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代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在史学方面,司马迁首创“纪传体通史”,奠定了史学的独立地位。班固盛赞曰:“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在文学方面,《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更是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精华》是中华书局辑校的《史记》选本。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创办于1912年。中华书局创办后,*先出版了一系列的“中华教科书”,《史记精华》就是“教科自修适用”教材。《史记精华》*早发行于民国三年,之后又陆续再版,本书校勘以民国二十六年版本为蓝本。民国二十六年之前出版的《史记精华》,凡精华、文采、眼目照应、关键主意、点缀、提掇、字法、纲领皆有标记,颟画详明,便于鉴赏。
王麦巧,女,汉族,1965年生,陕西省大荔县人,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任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汉语言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讲授过《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专题》、《现代汉语修辞学》、《现代汉字学纲要》等课程。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渭南方言、《史记》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曾参与教育部“秦东皮影戏剧本语言研究”、陕西省社科项目“渭南皮影戏语言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现阶段社会用语调查研究”等。主持“渭南方言民俗研究”、“可逆句的建构条件及语用效果”、“贾平凹作品的方言文化特点”等科研项目。
《史记精华》以民国二十六年中华书局版《史记精华》为底本,分段、用字、点评皆以其为标准,同时参照民国二十二年中华书局版《史记精华》。《史记精华》收录了众多名家如茅坤、凌稚隆、邓文洁、刘须溪、董用均、王允宁、唐应德等对《史记》的评点。评点内容丰富,史事、人物、文章风格、艺术手法,无所不及。评点紧贴司马迁编著的《史记》原文,以分析为主,语言明快,通俗易懂,不发空论,引人入胜。
魏世家信陵君上魏王书论
【眉批】此书于魏之情状与当时形势利害若指诸掌,千年以来绝调之文。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日: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竞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眉批】“是何也”以下,指言秦亡韩之后必不伐楚与赵之故。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舆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山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阢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故日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才说破。秦固有怀、茅、邢丘,【眉批】“秦固有”以下,直指秦亡韩之后必首伐魏。城堍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荥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诛之久矣。秦叶阳、昆阳与武阳按:中华书局版《史记》“武阳”作“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安陵,魏人。不欲攻韩,故恶之。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南国必危,国无害已?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代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在史学方面,司马迁首创“纪传体通史”,奠定了史学的独立地位。班固盛赞日:“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在文学方面,《史记》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更是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精华》是中华书局辑校的《史记》选本。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创办于1912年。中华书局创办后,最先出版了一系列的“中华教科书”,《史记精华》就是“教科自修适用”教材。《史记精华》最早发行于民国三年,之后又陆续再版,本书校勘以民国二十六年版本为蓝本。民国二十六年之前出版的《史记精华》,凡精华、文采、眼目照应、关键主意、点缀、提掇、字法、纲领皆有标记,颟画详明,便于鉴赏。但是却美中微有不足:一是标点符号不详,虽有句号,却是句号从头至尾。二是分段没有另外起行,不够显著。三是标记符号太多,不易分辨。民国二十六年版《史记精华》加入了现代标点,取消了各种标记符号,分段则另起行以空格显示。经过重新校勘后的《史记精华》更接近现代排版,为新中国中华书局点校本奠定了新式点校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