史真
相,看来山环水绕,云雾重
重。
人们首先不应忘记:刘
备乃蜀汉的开国皇帝。从摆
地摊到穿龙袍,二者之间的
距离,岂止是十万八千里,
没有超人的文韬武略,那做
白日梦也别想登基称帝。
人们也不应忘记:把龙
袍当内衣穿的枭雄曹操,曾
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魏武桀骜不驯,目中无
人,如果说这句话并非其由
衷之言,那在赤壁之战后他
对众将领所说“刘备,吾俦
也”,则应当不是违心之语

吹去满天阴霾,又见晴
空万里。被央视《百家讲坛
》名嘴誉为“有英雄之气、
英雄之魂、英雄之义、英雄
之志”的刘备,一定不是也
不可能是三国小说戏曲中所
塑造的那个可怜巴巴的狗熊
相。
那么,真实的刘备到底
是个什么样?他有什么非同
寻常的能耐和磁石般的人格
魅力?又有什么可以名垂青
史的丰功伟绩?读者翘首企
盼着史家以“历史真实”,为
刘备这位三国迷们的偶像“
重塑金身”,原原本本地还
原他的“庐山真面目”。
说到这里,我们要感谢
剑眉枉凝君,他在《善败者
刘备》这部别出心裁的三国
历史名人新传中,不仅让读
者看到了刘备不是可怜虫,
更不是伪君子,而是一个终
生怀抱理想、坚持原则、有
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良心、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中国特
色大男人;而且由人及事,
让读者可以大致弄清楚刘备
生平事业发展史上若干个原
先说不清、道不明,被史书
残简断篇和史家众说纷纭搞
得乱成一团、莫衷一是的三
国历史疑案。
看到这儿,也许有读者
会怀疑我——一个资深历史
学者是不是在违心说恭维话
,有意做广告词。我的回答
是:不!事实胜于雄辩,有
理才能气壮。《善败者刘备
》中的真材实料、新知卓见
,确确实实给读者澄清和复
原刘备其人其事提供了许许
多多言之有据、论之有理的
实证与论说。其中,有对刘
备及相关主要人物历史的论
述、补白、辩诬,也有对当
时社会制度的分析以及对人
性和历史研究的看法。我相
信,只要读者将本书浏览一
遍,就会认同我并非捧角作
秀,而是言出由衷。
当今关于三国的正论戏
说多如牛毛,演绎三国的旧
戏新编和影视大片也在争夺
观众的眼球。在近年出版的
众多史学作品中,《善败者
刘备》会同《明朝那些事儿
》一样,被学界看作异种另
类。的确,这部以主人公传
奇一生为主线具体生动地展
现一代历史的史学作品,与
正襟危坐“诗云子日”地讲述
历史和传统版的通俗历史故
事书都大大不同,它是以当
代读者(不限于年轻人)喜
闻乐见的时尚流行语言和节
奏明快的表达形式,立足历
史真实,逼真而又形象地描
述主人公的个性、品格、生
平、业绩,以及从摆地摊到
穿龙袍的心路历程和各种人
脉。字里行间,妙语连珠,
谐趣横生,其调侃、幽默近
似王朔小说和黄宏小品的艺
术风格(这种写法是耶非耶
,请相信读者会做出正确的
判断和抉择)。
本书还念念不忘“以史为
鉴”的史学宗旨,笔锋犀利
地探究主人公及其关系人的
人性深处五颜六色的善恶美
丑,诠释古代中国人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常识和哲理

正因为如此,读者掩卷
之后,留在脑际的不仅是三
国的政治风云变幻,刘备历
尽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最后
又梦断夷陵的传奇一生,而
且收获为人处世、论学治事
的宝贵历史经验。后者实际
蕴含着一个年轻学人对历史
与人生的内心感悟。
以上种种,我想一定会
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究所教授 童超
2010年4月于中国社会科
学院历史研究所
导语
刘备一生吃尽败仗东躲西藏,越败越强,最终称霸一方!
俞敏洪、历史学家童超、《南渡北归》作者岳南一致推荐!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他逃跑十三次,四失妻儿,失败八次。
刘备每逃一次都能卷土重来,每败一次都能东山再起,最终三分天下,称霸一方!
后记
王道、霸道与三国
西汉时期,有中兴英主
之称的汉宣帝刘询与时为太
子的汉元帝刘奭讨论治国之
道时,曾说道:“汉家自有
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这是一代英主对治国之
道的终极思考和选择。此后
两千年,中国帝王的治国之
道基本沿用这一方略,从不
外乎王道和霸道两者。
那么,什么是王道?什
么又是霸道?简而言之,以
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
“王”。“王道”重于“德”,“德
”胜“术”而“王”,而“霸道”重
于“术”,“术”胜“德”则“霸”

孟子说得更明白:“以力
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依靠武力、假托仁义,是
为霸道;依靠道德、推行仁
政,是为王道。汉代大学问
家刘向,也曾在《新序·善
谋》中解释说:“王道如砥
,本乎人情,出乎礼义。”
至于王道与霸道的效果
,孟子也给出了答案:“以
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
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
而诚服也。”
王道优于霸道,是三岁
孩子也明白的道理,但为什
么一生倡行仁政的孔子,“
明王道,干七十余君”,结
果却是“莫能用”?答案只有
一个:以力服人简单易行,
见效快,以德服人则难以实
现,见效慢。面对一个强者
,众人不敢不服,不服就打
到你服为止,因此推行霸道
只需要强化统治机器就可以
做到。若想推行王道,首先
要搞清楚谁有德、谁无道?
一方面需要人们有明辨是非
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人
们有坚持是非的定力,不因
自己的利益而左右是非判断
,更不能颠倒是非、指鹿为
马,所以需要教化民众,树
立社会统一的价值观。
因此,在诸侯征战、弱
肉强食的时代,孔子提倡的
王道注定被束之高阁。后来
一统天下的秦国,则是推行
霸道的典范。战场上砍一颗
人头,则赐爵一级,“劫以
刑,驱以赏”,有功则赏,
有过必罚,驱使秦国军民焕
发出彪悍无比的战斗力,终
于剪灭战国群雄,一统六合

但大秦帝国的命运大家
都很熟悉,秦始皇臆想中的
千秋万世只传了二世,便落
得“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死人手”。秦朝灭亡的原因
,贾谊也早已在《过秦论》
中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
汉朝吸取前代教训,确
立的治国之策,正是“以霸
王道杂之”,崇尚以德服人
、以孝治天下,如果你不听
话,那么对不起,只好以力
服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究竟是王道多一点,还是霸
道多一点,在不同时期不同
的君主有不同的做法,但终
归没人敢丢掉“王道”二字。
到了三国乱世,白骨露
于野,千里无鸡鸣,约占全
国三分之二的几千万人口非
正常死亡,每个人都承受着
空前的生存压力,斗智斗勇
的水平登峰造极,人的欲望
之花肆行无忌,人性之恶彰
显无遗。在这样的险恶环境
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曹操,更
是典型的推行霸道之君主。
曹操的“霸道”,集中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屠城杀降样样都干
。《三国志》记载,曹操有
固定的军令,“围而后降者
不赦”;官渡之战曹操打败
袁绍后,将投降的袁军将士
全部坑杀;得知父亲被杀后
,曹操进攻徐州,更是“所
过多所残戮”(《后汉书》
记载:过拔取虑、睢陵、夏
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
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
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
行迹)。建安七子之一的陈
琳为袁绍起草的檄文评价曹
操说:“历观古今书籍所载
,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
为甚。”檄文虽然有夸大的
成分,但立论有所依据(杀
边让、杨彪、赵彦,署发丘
中郎将、摸金校尉,掘梁孝
王墓),并非空穴来风。
二是用人唯才而不顾德
。对于曹操多次下令求贤之
事,明末大儒顾炎武有话说
:“观其下令再三,至于负
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
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
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
……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
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
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
德一人变之而有余。”破坏
容易建设难,王道的治化、
社会之伦理,东汉数代君主
倡行的成果,被曹操一人毁
坏而荡然无存。
曹操为什么屠城杀降、
重用无德之人?原因也很明
显,霸道简单易行,不择手
段更容易达到目的,不苛求
德行更容易吸纳“为我所用”
之人才。这是功利主义至上
的必然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
有一些人,即便是在这样的
乱世,依然坚持着正义的理
想,坚持着做人的良心,坚
持着道义的原则。这样的人
虽然不多,但总算还有。
与曹操对抗一生的刘备
,曾自己总结斗争经验与成
功的方法论:“操以急,吾
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
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
事乃可成耳。”这段话虽然
不乏政治宣传的成分,但刘
备一生的行事,足以当得起
“王道”二字。
关于刘备集团,史书中
不但没有屠城杀降只言片语
的记载,有的反而是为了百
姓而甘于失败的事迹。比如
赤壁大战之前,刘备率军民
南撤,明知曹操追兵将至也
不愿抛弃百姓,最后惨败于
当阳长坂;再如关羽北伐水
淹于禁七军后,宁可养着三
万多降卒也不杀降,为了解
决吃饭问题,关羽只
精彩页
第一章
等待
公元2世纪70年代初。举世梦梦,长夜未央。
京师洛阳,接连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无数清流官员与太学生被捕入狱。汉灵帝宠信宦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卖官鬻爵肆无忌惮,政治日益黑暗。
天下十三州一百零五郡,旱灾、水灾、蝗灾、瘟疫等灾祸频发,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更为严重的是,为帝国统治阶层输入新鲜血液的用人取士制度——察举征辟制,已运转不灵,成了民间的笑话:“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社会吏治腐败,阶层固化,彻底堵死了寒门子弟的唯一出路。
整个帝国上下对立,暗流涌动,矛盾重重。有识之士已经料到,一个旷古未有的乱世即将到来。
天地不仁,苍生无助,芸芸众生平凡的生活仍在无奈中继续。
帝国北部的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街头,一个不起眼的少年,守在简陋的地摊后,以卖草鞋为生。少年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神色淡定,不喜不悲。
谁都不承想,这个卖草鞋的少年,将在此后半个世纪的人生路上走得风生水起,成为乱世三国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代雄主。
他的起点一无所有,却感召并拥有了一众汉末三国第一流的人才,白手起家开创了一番伟业,让当时以及后世的所有雄主都钦羡不已。
他出身贫寒,但他的人格魅力令出身高贵的所有对手都黯然失色,他受到了后世的广泛传颂,而他最强大的对手则承受了多年的骂名。
他本是凡人,但他的事迹已经在千百年的传颂中,成为草根平民走向成功的不朽传说,他的左膀右臂也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成了神一样的人物。
这个地摊少年的名字是——刘备。五十年后,走完人生历程的他有了另外一个称呼——大汉昭烈皇帝!
往日辉煌已成烟
东汉桓帝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如你我他一样,小刘备平静地来到了这个世上。
平常人家生个孩子,不会有太多人在意,最开心的是他的爹娘。孩子他爹叫刘弘,在涿郡政府部门工作,至于具体是什么职务、什么级别,已经没有人能搞得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
刘弘虽然官位不高,但好歹算是东汉帝国国家公务员,与今天的基层公务员一样,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至少养家糊口没有什么问题。
小刘备就在爹娘的疼爱中,幸福地成长着,到了读书的年纪,也上了当时的小学——私塾,开始读书学习。(《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刘备十五岁的时候,拜大儒卢植为师,因此之前他一定读过蒙学——因为以卢植的名望与学问,教学生是不可能从启蒙知识教起的)
人在童年时代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在读私塾的几年里,小刘备知道了很多该知道的和不该知道的事情。比如他知道了他们的国家叫作大汉,国家的最高领袖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大汉建国已近四百年,有了很多个英雄皇帝,尤其是第一任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刘邦虽出身草莽,但斩白蛇起义,推翻暴秦,又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国力无比强盛、疆域无比广阔、人民无比幸福的大汉帝国……
对小刘备来说,他知道的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刘备——就是大英雄汉高祖的后代,也算是大汉皇族一脉!
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小刘备十分得意。
于是,他常常以十分自豪的口气对他的同学们说:“我是高祖的子孙,堂堂正正的大汉皇族!”
可是,令他十分郁闷的是,他的同学们常常以十分鄙夷的口气对他说:“切,别吹牛了,天底下姓刘的多了去了,凭什么说你就是皇族?”
凭什么说是呢?小学生刘备虽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家中长辈给出的结论十分肯定:小刘备以及他的同宗都是大汉皇族,是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陆城侯刘贞的后代。
听起来很拗口吧?没错,刘备与汉高祖就是这么个关系。祖宗当过皇帝是一件荣耀的事,所以家族成员异口同声地给出了肯定的结论。
但支撑结论的证据十分缺少:除了知道他爹叫刘弘、他爷爷叫刘雄以外,从刘雄到陆城侯刘贞的谱系传承已经无从考证。
刘备被祖宗问题困扰了一生。以至于很多年后他做了蜀汉皇帝,还是搞不清楚自己的祖宗。(《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
其实刘备大可不必难过,因为祖宗问题不只是让他一个人头疼,也让一千八百多年来很多对他感兴趣的人头疼。
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是罗贯中,他在传世作品《三国演义》一书中,排除史料严重缺乏的困难,本着有条件要证明,没有条件哪怕创造条件也要证明的工作精神,经过不懈努力,不仅证明了刘备是汉景帝玄孙,而且让刘备成功地当上了汉献帝刘协的叔叔,成了所谓的“刘皇叔”,甚至创造性地给刘备的列祖列宗都取了名字。
可非常不幸的是,罗贯中努力钻研得出的这些成果,又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指出是自相矛盾的——按罗贯中的说法,刘备就比汉献帝低了四辈,根本不是什么皇叔。
虽然刘备的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