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从IMF救援方案的历史演变入手,考察它在国际金融架构中角色的转换,从而从历史的角度得到一定的启示;接着对IMF救援方案的宏观经济绩效和催化效应分别从理论基础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前面所有的分析结果,得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本书在理论方面所做的工作是:一方面,对IMF救援方案宏观经济绩效存在的理论基础中,每一种理论及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理论上对救援方案有效的条件和无效的原因做出了判断,还对救援方案合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另一方面,按照IMF所宣称的救援方案催化效应产生的过程,对催化效应可能的作用对象(即特定类型的资本流动)、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以及有效性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贷款救援方案,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IMF最重要的职能,也是其多年来备受争议的职能。近年来,IMF附加一揽子条件的救援方案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经济转轨和穷国减贫的救援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人们对IMF救援方案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效果仍然褒贬不-一,对救援方案应该在发展中国家扮演的角色也莫衷一是。由y-IMF救援方案的改革日益成为IMF改革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心问题,所以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对IMF救援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研究,是救援方案改革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本书做的正是这样一项工作。
本书首先从IMF救援方案的历史演变入手,考察它在国际金融架构中角色的转换,从而从历史的角度得到一定的启示;接着对IMF救援方案的宏观经济绩效和催化效应分别从理论基础和实证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前面所有的分析结果,得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本书在理论方面所做的工作是:一方面,对IMF救援方案宏观经济绩效存在的理论基础中,每一种理论及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理论上对救援方案有效的条件和无效的原因做出了判断,还对救援方案合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另一方面,按照IMF所宣称的救援方案催化效应产生的过程,对催化效应可能的作用对象(即特定类型的资本流动)、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以及有效性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本书在实证方面所做的工作是:一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接受IMF附加一揽子条件救援方案的、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方案类型、分方案完成情况和分事件的全面实证;另一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较大的金融危机中,主要危机国接受救援方案后的催化效应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最后,本书结合目前的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现状,并综合所有分析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IMF救援方案的角色定位或者说根本任务是作为协调者弥补国际金融市场失灵,对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干预和指导也要以“调整国际收支失衡”为目标;救援方案仍有必要附加事后贷款条件,但鉴于以往并不理想的执行效果,需要根据理论上的特点改进执行的方式,根据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也可以考虑非贷款方案;IMF作为一个超国家的国际金融机构,要继续在国际债务问题的解决中发挥核心作用,催化官方和私人资本流入受援国,并帮助受援国增强对私人投资者的吸引力;IMF应继续进行长期救援工作,但要加强与世界银行等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并注意救援职能与IMF其他职能的配合和相互促进,监督国际资本流动并对需要帮助的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比事后的救援更有效。
导论
第一章 IMF救援方案的演变
第一节 IMF救援方案的设立
第二节 IMF救援方案的演变
第三节 IMF救援方案演变的特点及启示
第二章 IMF救援方案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一节 IMF救援方案理论基础的发展和演变
第二节 救援方案的核心理论模型:融资方案模型
第三节 对核心理论模型的扩展:以增长为导向的调整理论
第四节 华盛顿共识:没有纳入模型的其他理论基础
第五节 后华盛顿共识及合理的基础
第三章 IMF救援方案的宏观经济绩效实证
第一节 研究方法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数据选择与总体统计分析
第三节 样本期方案的宏观经济绩效
第四节 样本期主要事件的救援效果
第四章 IMF救援方案的催化效应:理论与实证
第一节 催化效应的含义
第二节 催化效应存在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催化效应的实证:案例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改革建议
第一节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节 对IMF救援方案改革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