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孟子悟圣贤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新慧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孟子是继孔子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理论家,被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在汉代受到推崇,至南宋,朱熹更为赏识,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一并列入《四书》,从此具有了更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则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本书通过《孟子》原文和注释的对比,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内容推荐

《孟子》与《论语》一样,均为以记言为言的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简约、含蓄的语言风格不同,《孟子》多善鸿篇大论,气势磅礴,发言凌厉雄辩,思维机智缜密,无论文采和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通过《孟子》原文和注释的对比,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孟子生活的时代以及孟子一生不平凡的经历,通过艺术形象阐发了孟子的“性善论”理论和“仁爱”思想,既具有可读性也具有研究价值。

目录

《孟子》简介

卷一 梁惠王

重义轻利

与民同乐

半斤八两

相差无几

仁者无敌

嗜杀不君

恶小勿为

推己及人

缘木求鱼

食足知礼

大小有别

在位谋政

舍汝从我

民心所向

民不可辱

凿池筑城

为善积福

卷二 公孙丑

乘势待时

心志专一

浩然之气

自求多福

天下无敌

恻隐之心

慎于择术

闻过则喜

天地人和

礼贤下士

君子取财

罪己精神

进退有余

知错就改

诚心实意

舍我其谁

当辞则辞

卷三 滕文公

人性本善

上行下效

爱有差等

身正令行

威武不屈

钻穴之徒

取之有道

四海归一

齐人楚语

胁肩诌笑

分步改错

酸腐廉洁

 卷四离娄

规矩方圆

仁者天下

反求诸己

天下国家

自取其辱

为渊驱鱼

自暴自弃

以诚立身

胸正眸嘹

通权达度

易子而教

事亲为大

君正国正

宠辱不惊

易言无责

好为人师

无后为大

君仁皆仁

不为有为

招之后患

惟义所在

赤子之心

侍死如生

欲其自得

博学反约

以善养人

实话实说

君子若水

人伦仁义

以史为鉴

悖反定律

羿也有过

西子恶人

顺乎本性

仁者爱人

因时制宜

安守本分

尧与人同

齐人乞余

卷五 万章

孝为善首

交友之道

恪守本职

卿之职责

卷六 告子

调动个性

因势利导

明辨是非

性善之辨

善恶分明

专心致志

舍生取义

保持本性

舍本逐末

顾全大局

上善若水

正视名誉

追求完善

法纪严明

扬长补短

仁义待人

任人唯贤

阿谀奉承

赢得民心

因时而行

诚信为本

听取善言

生于忧患

卷七 尽心

直面命运

善于求索

追根究底

敢于知耻

羞耻之心

乐道忘势

用舍行藏

造就时势

富贵如云

礼乐教化

身体力行

孝怫为本

为仁由己

有所不为

苦难祸患

先正其身

精神至上

穷达如一

善于养老

先富后教

洁身自好

成败之间

言而无信

亲近仁义

职无贵贱

志存高远

坚持大义

内外兼顾

灵活百度

真理无价

虚心求教

过犹不及

爱有层次

要事优先

博爱仁厚

不义之最

勇于质疑

以爱降人

修行在己

逆愤顺谦

种瓜得瓜

以身作则

仁堪敌暴

以人为本

见贤思齐

以仁为本

热爱祖国

多友少敌

不畏人言

修善自我

坚持不懈

量力而行

怨天尤人

宽恕他人

适可而止

玩物丧志

因小失大

无端猜疑

仁至义尽

严己宽人

回归本性

浩然正气

清心寡欲

好好先生

试读章节

卷二 公孙丑

乘势待时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踅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锚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呜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译文】

公孙丑问: “先生如果在齐国当政,管仲、晏子的功业可以再度兴起吗?”

孟子说:“你可真是个齐国人啊,只知道管仲、晏子。曾经有人问曾西:‘您和子路相比,哪个更有才能?’曾西惶惶不安地说:‘子路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啊,我怎么能和他相比呢?’那人又问:‘那么您和管仲相比,哪个更有才能呢?’曾西马上不高兴起来,说:“你怎么竞拿管仲来和我相比呢?管仲受到齐桓公那样的信任,掌管国家政权那样长久,而功绩却是那样微不足道,你怎么竞拿他来和我相比呢?”’孟子接着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吗?”

公孙丑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天下,晏子辅佐景公名扬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相比吗?“

孟子说:“以齐国的实力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您这样一说,弟子就更加疑惑不解了。以周文王那样的仁德。活了将近一百岁才死,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然后才广泛推行王道使天下得到统一。现在您说用王道统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连周文王都不值得效法了吗?”

孟子说:“有谁能赶得上周文王啊!由商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有六七个,天下人归服殷朝已经很久了,久就难以变动。武丁使诸侯来朝,统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纣王离武丁并不久远,从前的世家习俗、社会风尚以及慈善政治,都还有遗留下来的;并且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一批贤臣共同辅佐,所以能统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权。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属于纣王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属于纣王统治;然而文王仍然能从方圆百里的小地方兴起,所以是非常困难的。齐国人有句俗话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时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的时势就很利于用王道统一天下: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没有哪一国的国土超过方圆千里的,而现在的齐国却超过了;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都听得见,一直到四方边境,这说明齐国人口众多。疆域不用再拓展,百姓不用再增加,如果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是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何况,统一天下的贤君没有出现,从来没有隔过这么久的;百姓受暴政的压榨,从来没有这么厉害过的。饥饿的人不择食物,口渴的人不择饮料。孔子说: ‘道德的传播,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能施行仁政,民众的喜悦,就像被倒吊着的人得到解救一样。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就可以成就双倍于古人的功绩,只有这个时候才做得到吧。”

【点评】

聪明的人做事情往往蓄势待发,抓住时机,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所说的“乘势待时”,主要是说要分析情况,抓准时机。真正要乘势待进,离不开智慧。有智慧才能正确分析各方面错综复杂的情况,作出决断,抓准时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让时机从自己的身旁悄悄溜走而不自知。就像有人所说:“许多人对于时机就如小孩子们在岸边玩耍时所做的一样,他们的小手盛满砂粒,又让那些砂粒漏下去,一粒粒地,以至于尽。”

P25-27

序言

《孟子》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极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约前372——前829),名柯,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关于孟子的身世,史籍中得以流传者已不多见。据零星记载,孟子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一说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以上两种说法无论可靠与否,孟子学说深受孔子思影响则显而易见,故后世荀子将子思与孟子共列为儒学的“思孟学派”。

孟子生活的时代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与孔子一样,孟子也曾携弟子周游列国,历魏、齐、宋、鲁、藤、薛诸地,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但其命运一如孔子,被敬而远之不得重用,政治主张始终不得实施,后归邹聚徒讲学,与弟子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作《孟子》。《孟子》一书在汉代受到推崇,至南宋,朱熹更为赏识,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一并列入《四书》,从此具有了更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则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战国中期虽则社会动荡,然思想颇为活跃,开创了“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教育等思想且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维护并发展了儒家学派的理论,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尊称为“亚圣”,成为继“圣人”孔子之后的一代儒学大师。

《孟子》与《论语》一样,均为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简约、含蓄的语言风格不同,《孟子》多善鸿篇大论,气势磅礴,发言凌厉雄辩,思维机智缜密,无论文采和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孟子》与《论语》一样,以每篇开头的几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没有特别的意义。汉代赵岐在注释《孟子》时,把每篇都分为上下两部分,故有诸如《梁惠王上》和《梁惠王下》之分,各篇体例通用此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22: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