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治通鉴(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史事为发展脉络,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所经历的生死悲欢。本书从原著所记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近两百个最精彩、最典型的故事,采用白话文的形式编写而成。全书以原书卷次为序,加以组织整理,既保留了原书的精髓,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更适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在古文今译的过程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时在每个故事的标题下,都附有一段提示性的原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内容推荐

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干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记录史事,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

目录

周纪

三家分晋

吴起兴魏强楚

商鞅变法

孙膑智斗庞涓

苏秦游说六国

孟子谏齐宣王

张仪巧言破合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齐襄王纳谏杀幸臣

廉颇负荆请罪

触龙说赵太后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纪

李牧大破匈奴

李斯谏始皇

韩非客死于秦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学万人敌

赵高专权

巨鹿决战

汉纪

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垓下之战

萧规曾随

周勃让贤退归相印

张释之执法不阿

淮南王谋反

缇萦救父

周亚夫治军

袁盎害晁错

飞将军李广

石奋一家谨慎力行

社稷之臣汲黯

张骞出使西域

一代枭雄汉武帝

苏武完节归汉

赵充国平定西羌

汉匈和亲

陈汤料军如神

赵飞燕姐妹得宠

敢拔虎须的县令

贾让治理黄河三策

王莽篡位

绿林起义

赤眉军大战成昌

刘秀称帝

董宣执法不畏公主

马援修书诫侄儿

班超请兵平西域

和帝收夺窦氏权

邓太后摄政

虞诩妙计败羌人

张纲欲扫当道豺狼

梁冀夫妇逞凶

黄巾起义

曹操迎汉献帝

官渡之战

刘备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关羽败走麦城

魏纪

刘备托孤

诸葛亮上出师表

马谡违命失街亭

司马懿装病欺曹爽

刘禅乐不思蜀

晋纪

羊祜立德笼人心

司马伦篡位

司马睿礼贤下士

祖逖北伐

石勒务政重贤才

淝水之战

拓跋硅迁都制礼乐

刘裕讨伐桓玄

宋纪

刘裕篡位称帝

檀道济唱筹量沙

拓跋焘攻打悬瓠

刘子业杀旧臣

刘或即位

李诉弃义告友

孝文帝年幼即位

齐纪

萧道成即位建南齐

孝文帝迁都

孝文帝改制

孝文帝亲征夺南阳

孝文帝临终重托元勰

萧宝融称帝

王珍国杀昏君

梁纪

大司马萧衍建梁朝

元子攸称帝

元颢叛乱

尔朱荣遥控朝政

高欢死里逃生

侯景攻台城

梁武帝被困台城

高洋建北齐

陈纪

宇文觉建北周

高演夺权称帝

宇文邕计除宇文护

斛律光惨遭杀害

口吃天子奢靡乱政

杨坚主持北周朝政

陈叔陵宫廷作乱

陈后主亡国

隋纪

文帝赏臣殿上争功

杨素平叛江南

隋文帝疑太子

杨广弑父

隋炀帝三征高丽

杨玄感围攻洛阳城

李密破仓济民

李渊攻克长安

唐纪

李世民智降薛仁果

李世民讨伐刘武周

武牢关之战

李世民治水破黑闼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内廷练兵

太宗论忠臣与良臣

李靖勇破突厥军

李靖平定吐谷浑

马周劝太宗减赋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褚遂良力阻立武后

长孙无忌遇害

刘仁轨守孤城

武后垂帘听政

狄仁杰冤案昭雪

郭元振论对蕃政策

吉项触怒武则天

魏元忠正言犯上

李隆基诛韦后

太平公主政变失败

姚崇不为子隐过

救时宰相与伴食宰相

张说因贿丢相位

口蜜腹剑

杨氏兄妹竞豪奢

安禄山蓄谋作乱

李猪几刺杀安禄山

李泌危言谏肃宗

史思明床下得密谋

郭子仪率兵雪国耻

刘晏理财

马燧智破田悦兵

颜真卿宁死不屈

李晟收复京师

袁高犯颜直谏

陆贽直言罢相

阳城直谏

王叔文被贬

韩愈议仇杀罪

柳公绰书生治军

李想雪夜入蔡州

李德裕泪谏慎诛臣

贤臣助武宗

户携论免税

徐云虔出使报知己

黄巢长安建国

董昌杀直言三将

杨行密水灌敌军

刘仁恭轻敌兵败

刘夫人临危决策

马景诈降诱敌

朱全忠用兵受挫

后梁纪

李克用结盟阿保机

李克宁惑言变节

李存勖败梁军

朱全忠叹无葬身之地

韩延徽效命阿保机

张承业冒死惜库钱

朱瑾除害

王衍荒淫废国政

后唐纪

王彦章不事二主

郭崇韬独揽伐蜀大权

李嗣源谋位

君贤臣忠

李从荣夺权身亡

后晋纪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景延广传言激契丹

将计就计败契丹

张彦泽投降灭后晋

后汉纪

刘知远称帝

李守贞自取灭亡

后汉将相失和

后周纪

世宗大败北汉军

柴荣率军攻打寿州

王朴论礼乐

试读章节

【张仪巧言破合纵】

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秦王想攻打齐国,却顿虑齐国与楚国的合纵关系,于是派遣张仪到楚国,游说楚王说:“大王您假如真能接受我的意见,跟齐国断绝_交往,终止合纵盟约,我秦国将奉献商於方圆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成为供大王您使唤的婢妾,秦国与楚国之间嫁女娶妇,永远成为友好的邻国。”

楚王十分高兴地答应了张仪。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生气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难道不好吗?”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在我看来,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就要祸事临门了。”楚王问:“怎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做盟友。现在如果我们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结怨,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大王您打算,我们不如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是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秦国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楚王于是把国相大印交给张仪,又重赏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到秦国后,佯装坠车摔伤,接连三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说:“莫非张仪以为我们与齐国决裂得不够彻底?”于是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齐境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便委屈自己去讨好秦国。齐、秦结交后,张仪才出来上朝,并召见楚国使者说:“您怎么还不快接受土地?从这里到那里,一共有六里。”楚使听了很生气,便急忙归国报告楚王。楚王听后大怒,想发兵攻秦。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我认为攻打秦国,不如送他一座城池,与他合力去攻打齐国,这样我们损失给秦国的土地,可以在齐国那里得到补偿。现在大王已经和齐国断绝邦交,还要再责备秦国欺骗我们,这样将促使齐、秦二国更加亲密,而招来天下的讨伐,国家必会大受损伤。”楚王不听,派屈匄率领军队攻打秦国,秦国也派魏章任庶长发兵迎击楚军。

周赧王三年(前312)春,秦、楚两国的军队在丹阳作战,楚国大败。秦军杀死楚兵八万人,俘虏了屈匄及列侯、执圭等朝官七十多人,最后占领汉中郡。楚王发动国内全部兵力,再度攻打秦国,双方大战于蓝田,结果楚军又大败。韩、魏两国听到楚国被困,向南袭击楚国,直到邓这一地方。楚人接到消息,急忙率兵回国,割让两座城池,向秦国求和。

周赧王四年(前311),秦惠王派人去告诉楚王,希望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郡。楚王说:“不愿意交换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后奉献黔中给秦国。”张仪听到这消息后,便请求前往楚国。秦王说:“楚国因受你的骗,正想找你报仇,你怎能去呢?”张仪说“秦强楚弱,有大王在,他们不敢轻易对我怎么样。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密切,靳尚又深得楚王爱妃郑袖的信任,而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从的。”于是,张仪就去了楚国。楚王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靳尚对郑袖说:“秦王甚爱张仪,听说秦国已提出用上庸六县及一些秦国美女来赎张仪。大王很看重土地,同时又对秦国心怀畏惧,秦国美女来楚后定会受到大王的喜爱,那时你可就要失宠了。”于是郑袖就昼夜在楚王面前哭诉说“人臣做事,各为其主。如果杀了张仪,秦国必然很恼火。我请求准许我带着孩子,先行迁往江南,以免将来受秦军凌辱。”楚王就将张仪赦免,并赐以厚礼。张仪趁势对楚王说:“合纵抗秦,等于是驱群羊而与猛虎相争,不用搏斗,胜负自明。现在大王不愿侍奉秦国,可秦胁迫韩、魏一道向楚发起进攻,楚国的处境可就危险了。秦国西面有巴郡、蜀郡,用大船运载粮食,沿岷江顺流而下,一日行程五百余里,不出十日即可抵达扦关。扦关吃紧,那么贵国扦关以东的城池便全都得尽力防守了,那时,黔中、巫郡怕就不会再属大王所有。如果秦再挥师出武关,贵国北部则可能全部失陷。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即可决定贵国的存亡,而贵国等待合纵盟国的援军,要半年以上才可望达到。等待弱国的援救,却忘记强秦大兵压境的祸害,这是我为大王您忧虑的。大王您要是真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让秦国、楚国永远成为友好的邻国,不发生互相之间的攻伐。”楚王已得到了张仪而又看重黔中的土地不肯割让给秦国,于是同意了张仪的意见。

张仪又前往韩、齐、赵、燕等国活动。恐吓诈骗、威胁利诱,无所不用其极。迫使各国离纵连横,争着割地事秦。张仪回国,还未到成阳,惠王去世,武王即位。武王不喜欢张仪。诸侯各国得知张仪和秦王之间的嫌怨,都背叛了连横,再度实行合纵。张仪就对武王说:“听说齐王十分恨我,我到哪里,齐国必定进攻哪里。请让我到魏国去!则齐国必攻魏。齐魏交兵,王乘机伐韩,入三川,挟持天子,夺取图籍档案,为建立帝王大业奠定基础!”武王许诺。齐王果然伐魏,魏王恐。张仪说:“王不必担忧,臣能令齐国撤兵。”于是派舍人到楚国,向楚国借使者,请他对齐王说:“大王为张仪在秦国打根基,打得太深了啊!”齐王问:“此话怎讲?”楚使回答:“张仪离开秦国去魏,是跟秦王商量好了的,目的是想使齐、魏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今王果然中计伐魏,是使齐国内外交困,而使秦王更加信任张仪。大王不是帮了张仪的大忙了吗?”齐王觉得有道理,于是班师回国。张仪任魏国国相一年,便去世了。

张仪与苏秦都是以合纵连横的谋略游说于诸侯各国,得到了富贵的地位,天下的人都争相效法他们。如魏国人公孙衍,也以游说而名声远扬。其余的还有苏代、苏厉、周最、楼缓这些人,纷纷遍行天下各国,都以辩诈游说争高下,这其中以张仪、苏秦和公孙衍最为著名。

P17-19

序言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记录史事,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一生著书无数,希望通过编写史著,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获取治国的经验。治平三年(1066),司马光撰成一部战国至秦共八卷本的编年史,名为《通志》,进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设局续修。元丰七年(1084)。此书完成,至此共用了19年的时间。宋神宗在听司马光讲读了该书的部分内容后,十分赞赏,认为此书比其他的史书更便于阅读,也易于借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下令将该书改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撰写了序文。

《资治通鉴》以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史事为发展脉络,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所经历的生死悲欢。作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为官为政者视为案头必备之书,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资治通鉴》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最喜欢阅读的巨著之一,他读之入迷,共批阅了17次之多,虽至书页残破,仍爱不释卷。然而,对于这样一部用文言写成的大部头巨著,一般读者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特地从原著所记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近两百个最精彩、最典型的故事,采用白话文的形式,编写成了这本彩图版《资治通鉴》。全书以原书卷次为序,加以组织整理,既保留了原书的精髓,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更适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在古文今译的过程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同时在每个故事的标题下,都附有一段提示性的原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时至今日,《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司马光著史治国的本意,在气势恢弘的时代大背景下,每个历史事件所晓谕后人的经验和教训,无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和思索。清代学者王鸣成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作为国学中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早已被人们视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来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论实况,都是极重要的……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该欢喜谢他,不应该厌恶他。

——梁启超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汤一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