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与潜性是一组对立的哲学概念。《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为王希杰教授关于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共收录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2年撰写的文章约30篇,按时间编排,文章前加入作者的按语,交代撰文背景以及现在的想法,供研究语言学的读者参考。
显性与潜性是一组对立的哲学概念。王希杰教授首先将这一组慨念引入汉语语言学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为王希杰教援关于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共收录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2年撰写的文章约30篇,按时间编排。《显性语言与潜性语言》每篇文章前加入按语,适当交代论文的写作背景等,并加入了作者的一些新思考新想法,以供读者参考。
前言
语言中的空符号(1989年)
潜义和修辞(1989年)
潜词和修辞(1989年)
返源格(1989年)
潜意识和修辞(1989年)
病句生成学(1989年)
病句转化学(1989年)
论潜词和潜义(1990年)
论潜量词的显量词化(1990年)
论潜语法现象(1991年)
义素组合论(1991年)
概念生成论(1991年)
抽象的词和句与具体的词和句(1993年)
论归纳的辞格和演绎的辞格(1993年)
语言本质的再认识(1994年)
论显句和潜句(1996年)
略说潜句和演绎法(1996年)
略论语言预测学(1996年)
显性和潜性(1996年)
复合词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及其理据性(2002年)
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2003年)
显性和潜性对立的普遍性和相对性(2003年)
诗歌章法(句法)的显和潜(2004年)
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显潜理论(2004年)
语言和文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2005年)
潜词和空符号的再认识与空符号学(2011年)
关于显性和潜性的对话(2002—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