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大新语(百年北大的经典话语)
分类
作者 严敏杰//杨虎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清末京师大学堂在清政府高压之下,课程也多陈腐无聊之论,经常引起学生不满。当时,有个姓叶的教习给预科学生讲授“人伦道德”课,学生对他的空谈不满,他仍赖着不走。此课考试时,有一学生孙炳文在考卷上大书“叶公好龙,尸位素餐”八字。结果孙被学校挂牌开除。孙后来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回到北京大学,1912年毕业于预科第一类。

○据沈尹默回忆,他初入北大任教时,有一预科教地理的桂蔚丞老先生,每次上课时,均有一听差挟一地图,捧一壶茶和一只水烟袋跟随上讲堂,置之于讲堂上,然后退出,下课照旧如仪。而且其教科书、参考书和讲义对学生是保密的,丝毫不允被借阅。

○陈汉章于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任国立北京大学历史教师。他教中国历史,自编讲义,搜罗资料,从先秦诸子讲起,考证欧洲近代科学中的声、光、化、电之学,在我国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早有记载。那时,欧洲列强尚处于茹毛饮血时期。当时正在北大就读的茅盾课后作“发思古之幽情,光大汉之天声”的对联形容此事。陈闻听后解释道:“我明知我编的讲义,讲外国现代科学,在两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是牵强附会之说。但我为何要这样编呢?鸦片战争后,清廷士林中,崇拜外国之风极盛。中国人见洋人奴颜婢膝,有失国格人格,实在可耻可恨。我要打破这种媚外崇洋风气,所以编了这样的讲义,聊当针砭。”他还说:“中华民族同白种人并肩而无愧色。”茅盾事后称陈汉章是一位“爱国的怪人”。

○冯友兰在北大上本科时,“中国哲学史”一课由哲学系陈介石讲授。他从先三皇、后五帝讲起,每周四小时,讲了一个学期才讲到周公。学生问他如此讲法,何时才能讲完,他说:“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要讲完一句话就可以讲完。要讲不完就是讲不完。”果然课没讲完,陈就去世了。30年代史学系一位讲师讲宋史,与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学年下来,仅仅讲了一个王安石变法还没有讲完。40年代邵循正在北大讲元史,一个学期也只讲了一个成吉思汗。

○陈介石在老北大深受学生尊重,他在哲学门(系)讲“中国哲学史”、“诸子哲学”,还在历史门(系)讲“中国通史”。他讲的是温州一带的土话,一般人都听不懂,甚至连好多浙江籍的学生也听不懂。因而上课时只好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发给大家,登上讲台,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得非常之快,下课铃一响,粉笔一扔就走了。而且在下课铃响的时候,恰好写到一个段落。他虽不讲话,但却是诚心诚意地备课,课堂所写与讲稿亦各成一套。

○据北京大学毕业的震瀛回忆,辜鸿铭在北大执教时,“很得学生爱戴,胡适之先生也比不上”。他回忆说,辜常常教学生念英文本的《千字文》:Dark skies a bove the yellow earth。音调很足,口念足踏,全班合唱。“现在想起来,也很觉可笑。看他的为人,越发诙谐滑稽,委实弄得我们乐而忘倦,这也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学生也很喜欢。”

○沈从文回忆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学时的情景:“辜先生穿了件缃色小袖绸袍,戴了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系了根蓝色腰带。最引入注意的是背后拖了一根细小焦黄辫子。老先生一上堂,满座学生即哄堂大笑。辜先生却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要笑我这条小小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因此只有少数人继续发笑,多数可就沉默了。”沈称辜的这句话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辜鸿铭在北大讲授的是英国文学,每学期上第一堂课,他都要先对学生宣告:“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这是师徒大义,不可不讲;第二章,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时,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辜要求虽严,但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陈独秀说,辜鸿铭在北大上课时,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辜坐在靠椅上,拖着辫子,慢吞吞地讲课,一会吸水烟,一会喝茶,学生着急地等着他讲课,辜一点也不管。有时一年下来只讲六首十几行英诗。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英诗时,称“英诗分三类:国风、小雅、大雅。国风又可分为威尔士风、苏格兰风等七国风(只是没有萨克斯风)”。并对学生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辜鸿铭在北大教英诗时,有学生求教学语言妙法,辜言道:“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的就是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黄侃在北大任教时,常常身穿蓝缎子团花长袍,黑缎子马褂,头戴一顶黑绒瓜皮帽,腰间露出一条白绸带。每次授课,讲到紧要精彩处,则戛然而止。并对学生说:“这里有个秘密,仅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才行。”

○199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揄扬与举荐,熊十力被蔡元培聘为北大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一到北大,他即打破“师生蚁聚一堂”的学院式教学方式,而采取古代师生朝夕相处,自由随和的书院式教学,力主道德与学问并重,生活与学习一致。熊在北大不好多上课,学生上门问学比去上课还多,被人称为不上课的名教授,弟子亦满天下。P1-3

后记

当我们完成这本书的写作时,已然是2006年的初冬了。出门看到往日的林阴小道已铺上了一层落叶,才恍然发现,从提出选题到成书,一年多的时间已悄然逝去。在这一年时间里,燕园的风景从春天艳丽的碧桃变成夏日清幽的荷香,又从金秋的满地菊霜变为初冬的漫天落叶。我们就是伴随着燕园景色转换的节奏逐渐完成这部书稿的。

我们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完成这部书稿的。我们两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少,但却有很多的共同点。我们都来自陕西的关中平原,高中毕业后都来到北大读书、生活,毕业后又留校工作。是北大培养了年轻的我们,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境界,认识了真理,因此,我们对北大常怀感恩之心。和每一位北大人一样,我们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种浓郁的北大情怀。可以说,这部书是浸润着浓浓的北大情怀的。

北大是迷人的,她的一切能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沉醉不已,不知往返。有人将北大的魅力归结为“老”和“大”,有人归结为爱国,有人归结为民主和自由,有人归结为独立的学术传统,有人归结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等等,众说纷纭,无有定论。可以说,每一位北大人都对北大精神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也不例外。但要说出来,又会陷入无法言说的尴尬境地。

从入北大读书以来,我们就经常听老先生神采奕奕地讲北大的历史、精神与传统,从他们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北大人的风骨、气概和神采;我们还曾经常听师兄师姐神侃北大人的逸闻趣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闲侃中,我们领略到了北大人的风趣、狂狷和洒脱;我们还经常阅读一些关于北大的回忆、评论文章,通过众人的视野,我们明晓了北大人的职责、使命和前景。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精彩的话语表达出来的。

北大的精神魅力究竟在哪里?既然自己无法言说,不如将历史上关于北大的精彩话语辑录起来,以供众人饭后闲览,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之余能多几分理解和思考,对北大和世人来说,均为有功之举。虽然是“述而不作”,但又何乐而不为呢?基于这样的共识,我们便产生了编写一本汇集北大精彩“话语”的书的念头。《世说新语》是编者架上常读之书。我们受此启发,聊天之中,谈及此事,遂有编撰《北大新语》之想。

所谓“新语”者,乃“北大《世说新语》之谓。本书体例仿《世说新语》而作,共分二十三大类,将百年北大人的精彩“话语”汇集成书,让读者在细微之处体悟北大百余年来的历史发展轨迹、文化气象以及精神魅力。力求不着一字评述,却可尽览北大风流。一言以蔽之,就是想用我们有限的能力为百年北大编撰一部《世说新语》。

后来,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一次选题会上,编者之一提出了这一选题,有幸得到了梁刚建社长和诸位编辑的赞同,而且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决定出版此书。如今,在梁社长和李潇潇编辑的支持和帮助下,这部书稿终于要问世了。我们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俗话说,一本书的后记就是“百家谢”。等到我们完成这部书稿时才发现,自己也未能免俗,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梁社长的大力支持和李潇潇编辑的辛苦工作,没有二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想法至今可能还停留在聊天阶段。

我们还要感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肖东发教授。肖教授是编者之一的导师,长期研究北京与北大的人文与风物传统,对北大精神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阐释,曾指导编者之一参与编写了《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这为编者编写《北大新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部书的出版,要得益于肖教授的教导。

我们还要感谢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李萍老师,她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而且慷慨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图书资料。这本书的出版也得益于她的大力帮助。

我们还要感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周婧、王逸鸣、王瑞霞,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我们还要感谢北大的很多老师、朋友和工作中的同事,他们也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让我们能很好地完成这部书稿的写作。

感谢了一大圈,其实最要感谢的就是培养了我们的母校北京大学。能与北大结缘,实在是人生一幸。没有北大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魅力,就不会有这部书的出现。能以我们有限的能力,为所有关爱北大的读者奉献这样一本书,也是我们对北大的一种回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以类别为纲领,以人物为中心,所收人物以老一代北大人为主,同时文理大师又有侧重,难免会有挂一漏万,以偏概全之嫌。假以时日,日后如有机会,我们会作相应的修订。希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同时要说明的是,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征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由于体例的独特和篇幅的限制,未能一一注明,仅在全书后面列出参考文献,还请大方之家见谅。在此也对这些图书或文章的作者深表谢意。

为北大编一部《世说新语》,这是我们的初衷,能否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要读者诸君的评判!

严敏杰杨虎

2006年11月2日晚于京西燕园

目录

授教第一

气节第二

神采第三

德行第四

雅量第五

真趣第六

嘉言第七

讽议第八

辩驳第九

风雅第十

乖僻第十一

自许第十二

狂狷第十三

绰号第十四

师友第十五

忠诲第十六

月旦第十七

忧思第十八

谣歌第十九

著述第二十

论学第二十一

读书第二十二

神伤第二十三

附录:北大人物志

参考文献

后记:为北大编撰一部《世说新语》

内容推荐

《北大新语》,乃“北大《世说新语》”之谓也。

本书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分为授教、气节、神采、德行、雅量、真趣等二十三节,收录多幅珍贵老照片,后附北大人物志。本书采用语录体,将百余年来北大人的精彩“话语”汇集成书,在只言片语中体现百年北大的历史人物风情,读者可在细微之处体悟北大百余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气象及精神魅力。

编辑推荐

巍巍上库,群星灿烂,百年北大,魅力无尽。百余年来,有人将北大的魅力归结为“老”和“大”有人归结为爱国,有人归结为民主和自由,有人归结为独立的学术传统,有人归结为严谨的科学精神,有人归结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可谓众说纷纭,无有定论。以至今人谈论北大精神,竟常有无法言说之尴尬。既然如此,何不看看这本汇集了众家金玉之言的小书。不着一字评价,却可尽览北大风流,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