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造型设计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项工作。本书在参考众多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体系结构,全面阐述了汽车造型的知识体系,然后再进一步结合汽车造型及汽车案例进行解析,不但将其科学性的一面全面地展示出来,而且更加注重艺术性的锻炼,结合最新技术和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尤其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讲解这些知识,相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对于计算机在汽车造型中的应用也做了简单介绍。
本书逻辑严密、结构紧凑、重点突出,在介绍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图片,给读者以大量的汽车造型实例,非常适合作为汽车造型设计的人门教材,是大中专学生理想的学习用书。
本书在介绍汽车造型的发展历史、民族性以及在我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使读者了解影响汽车造型的技术因素,并重点介绍汽车造型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内部和外部的造型,然后介绍计算机在汽车造型中的应用。汽车造型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艺术性工作,汽车造型师不但需要掌握汽车技术知识、美学等造型知识,同时还需要以广阔的视角来看待汽车,认识和理解汽车文化,本书的第8章即为汽车文化的内容。本书的特点之一,即不但介绍了汽车造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把汽车造型过程中的美学思想、人机工程学的运用等专门加以介绍,给读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第l章 汽车造型发展史
1.1 汽车造型发展史概述
1.1.1 最原始的汽车——马车状汽车
1.1.2 厢型车
1.1.3 “甲壳虫”型
1.1.4 船型
1.1.5 鱼型
1.1.6 楔型
1.1.7 子弹头型
1.2汽车造型的民族性
1.2.1 欧洲汽车造型
1.2.2 美国汽车造型
1.2.3 亚洲汽车造型
1.2.4 中国汽车造型
1.3 汽车造型的演变趋势
1.3.1 汽车消费品市场的特点
1.3.2 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3.3 气车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1.3.4 我国轿车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1.3.5 现代汽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1.3.6 设计大师和造型品牌对汽车造型设计的影响
第2章 影响汽车造型的技术因素
2.1 汽车发动机技术
2.1.1 汽车发动机的历史
2.1.2 发动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1.3 气油机和柴油机技术的发展
2.1.4 对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要求:
2.1.5 汽车发动机的现状与将来
2.1.6 发动机方案设计的内容
2.1.7 发动机布置设计
2.2 汽车整体布置方式
2.2.1 总布置设计的作用
2.2.2 主要的空间布置项目
2.2.3 总布置与性能相关项目
2.2.4 动力系统与传动系匹配
2.2.5 总布置设计图”
2.3 其他与造型设计相关的技术
2.3.1 车身用材料
2.3.2 橡胶
2.3.3 织物
2.3.4 玻璃
2.3.5 照明及仪表等附属设备
第3章汽车造型方法和过程
3.1 汽车造型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
3.1.1 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3.1.2 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方法
3.2 汽车造型设计过程
3.2.1 汽车设计过程的本质
3.2.2 汽车设计过程的阶段性
3.2.3 汽车造型需求调研
3.2.4 方案设计
3.2.5 设计过程的布置设计
3.2.6 汽车造型的造型创意生成
3.2.7 设计过程
3.3 汽车造型设计案例
3.3.1 经典车型
3.3.2 豪华车型
第4章汽车外部造型
4.1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概述
4.2 车型外形分类
4.3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要点一
4.3.1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所需硬件条件
4.3.2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所需软件条件
4.3.3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与空气动力学
4.4 汽车外部造型设计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
4.4.1 设计构思
4.4.2 比例模型
4.4.3 比油泥模型
4.4.4 模型的风洞试验
4.5 汽车外形装饰件设计
4.5.1 装饰件设计特点
4.5.2 前部设计
4.5.3 后部设计
4.5.4 汽车车灯设计
4.5.5 保险杠的造型设计
4.5.6 车轮罩的造型设计
4.5.7 其他部件设计
4.6 汽车外形色彩的设计
4.6.1 色彩的基本概念
4.6.2 色彩的象征性
4.6.3 汽车产品色彩设计
4.7 汽车车标的设计
4.7.1 汽车车标的组成
4.7.2 汽车车标的种类
4.7.3 世界知名汽车车标
第5章汽车内部造型
5.1 室内造型设计概述
5.2 室内造型设计的程序
5.2.1 总体构思
5.2.2 具体构思
5.2.3 内饰模型
5.2.4 内饰零部件造型设计
5.3 汽车空间整体协调
5.3.1 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
5.3.2 作业空间范围
5.3.3 作业空间设计
5.3.4 作台设计
5.3.5 车辆驾驶室的作业空间
5.4 内饰设计与材料的选用
5.4.1 常用材料概述
5.4.2 常用塑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
5.4.3 汽车内装塑料制品
5.5 汽车内饰设计案例欣赏
5.6 汽车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6章 汽车造型与人机工程学
6.1 人机工程学概述
6.1.1 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6.1.2 A.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6.1.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6.1.4 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6.1.5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6.1.6 人机能力比较与选择
6.2 汽车造型与人机工程学
6.2.1 人机工程学与工业产品设计
6.2.2 机器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6.2.3 汽车设计和使用中的人机工程问题
6.2.4 未来汽车人机工程学面临的新课题
6.3 汽车显示和操纵装置设计
6.3.1 汽车显示装置设计
6.3.2 操纵装置的设计
6.4人机系统设计
6.4.1 人机系统设计在汽车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6.4.2 人机系统设计的概念
6.4.3 对人机系统设计的要求
6.4.4 人机系统设计的内容
6.4.5 人机系统设计的程序
6.4.6 人机系统设计的方法
6.4.7 人机系统设计的评价
第7章 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
7.1 “数字汽车”概述
7.2 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的发展和常用软件
7.2.1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
7.2.2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常用软件
7.3 计算机辅助汽车造型技术举例
第8章 汽车造型的艺术性
8.1 汽车造型美学
8.1.1 美学法则
8.1.2 视错觉利用与矫正
8.1.3 浅论汽车的艺术造型
8.2 汽车造型心理学
8.2.1 车色心理学
8.2.2 汽车驾驶的注意类型和心理工作负荷
8.3 汽车文化
8.3.1 汽车运动
8.3.2 汽车分类
8.3.3 汽车命名典故
8.3.4 世界汽车博物馆
8.3.5 车模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