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急剧转型,人们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本书选取了最近发生的、受关注度比较高的15个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些问题,力求涵盖社会主要群体,涉及生活的主要层面。从年龄层次上看,涵盖了青少年、中青年和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从社会阶层上看,涵盖了精英阶层、白领阶层、工人阶层和农民工阶层的主要心理问题;从内容上看,涉及了身体、学习、工作、婚姻、爱情方面的主要心理问题。看完本书,你不仅能够知道现代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式,更可以学到大量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自己、家人和朋友化解心里的冰雪,走进心灵的春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少人曾经或正在遭受心理问题的侵袭,这使许多人原本彩色的人生顿时变得灰暗,充满阳光的生活转眼变得阴霾,曾经的欢声笑语从此远去……怎样才能走出心灵的寒冬,尽情享受阳光般的健康心态?心理问题并非洪水猛兽,不必讳疾忌医,更不必谈之色变。看完本书,你不仅能够知道现代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式,更可以学到大量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帮助自己、家人和朋友化解心里的冰雪,走进心灵的春天。
性情软肋:职场抑郁的根源
心理学认为,气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形成某些性格特征的时候比较容易,另一些就比较难。心理学家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划分了四种基本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黏液质的人情绪兴奋低但很平稳,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头脑清醒,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但容易循规蹈矩;不善于言谈,交际适度。抑郁质的人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行为极端内向;胆小,孤僻,情绪兴奋性弱,寡欢,不爱交往。这两种性格的人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
内向的人在职场中更加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他们遇到了挫折或者不顺心的事喜欢埋在心里。个人心理净化不良情绪的空间和能力是有限的,淤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体验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就会产生一个个的小“地雷”,遇到合适的引爆条件,就会集体爆破,对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不主动说出来,藏在心中的小“地雷”很不容易被发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父母眼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公司又是具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的好员工,女友心中的好男友,旁人眼中的好青年”会突然放火烧仓库。他们就好像是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已经是天崩地裂,但表面上看起来依然平静如往,一旦海底的能量冲出海面,就会非常强大、激烈、轰动。
工作压力:职场抑郁的催化剂
这是一个时代病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这个时代充斥着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他们有的是赚钱养家糊口的普通民众,有的是处于上行阶段的社会积极分子,有的是丰衣足食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拥有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经历不同的人生风景,却必须要面对同样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转型时期,每年有无数人从农村涌向城市,从校园冲向社会,就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被无情地转嫁到每个社会人身上。普通民众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避免被淘汰的命运,不得不延长加班时间加大工作强度,将自身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渴望成功的社会积极分子们,人人力争上游,工作透支,竞争透支,情感透支,学业与就业难两全,工作家庭难两全,物质精神单丰收,顾此失彼,身心俱疲。社会的中坚力量为了保持既得的工作权威和社会地位,不得不和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同竞争,将自己的能量和价值不断进行更新和升级。
在他们对未来进行精心策划和努力打拼时,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一般人正常的工作时间应为8~10小时,此为人体健康负荷量,如果长期工作12小时以上,就会对人体产生压力。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气氛中,会使人们的心理总是处在紧张、苦闷和失望的状态之中,如果一旦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解决能力,就会悲观,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愤世嫉俗的心态。当不堪忍受这种超负荷的精神压力时,失落感会自然产生,甚至还会因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去自控力,产生轻度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一系列心理上的困扰。
都市生活:职场抑郁的温床
很多人渴望都市生活,也有很多人希望逃离都市。在都市里,可以享受最现代的科技产品和最完善的服务;在都市里,很难再找到像乡村那种亲密无间的生活气息。社会学家沃思曾经说过:大量人口结集于城市,人的背景变得多元化,而有类似背景的人在城市的不同地域分隔而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表面化、无名化、过渡性、世故及理性的。尽管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接近了,但人际关系却变得疏远;尽管人们居住、工作在一起,但却缺乏情感维系。 都市生活是一种强刺激环境,给城市居民带来过度的心理负荷。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保持自己社会地位和工作优势,城市居民不得不理智地对待纷至沓来的各种人和各种事,不得不工于心计以区别那些重要与不重要的刺激,集中精力对付那些重要或对个人利益有关的刺激。而城市中的白领通常作为高度分化的角色相遇,他们之间的接触多是肤浅、短暂、支离破碎、非人格的。这容易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促使他们丧失对别人“较有人情味方面”的感受能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疏远。
都市中人口自由流动及其社会位置的不断转变,导致都市社会分层网络化和多样化,人的需要不会再被个别地满足,人被分类,为了保持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优势,职场中人,特别是白领阶层,不得不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而这些支出常常使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以维持这种阶层“壁垒”。此外,中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职场中人虽然在社会分工中暂时得以偏安一隅,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永远占据这个位置。新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扩招后增加了很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不断涌入市场,对他们的工作职位和社会地位构成威胁,这种威胁会对职场中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就是对现存处境的紧张与不安,对未来前途的担忧与迷茫,而这种心理上的负面情绪是产生职场抑郁和焦虑的温床。
P8-11
新东方尽管做的是语言教学,但真正促使新东方成功的一直是新东方的精神和育人理念,一种奋发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种从平凡中追求伟大的精神,一种从挫折和失败中追求成功和辉煌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无数的年轻学子来到新东方去追寻他们的梦想。
近几年来,为什么会有“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会有“虐猫事件”?为什么大学生自杀会成为“问题”?在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学生缺乏的并不是知识和技能,他们不缺专业、不缺学历,缺少的是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是对社会的了解、参与、融人和调适能力,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爱。
周运清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社会学,是武汉新东方青少年道德教育与权益保护研究中心的顾问,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健康成长有深刻的研究。在2007年“民生年”推出周教授主编的这套系列丛书,给现在中国不太成熟的素质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知道,除了书本知识,还有对孩子们更重要的社会知识!能够传承和延续千年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健康人格和人文底蕴,是创新思维和奉献社会的精神,这也是新东方的育人理念。我们只有把这些素养和知识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品德与素养的培养是人才的根本。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2007年3月10日
社会急剧转型,人们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有时感到问题太多、无从取舍,思量再三选取了比较突出的15个问题进行讲述。这15个问题的选取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力求涵盖社会主要群体,涉及生活的主要层面。从年龄层次上看,涵盖了青少年、中青年和老年人的主要心理问题;从社会阶层上看,涵盖了精英阶层、白领阶层、工人阶层和农民工阶层的主要心理问题;从内容上看,涉及了身体、学习、工作、婚姻、爱情方面的主要心理问题。
本书以案例引出心理问题的表现,选择的案例多是最近发生的、受关注度比较高的事件。作为一本普及型读物,不能讲述太深奥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但是又不能不讲。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深奥、晦涩的理论,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
虽然系统学习过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但在知识海洋中,我所学的只是沧海一粟,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但由于受到手头资料不足以及时间上的原因,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还请读者谅解!
徐 丹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