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配合《MPA核心课程培训干部读本》使用。书中所选案例绝大多数取材于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很多是政府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本书采用“内容简介、背景材料、案例正文、分析与思考”四段式结构,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也结合当前国内外公共管理及政府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言简意赅,信息量大,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力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管理案例框架。对领导干部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新工作很有帮助。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兴衰的比较观察
2.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3.司法阳光与高校自治——××大学博士研究生刘××诉××
大学案
4.从计划走向市场的阵痛——海南凯立公司诉中国证券监督委员
会案
5.法律问题还是政策问题——乔占祥诉铁道部2001年春运价格
上浮案
6.村民自治与个体权利救济——考察村民委员会在行政诉讼中的
被告地位
7.所有权人的权利如何保障——某地“奉帮服装城”拆迁案
8.宪法能否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齐某案的法律思考
9.责任与义务——某县公安局未履行法定救助责任案
10.立法的有效性——《行政许可法》实施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11.保健设备有限公司:经营在韩国
12.国际建筑设备公司的危机管理战略
13.梅州市政府的决策
14.摩托罗拉的自我革命
15.A市暂住证的风波
16.某市的“拍车族”
17.ZL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争
18.克罗马蒂法院博物馆的战略管理
19.南方某报的发展
20.LTCM教训——市场可以被连续超越吗?
21.“大马”不能死?
2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23.佛罗里达的罗尔夫——德国福利社会的错位
24.《红旗法》的启示——也谈制定工商业活动规章的原则
25.谁是反垄断诉讼的赢家
26.“巨婴”激起千层浪——财政补贴与民用客机市场争霸战
27.“佛国”悲哀——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28.悲剧四则——漫谈制度陷阱造就的信息不对称
29.国家援助——对抗恐慌的特殊公共物品
30.经济学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供给学派是如何说服
政府和公众改变社会福利政策的
31.波音飞机是如何“炼成”的
32.窗户税、奢侈品税的遐思
33.1982届“MBA”
34.当“金子”烂掉之后
35.李嘉图等价的反思——里根政府的债务政策
36.伊朗门丑闻的背后——没有人能够挑战国会对预算的权威
37.“三无”人员徐某的悲剧
38.禁放政策如何执行?
39.助学贷款:政策的困惑
40.城市乞讨问题讨论
41.利益对等才有公平
42.如何治理某市的交通拥堵?
43.北京“地穿甲”
44.生命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45.去“积”之弊
46.媒体监督并非“多数人暴政”
47.新闻报道要先入为主——乌鲁木齐“9·8”爆炸事故的启示
48.“蓝极速”事件说明了什么?
49.中小学生如何减负?
50.“2·6”龚徐湾塌楼事故及其启示
51.“无影工程”
52.禁吃野味为何遭遇尴尬?
53.交通顽症:大货车超载
54.疏与堵:非法劳务市场的管理
55.马加爵事件的反思
56.住房政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
57.北京动物园的搬迁之争
58.怎样解决自行车失窃问题?
59.关于中国人口素质的思考
60.户籍制度期待变革
61.生命权的归属:关于“安乐死”的讨论
62.“行人违章,撞了白撞”?
63.政策措施的优劣:高考志愿填报形式
64.有些政策需要清理
65.IBM:电脑帝国的企业文化
66.杜邦公司组织机构的改革
67.求贤若渴的美国百华公司
68.海尔模式:制度与文化结合的典范
69.联想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
70.美的制冷团队是这样锻造的
71.松下幸之助的培训之道
72.太平洋西方航空公司如何进行沟通
73.细述丰田“狡猾”的中国战略
74.中兴通讯公司“以人为本”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