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淡泊荣辱的大汉,拥有华胄品质的大唐,五洲牧马扬鞭的大元,在烈火中崛起的大清。都曾经是历史的黄金时代。本书选择大汉、大唐、大元、大清四个王朝中历史故事,阐述王朝兴盛时期的帝国强悍一面。从不同层面,逐步展开王朝从建国开始的亮剑生涯。历数四个王朝的兴衰,展现四个王朝的不一样的王者印痕,从历史故事中寻找昔日盛况,品味王朝更迭中彰显王者之气的恢弘气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国亮剑(刀锋与文明)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梅朝荣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懂得淡泊荣辱的大汉,拥有华胄品质的大唐,五洲牧马扬鞭的大元,在烈火中崛起的大清。都曾经是历史的黄金时代。本书选择大汉、大唐、大元、大清四个王朝中历史故事,阐述王朝兴盛时期的帝国强悍一面。从不同层面,逐步展开王朝从建国开始的亮剑生涯。历数四个王朝的兴衰,展现四个王朝的不一样的王者印痕,从历史故事中寻找昔日盛况,品味王朝更迭中彰显王者之气的恢弘气魄。 内容推荐 历史的发展就像是攀登一座座高峰,有山顶的盛气凌人般的君临天下,也有山谷的晦暗低靡般的衰落。本书选择大汉、大唐、大元、大清四个王朝中历史故事,阐述王朝兴盛时期的帝国强悍一面。从不同层面,逐步展开王朝从建国开始的亮剑生涯。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大汉 1.问鼎中原,楚汉之争 2.荣登九五,人才基石 3.龙困浅滩,白登之围 4.积蓄力量,文景之治 5.和亲休战,边疆平定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匈奴开战,拓土开疆 8.权力回拢,刘姓天下 9.接连西域,张骞出使 10.峰回路转,光武中兴 11.再通西域,班超显威 汉朝皇帝一览表 汉朝大事记 第二篇 大唐 1.唐室胡风,血气方刚 2.造反有理,太原举义 3.群雄逐鹿,喋血亲兄 4.督建盛唐,和亲四方 5.觊觎帝权,皇子纷争 6.唐砺璞玉,二圣同朝 7.日月同空,一代女皇 8.开元盛世,铁骑边疆 唐朝皇帝一览表 唐朝大事记 第三篇 大元 1.神秘鹿狼,英猛蒙人 2.草原独鹰,成吉思汗 3.南北一朝,忽必烈帝 4.万马奔腾,横扫欧亚 5.野蛮文明,二元帝制 6.农工商运,兴盛京都 7.铁马冰河,锋芒四射 8.百花齐放,璀璨夺目 9.肤色纷呈,五朝中华 元朝皇帝一览表 元朝大事记 第四篇 大清 1.大明衰败,建州苏醒 2.八旗制度,军队扬威 3.苦心经营,清军入关 4.智杀鳌拜,巧撤三藩 5.对战沙俄,平定边疆 6.天朝体制,统一思想 7.稳住阵脚,康乾盛世 8.收复台湾,平定藏乱 9.立军机处,强帝独裁 清朝皇帝一览表 清朝大事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刘邦终于成为九五至尊,依照刘邦性格,当然不会亏待一起打天下的众家兄弟。于是,一轮分封行赏拉开序幕。刘邦一起分封了众多异姓王。如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韩王信,衡山王吴芮等等。 刘邦韬光养晦了这么多年,终于要大功告成,可是紧接着烦恼也来了,这么多的功臣良将、公子王孙,怎么安排啊?尤其是皇权天生具有一种疑嫉的特征,更具有一种惟一的至高无上性。因此,一旦帝王感受到自己的权力受到冲击时(无论这种冲击是显露的,还是潜在的),他即会动用强力的国家力量来铲除祸患。根据此理,当刘邦坐稳江山后,他的视线即会从打天下中转移到稳天下,也即将怀疑与征服的眼神投放在亲封的诸多异姓王的脸上。 刘邦屁股还没有把龙椅坐热乎,异姓王燕王臧荼耐不住寂寞——谋反了,虽然燕王臧荼攻下了代地,好在刘邦亲自出征,虽然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后由樊哙平定了叛乱,但也帮了一点小忙。这是汉五年十月份的事情。刚过不久,这年秋天,原来项羽手下将领后投降刘邦的利几谋反,刘邦又是亲自上阵,打跑了他。 两次谋反本是帝国开国之初一段小小插曲,从秦二世暴政后,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这种反叛、归顺每天都在进行着。而此时发生,所不同的是,现在刘邦已经大局成型,稳坐龙廷。如果今天一个王谋反,明天一个侯爷谋反,那这皇帝当得也忒窝囊了。面对异姓王的潜在威胁,应该说从现在开始刘邦心里已经萌生铲除祸害根源的苗头。 要想一举消灭异姓王,工作量很大,只能逐个击破。另外,寻找诛杀的借口也要选好,“谋反”的罪行可说是首选。随后刘邦花了7年时间,借口异姓诸王造反,将韩信,彭越,英布等杀掉,将张耳之子张敖贬为列侯,韩王信逃于匈奴,只有吴芮势力最小,因而幸免于难。 汉六年十二月,有人诬告楚王韩信谋反。此事可是对刘邦重重一击,要说汉朝江山能够有今天,韩信那是功不可没的,单从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擒拿项羽这两件军事行动来说,本朝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军事人才。刘邦问左右的人,应该如何处理韩信谋反一事。大部分将领“争欲击之”,刘邦默然,心里没底啊!转头问陈平。 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人有闻知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弗知。”平曰:“陛下兵精孰与楚?”上曰:“不能过也。”平曰:“陛下将用兵能敌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将弗及,而举兵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为之。”(《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简短几句话已经暴露出,韩信是刘邦一个十分难剃的头,硬打硬拼的成功率几乎为零。既然硬打不成,只能智取。陈平给刘邦出的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假意游云梦泽,智擒韩信。韩信功劳太大,没有充足证据,不能轻易斩杀,而是把他降为淮阴侯。 在铲除异姓王过程中,刘邦的发妻吕雉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后,一直愤愤不平,汉十年陈稀发,韩信暗中联络陈稀,事情败露,吕雉联合丞相萧何,再次用计谋骗去韩信,斩杀于长乐钟室。等到刘邦从平叛陈稀军返回来时,看到韩信已死,又惊又喜。 另一个死在吕后手中的为梁王彭越,他也是被人诬告谋反被刘邦抓起来,因为谋反证据不足,刘邦削掉他的王位放逐到蜀地。“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该着彭越倒霉,当他走到有个叫郑这个地方时候,恰巧在路上遇上吕雉,吕雉此时是从长安往洛阳去。彭越看到吕雉以为遇上了救星,伏地痛哭,“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向吕雉哭诉,请求吕雉放他回老家得了。然而。不遇上吕后倒好了,没准还能在蜀地苟延残喘地多活两年,如今遇上了反倒是把自己推上了鬼门关前。吕雉假惺惺地答应了彭越的要求,将他又带回了京城。到了京城她给刘邦吹枕边风:“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接着她就找了假证人告发彭越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吕雉在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成为刘邦的重要参谋和助手,显露出这个女人不乎常的一面。刘邦能放心地把韩信、彭越的生死由吕后掌握之中,不仅是信任,同时也是对她能力的肯定。这也许是吕雉后来独霸朝纲、诸吕封侯、欺压戚夫人等等一个前奏。 异姓王在刘邦与吕后的精心策划中终于被消灭了。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教训,看来异姓王是靠不住的,还得找跟自己知根知底的兄弟子侄们,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嘛,他们总不能谋反吧,他们要是谋反不就等于反自己吗。于是,刘邦开始运筹相对异姓王而生的同姓王。 为了确保汉朝万世江山都是刘姓一家天下,刘邦特意宰杀白马,与群臣歃血为盟:“非刘姓子孙为王者,天下共击之。”从今以后,非刘姓者不能为王,谁若违背此约,天下可共起而击之!由此可见:高祖对于权力的狂热,以及对于自己百年后的忧虑与恐惧。高祖用同僚们的血,暂时稳住了刘姓江山。 刘邦大封兄弟族人,总计所封的刘姓诸侯王,前后多达十二个: 代王:刘喜,刘邦的二哥; 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弟弟; 齐王:刘肥,刘邦的庶长子,他过继给刘邦的大哥刘伯,奉守长房的香火; 赵王:刘如意,刘邦的三子; 淮阳王:刘友,刘邦的四子; 代王:刘恒,刘邦的五子,(后继位称帝,即汉文帝); 粱王:刘恢,刘邦的六子; 燕灵王:刘建,刘邦的七子; 淮南王:刘长,刘邦的八子; 荆王:刘贾,刘邦的堂弟。 燕敬王:刘泽,刘邦共曾祖父的再从兄弟: 吴王:刘濞,刘邦的侄儿(代王刘仲的儿子)。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讨伐黥布时中了毒箭,病情日甚加重,他要文武大臣一起宣誓,永远遵守这个誓约。但刘邦所料不及的是,后来违背“白马盟约”的,就是他的结发之妻吕雉。 高帝晚年,吕后协助刘邦铲除了韩信和彭越,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但作为和韩、彭一路冲杀过来的将军们,人人心中自危,心中的寒气和不满在积聚。他们不敢发向刘邦,就只能把怨气和仇恨瞄准吕后了。刘邦死后,吕雉的儿子即位,史称孝惠帝。凭借自己强硬政治手腕,朝中大权全部落人吕雉手中,她开始新一轮的封侯拜将,打破刘邦定下的非刘姓不能封王的命令,大肆提拔吕姓氏族,大有吕氏代替刘氏之势。多亏了陈平、周勃、刘章等人,铲除诸吕,还政刘氏。 刘邦封同姓王的后果,不但吕雉首先破坏了一下,就是自己的刘氏宗亲中,也有一些不服者。“七国之乱”可说是彻彻底底的同姓王联合对抗。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诸侯王国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苗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他们打着“诛晁错,清君侧”名义,阻止汉景帝削藩,进而发展成为叛变,逼迫汉景帝诛杀晁错。当时有个叫邓公的人从前线回来,向景帝汇报军情。汉景帝问他:晁错已经杀了,吴、楚该退兵了吧。邓公回答:怎么可能呢?吴王为了谋反已经准备了数十年了,现在爆发是怕削藩,以诛杀晁错为名只是一种假象,真正的意图并不是为了杀一个晁错。 刘邦前期大封异姓王,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利益的分摊作为代价,以求更大的利益。后期诛杀异姓王,是自己羽翼已丰满,他们的存在已经不是利益的保障,而是潜在的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为了扫清危险,消灭是最好的办法。至于诸吕乱政,只不过是中间一段插曲。然而,封同姓王也是分封异姓王的一种变异,两种形式的危险系数同样高。诸侯王封地广大,他们在封地上享有任免官吏(独立的行政权),铸造钱币、收取租税(掌握财政权),拥有重兵(掌握军权),实际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国中之国。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巩固。同姓不同人,人心不同,危险系数当然不能消除。 刘邦的同姓王或者是异姓王还有待于探讨,不过后来的汉武帝实行那个推恩令不失为一种好法子,可惜刘邦当时没想到。 地方同姓诸王的势力,在文帝之时即已初露端倪,但城府较深的文帝并未采取“武力打压”地方王侯的主张。时间进入景帝时期,由于景帝的性格较为急躁,加上身边有个性格同样急躁的重臣晁错在耳边不断地灌输“削亦反,不削亦反”的“武力削藩”主张,因此最终导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于是这些努力的失败,即更加加剧了地方王侯郡国在吏治上的独立性。不过,随之大汉王朝迎来了一位集合智慧与胆略、动静相宜的帝王——武帝。他先后经过长时间的和平削藩的政策——推恩令的实施,完美地解决了地方的龙虎之患,并由此而将中央的触角伸人到地方郡国,收紧了对吏治的掌控之权。P44-48 序言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有一首词——《沁园春·雪》,其中里面有这样一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的汉武、唐宗、成吉思汗都是中国古代强盛王朝中的佼佼者。历史的车轮已经从他们的时代走到今天,回过头去观察,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思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似乎这个数字已经无法承载历史重担。厚重的历史无时无刻揭示着王朝兴盛与衰落。也正是在这波澜起伏中,彰显着大国王朝的风采神韵。重新回忆过去,梳理王朝历史,我们会发现,大国王朝曾经是如此辉煌璀璨。这用刀锋与文明争得的荣耀,凸显大国在亮剑中的王者之气。 本书选择大汉、大唐、大元、大清四个王朝中历史故事,阐述王朝兴盛时期的帝国强悍一面。从不同层面,逐步展开王朝从建国开始的亮剑生涯。 汉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顶级盛世。秦始皇创立了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为了让自己的王朝永远长存,他给自己命名为始皇帝,可是他的儿子却打破了他的美梦,秦二世的暴虐统治,终于激起人们的反抗,同样在秦朝发生了中国王朝中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朝在开创的“第一”中短暂地结束。秦失天下,群雄逐鹿。刘邦领导的汉军隐忍不发,盘踞汉中,积蓄力量。项羽凭借自己掌中长戟、胯下乌骓马、江东八百子弟,打拼出西楚霸王的称号。但是他也仅仅是位霸王而已,真正争得天下的还是有勇有谋的刘邦。刘邦凭借着自己力量夺得天下,从此开始一个刘姓天下的王朝。 强大是从弱小逐渐演变过来的,刘邦的强大并不能延伸到匈奴地域。“白登之围”就很好地给他上了一课,此次教训,让汉朝刚刚建立的政局着实头疼。为了缓解边疆危机,换得一时和平,刘邦采用大臣刘敬的建议——和亲。用和亲这种方式暂缓了匈奴大规模骚扰,汉朝内部也借助短暂春天开始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经过文帝、景帝时期王朝终于迎来了第一盛世——“文景之治”。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充盈。汉武帝执掌政权时候,国库存款中的穿钱绳子都腐烂了。也就在此时,汉武帝一改常态,再也不用向匈奴交钱交粮了,容忍这么多年,现在该是翻身时候。汉武帝开始,兴兵匈奴、张骞出塞、丝绸之路、征服南越诸国、联通西域诸国。整个大汉王朝迈向强盛对外的脚步。 大汉盛世王朝带着喧嚣逐渐被历史带离远去,另一个王朝又滚滚而来——大唐。一个雍容华贵的唐朝,带给我们乃至世界的都是一个王者之风。它用博大广阔的蓝图昭示着自己的强悍。 唐朝出现过明君典范——唐太宗李世民;出现过一代女皇帝——武则天;也出现了功过参半的唐玄宗李隆基,以及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唐朝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它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才是“天朝上国”的优越;什么是“万国来贺”的盛况。当然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是天然生成,也是靠着开国建制的元勋们一血一汗打拼出来的。 隋朝末年的场景能跟百年前的秦朝一比高下。两个王朝的建立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上天并不总是看好它们。隋朝在杨广的蹂躏下名存实亡。各地烽火连天,起义不断。太原守兵李渊当然不会错过大好时机,于是揭竿而起与群雄一起争夺天下。这一次上天把皇权交给了李氏。李氏执掌天下,开创了中国王朝中的又一盛世。但是历史并不允许她一帆风顺地走下去,总是找一些出人意料的冷门冲击人们的大脑。不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亲兄弟;也不说安史之乱摧残唐王朝的盛气。单讲王朝中期出现的惟一女皇就已经是十分值得人们大开眼界的。 历史的发展就像是攀登一座座高峰,有山顶的盛气凌人般的君临天下,也有山谷的晦暗低靡般的衰落。正当历史的车轮走向唐朝这个高峰时,也就预示另一面就是低谷。等到另一个高峰来临的时候,已经是蒙古大元时期了。 刚从低谷走出的历史,一时间把所有的力量都凝集在成吉思汗的马刀上。大元的国家版图,开创了中华民族最为辉煌的局面。此时的中华陆域空间一直向西延伸,曾一度饮马多瑙河。庞大的军事实力成就了对于敌手的征服,然而一旦这种纯粹刚性的力量达到极致时;又会非常的脆弱。元朝以前,尽管有不少北部边疆民族进入中原,并一度建立政权,然而却从来没能统治整个中国。但蒙古人崛起后,以70多年的军事征伐手段,终于把中国统一起来,形成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帝国。 封建王朝的历史不停的地前走,这次高峰过后,一次大的低谷正准备着,正当这承载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车轮走到明清时期,离谷底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但是就是在这困境紧逼过程中又有一次高潮的来临。 大明末期,由女真族构建的位于东北地区的后金王朝强大起来。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后,历经不间断的军事征服,终于一统中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中华的帝国王朝。大清王朝的历史,功过参半。它以政治上的行政制度愈加完备、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国家版图得以初期的稳固而推动了清朝前期的中国政治文明。经济上则以新型的国家税赋政策(如摊丁人亩),不仅促进了边疆、中原等大江南北的土地开发与经济社会进步,而且促进了人口数量的急剧化发展。文化上则创造出了诸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经典文化巨著。在各种先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形成了大清帝国的康乾盛世。 历数四个王朝的兴衰,展现四个王朝的不一样的王者印痕,从历史故事中寻找昔日盛况,品味王朝更迭中彰显王者之气的恢弘气魄。同时也让读者深深体会,正如柏杨所说: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下断的战争和下断的政变声中,出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从公元前5世纪起,直到公元前1世纪,绵延四百余年……最重要的是,大黄金时代一些伟大的成就,几乎都由汉民族单独完成。这是汉民族生命力活泼旺盛,最朝气蓬勃的时代,像一头不停撞树的牛犊,从不后看,而只勇敢向前。 ——柏杨《中国人史纲》 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每唐朝近三百年中,又继续不断地与域外、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融为一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到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益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上与之比拟…… ——法国著名东方史学家 雷纳·格鲁塞 清兵入关至削平三藩、统一台湾,清统治者贯注精力于平定汉族集中居住的中原地区。以确立继明朝之后清朝茁中国的正统地位。到这一阶段结束时,有政治影响、军事实力的各种反清势力被次第荡平,新一代汉族士大夫、士人已认同由满族所建立的新王朝,广大人民希望和平与统一在这40年间奠定的国家基础之上,开始缔造康乾盛世的辉煌大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