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的80余篇古今中外佳作,其编选宗旨是集思想性、经典性、可读性于一体。其中大多是具有重要人文历史价值的名家名篇,也适当补充了一些针对相关领域前沿问题的概括性、解读性文献。这些文章在学术理论上的确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又只能算是了解人文思想全貌的入门读物。其展示了世界各民族人文精神成长过程及其当代发展动态的人文阅读之旅,能够伴随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提高领导的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和政策水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领导干部人文知识选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丁东红 |
出版社 | 中央党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的80余篇古今中外佳作,其编选宗旨是集思想性、经典性、可读性于一体。其中大多是具有重要人文历史价值的名家名篇,也适当补充了一些针对相关领域前沿问题的概括性、解读性文献。这些文章在学术理论上的确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又只能算是了解人文思想全貌的入门读物。其展示了世界各民族人文精神成长过程及其当代发展动态的人文阅读之旅,能够伴随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提高领导的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和政策水平。 内容推荐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文情怀既是人们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又是不可或缺的社会润滑剂。本书专为各级领导干部而编写,通过梳理中外人文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广大领导干部提高人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提供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人文知识分类阅读文献。 思想性、经典性、可读性是我们的编选宗旨。本书精选了近80篇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其中大多是具有重要人文历史价值的名家名篇,也适当补充了一些针对相关领域前沿问题的概括性、解读性文献。 这一人文阅读之旅,旨在展示世界各民族人文精神的成长过程及其当代发展动态。了解人文精神探索的艰辛与坎坷。领略其宣示的理想和价值,将丰富我们的思想库存,提升我们的执政理念。 目录 一、政治与国家 论国家的成因、产生和定义 政党所扮演的角色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 论社会公约 论公民的不服从 英格兰政制 公共行政的首要原理乔 以政治为业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 二、公权与法治 论立法权的范围 论法官应当独立 论财产权与宪政 民主理想的破灭 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 论法律 论法律的形而上学基础 平等自由公平信用——一加入“WTO”后 我国的民法原则 三、民主与自由 自由、理性和传统 两种自由概念 以自由看待发展 自由与传统 自由箴言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宗教宽容宣言 自由之邦的传统 自由与民主政治 民主与妥协 民主的心理条件 四、人道主义与人权 作为一种全球性人的哲学的人道主义 世俗人道主义宣言 希波克拉底誓言 感恩与善待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世界人权宣言 作为最低限度标准的人权 灯下漫笔 我有一个梦想 五、个人与社会 人是目的 人的尊严 国民人格之培养 个性与责任 社会和个人 论公德 社会合作的起源 亲证自我 生命的最高伦理 六、文明与冲突 论文明的涵义 文明的基本结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对各个文明的考察 中、西、印文化之比较 文化的中与西 文明的冲突 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 文化的冲突与共融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全球伦理的原则 七、科学与科学精神 科学的历史经验一 我们的宇宙图像 物理的挑战 从近代科学的传入看中国科技发展前景 科学精神的要素和内涵 探索科学精神的人文底蕴 弘扬科学精神 自由和科学 科学的发展必须允许自由探讨 八、知识分子与社会责任 知识分子之探本溯源 18世纪伦敦的咖啡馆 267号牢房 可爱的中国 论学者的使命 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角色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再论问题与主义 对权势说真话 卖真货 试读章节 政治与国家 伴随着日益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已经提上日程。如何认识和处理政治与国家的关系、公共行政与政治发展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政治与国家的起源及鹄的 政治和国家都是古老的社会现象,在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中就普遍存在。凡是存在多样化利益群体的地方和人们需要做出集体行动的时候,就会产生形形色色的政治活动和国家形式。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论国家的成因、产生和定义》一文中的观点,在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国家学说中极具代表性。这一观点认为,古往今来的人们为了获得和平的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并制止相互侵害,便通过协议订立信约,把大家所有的权力托付给某一个人或能够把大家的意志转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国家就产生于这种公共权力的建立,它是所有授权者统一人格的代表。 在近现代政治舞台上,任何人都无法忽视政党的作用。《政党所扮演的角色》选自美国学者李普塞特的《一致与冲突》一书,该文回顾了政党自中世纪晚期诞生以来在西方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其中对于政党一般作用的见解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李普塞特认为,政党有助于把地方人士和地方社团整合到一个国家之中,建立跨地域和跨种族的沟通与合作,因而总被视为进行社会动员的基本力量。政党可以把减少社会及文化差异的呼吁付诸实践,还可以强迫诸多不同利益和见解的代言人互相让步,达成妥协。因此,政党是真正的国家组织的开端。 我国近代启蒙学者梁启超的《论政府和人民之权限》一文指出,人民与政府是构成国家的两大要素,二者之权限必须均衡。人民之权无限,会陷入无政府主义;政府之权无限,则陷入专制主义。所以一个完善的国家,必须以明确政府与人民的权限为第一要义。政府的目的在于公益,即以促进国家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旨归。政府的义务可以归结为二:一日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日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正由于政府以人民的富强、利益为宗旨,所以政府之权限与人民之进化成反比。政治说到底,就是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幸福为鹄的。在一个文明的国度,人各有权,权各有限;建国之本,太平之源,皆在于权限。 国家政治权力的基础 谈到国家政治权力的基础,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法国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选文《论社会公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理论的核心部分。作为启蒙思想家,卢梭将国家政治权力的基础视为一种授权行为,即社会成员之间订立的契约。他认为社会公约的本质在于: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一个共同体,以求获得更充分的人身和财产保障,同时仍不失以往的自由。这样,每个人便都将自身置于一个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成为这一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共同体就以这一结合行为获得了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美国早期历史上出现的文化人梭罗在《论公民的不服从》一文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卢梭“人民主权”的思想。他认为,政府不过是人民选择来行使他们意志的形式,一个政府的决定正确与否,并非依据多数派,而是依据良知,良知和正义高于政府甚至法律。面对非正义的美国奴隶制政府,他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公然表示了不服从。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在文章《英格兰政制》中讨论了国家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以及宪法政治的本质等问题。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选举有议事能力的代表来做一切他们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在现代民主政治(宪政)体制下,国家与政府的一切权力均来自于人民,并利用宪法和法律来确证和约束这种权力。建立在全体公民意志之上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与政府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政府和公务员通过公共行政活动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国家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如果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相互制衡和彼此监督的机制,就不会有民主政治和公民自由。 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与行政改革的新趋势 19世纪末期以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期向垄断时期过渡,为适应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国家开始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生活,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不断扩大,公共行政成为政府履行其政治功能的主要形式。当代美国政治学家弗雷德里克森的文章《公共行政的首要原理》,通过论述公共行政的领域、任务、范围、责任和道德等问题,提出了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包括:对公共行政做尽可能广义的界定;把对公共组织与机构的高效、经济及公平的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任务;公共行政的范围局限于高效、公平地执行公共政策;同等地关注国家、省区与地方政府的事务;管理公共组织,强化公共组织的变革能力和应对性;公平地、乐善好施地服务于全体公民。 公共行政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公共行政行为的合法和为政者高尚的德性。一个以政治为业、即肩负政治责任的人,他对政治的看法以及他本人的政治素养,对于政治行为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以政治为业》一文中认为,有三种前提性的素质,对于政治家是决定性的:献身于一项事业的激情、责任感和恰如其分的判断力。而缺乏客观性和无责任心,则是政治领域里两种致命的罪过。文章从选择什么样的人从政,或者说,一个担负公共行政职责的人应该县有什么样的素质的角度,对公共行政的原则作了进一步阐发。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与市场化的经济改革相呼应的行政现代化潮流,开启了“行政改革的时代”,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和职能,重新规划公共政策的决策与实施的规则。俞可平的文章《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成果和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在政治和公共行政领域深化改革的思路。政府的行政行为不再是对社会和公民的统治、管理,而越来越表现为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的“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组织应该成为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和推动政府改革的强大动力源,它们的活动不仅会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对政府权力和行为的制约改善政府形象。限制与规范国家与政府的公权力,发挥公民社会的自主管理能力,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自由权,走向“治理”与“善治”,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新趋势。P3-5 序言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既是人们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又是不可或缺的社会润滑剂,更是各级领导干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思想源象。本书专为各级领导干部而编写,通过梳理中外人文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广大领导干部理解人文精神、陶冶人文情操,提供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人文知识分类阅读文献。 在正心诚意进入阅读之前,让我们首先共同来构建对于理论阅读意义的共识,以求达到最佳的读书境界和阅读效果。 领导者首先应该是思想者。领导干部是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领者,理应具备驾驭全局、统领千军的本领。而这些领导能力,均来源于卓越的理论修养和丰厚的经验积累。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道出了一条深刻的感悟:要想在征途上行得久远,必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百战而不殆,凭借的是他在躬耕垄亩时多年的发奋苦读;在今天的学习型社会中,要想在领导岗位上办事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当然更需要洞若观火的理论眼光和博通古今的大智大慧。读书会激发思想的火花,而思想的火花将点燃领路的火炬。 阅读的边界,也就是领导魅力的边界。领导者自有领导者的威权。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谁不希望自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而这种领导魅力的根本来源,既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也不在于媒体的渲染,而在于领导者的思想魅力。时代发展到今天,领导者面对学历普遍提高、资讯日益丰富的广大人民群众,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没有高尚的人文涵养,就会陷入腹空心虚的尴尬境地,甚至连张嘴说话都会感到困窘力,更遑论领导魅力了。所以我们说,阅读的边界,标示着一个干部人品层次的边界,也划定了其领导魅力的边界。 读书是一种修炼。“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打球钓鱼,也不是喝茶聊天,读书是一件艰苦的事情。然而尽管艰难,从古至今在书山学海中奋力拼搏者总是不在少数。这其中虽有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浅薄之辈,但真正的诱惑恐怕还是在读书本身。当阅读开启了你的智慧之窗、塑造了你的精神殿堂的时候,你所领悟的精彩道理,你所获得的精神享受,一定比金钱美女更为赏心悦目,因为这种人性的实现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是无尽的。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修炼,成为我们的生活。 了解人文精神探索的艰辛与坎坷,领略其宣示的理想和价值,丰富我们的思想库存,提升干部的执政理念,此为本书编选之鹄的。思想性、经典性、可读性,是本书的编选宗旨。这部书精选的80余篇古今中外佳作,其中大多是具有重要人文历史价值的名家名篇,也适当补充了一些针对相关领域前沿问题的概括性:、解读性文献。这些文章在学术理论上的确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又只能算是了解人文思想全貌的入门读物。衷心希望这一展示世界各民族人文精神成长过程及其当代发展动态的人文阅读之旅,能够伴随领导干部的心路历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和政策水平。 丁东红 2005年2月2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