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俄)尼·伊·雷日科夫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痛定思痛的巨作!

尘埃落定之后的省思与叩问!

苏共垮台15年祭,大国悲剧真相还原!

本书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

内容推荐

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带给世界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

本书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本书所披露的内容,仅就其权威性而言,已绝非其他人物撰写的回忆录所能比拟。

目录

中文版前言

序言:真相与后果

第1章 乱自何来

 经济:“照着俄罗斯老妈的屁股踹了一脚”

 国内政策:“把苏共闹个天翻地覆”

 对外政策:西方找到了“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

 意识形态:总书记“梦想着要把共产主义埋葬”

 民族关系:竟然成了摧毁苏联的攻城槌

 苏联解体:审判何时开始

第2章 阿拉木图:不妥当的任命引起严重后果

 不妥当的任命

 失乐园

 复乐园的努力

 廓清12月事件的本源

第3章 第比利斯:颠倒黑白的审判

 民族主义狂热

 恐怖之夜的真相

 颠倒黑白的审判

 政客得势的代价

第4章 费尔干纳的黑色六月

第5章 巴库:谁是罪人

第6章 雪崩前奏:波罗的海三国

 民族主义运动坐大

 “萨尤基斯”:从口号到应验

 不想听到的回答

 悲惨星期日

第7章 后果:仇俄浮出水面

 俄罗斯人成了弃儿

 铲除俄语

 波罗的海三国与东正教

 政治犬儒主义

第8章 后果:可耻的审判

 政治审讯:政敌

 可耻审判:卫国战争老战士

第9章 “独立”乌克兰的怪现状

 奔向“独立”

 叶利钦的别洛韦日“礼物”

 俄语与乌克兰语

第10章 二合一的乌克兰

 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分子

 同反法西斯人士的纪念碑和坟墓作战

 “独立国家须有独立教会”

 橙色噩梦

第11章 苏联:从改革到解体

 党内局势

 几次决定命运的人民代表大会

 “您当时为什么不说服我们?”

第12章 政权处于弥留时刻

 政权危机和政权瘫痪

 酒气熏天之夜和雾影迷蒙之晨

 夜幕笼罩大地

后记

雷日科夫小传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其诞生和发展常使我想起一条河。人类生活的变化就跟一条河一样,有它的起源,有它的主河道,还有先后流入主河道的各条支流。它们把这条河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害的杂质。生活之流也像这条河一样,它逐渐积蓄着力量,临到末了,则或是由于以前取得的成果得到革新和改善而为人们带来欢乐,或是由于引发彻底毁灭而为人们带来悲哀。

苏联人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自从统一国家毁灭以来,15年间发表了无数回忆录,出现了无数分析事件原委的著作。对于种种事件带来的后果、实现的手段、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生活的前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释。

历史不过是时代的“人质”。人们往往只是简单地抄写历史,目的不外乎是再一次取媚于新一代统治者。但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

动笔之始,我还得提起一个现在说来已经是60年前的文件——那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当着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1945年,他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瓦解苏联的目的、任务和手段:

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

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一场就其规模而言无与伦比的悲剧——一个最不屈的人民遭到毁灭的悲剧——将会一幕接一幕地上演,他们的自我意识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消亡。比方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我们将训练那些艺术家,打消他们想表现或者研究那些发生在人民群众深层的过程的兴趣。文学,戏剧,电影——一切都将表现和歌颂人类最卑劣的情感。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去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狂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在国家管理中,我们要制造混乱和无所适从……

我们将不知不觉地,但积极地和经常不断地促进官员们的恣意妄为,让他们贪贿无度,丧失原则。官僚主义和拖沓推诿将被视为善举,而诚信和正派将被人耻笑,变成人人所不齿和不合时宜的东西。无赖和无耻、欺骗和谎言、酗酒和吸毒、人防人赛过惧怕野兽、羞耻之心的缺失、叛卖、民族主义和民族仇恨,首先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仇恨——我们将以高超的手法,在不知不觉间把这一切都神圣化,让它绽放出绚丽之花……只有少数人,极少数人,才能感觉到或者认识到究竞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会把这些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把他们变成众人耻笑的对象;我们会找到毁谤他们的办法,宣布他们是社会渣滓。我们要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以清除。我们将以这种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动摇和破坏列宁主义的狂热。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我们一定要做到。

40年后,一切果然这样发生了。西方,特别是美国,消灭苏维埃国家的目标果然完全实现了。不过,我当然绝不会以为,这样一个大国的悲剧性解体能够仅仅发生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之下。如果内部没有一个实际上完全奉行苏联的敌人所树立的目标的“第五纵队”,而只靠外部力量,谁也不能把我们国家怎么样。这只要回想一下俄罗斯千百年来的历史,包括卫国战争那悲惨的时光和最后的胜利结局,就可以一目了然。

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告诉我们,所谓的民主变革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特别是在千百万人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毫不奇怪,许多人都在越来越经常地问自己:难道真的需要这场改革吗?难道它真的是历史的必需和必然吗?而且,许多人很自然地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情回想起苏联时代——日子过得虽不富裕,但劳动、休息、教育、医疗服务、必要的社会福利等方面都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人们终于明白,原来第一拨“民主派”是厚颜无耻地欺骗了他们。那些家伙曾许诺很快就会过上天堂般的日子,而这些玫瑰色的甜言蜜语现已犹如朝雾般消散。还有一些人,他们在人民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现在要什么有什么,而且全是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实际上是直接从绝大多数人手里抢过来的。所以,许多人对“改革”的态度绝对是负面的。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它的悲惨之处更在于,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迷失,而大众传媒却用尽了浑身解数来支持这种迷失。

问题在于,在许多人的眼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好,盖达尔丘拜斯叶利钦的“激进改革”也好,它们都汇入了同一的过程,尽管就目的、社会经济内容和政治推动力而言,它们其实是相互对立的东西。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的失败和垮台创造了消灭苏联和改变苏联社会政治制度的有利条件。P1-3

序言

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格局。如今,苏联的兴亡史、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后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对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我们是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曾经多次陪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同志赴苏联访问,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等来华访问,我也曾当过翻译。我结交了很多苏联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苏共和苏联的逝去,这些都已成为如烟的往事。因为这层关系,我对苏联解体之谜格外关注,对新解密的苏联档案和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和反思格外留心。

雷日科夫是苏联解体前的部长会议主席,亲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对彼时的真实景况和内幕有非他人能比的了解和洞悉,雷日科夫的著述因而就多了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意义。雷日科夫这些年写过不少书,但他对此书特别重视。他说:“这本书我写了十多年。”书的主题是苏联解体——这是对他震撼至烈的人生经历。书中除了叙述苏联发生在1989至1991年的各种重大事件外,更重要的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后果的反思。起初作者只是备忘,把一些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可是后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他和整个俄罗斯思想界一样,开始了对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深入思考。他把所有这些都写进了此书。他说:“我希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能回答我心灵和理智的呼唤。”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拉开时间距离的观照可能更为客观、冷静、清明和超脱。痛定思痛之余,15年来,雷日科夫几乎没有一天放松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他曾同数以千计的本国和国外思想精英交换看法,促膝长谈;也曾无数次深入底层,倾听普通人的意见;他还曾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著作。此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清晰地梳理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很多,以致许多资深的研究者也感到扑朔迷离,迷雾重重。但由于雷日科夫当时身处最高决策层,因此对于历史关节点的把握就非常准确,对于此起彼伏的各种事件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就叙述得更合乎逻辑,也更为清楚。这种系统、明晰、中肯、准确、全面并具有独特视角的叙述,对所有想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真相的人,都将是莫大的帮助。

雷日科夫在叙述这些事件时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当时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党内反对派和以所谓“民主派”为代表的社会上的反对派是如何同流合污,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另一条则是苏共领导中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领导权,而苏联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解体垮台的。其间各种思潮的来龙去脉,各种社会力量的起伏动荡,各种国际力量的相互作用阐述十分深刻细致,值得深思,足以成为我们的借鉴。

这本书虽属宏观叙事,但却始终保持了明白晓畅的语言叙事风格,结合了大量历史细节,以亲身经历的具体事实澄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传言和关于某些问题的悬案,可谓做到了有根有据,深入浅出。而且事事讲来心平气和,有睿智的长者之风,读起来引人入胜,发人警醒。

无论如何,苏联解体都是一个“大国悲剧”。前苏联7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蕴藏丰厚的研究资源。在当前我国思想舆论界掀起一轮“大国研究热”的当口,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这样一部解剖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崩溃的著作,无疑很有意义。我相信,此书的翻译出版,定能引起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定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研究和苏联研究以及其他内容广泛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是为序。

2007年11月

(前言作者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政部副部长;现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后记

我们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苏联情结。因此,当2007年春节过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斯米尔诺夫博士突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雷日科夫有一本关于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新作已经杀青,希望能翻译成中文出版。斯米尔诺夫问我是否愿意承担这项工作,我由于手头正有别的工作,便犹豫了一下。但他那迫切的口气使我不得不改变初衷,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

斯米尔诺夫先生曾两度同我有过密切的文字之交,而且后来又承蒙他撰文在莫斯科报纸上对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工作加以谬赞。这次他是应邀同俄罗斯国立莫斯科社会大学副校长、莫斯科名人俱乐部执行主席、原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科京先生一同到哈尔滨来参加2007年冰雪节的。为雷日科夫的新作寻找译者并安排在中国的出版事宜,是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他见我应允了此事,便邀我到宾馆同科京先生面谈。

科京向我简要地介绍了这本书的大致状况,答应回国后立刻把该书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片设法传递给我;而我则向他保证一定努力忠实地传达原文,并帮助他们物色到一家合适的中国出版社来做这项工作,以不辜负作者的期望。这样,这件事便定了下来。

科京回国之后,很快便通过特快专递发来雷日科夫亲笔签字的版权委托,又通过电子邮件发来该书全文;再后来,又通过本书译者中在莫斯科工作的徐明稼带回图片光盘。而我,则把此事向所在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做了汇报。院长曲伟先生和院老年科协深知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表示积极支持,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我们对国内几家重要出版社的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还是请新华出版社支持这项工作为好,于是便把全书的简介寄到了新华出版社。

很快,新华出版社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同合作。于是我们邀请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资深翻译家高文凤、宋嗣喜和年轻的翻译家李蓉,资深翻译家、黑龙江大学的王育伦教授、省行政干部学院的王邻德教授参加翻译,并邀请在莫斯科常驻的徐明稼小姐担任译者同作者之间的“联络员”,并参加部分章节翻译,担任了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这样,就出现了译者的如下分工(按章节顺序排列):徐昌翰:前言,第1、4、5、12章;王育伦:第2、3章;王邻德:第6章;高文凤:第7章;李蓉:第8、9章;宋嗣喜:第10、11章;徐明稼:后记、作者小传、图片说明。最后,全书由徐昌翰作了统一校订。

在此,我愿代表全体译者,向所有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帮助和鼓励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假如这本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将是对我们的劳动,也是对这些朋友最好的回报。

徐昌翰

2007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