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0章。在介绍放射性基础知识和有关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时,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反映最新动态,切合实际应用。在查阅相关技术资料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管理的新要求,参考国内外辐射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了2004年在全国开展的“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对放射性污染防治、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进行系统阐述,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情况、放射源分类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对有关辐射防护原则和技术、辐射环境监管要求与方法、监测技术以及典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环境保护要点,伴生放射性矿的开发利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和辐射事故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门介绍。
第1章 放射性基础知识
1.1放射性核素
1.2母体与子体
1.3放射性核素衰变类型
1.4放射性衰变规律
1.5衰变常数
1.6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1.7长期平衡
1.8带电粒子引起的核反应
1.9致电离辐射
1.10辐射源
1.11辐射危害
第2章 辐射量和单位
2.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2.2比释动能与吸收剂量
2.3照射量与比释动能、吸收剂量关系
2.4剂量当量与当量剂量
2.5当量剂量
2.6有效剂量
2.7待积剂量
2.8集体剂量
2.9人均剂量
第3章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
3.1应用概况
3.2应用领域
3.3放射源在不同领域应用的洚度分布
3.4常见放射源数量所占比例
3.5典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及管理要点
3.6非密封源
第4章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分类
4.1放射源分类
4.2射线装置分类
第5章 放射源的防护
5.1致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2辐射防护
第6章 辐射环境管理
6.1辐射环境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6.2辐射环境管理目的
6.3管理范围
6.4管理实施
6.5管理机构
6.6管理法规
6.7管理标准
6.8环境保护制度及其在辐射环境监管中的应用
6.9监督检查
第7章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
7.1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辐射源的产生
7.2伴生放射性矿环境保护原则
第8章 辐射环境监测
8.1辐射探测器原理
8.2辐射监测仪
8.3监测仪器选用原则
8.4监测仪器选用举例
8.5监测方法
8.6放射源的监测
8.7质量保证
第9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
9.1放射性废物来源
9.2管理规定与原则
第10章 辐射事故管理
10.1辐射事故的类型
10.2辐射事故的危害及产生危害途径
10.3辐射事故分级
10.4事故的报告
10.5事故的管理
10.6事故应急预案
10.7辐射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10.8辐射事故应急职责分工
10.9放射性沾污的去除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附录3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附录4 关于放射源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
附录5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附录6 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
附录7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
附录8 放射源分类办法
附录9 放射源申报登记表
附录10 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附录11 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附录12 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登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