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后现代主义之后》于1998年第一次出版,2015年入选“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作者描述了后现代主义在风靡北美和欧洲乃至全世界后日趋衰落的状况,并就后现代主义争鸣衰落之后西方文化学术界出现的新的格局进行概括。原先被压抑在边缘地带的一些非主流话语力量,诸如女权/女性主义理论及性别研究、生态批评、后殖民主义与第三世界批评、文化研究等,从边缘向中心运动,消解了帝国话语的中心地位。这些新崛起的理论思潮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对当下的文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书为第二版,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修订,更新了数据,对于广大读者了解当下的西方文学理论思潮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目录 第二版序 第一编 超越后现代主义 第一章 后现代性与全球化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方理论与思潮 第二编 后殖民主义 第三章 后殖民理论与文学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非殖民化 第五章 赛义德:东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 第六章 斯皮瓦克:后殖民地知识分子和第三世界批评 第七章 巴巴: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 第八章 中国当代电影的后殖民性 第三编 女权主义理论与文学 第九章 女权主义理论的新走向 第十章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性别研究和怪异研究 第十一章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先锋意识 第四编 文化研究 第十二章 文化研究:今日西方学术的主流 第十三章 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的未来 第十四章 文化研究与经典文学研究 第十五章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后现代性 第十六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分裂特征分析 第二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