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投入其收获也不大相同,区别在于就像做其他任何事一样,你如仅仅去随大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只能得到一些残羹冷炙,如果你能独辟蹊径,找到规律、抓住关键,必然连击连中。
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股市的进或退见仁见智,当大家一窝蜂般挤入股市的时候,可能正是应该提高警惕的时候。只要你拥有从股市中体悟到的独到心得,就能稳坐钓鱼台。
本书就向广大股民介绍几个屡试不爽的“绝招”,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会分析;二是跟庄家;三是善选股;四是做长线。希望股民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股票市场中一路走好!
本书就向广大股民介绍几个屡试不爽的“绝招”,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四点:
一是会分析。新闻媒体中众多的股评专家天天在分析,各种资料中有关“股市分析”的内容和图表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股民,会听、会看、会用这些分析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要想把“会分析”锤炼成一种征战股市的绝招,就要有独到的分析视角,有更加深入的切入思路。
二是跟庄家。不能不承认,股价的涨落与庄家操盘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散户,必须时刻关注庄家的动态,从秋毫之中明察庄家的心思,并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是善选股。可以说,选对了股可以让你一劳永逸。在股市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景:明明大盘在疯狂上涨,指数一路上扬,可自己选的这只股票却纹丝不动,这时你不能埋怨自己命运不济,而应从选股的方式、思路上进行检讨。
四是做长线。短线炒股需要你投入巨大的精力,需要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果断的判断,这对于大多数作为非专业人士的股民来说有点勉为其难。从历史的角度看,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股市总的行情必然是利好的。股民如果把心态放平和,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而是坚持做长线,就能包赚不赔。
1.了解一点宏观经济状况
作为投资者如果想要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并尽可能降低风险,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对证券市场价格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其中首要的一环是要对宏观经济因素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为宏观经济因素在证券价格诸多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居首。
证券市场的态势从根本上来讲是与宏观经济相关联的。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证券市场价格是由宏观经济所影响决定的。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仅是根本性的,而且是全局性的。从各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史来看,除处于极不规范时期的新兴证券市场外,证券市场的每一次牛市均是以宏观经济向好为背景的,而证券市场的每一次熊市的形成均是因为宏观经济发展趋缓或衰退。
一般地讲,股票价格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升降而涨落;证券市场行情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与紧缩及由此导致的市场资金量的增减而升跌。因此我们在选股票时必须特别关注以下一些方面。
(1)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说明经济发展较快,这就表明,整个经济中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这必然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上升,引起人们对股价的普遍看好,此时可以买人股票。反之,国民生产总值的缓慢增长或负增长将对证券市场产生消极影响,此时为求保守起见,可以适当减持。
(2)物价的变动
当物价上涨时,若其上涨幅度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幅度时,那么企业利润就会上涨,股票价格上涨,此时买入股票。而借贷利率过高,大于物价上涨幅度时,成本上升,企业利润降低,股票价格下跌,此时卖出。而当物价下跌,造成企业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使得证券价格也随之下跌,此时无疑应坚决减持。
(3)通货膨胀
这一因素对证券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证券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证券市场的作用。
①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与生产相适应时,促使经济发展。企业扩大规模,资金需求量增加,中央银行增加贷款,此时生产合理,物价上涨,企业利润上升,股票价格提高。此时应买人股票。
②当货币供应量剧增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出现企业利润上升,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放到贵金属、不动产和短期证券上,证券需求也会增加,从而使证券价格也相应增加。但在此时由于过高的通货膨胀会使投资者预期到未来企业经营环境可能恶化,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可能会通过中央银行收缩银根、发行国债、调整利率,这些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会使整个经济衰退,从而导致证券价格下降。
③当经济形势逐渐被更多的投资者所认识,供求趋于平衡直至供大于求时,股价便开始下跌。当经济形势发展按照人们的预期走向衰退时,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便会发生。
(4)利率的变动
当利率上升,企业的借款成本增加,企业难以获得所需资金,因此削减生产规模,从而利润减少。同时一部分资金从股市转向银行储蓄,或购买债券,从而减少市场上对股票的需求。此外股票投资者评估值的折现率也会上升,因而证券价格就下降。因此当投资者预期利率将上升时应卖出股票。反之当利率下降时,证券价格会上升,此时应买入。
(5)汇率的变动 它对与进出口贸易直接相关的企业有很大的关系。汇率的提高,使得出口企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削弱,企业盈利情况下降,从而这些企业的证券价格下跌。汇率的降低,使得原料依赖进口的企业成本降低,盈利上升,故这些企业的股价将会上升。
2.观察经济周期的变动
宏观经济的诸多因素对证券市场的综合作用可以通过经济景气的周期运动与证券市场的周期运动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既然股价反映的是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因而其表现必定领先于经济的现实表现(除非预期出现偏差,经济形势本身才对股价产生纠错反应)。
经济不景气,投资者已远离股票市场,每日成交稀少。此时,那些有眼光,而且在不停收集和分析有关经济形势并做出合理判断的投资者已在默默吸纳股票,股价已缓缓上升。
随着人们普遍认同以及投资者自身的境遇亦在不断改善,股市日渐活跃,需求不断扩大,股价不停地攀升,更有大户和主力借经济形势之大“利好”进行哄抬,普通投资者在利欲和乐观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极力“捧场”,股价屡创新高。而那些有识之士在综合分析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将不会再创高潮时,已悄然抛出股票,股价虽然还在上涨,但供需力量逐渐发生转变。
上面描绘了股价波动与经济周期相互关联的一个总体轮廓。这个轮廓告诉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运动中,股价伴随经济相应地波动,但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运动,股价波动是永恒的。
二是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经济发展的动向,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何种阶段,对未来做出正确判断,切忌盲目从众。
三是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不要被股价的“小涨”、“小跌”驱使而追逐小利或回避小失(这一点对中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把握经济周期的波动,配合技术分析的趋势线进行研究或许会大有裨益。(P2-P4)
自2006年以来,股票市场一扫近几年的阴霾,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股指连连突破,证券大厅里人头攒动,新股民蜂拥而入股市。确实,连续的牛市行情不但让曾经被套牢了的老股民咸鱼翻身,而让为数众多的新股民尝到了甜头。
股市热闹的景象直观上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只要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转入股市,就一定能大赚特赚。中央电视台的调查也证实,不少新股民认为只要进入股市就能赚到钱。
事实果真如此吗?抛开每一个股民都应该时时警惕的股市风险不说,即使在长时间的牛市行情中,同样的投入其收获也大不相同,区别在于就像做其他任何事一样,你如果仅仅去随大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只能得到一些残杯冷炙,如果能独辟蹊径,找到规律、抓住关键,必然连击连中。
其实说白了,就是每一位股民都要找到提高股市搏击胜率的绝招,有了绝招,就有了一双透视股市风云变幻的火眼金睛,有了一条波涛中竞渡的顺风船。
本书就向广大股民介绍几个屡试不爽的“绝招”,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会分析。新闻媒体中众多的股评专家天天在分析,各种资料中有关“股市分析”的内容和图表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股民,会听、会看、会用这些分析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要想把“会分析”锤炼成一种征战股市的绝招,就要有独到的分析视角,有更加深入的切入思路。
二是跟庄家。不能不承认,股价的涨落与庄家操盘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散户,必须时刻关注庄家的动态,从秋毫之中明察庄家的心思,并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是善选股。可以说,选对了股可以让你一劳永逸。在股市中我们常见这样的情景:明明大盘在疯狂上涨,指数一路上扬,可自己选的这只股票却纹丝不动,这时你不能埋怨自己命运不济,而应从选股的方式、思路上进行检讨。
四是做长线。短线炒股需要你投入巨大的精力,需要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果断的判断,这对于大多数作为非专业人士的股民来说有点勉为其难。从历史的角度看,伴随着经济增长,中国股市总的行情必然是利好的。股民如果把心态放平和,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而是坚持做长线,就能包赚不赔。
以上几点当然并不全面,但确是众多成功者的心得总结。股民入市以后首先要做的是熟稔基本常识,然后适量投入,结合这些“绝招”进行实际操作。
重要的是,股民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绝招绝不绝,要看股民对股市的感悟,要看你如何去使用。
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还有一句话叫作“无限风光在险峰”。股市的进或退见仁见智,而且大家一窝蜂般挤入股市的时候,可能正是应该提高警惕的时候。但只要你拥有从股市中体悟到的独到蹊径,就能稳坐钓鱼台。
愿中国股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