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科学研究的总结,它概括地反映了作者在地理学、生态学及气象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作物生理生态、农田微气象、土壤一植物一大气系统水热传输与二氧化碳通量、作物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农田生态过程与模型五个部分。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农田生态过程与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农田辐射平衡、水热通量、农田碳氮循环、小气候要素特征以及叶片光合、蒸腾、气孔导度和水分、养分的传输等。
本书适用于农业生态学、作物生理生态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参考。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作物生理生态
1.1 气孔导度对光强、温度和c02变化的响应及模型
1.2几个气孔模型在自然条件下的适用性
1.3作物水汽扩散阻力与光合作用关系由叶片向冠层的扩展
1.4光合作用一蒸腾作用-气孔导度的耦合模型及c3植物叶片对环境因子的生理响应
1.5 c3植物叶片光合“午睡”现象与模拟
1.6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与光合日变化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模拟
1.7冬小麦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和特征参数
1.8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
1.9夏玉米生理因子对气象要素响应模拟
1.10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特征与模拟
第二章 农田微气象
2.1作物冠层微气象仪的研制与应用
2.2太阳辐射与温度日变化的插值方法
2.3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解析模式及球分布规律
2.4冬小麦田辐射过程和热量过程的基本特征
2.5玉米冠层凝露的观测与模拟
2.6陆面通量与大气稳定度变化的小波分析
2.7应用红外成像法估算玉米冠层内叶片边界层阻力
2.8农田辐射平衡、水热通量和小气候要素的特征与模拟
第三章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热传输与二氧化碳通量
3.1农田生态系统水热与C02通量的日变化模拟模型
3.2用SHAW模型和光合作用耦合模型模拟小麦冠层上方的CO2通量
第四章 作物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1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式
4.2包容环境因子的Logistic扩展模型模拟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
4.3水分调控对冬小麦同化物分配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4.4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5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发育期的影响
4.6作物产量与气候关系分析方法
第五章 农田生态过程与模型
5.1植物光合生产力与冠层蒸散模拟研究进展
5.2农田生态系统模型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5.3不饱和土壤cH4的吸收与氧化
5.4农业土壤排放氧化亚氮的影响因素分析
5.5农田N20通量测定方法分析
5.6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5.7玉米株型与冠层光合作用I:数学模型
5.8玉米株型与冠层光合作用II:数值分析
5.9作物光温生产力模型及南方水稻适宜生长期的数值分析
5.10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5.11水一氮耦合作用对农田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5.12长江三角洲稻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源汇交替的数值分析
5.13用RZWQM模型和RZWQM—CERES集成模型模拟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作物生长与水分利用
5.14华北平原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冬小麦潜在产量和雨
养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