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一个什么位置,往往取决于你的情商。
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
本书揭示了单维智力(智商)的有限性以及这种单维智力的滥用造成的恶果,展现智力的多维性和完整性,是与《情商》一书一脉相承的主题。但与《情商》相比,本书的视野更为开阔,为人类智力提供了一幅整体的、全息性的图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丹尼尔·戈尔曼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一个什么位置,往往取决于你的情商。 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 本书揭示了单维智力(智商)的有限性以及这种单维智力的滥用造成的恶果,展现智力的多维性和完整性,是与《情商》一书一脉相承的主题。但与《情商》相比,本书的视野更为开阔,为人类智力提供了一幅整体的、全息性的图景。 内容推荐 企业高管如何调动下属的斗志?办公室政治为什么让我们疲于应对?为什么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却让我们方寸大乱?如何做一个超凡魅力的人?你的大脑是如何作出非理性决定的? 谁能告诉你这些答案? 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概念,颠覆了智力天生的理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全球共销售800多万册。在《情商2》一书中·戈尔曼阐述了他的最新发现,一项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影响着我们的智力,并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施加着影响。 为什么会有一见钟情?婚姻关系如何才能美满幸福?夫妻为什么会吵架?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为何总是对某些人抱有莫名的好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 社交商已经成为衡量我们生存能力的一项基本指标,将决定我们的心智表现,并决定我们未来的走向与可能取得的成就。如果说在职场中“智商决定是否录用,情商决定是否升迁”,那么“社交商则决定着你在职场内外的生活质量”。 目录 中文版序言 找到“幸福感的源泉” 序言 揭开人际关系的新科学 第一部分 人际关系为什么如此重要 第一章 情绪的力量 情绪感染是怎么回事 情绪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她为什么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 他为什么那么吸引女人 夫妻为什么会吵架 第二章 如何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要素 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要与别人情绪一致 日常交流如何做到协调一致 人际交往的原型 第三章 人际关系秘诀:用情绪感染别人 当你微笑时,整个世界都会和你一起微笑 微笑比其他任何表情都有优势 默契:潜在的交流 情绪的传播:为什么足球迷如此疯狂 第四章 为什么我们如此有同情心 善举也能感染人 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别人的热情 同情心是一种本能 如何注意别人的感受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第五章 为什么会有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的魔力 心有灵犀一点通 姐姐是个“偏执狂” 你的大脑是如何作出非理性决定的 他为什么会如此冲动 什么在决定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终结“社交恐惧症” 第六章 如何做一个超凡魅力的人 社交能力:意识和技能 无法掩饰的情感 认真倾听 美满婚姻 谁是首席执行官 如何做一个超凡魅力的人 影响力 同情心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表情的秘密 什么样的社交商最好 第二部分 如何做到心与心的交流 第七章 如何进行恰当的交流 约会的技巧 “我和你”模式 保持“职业距离” 第八章 自恋型领导者 自恋者:对荣誉的渴望 忠诚的黑暗面 权谋政治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精神疾病患者:他人仅仅是物体 道德约束 第九章 男女有什么不同 进入他人的心灵 男性大脑的特点 一定要融入社会 第三部分 培养良好的社交商 第十章 基因≠命运 贪杯老鼠的案例 基因需要表达 天性和培养的误区 习惯如何形成 气质会影响命运,但不会决定命运 第十一章 安全的港湾 木头人 抑郁妈妈 帮助孩子成长 为情感疗伤 第十二章 快乐的起点 三种说“不”的方式 玩耍的益处 快乐能力 恢复力 学会控制压力 第四部分 恋爱中的社交商 第十三章 爱情之谜 调情的艺术 依恋的三种风格 爱情长跑的开始 第十四章 欲望是如何产生的 两性为什么会相互吸引 性冲动的秘密 自私的欲望 第十五章 为什么会有夫妻相 同情心是怎么回事 忠诚夫妻关系的基础 社交过敏症 第五部分 社交商与人际关系 第十六章 当我们的身心疲惫时 当受到上司侮辱时 孤独比吸烟更可怕 当你遇到不公平对待 社交关系决定你的健康状况 持续压力的危害 第十七章 家庭与婚姻中的社交商一225- 保卫婚姻 拯救情感 积极的情绪传染 亲密的情感是一剂良药 第六部分 如何提高社交商 第十八章 当我们面临压力时 最佳的学习状态 压力与工作表现 怎样学习最轻松 权力和情感流向 好老板、坏老板和丑恶的老板 做一个高社交商的领导者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第十九章 他们彼此为什么如此仇恨 隐性的偏见 消除敌意对立 多元文化的交流 宽恕和遗忘 后记 最重要的事情 附录 反思社交商 致谢 试读章节 一天,我去曼哈顿参加一个会议,因为已经迟到,所以我打算抄近道。我穿过一座摩天大楼的室内中庭,打算从另一侧出去,因为我看到那边有一个紧急出口。我本来以为这样可以少走不少路。 但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出来时,我发现自己并未像想象中那样来到另外一条街上,而是进入了一个大厅,里面有许多电梯。很快,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卫发现了我,他愤怒地挥手示意我出去,并吼道:“你不能从这里过去!” 我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他:“为什么不能?” 他更加生气了,又吼道:“私人区域,这里是私人区域!” 我这才明白自己无意间闯入了未设置标志的警戒区域。于是我不安地说道:“如果门上挂了‘闲人免进’的牌子,我就不会闯进来了。” 结果这个警卫更加愤怒了。 他怒吼着:“出去,出去!” 我只得匆匆地退了出来。走过几个街区之后,这个警卫的怒吼声仍然在我耳边回荡。 当其他人向我们宣泄不良情绪,比如说朝我们发火、威胁我们或表现出厌恶和轻蔑时,也会诱导我们产生同样的不良情绪。他们的行为会强烈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也就是说,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就像感染鼻病毒一样,我们也会感染激动的情绪。而且,就像感染鼻病毒会导致感冒一样,感染激动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后续行为。 与他人的每一次交往都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它可能会使我们感觉开心、非常开心,或者感觉糟糕,甚至非常糟糕。比如,上面提到的事情就让我非常郁闷。在交往过程结束之后,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余晖。 这些情绪波动的总和就构成了情绪损益,也就是我们在与某个人交往时,在某个对话中或者在某一天里产生的情绪收益和损失的差额。晚上,当我们回顾一天的活动时,我们的情绪损益平衡情况就决定了这一天到底是“棒极了”还是“糟透了”。 当人际交往带来情绪交流时,情绪损益也就随之产生了。这种人际关系的“柔道”有着多种形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影响彼此情绪的能力。比如,如果我使你皱眉头,那就表明我在你心中唤起了不快的情绪;如果你使我微笑,那就表明我感到开心。在这种潜在的交流中,情绪从一个人传递到了另一个人,从身体外部传递到了内部。 如果我们在不恰当的时候碰到不恰当的人,这种情绪交流就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我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警卫愤怒情绪的无辜受害者。就像二手烟一样,不良情绪的宣泄也会伤害到周围无辜的人。 就像我遇到那个警卫时的情况一样,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愤怒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判断这是否意味着存在进一步的危险。这种高度警惕是由位于中脑的杏仁核产生的,杏仁核决定我们在遇到危险时到底是战斗、逃跑还是发愣。在所有情绪中,恐惧最能唤醒杏仁核。 在收到警报后,杏仁核会向大脑各部位发出紧急信息,调动我们的思想、注意力和感官应对引起我们恐惧的事物。因此,我们会本能地更加注意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观察他们是否微笑或者皱眉,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我们所面临的危险。 警惕性增强后,我们会对他人的情绪暗示更加敏感。这反过来又会使我们更加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因此,恐惧可以增强我们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简而言之,杏仁核就像大脑的雷达一样,可以帮助大脑注意到周围新的、令人迷惑的或者重要的信息,以便进一步了解它们。作为大脑的警报器,杏仁核迅速扫描周围环境,对引发强烈情绪的事物,特别是具有潜在危险的事物,保持高度警惕。神经学科学家们早就发现杏仁核可以察觉和触发悲伤情绪,但是不久前才意识到它的社交功能,即作为情绪感染的大脑机制的一部分。 情绪感染是怎么回事 病人X中风过两次,眼睛和大脑视觉皮层之间的通路受到了破坏。因此,虽然他的眼睛可以接收信号,但是大脑却无法破译它们,甚至根本感受不到这些信号的存在。X好像是完全失明了,或者可以说他已经完全失明了。 当医生让X看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圆形、正方形时,他没有任何反应。让他看人们的面部照片时,他也没有反应。但是如果照片上的人带有幸福或者悲伤的面部表情的话,他就突然能够辨认出这些表情,而且准确率颇高。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人类的视觉信号一般是从眼睛通过丘脑进入大脑的视觉皮层。但当x辨认这些表情时,医生对他的大脑进行扫描发现,信号(比如视觉信号)也可以从丘脑直接到达杏仁核,然后杏仁核会从诸如怒容、姿势和语调的改变等非语言信息中飞速提取其中的情绪含义。这个过程非常迅速,甚至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看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 虽然杏仁核对非语言信息非常敏感,但是它和语言中心并不直接连接,也就是说它是“无言”的。当我们感受到某种情绪时,我们接收到的是大脑回路发出的信号,而不是语言中枢通过言语形式对我们情绪的模仿。因此,与其说X看到了某些情绪,还不如说他感受到了这些情绪,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情感盲视”。 在正常的大脑中,杏仁核也是通过丘脑来接收情绪信息的,比如兴高采烈的语调、眼神里的愤怒或者失败后颓丧的姿势等,然后下意识地处理这些信息。这种下意识又引发自身类似的情绪,这正是“感染”他人情绪的主要生理机制。 我们可以彼此影响,引发任何一种情绪,这证明情绪传染机制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传染是情绪损益(在所有人际交往中情绪的接受和给予)的主要形式,这种情绪损益和我们实际进行的活动无关。 比如,某位超市收银员乐观的情绪会影响他接待的每一位顾客。他可以使人开怀大笑,即使心情最郁闷的人离开的时候也会面带笑容。这位收银员扮演的就是情绪给予者的角色。 很多场合都会出现这种情绪传染,比如观众在观看悲剧电影时会黯然落泪。这种传染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些传染是比较微妙的,比如,我们在和某人会面后变得有点暴躁。尽管我们可以察觉到明显的情绪传染,但是我们对这种传染是如何进行的却知之甚少。 情绪传染的例子证明了大脑小路神经系统的运行。所谓小路神经系统指的是下意识运行的神经系统,它的运行是自动进行的,不费我们任何力气,而且速度非常快。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特别是跟情感有关的,都是由它来处理的。当我们被一张漂亮的面孔迷住,或者察觉到别人话语里的讽刺意味时,都是小路神经系统运行的结果。 与之对应的大路神经系统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非常强,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对它加以控制。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内在心理活动,而小路神经系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比如,大路神经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想出办法来接近那张漂亮的面孔,或者对别人的讽刺进行反击。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路神经系统是“湿”的,情感从中滴落;而大路神经系统是“干”的,是极度理性的。小路神经系统传送原始感觉,大路神经系统则对当前状况加以分析。小路神经系统使我们迅速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而大路神经系统可以仔细分析我们的感受。通常来说,它们的配合天衣无缝,我们的社交生活正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绪可以由一个人悄悄地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双方都不会察觉,因为这种传递是由小路神经系统来进行的。简单地说,小路神经系统依靠的神经回路是杏仁核和其他类似的自动节点,而大路神经系统则把接收到的信号传送到前额叶皮层,也就是大脑的管理中心,它可以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加以分析了。 这两条途径接收信息的速度差别很大。小路神经系统速度很快,但是不怎么精确;大路神经系统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确地分析。也就是说小路神经系统速度快但是草率,大路神经系统速度慢但是精确。就像20世纪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的那样,一个是“鲁莽,不假思索的”,另一个是“机警而又深思熟虑的”。 由于这两个系统运行速度的差别——感性的那个比理性的那个速度要快好几倍,我们可能会后悔刚刚作出的草率决定,或者尽力说服自己接受它。小路神经系统作出决定之后,大路神经系统可以做的就是尽量自圆其说。就像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因莱恩曾经讽刺的那样:“人类不是理性动物,而是正在理性化的动物。” P3-7 序言 一 这不是一本读来让人觉得轻松愉悦的书——它不是以通俗且煽情的文字取悦人的常识,而是以平实的语言和论据表达一种对常识具有颠覆性的见解。对于细心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足以改变其世界观和个人心态的书。当然,作者的真正意图并非做理论性的翻案文章。要想理解本书的要旨,读者不妨先读一读本书的后记和附录。后记的标题“最重要的事情”道出了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一个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最终决定其生活质量和一生的“投入产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快乐水车”的隐喻或许能让我们意识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卡尼曼经济理论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其理论的“终极关怀”大异于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为了理论推导的方便,传统经济学把人的需求和行为方式大大简化,人被简化为一个“单向度的人”:总是以理性、计算的方式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这种假设最初只是被当做一种理论建构的“方便法门”,但久而久之被当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真理,进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识”和“世界观”。大经济学家与小市民都不约而同地相信:人的所有行为的动机全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最大化的个人利益通常被称为“财富”,“财富”又通常被等同于“幸福”(英语Fortune一词兼具“财富”和“幸福”之义,著名的《财富》杂志在中国曾一度被译为《幸福》)。当幸福与财富被等同为一的时候,无论是评判个人的价值还是评判社会的价值的标准,都被归入大一统的经济价值标准之中,成为“三位一体”的价值标准。这个标准相当明确和硬性,那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 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的时候已经隐约看到了财富逻辑令人担忧的一面:财富增长的特性,意味着人们对没用物质的需求会无限滋生。创造更多的财富意味着必须生产越来越多的用完即扔的东西,因为财富的增长就是以交易量(最终汇入关于GDP的统计数字中去)的增长来衡量的,而生产经久耐用的东西和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用完即扔的产品的需求的缺乏,会抑制社会总交易量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和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被精确地量化,存量变得无关紧要,关键是增量。已有的东西的价值被迅速地清零,无法刺激起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人不是从已获得的东西中细致地感受其价值,而是从财富数量的增加和“破纪录”中感受到价值。 这就是卡尼曼所说的“快乐水车”。创造财富的过程就像是水车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水车上的一个个小桶不断地把水舀起然后倒出去。亿万富翁与平民的差别,如同一个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流水量的水车与一只小桶的差别。“富人享受过的东西可能比穷人要多,但是他们只有获得更多的享受才能体会到和穷人一样多的幸福感。”水本身刺激不起“水车”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能唤起其成就感的,是纪录不断被打破的水的数量。 这样,追求幸福被置换为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又被置换为近乎“俄罗斯方块”的数字游戏。数字的增长成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这种源泉是相当不可靠的。这不仅因为增长一旦停止或变成负增长,这种基于数字的快乐就会迅速被无聊和痛苦所取代,而且这种盲目追求财富数字增长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社会和个人生活劣质化的原因。GDP持续增加的结果并非“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反而可能是自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破坏,以及国民幸福指数的下降。对社会和谐和个人生活幸福来说,财富数字的增加反而可能成为“最不重要的事情”。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呢? 二 尼采曾经说过,你问最愚蠢的男人三加二等于几,他会说三加二等于六,你问最聪明的女人三加二等于几,她会说三加二等于五根蜡烛。对女性存在明显偏见的尼采无意中说出了一个事实:男性和女性表面上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感受到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马克斯·舍勒认为,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财富游戏规则的差别源于男性和女性感受世界的方式的差别。男性是视觉的动物,其快乐感受常常是与身体分离的,男人与其说是在追求快乐,不如说是在寻找经验性确认、足以证明其成就感的“证据”,所以男性的幸福感常常与数量、规模相关。相反,女性是听觉的动物,其快乐感受与直接的身体感受相关,女性的幸福感是无须理性证明的,是一种直接的感受,再大的规模和数量都比不上一个真实而微妙的感受能让女性产生幸福感。同样,男性和女性的失落和不快也表现出数量化与非数量化的差别。当一个农户家里丢了一只羊,男主人的反应是“有只羊丢了”,而女主人的反应是“那只羊丢了”。“有只羊”和“那只羊”之别,实际上折射出两种大相径庭的把樨世界的方式。 在舍勒看来,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是男性中心主义的延伸。在一个围绕数量上的破纪录而进行财富竞赛的世界中,越来越要求人以理性和计算的方式把握世界,智力常常被等同于“理性和计算的能力”,而“三加二等于五根蜡烛”被认为是智力低下的表现。人们按近代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建立起的教育设施——学校,其使命就是培养标准类型(这种标准也是按可量化来设计)的智力,换言之,就是提高可以量化的智力(这种智力的功能就是对世界进行量化把握),即智商。 所谓智力,就是把握世界(环境和人)的多方面信息并作出恰当反应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以理性和量化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能力,只是人的智力的一个方面,它的有效性有赖于特定的情景。但财富竞争的逻辑下日益单维化的世界要求人的智力也单维化,作为衡量理性化和量化把握世界效率的智商,成为评判人智力高下的唯一标准。人的智力的其他维度(如情感、社交)被大大忽视了。而忽视情感性智力和社交性智力的结果,是人脑越来越趋向电脑化,人越来越机器人化——拥有高超的智商,在情感和社会交往中却是弱智儿。 丹尼尔·戈尔曼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他综合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成果,对“智商的暴政”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他出版了《情商》一书,先是在美国,然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情商对于智商的优越性一时成为时尚话题(我们从秉承这种观念的电影《阿甘正传》的巨大成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十年后,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戈尔曼写出了《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一书。揭示单维智力(智商)的有限性以及这种单维智力的滥用造成的恶果,展现智力的多维性和完整性,是与《情商》一书一脉相承的主题。但与《情商》相比,《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一书的视野更为开阔,为人类智力提供了一幅整体的、全息性的图景。 当代心理学、社会神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对世界的把握能力和反应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能力和对话能力,智商所衡量的那种智力只是这种交往和对话能力中相当有限的一部分。如果以这种智力来作为生存的基本技能甚至唯一技能,就如同只以一官而不是五官来感受和把握世界,陷入心理上的残障而不自知。人与世界、与他人的对话绝不仅仅是理性的、可编码的对话,比这种对话更能把握来自环境和他人的真实而隐秘的信息,决定人能否与环境和他人和谐相处的,是一种可称为“原对话”的对话。在“大路神经系统”之外,是一套更加精微(当然也更容易被人忽视)的神经系统——“小路神经系统”。“大路神经系统”只能把握显性信息,让人对世界和他人进行粗放的反应,而“小路神经系统”却能捕捉到大量隐性的信息,就像我们在读一首诗时并不只是在识字。弗洛斯特说,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那种东西。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最真实的信息和沟通就是被“大路神经系统”漏掉的那种东西。如果不借助于“小路神经系统”,我们无法与人进行深切的沟通和交往,无法进行对话之外的“原对话”。而所谓社交商,就是衡量我们与人进行深切交往和“原对话”,实质性影响他人并被他人所影响、提升的能力。 正如戈尔曼所说的:“经济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他们超级理性的经济理论忽视了人们的‘小路神经系统’,也就是忽略了人们的情感因素,因此无法精确预测人们的选择,更不要说了解他们的幸福感源泉了。生活的意义主要来自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主要源泉之一。情绪传染意味着我们的相当一部分情绪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像情感维生素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滋养我们。” 找到“幸福感的源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幸福感本质上是一种人的内在机能与外在对象的高度契合感、物我两忘的交融感。其反面是深切的孤独感。正如我在《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中所说的,数字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先进的沟通和交往工具(手机、互联网),但这些沟通和交往工具再发达,都只是一种虚拟的、诉诸“大路神经系统”的沟通和交往,它让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狂欢状态,但这终究是一种“孤独的狂欢”。正如迅速升级的电脑并不能提高人的智商,日新月异的网络和通信技术也不能提高人的“社交商”,它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对话,但不能实现真正的“原对话”。“原对话”早已发生,就在我们出生之初——母亲与婴儿目光的交流就是这种对话的“原型”,它与智商无关,与技术无关。 在“原对话”发生的那一刻,你会确信,“对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 如何获得真正的“领导力”,是商业世界永恒的话题。正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指出的,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是一个无须使用武力的君王,犹如孩子眼中的母亲和父亲,领导力不是靠任命得来的,真正的领导力也不是靠威逼或利诱下属得来的,而是靠深度沟通中形成的深度信赖得来的,它引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追随和义无反顾的顺从。也就是说,真正的领导力来自高超的“社交商”。 吴伯凡 《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 后记 尽管本书中所得出的结论属于我的个人创作,但是在撰写过程中也借鉴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要特别感谢那些不辞辛苦阅读本书草稿的专家,尤其是:若歌大学的卡里·切尼斯、普林斯顿大学的乔纳森·科恩、俄勒冈州健康科学大学波特兰退伍军人管理局医学中心的约翰·克拉布、芝加哥大学的约翰·卡乔波、威斯康星大学的理查德·戴维森、杜克大学的欧文·弗拉纳根、马里兰大学的丹尼斯·戈特弗雷德森、纽约大学的约瑟夫·勒杜克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马修·利伯曼、哥伦比亚大学的凯文·奥克斯纳、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菲利普·谢弗、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阿里亚娜·沃拉以及J·P·摩根伙伴基金的杰弗里·沃克。如果读者发现本书中的事实错误,请通过我的网站www.Danielgoleman.info告诉我,再版的时候我将努力改正。 我还要感谢那些激发了我灵感的人,他们是: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埃利奥特·阿伦森、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昆士兰大学的尼尔·阿坎纳什、南加州大学的沃伦·本尼斯、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的理查德·博亚兹、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谢尔登·科恩、艾默利大学的弗兰斯·德瓦尔与乔纳森·科特、威廉姆斯学院的乔治·德赖弗斯、纽约的马克·爱泼斯坦、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保罗·埃克曼、华盛顿大学的约翰·高特曼、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萨姆·哈里斯、索克研究中心的弗雷德·盖奇、纽约的莱恩·哈比卜、美国东北大学的朱迪思·霍尔、美国国际学院的凯西·霍尔、韦尔斯利学院的朱迪斯·乔丹、马萨诸塞州的约翰·科洛丁、哈佛大学的杰罗姆·卡根、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玛格丽特·凯梅尼、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约翰·基尔斯托姆、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心理学家乔治·科尔瑞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利文森、纽约的凯里·洛厄尔、哈佛医学院的贝思·劳恩、纽约教育局的佩玛·拉特尚、泰里欧斯领导力研究中心的安妮·麦基、哈佛医学院的卡尔·马尔西、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麦吉尔大学的迈克尔·米尼、艾默利大学的斯蒂芬·诺威基、艾奥瓦大学附属临床医院的斯丹芬妮·普莱斯顿、圣塔克拉拉大学的赫什·舍夫林、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托马斯·佩蒂格鲁、Omega学院的斯蒂芬·雷斯特芬、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的罗伯特·里吉欧、加州大学利佛塞德分校的罗伯特·罗森塔尔、杜尔大学的苏珊·罗森布罗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约翰·谢里登、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琼·斯特劳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丹尼尔·西格尔、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戴维·施皮格尔、日内瓦大学的丹尼尔·斯特恩、明尼苏达州圣克鲁德大学的艾丽卡·威拉、费茨研究院的戴维·史鲁特、纽约的伦纳德·沃尔夫、能量分析研究所的阿尔文·温伯格(已退休)和新西兰医师领导学会的罗宾·扬森。 此外,我的主要研究员雷切尔·布罗德为我在浩瀚的科学信息海洋中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我还要特别感谢罗恩·福斯特,他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与我合作的编辑托尼·伯班克非常出色,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我还要将无限的感激之情献给我写作与生活中的益友——我的妻子塔拉·贝内特·戈尔曼,也是她带领我进入了社交商研究领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