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家的政要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是一本书,如果能翻开这本书,必能找到很多有趣的事……本书列载的30多位各国政要及社会名人专访也都是2003-2005年之间在节目中播出的内容,同时展现节目后的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云对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阮次山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每一个国家的政要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是一本书,如果能翻开这本书,必能找到很多有趣的事……本书列载的30多位各国政要及社会名人专访也都是2003-2005年之间在节目中播出的内容,同时展现节目后的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 内容推荐 阮次山作为凤凰卫视中文台《风云对话》栏目的主编和主持人,他的“阮氏风格”讲究“语不惊人誓不休”——即在节目中用最短、最有震撼力的语言,直指核心。该书收录了阮次山先生自2003至2005年专访各国政要的第一手访谈实录以及采访手记、采访回忆、相关背景分析,披露了他走访于世界各国期间,对各国政治与权威人物的敏锐观察和采访背后的心情故事。 目录 序一 赵启正 序二 刘长乐 楔子 1 和平是为了我们和他们的孩子 2 谈论和平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 3 任何时间都会是和平的最好时机 4 他们的目的是消灭阿拉法特 5 必须服从现实,服从民众的意愿 6 我们面前有很多机会 7 我们要的是实际行动 8 消除恐怖主义必须找到问题的根 9 中东不想围着美国转 10 那是个危险的游戏 11 伊拉克不是他们的最后目标 12 法国不支持美国单边行动 13 和平取决于所有国家和政府的决心 14 复仇是从来不解决问题的 15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自己的国家 16 每个国家都有权做他们想对自己国家做的事 17 我找到的是综合道路 18 俄罗斯仍在深思熟虑中 19 唤起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 20 历史促成我们起到了一起 21 任何一个大的改革者都必须读《邓小平文选》 22 动物园里只有一头野兽最猛并非好事 23 每一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制度 24 国际关系不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5 希望跟中国建立既亲密又富建设性的关系 26 在实践中寻找过渡的途径 27 我们的目标非只结束种族歧视 28 南海问题不应构成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 29 贫穷是另类恐怖主义 30 我们必须摸索自己的路子 31 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主义的阶段 32 中国和印尼关系乐观向好 33 不停的建设意味着不停的发展 34 世事在变,决策者也要随机应变 35 我的第一故乡是中国 36 内耗的损害是很大的 37 向亚洲及世界各国送出有力的信息 38 现实跑赢了 39 对美国重要的是当选政府的政策 试读章节 阿拉法特会晤记 对全球的传媒工作者来说,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是出名的难以得到独家专访机会的人物。 我不是第一位专访他的华文媒体工作者,多年前他访华时,曾接受过国内电视记者的访谈。 但是,自从他在去年9月22日,被以色列军队包围在官邸内,其住所被以军炮火轰毁至一片断壁残垣以来,我是第一个获准进入其“破碉堡”似的住所去专访他的华文媒体工作者。 其实,在过去,我曾两度获邀专访他。第一次是去年9月22日下午4时对他进行40分钟的英语访谈,但是,9月21日,我抵达耶路撒冷时,他已被以军包围,我四处试图闯关未遂,只好败兴而返。第二次在今年5月初,但是,刚好此时香港为SARS肆虐,以色列规定从香港去的旅客需受隔离三天,我不愿坐三天的医院牢,又错失良机。 香港SARS一过,我评估了以、巴的局势后乃决定“此时不去,更待何时”,因而联络友人再度和他接触,阿拉法特早已熟悉我的姓名,又一口答应在7月13日接受我的访谈,意外的是,连向来不接受电视访问的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也答应和我对谈40分钟。 于是,我在7月11日抵达耶路撒冷,办好相关手续(譬如申请以色列记者证)之后,于7月13日清早搭车前往阿拉法特官邸所在的拉马拉市。 本来,阿拉法特预定这天上午11时到下午2点之间随时见我。此人有个习惯,他见晤记者或访客的时间一向很少说定某时某刻,一向都是某时至某时之间,我也只好把这段时间空下来,在休息地“待命”。 到了上午9左右,阿巴斯突然来电表示可以随时接受我的访问,我心头此时真是七上八下,因为阿拉法特若真的准时在1 1时要我过去,我和阿巴斯的访谈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左右,而7月10号前后,阿巴斯和阿拉法特之间的关系紧绷,我如果告诉他,当天随后要访问阿拉法特,要求他改期,阿巴斯肯定掉头而去。于是我只有立即赶赴见机行事,并要求阿拉法特办公室的友人,尽力拖延阿拉法特的时间表,让我不至于太紧凑。 到了阿巴斯的办公室,架好摄录设备后,这位老兄的侍从说,阿巴斯正与他和阿拉法特之间的“特使”会谈,要我再等“5分钟”。就这么等了“5分钟”,我结束和阿巴斯,的访问时,已经是中午12时半,此时心中当然焦急,不知道阿拉法特是否会怒而取消我的访谈,于是立即打电话给他的秘书,一位我熟识的友人。 老天真对我不薄,当天正好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访问拉马拉,他和阿拉法特的会谈本来预定上午11时结束,但是一直谈到12时半还在继续,阿拉法特的侍从告诉我们,大约1时左右再去电话。结果,他和伊万诺夫的会谈到下午2点半才结束,而阿拉法特的作息习惯是每天下午2时后要午休到5时半左右,他的秘书又要我在晚上7时左右“待命”。 到了晚上9时左右,我接到电话要我立即赶去官邸,我和七名摄影机组人员立即赶到他那占地3000平方米,一片断壁残垣的住所时,大地已一片漆黑,此处我在白天已奉准入内拍摄景象,十分熟悉出入的道路,里头的卫兵也早已获通报,一路放行,于是,我们就抵达了他办公兼住所的“大门”。 许多人也许对阿拉法特那道被以军炮火轰倒的“大门”十分熟悉,这处“大门”其实只能容许一个人侧身而过,高度大概不到1.7米,身材高一点的人得低头入内。一走进去,才知道里面共有四个拐角,每个拐角相距不到1米,每个拐角都安置了内灌水泥的大汽油桶,以军如果想冲进去,非但困难,而且必遭顽抗。 拐了四个弯,上楼左转到走廊尽头就是阿拉法特的办公室,只有2平方米,一张大办公桌占了一半面积,办公室墙上一幅“金顶圣殿”(几乎所有巴勒斯坦政治人物的办公室都会挂此画)画像。阿拉法特非但在此接见访客,也在此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办公室内接受访谈。我们布置好设备,再加上警卫人员,室内已经有点挤了。 晚上10时左右,阿拉法特在三名随从人员的簇拥下,进入办公室,我迎上去和他握手,他一把抱住我,笑容满面,我这才看清楚,身材矮小的他,皮肤白皙得像一名普通的白种人(其实巴勒斯坦有许多人不但皮肤白,而且有蓝、绿色的眼珠子),尤其他的双手,颜色更白如纸。他和我拥、握过后,又逐一和在场的摄像人员一一握手,然后坐上椅子用英文回答我的问题。 阿拉法特是位性情火爆的人,对任何不满意的事,不论面对的是什么人,立即发作。在我见他之前,友人已告诉我,千万不要称他“主席先生”(Mr.chairman),要称“总统先生”(Mr,President),因为美国和沙龙政府拒绝和他往来,有意架空他,因此,他坚持具有一国之主的称呼——“总统”,以示高于阿巴斯总理。于是,一听到我称呼他“总统先生”后,便知遇到“上道”的人,脸上也露出笑容,和我展开了近40分钟的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办公室内温度达35℃左右,身穿呢质军装,头戴厚披巾的阿拉法特由于怕冷,不让开空调,我当时热得全身湿透,忍着酷热,进行访谈。 年逾74岁的阿拉法特为巴勒斯坦的建国奋斗了38年,虽然身体已差,手抖、唇颤,但是内心的斗志仍昂然。说到对以色列不满处,双手紧握拳头,怒目凶光四射,但是,其思维清楚、机智、毫不含糊。而且谈兴盎然,如果不是我大汗淋漓不得不打住,再谈一小时他似乎都不会反对,而且无倦容。 从阿拉法特的言谈中,我们嗅不出一丝态度软化的气息,他表示,巴勒斯坦希望和平,但绝不投降,他称遇刺身亡的前以色列总理拉宾是“我的朋友”,并称:”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刺杀拉宾吗?因为他们怕和平。” 谈到他和中国之间的友谊,阿拉法特一直笑容满面,他和周恩来见到多次面,对于周恩来,评价很高,他说,1975年听到周恩来去世的消息时,心中很哀痛,因为当年他发动“武装起义“时,曾向周恩来请教过。 我问他:“你奋斗了30多年,此时此刻,你要对巴勒斯坦的年轻一代人说些什么?”他说“为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要永远奋斗下去。” 告别阿拉法特,走出户外,夜深的微风吹上身,舒服极了,想到刚才和阿拉法特的对答,转身看看四周一片片破房屋,再想想被以军炮火围困愁城已快一年的阿拉法特斗志依旧,问题是,面临每天都在“斗”的内外环境,这位70多岁的老人又能斗到何时呢? P11-13 序言 七年多以前,经由汪道涵老的介绍,我认识了阮次山先生,当时,他是一位早已为国内外人士熟悉的专栏作家。我也早从多种报刊上看过他的专栏文章,当时,我深感他的政论文章对国际政治、两岸的分析深入而独到。阮先生浓烈的爱国心经常流露于字里行间,是不言而喻的。初见阮先生,谈话十分投机,当时我还建议他,把多年所写的专栏汇集成册,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分享他时政评论。四年前,凤凰卫视的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把阮先生礼聘到他们旗下,负责时事评论及政要访谈节目,我为凤凰卫视感到高兴,深庆他们得人。 凤凰卫视这个《风云对话》节目已经成为名牌节目(过去曾经叫《VIP会客室》和《时事大参考》),阮先生采访过的各国政要之多,访谈对象层级之高,令人称赞。看着世界要精英们在他面前列队而过,我真为他骄傲。 譬如,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阮先生曾经采访过阿拉法特、第一任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目前已被以色列军队杀害的哈马斯领导人兰提西、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副总理奥尔默特等人,巴政坛人士几乎被他“一网打尽”,也许这是个难破的记录了。 据知,2004年1月,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访谈节目,是的氏指定由阮先生担任的,可见凤凰卫视和阮先生的影响力被认知的程度。 阮先生对各国政要所进行的访谈,使观众可以从更高层次了解世界局势。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阮先生的节目,人们可以从中国人、从一个深具爱国情操的中国人眼中,了解各国领袖对各种问题,对当代中国在世界的作用和影响的着法。不止如此,阮先生多年在国外生活,对国际问题及其表达方式掌握得十分得体,因此,所提的问题往往切中核心,使各国政要对他的尖锐问题也难以回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采访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时,访谈进行到一半,他突然面带微笑地问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总统先生,您觉得中巴关系可靠,还是美巴关系可靠?”这个问题等于“将”了穆沙拉夫一“军”,因为,目前美国正极力拉拢巴基斯坦,如此似乎”漫不经心”地提出重要问题是阮先生在访谈中经常用的技巧,看过的人往往大呼过瘾。 我还特别欣赏阮先生的地方是:他见多识广,“久经沙场”,因此,面对各国政要一见如故,不卑不亢,谈笑风生,从容不迫,这也可算在他的风格之内了。 如今,阮先生把他在《风云对话》的访谈录整理出书,并请我写序,身为老朋友和一个观众,我自然乐意。 赵启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