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恨水说重庆/名家说名城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曾智中//尤德彦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系张恨水抗战胜利东归后,西望巴山,深切怀念重庆的散文专集。《山城回忆录补篇》,系本书编者将散见于各书的作者写重庆的散文汇编而成。《山窗小品》系作者客居南温泉桃子沟时写“眼前小事物”的一本散文精品集。上述三个部分基本收全了张恨水写重庆的散文。本书中还收录了《小说中的重庆》等作品。

内容推荐

重庆的房子包括川东沿江的码头,那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建筑。那种怪法,怪得川外人有些不相信。比如你由大街上去拜访朋友,你一脚跨进他的大门,那可能不是他家最低的一层,而是他的屋顶。  

张恨水认为重庆“民风颇有异于江河南北”,因而他笔下的重庆,以一位下江人的眼光,以一位长期客居北平的“北人”的眼光,打量重庆的城与人,力图展示别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别样的城市文化性格。

目录

山城回忆录

上下难分屋是楼

出门无处不爬坡

摇曳空箩下市人

不堪风雨吊楼居

夜半呼声炒米糖

安步胜车

望龙门缆车

茶肆卧饮之趣

机器水供应站

担担面

排班候车

山城回忆录(补篇)

让我回忆一下

飞机响着过去

五五早起书怀

洞谊

洋楼外之露尸

隔江商女对什么

穷人有谁

路旁的刺激

螃蟹每只四千元

街头卖旧衣拦

街一索是关城

临江门火灾后

野菊瓶供

赶场的人

槐荫呓语

忆重庆碧桃

海棠溪之路

晚香玉花下

三六九处处二五八家家

焦大流亚之言

文稿干字最低血本

陈独秀之新夫人

别矣海棠溪

夜宿綦江

由东溪到松坎

去年今日别巴山

给重庆朋友

重庆旅感录

山窗小品

短案

涸溪

竹与鸡

泥里拔钉

野花插瓶断桥

雾之美

虫声

秋萤

晚晴

鸡鸣声中

金银花

贱邻

天河影下

劣琴

蕻菜花

猪肝价

手杖余之马褂

昼晦

苔前偶忆

路旁卖茶人

农家两老弟兄

对照情境

忆车水人

疗贫之铭

月下谈秋

小月颂

另一山窗

果盘

杜鹃花

小说中的重庆

 轰炸

红球挂起

疲劳轰炸

人间惨境

轰炸以后

 投机

重庆一角大梁子

买汽车

坐轿子的抬轿人

款爷

 公职人员

小公务员的家庭战火

挑米

 艺术家

艺术与战争

 妇女

太太的牌论

香港小姐在重庆

 赌博

大场面

赌扑克牌的太太

 日常生活

星期日

 风土

重庆的房子

平民居

轿子

茶馆

客店茶馆

纸烟店

西餐馆

乡下戏馆子

蚊烟

点戏

做阴寿

附录

 父亲在重庆的日子

 《山窗小品》和我的童年

  “三剑客”

  吃“平米”

  五十岁生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茶肆卧饮之趣

古人茶经茶言,谓茶出蜀。然吾人至渝,殊不得好茶。普通饮料,为滇来之沱茶,此外则香片。原所谓香片,殊北平所饮,叶极粗,略有一二焦花,转不如沱茶之有苦也。虽然,渝人上茶馆则有特嗜,晨昏两次,大小茶馆,满坑满谷。粗桌一,板凳四,群客围坐,各于其前置盖碗月泡之沱茶一,议论纷纭,喧哗于户外。间有卖瓜子花生香女小贩,点缀其间,如是而已。

但较小茶肆,颇有闲趣,例于屋之四周,排列支架之椅。椅以数根木棍支之,或蒙以布面,或串以竹片,客来,各踞一榻,虽卧而饮之,以椅旁例夹一矮几也。草草劳人,日为平价米所苦,遑论娱乐?工作之余,邀两三好友,觅僻{地区之小茶馆,购狗屁牌一盘,泡茶数碗,支足,仰卧上,闲谈上下古今事,所费有限,亦足消费二三小时。间日不知肉味,偶遇牙祭,乃得饱啖油大打牙祭、油大,均语。腹便便,转思有以消化,于是亟趋小茶馆,大呼沱来。此时,闲啜数口,较真正龙井有昧多多也。尤其郊外:之小茶馆,仅有桌凳四五,而于屋檐下置卧椅两排,颇似:平之雨来,仰视雾空,微风拂面,平林小谷,环绕四周,与其中,时得佳趣,八年中抗战生活,特足提笔大书者也。

机器水供应站

自来水一名词,疑来自日本,如自来火,自来笔之类是。重庆对此名词则不引用,谓之为机器水。下江人乍闻,颇觉别致。顾细思自来二字,于理欠通,则毋宁取机器二:为愈矣。

战前,渝市仅四十万人口,机器水逾额供应,初不虑匮!及二十七年,一跃而达百万人,水乃不敷饮用。加之爆炸仍,电力时断,水量则差缺益多。渝又为山城,下江汲,负担而上,登坡数百级,市民之需机器水益急。

且除大机关与工厂,无自设水管者。故百万市民,均仰给:机器水之供应站。站例设长管二,置龙头十余,以二三人董事。需水者各雇水夫,鸡鸣而起,排班置扁杖木桶于站,依次而进。进时,置桶与扁杖之两端,以桶就饮龙头,一盈,更以另一桶承之。两桶俱盈,尚未移步,而其后之;缺者,已蹴踵而上矣。八年来,渝市机器水站前之担桶拥始终如一,别山城二年,未知已改观否也?

更有一事,足以证重庆双水荒。凡街头水管,偶有破漏,滂水坑,方圆不盈尺,而附近居民,则提壶携勺,如蝇趋蚁,争取一掬之水。虽间或泥土掺杂,清流变色,而取之者不目。却此一端,抗战司令台畔之八年生活,亦大有可念者矣。

西北角人,对名词喜叠用,碗日碗碗,桷日桷桷,日盆。四川虽较南,而此习相通。故担担面者,此叠字无关,国语评之,即担儿面也。担担面约有两种,无论川人与否,嗜之:其一,沿街叫卖者,担前为炉与铁罐(吊子),担后则。柜,屉中分储面与抄手(馄饨)。上置瓶碟若干,满盛佐料。醋。佐料多切成细末之物,外省人乃不能举其名。另以一小:挂担头,置生菜于其中。每煮面熟,辄以沸水泡生菜一份加上。所有佐料,胥加一小撮,而椒姜尤为不可少,其味鲜脆口,吾人初至渝时,每碗仅费四五分耳。又其一,则为摊贩或有案,或无案,就食者或立或坐,围担而食。面类较多,炸酱(非如北方之炸酱,乃系以猪肉煮细末为浇头素条,油,甜水之分。其味埋伏汤中,乃以猪骨煮成啜之至美。此:担担面,例无市招,以地为名。衣冠楚楚之辈,联袂而往焉成都人所嗜较渝尤甚。左捧碗,右执箸,人弯腰立坦地上,面食之吱吱然不以为怪。北平固好小吃,如此作风,殆鲜也。

排班候车

在渝八年,有一事最令人满意,即排班是。排班之最守秩序者,又莫如候公共汽车。

渝为半岛,市中干路南北两极端由曾家岩至朝天门达十五泮里,由曾家岩至市中心区精神堡垒亦可十里。办公人员半商北,购物酬酢,又在市南。若无公共汽车,雨则泥浆满I,晴则烈日当空,无论乘人力车所费不赀,而山路崎岖,蜗援步,亦耗时过多。不得已,则群趋公共汽车矣。渝市公共车量最少减至一辆,最多亦不过五十余辆,以百四十万人,而赖此区区之交通工具,其拥挤毋须揣想。

在民三十年后,渝市汽车站,各列有敌栏、栏端以二柱夹-口。候车者入口扶栏,单行排立,车至,顺序而上。且栏边宪兵,严格执行规章。市民习之久,不以为苛,三月而去半年而去栏。而战局好转,人心安定,人民熙熙道上,而车者亦众。车虽能办到五分钟开一列,而供不应求,候车班,亦愈来愈长,平常在二三十码,稍挤则五六十码。至三十年,常见候车班列,长延一里。而推肩叠背,接踵而上。无-乱其行列者。苟有之,则群起而呵责,其人必为之色沮。笔离渝之日,此习未改,颇可念也。P8-11

序言

百城烟水,万家灯火

中国的文化名城是中国文化的依托

夕阳几度,青山依旧

中国的文化名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薪火

《名家说名城》

是名家关于名城的文字

它复活了中国文化名城过往的日常生活

它记录了我们民族上一个世纪的逝水流年

它像一艘船,满载着所有过去的珍宝

它船头上的灯光划破往昔,照亮未来的水面

它温暖着我们的后背,让阅读它的国人发现——

自己并非孤立无援

我们与民族精神共生

我们与文化中国同在

后记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张恨水先生到达重庆,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四日离去,其间在市郊南温泉桃子沟度过了长达七年的乡居茅屋生活。

在最艰难的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在从市区到南温泉十八公里的路上,常见张先生负着一袋平价米,或挤公共汽车,或孑然独行。

他说:“人不经过某种生涯,是不会写出某种文字的。” 正是这艰辛备尝的七年旅渝生涯,使他对自己寄身托命的山城有了深切的认知,于是才有了这些为她歌哭的文字产生《张恨水说重庆》分别从张恨水的散文和小说作品中辑出,计二十五万言,大体汇总了他有关重庆的文字。

《山城回忆录》系张恨水抗战胜利东归后,西望巴山,深切怀念重庆的散文专集。《山城回忆录补篇》,系本书编者将散见于各书的作者写重庆的散文汇编而成。《山窗小品》系作者客居南温泉桃子沟时写“眼前小事物”的一本散文精品集。上述三个部分基本收全了张恨水写重庆的散文。

《小说中的重庆》系从《八十一梦》《巴山夜雨》《纸醉金迷》等长篇小说中辑出。张恨水谈到后两部作品时说:“这两部书,都是以重庆为背景的,在别人看来,不知作何感想, 至少我自己是作了一个深刻的纪念。”这部分编入本书时,由于篇幅较大,故按内容分门别类,予以编排,以方便读者。

张恨水认为重庆“民风颇有异于江河南北”,因而他笔下的重庆,以一位下江人的眼光,以一位长期客居北平的“北人”的眼光,打量重庆的城与人,力图展示别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别样的城市文化性格。这种努力,在其散文作品中尤为明显。

特别应该提及《山窗小品》,重庆郊外农村日常的炊烟弥。漫纸面,百姓的低诉微吟令人中夜不宁,从自己的短案上和山窗上,一介书生望见了时代和自然。典型的文人志趣和精致的 表达,使它从本体上有别于当时的“抗战八股”。

张恨水对散文的主张有两条,一是言之有物,二是取径冲淡,《山窗小品》恰恰实践了作者的这一主张,它与《水浒人物论赞》,是张恨水生前仅有的两本结集出版的散文集,值得诊视。

张恨水的作品记录了当时许多大事,特别是对日本飞机大轰炸的描写,场景震撼人心,细节真切有力,这一切都来自一。种深刻的皮肉体验——他回忆说,“日本敌机群,八天八夜,对重庆作疲劳轰炸的时候,我在一座天然洞子外的竹林下,睡了三天三晚。白天怪心烦的,看上两页书,但并没有几个字,印到脑子里去,而嗡嗡然的机群声,又在远处云天脚下发生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品都描写过这场轰炸,但笔力都有所不逮。由此生发,公正的读者将很难再将张恨水视为“鸳鸯蝴蝶派”的作者了。

张恨水对这大时代中的重庆人的负面也非常敏感:遍及每一角落的投机和发财的躁动与喧嚣“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的价值观的漂移与颠覆,每一个日子中每一张麻将桌上的醉生与梦死……所有这些,他都记录在案,立此存照——今日读者观之,当会会心一笑。

总之,张恨水之说重庆,是将其置于宽广的文化视野中来考察的,为后代留下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四十年代前期的重庆的文化形象,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实际的贡献。

2000年秋 编者于成都少城窄巷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