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集体研究成果。全书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格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造了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分别评价了我国四大区域板块和全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的科学发展状况。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虽然已有不少,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的报告,这还是第一份。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集体研究成果。本书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格局;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造了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分别评价了我国四大区域板块和全国31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的科学发展状况。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虽然已有不少,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的报告,这还是第一份。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官员、政策咨询研究人员研究制定区域政策的参考依据,而且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师生研讨、学习区域经济学的参考读物。
指数评价篇
第一章 区域科学发展指数构造的基本思路和原理
一、构造宗旨
二、构造原则
三、构造原理
第二章 区域科学发展状况的评价结果
一、区域科学发展总指数
二、区域科学发展分指数
三、区域科学发展评价的重要发现
第三章 区域科学发展指数的构造方法、指标定义和数据来源
一、构造方法和程序
二、具体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总体研究篇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格局
一、区域增长重心向北转移
二、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
三、区域产业分工有所深化
四、区域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第五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新进展
一、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国家宏观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一、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三、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方向
专题研究篇
——中部崛起的战略与对策
第七章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的总体研究
一、中部问题的实质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着力点
二、中部发展的条件和问题
三、制定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的原则与思路
四、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和政策
第八章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与中部农业的地位
二、中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促进中部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第九章 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开放进入新时期凸现中部能源原材料
基地建设和制造业发展的战略与全局意义
二、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制造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但也面
临严峻的挑战
三、中部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既要立足现有基础,又要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现技术跨越
第十章 中部地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发展的战略思路
四、对策与措施
第十一章 开拓大市场,促进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基地建设的
战略思路
一、中部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中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三、中部物流产业基地建设和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目标
四、中部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第十二章 中部生产力布局与城市群建设
一、总体现状
二、中部在全国空间布局战略中的地位
三、战略构想
四、促进中部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城市群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地区发展篇
第十三章 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一、北京市2005年发展回顾及2006年发展思路
二、天津市2005年发展回顾及2006年发展思路
三、河北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2006年发展思路
四、山西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五、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发展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六、辽宁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七、吉林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2006年发展思路
八、江苏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2006年发展思路
九、福建省2005年发展回顾
十、江西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十一五”发展思路
十一、山东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2006年发展思路
十二、湖南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十三、四川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十一五”发展展望
十四、云南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十一五”发展展望
十五、西藏自治区2005年发展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甘肃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十一五”发展展望
十七、青海省2005年发展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十八、宁夏回族自治区2005年发展回顾及对未来的展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