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新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中以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坚实依托,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民族主义精神教育渗透其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少年儿童的生活。
本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宗旨,紧紧围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师已有的经验、问题和困惑,以教师熟悉的生活领域,按照引出话题、分析话题、拓展创新的思路,编排了10章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内容体系。剖析教师的困惑,升华教师的经验和认识,引领思考,启迪创新。
前言
第一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转型
一 学生、老师需要什么样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二 时代呼唤全新的品德教学
三 把握课程新理念 实现课程生活化
【问题与思考】
第二章 课程目标的把握与落实
一 课程目标、性质与课程地位
二 热爱生活 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灵魂
三 课程目标的三维整合
【问题与思考】
第三章 教学生活化拓展
一 面向儿童生活——课程功能的回归
二 学生的生活——课程构建的主线
三 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的多重教育价值
【问题与思考】
第四章 教学综合化拓展
一 小学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向——综合化
二 品德与社会跟其他学科的综合
三 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性的多重教育价值
【问题与思考】
第五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 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可能
二 课程资源在哪里
三 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四 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
五 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原则
【问题与思考】
第六章 教学原则的厘清与把握
一 教学原则的沿革与解析
二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原则
【问题与思考】
第七章 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建构
一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
二 融入群体 发展自我——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
三 勇于创新 尝试成功——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
【问题与思考】
第八章 教学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 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分类
二 教学方法优选标准
三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问题与思考】
第九章 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一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意义与功能
二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要点
三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问题分析
四 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例析
五 主题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与思考】
第十章 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一 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二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三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
四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与评价观
【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