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经由一桩突发的跳楼事件,徐徐扯出深存于B大的教师与学生、行政与学术的种种矛盾,进而深入到戈德远教授的家庭内部与个人生活,探悉了拯救自我与家庭的戈德远的情感世界与心路历程。高校之畸变,家庭之危情,文人之良知,学人之气节,就这样如悬河泻水一般地呈现了出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好教授/当代文场小说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路文彬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说经由一桩突发的跳楼事件,徐徐扯出深存于B大的教师与学生、行政与学术的种种矛盾,进而深入到戈德远教授的家庭内部与个人生活,探悉了拯救自我与家庭的戈德远的情感世界与心路历程。高校之畸变,家庭之危情,文人之良知,学人之气节,就这样如悬河泻水一般地呈现了出来。 内容推荐 跳舞、跳槽、跳楼……身处于“跳”时代的戈德远,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中年知识分子,他有一个高傲得近乎冷漠的妻子、一个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辍学儿子、一个整天只知道食和性的半痴呆父亲,还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完美情人……这一切让他面临着情感、健康、教育以及养老的现代性家庭伦理危机。正是这场危机促使他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终止在社会名利场上的追逐,踏上挽救家庭和自我命运的征程;征程之中他经受着高贵与卑贱、仁爱与自私、宽容与怨恨的心灵洗礼……这是一部意在深度拷问人格良知、重建现代中国家庭关系的新型学者小说。 试读章节 跳!跳!跳! 不是跳舞,不是跳槽,是跳楼,是来自十八层楼顶五十四米高处的那纵身一大跳。 一直为名声不够响亮而时有捉襟见肘之感的B大人这回似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因为跳楼,B大于一夜之间就蜚声了国际。查查互联网便知道了,甚至连生活在非洲丛林中某几个不知名的国度都对此事进行了官方报道。B大、B大、B大……B大的名字已经铺天盖地,没有哪种媒体胆敢在此时拒绝提及B大的名字。何况这也正是媒体的天职呀,不跟风,毋宁死。 当然啦,跳楼在这个时代也实在是没啥稀奇的,高不胜高的楼房有的是,随时随地都在恭候您的那一大跳。而且已有心理学家特别指出,越建越高的楼房实际上就是—个又一个雄伟的杀手,因为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你跳楼的冲动。一座高耸入云的大楼其实就是一种极不道德的暗示。这位心理学家还抛出了极为有力的证据:在美国,据有关部门统计,摩天大楼高度纪录的每一次刷新,都会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迎来第一个跳楼者。 不过,很快又有一位心理学家作出补充,声明这条信息此刻已经严重过时。如今,二十四小时根本就用不着了,这个时间段无疑显得过于漫长。跳楼者现在是变得愈来愈性急了,哪里还肯等上什么个把小时,那也未免太奢侈了吧。为了抢得第一个好听的“处女跳”,他们必须得争分夺秒才行啊。最新一项纪录是四个月前由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家伙创造的,在本州最高楼封顶哨声刚刚吹响的那一刹那,他便迫不及待地跳了下去。这项纪录令几乎所有美国跳楼粉丝都产生了深深的绝望感,想想看,还有谁能比建造这座楼房的工程师更得近水楼台之便的?这太不公平!即刻,一股愤怒的情绪开始在跳楼粉丝群中燃烧并迅速蔓延,他们高举起巨幅抗议标语风起云涌般地奔向了街头。 然而,另一个家伙可不这么想,他就是当时紧挨着那位工程师站在楼顶的首席工程监理。据现场人员回忆,这位首席工程监理的反应相当灵敏,在工程师尚未完全转过身去的时候,他就一把抓住了他,好像事先已有预感似的。但是,却被工程师成功地挣脱了。面对记者们的镜头,首席工程监理表现得痛心疾首,表情称得上是死去活来。他说,他绝对没有想到肯尼迪(那位工程师的名字)会出手这么快,平时他可一向是个慢性子的人呀。事实上,他认为这次的“处女跳”自己应该是势在必得的。说着,便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一张淡蓝色的纸片展示在镜头前。那是一份遗嘱,可以证明他至少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精心筹划此事了。当着大家的面,首席工程监理将遗嘱撕了个粉碎,一边撕还一边反复念叨着肯尼迪的名字,好像是在诅咒这个不太地道的对手,又好像是在为幸运的他虔诚招魂。 这时,有记者问首席工程监理今后还会不会再有这样的打算。他耸了耸肩,长叹一声道,大家都知道,美国目前的城建速度比蜗牛爬还慢哩,要等到下一次机会的到来,恐怕他该老得已经爬不动楼梯了。话音未落,人们便在他的眼睛里目睹到了一种深深的绝望感。可能是为这种非同寻常的情感所触动,马上有人建议他可以考虑一下中国,那里的城建速度现在堪称世界第一,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每天都会有摩天巨楼争先恐后地诞生。然而,对于这个建议,首席工程监理好像并不领情。相反,他倒是显得有些茫然。茫然良久之后,他用颤巍巍且湿漉漉的声音说:“难道你们要我客死异乡吗?不,我一定要和我的祖国共同分享我所能创造的这份荣耀。” 首席工程监理的爱国情怀强烈震撼了每一位美国跳楼粉丝的心灵,他们自发为其捐款建立了一个网站,这就是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跳楼先锋网”——美国跳楼粉丝们的精神家园,一直是由首席工程监理担任站长的。勇敢的粉丝们利用这块平台尽情交流着跳楼的决心、憧憬以及心得。当然啦,有资格聊聊心得的,不是跳楼未遂的失败者,就是跳楼没摔死的幸运者。当然啦,后者远远少于前者。中美相关专家经过分析后不约而同地一致认为,正是由于首席工程监理和他的网站的存在,才确保了至今没有一位美国跳楼粉丝选择中国抑或别国去实现自己的挑战梦想。 可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对于跳楼人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尤其是在美国,人们甚至连谈起它都感到极大的不耐烦。但是,既然如此,缘何发生在B大的跳楼事件还是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呢?有人说,这可能是和一项新的世界纪录的诞生有关,因为今天的人们只对世界纪录依旧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不然吉尼斯公司早该倒闭了)。值得注意的是,B大的这次纪录无疑与楼高无关,别说海淀区了,就是在所属街道,它的高度也压根排不上什么名次。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外表毫无个性、令人过目即忘的无聊建筑,却在三分钟之内制造了三起跳楼事件,而且夺走的不是三个人的性命,乃是七个人的性命。它的轰动性新闻价值自然就在于这三分钟和七条人命上。 6月21日的黄昏(据现场目击者回忆,北京这一天的夕阳分外美丽,美丽得让人不禁黯然神伤),分别来自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的三名未能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漂亮女生,手拉着手登上了十八层教学主楼的顶端,俨然是要去赶赴一个浪漫而又神秘的约会。随后,人们便听见一声沉闷得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响。循着声音望去,这样一幅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教学主楼广场新铺的大理石地面上趴着三位女生,手拉着手,一动不动,似雁状,仿佛正沉浸在梦乡。 “行一为——艺——术!”此时正躺在一边的长椅上独自享受夕阳的一个肥胖男生反应最快,在第一时间里拖着长音道出了谜底,并马上掏出手机开始拍照。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用惶惑的眼神打量着自己,他又补充了一句:“没——错,肯——定——是——艺——术——系——的!”P1-3 书评(媒体评论) 《你好,教授》是这么多年来我所读过的同类题材作品中最引人深思的一部,戈德远和巴东仁这两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几乎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空前的。在看到这样两个形象之后,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作家似乎从来就没能真正理解过我们的知识分子。当然,作品涉及的教育、养老和婚姻等等社会问题,又使得这部小说具备了重建中国家庭历史关系的特殊现实意义。而这,恰恰是为我们这个民族长久以来所严重忽略的不幸事实。 ——梁晓声 写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小说已有很多,《你好,教授》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再暴露,更不再丑化,而是以最大限度的善意去理解和同情我们的知识分子,竟而得以深刻揭示出许多我们一向未能认识到的人生实质性问题,并传达出了令这个时代的文学深感陌生的崇高与庄严情感。 ——曹文轩 作品经由一桩突发的跳楼事件,徐徐扯出深存于B大的教师与学生、行政与学术的种种矛盾,进而深入到戈德远教授的家庭内部与个人生活,探悉了拯救自我与家庭的戈德远的情感世界与心路历程。高校之畸变,家庭之危情,文人之良知,学人之气节,就这样如悬河泻水一般地呈现了出来,令人为之震惊,引人为之深思。 一部学者小说,写得如此让人荡气回肠,欲罢不能,又让人振聋发聩,反躬自省,着实叫人意外惊喜,因而值得格外关注。 ——白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