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日夜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联)康·西蒙诺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小说生动地反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作者通过塑沙布洛夫、巴柏琴科和孔纽科夫等众多红军官兵英勇作战的生动形象,展示了苏联人民和军队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壮举。

内容推荐

本书是苏联著名作家康·西蒙诺夫卫国战争期间写的一部反映苏军抗击法西斯德军,英勇保卫斯大林格勒的中篇小说。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作品讲述了以苏军炮兵大尉沙布洛夫率领的一营指战员奉命渡过伏尔加河,进入被敌军围困的斯大林格勒,成功保卫了三座大楼的经过,表现了苏联军民浴血奋战、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本书是苏联文学中最早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优秀的文学作品,1946年获斯大林奖金。

目录

一 /1

二 /9

三 /14

四 /24

五 /40

六 /53

七 /59

八 /70

九 /84

十 /101

十一 /109

十二 /120

十三 /135

十四 /148

十五 /163

十六 /177

十七 /194

十八 /200

十九 /228

二十 /246

二十一 /255

二十二 /273

二十三 /289

二十四 /296

二十五 /308

二十六 /324

试读章节

鲍伯洛夫上校一清早就被派出去迎接萨布洛夫当营长的那个师团,去催促他们。鲍伯洛夫还没有走到中阿赫比巴,中午就在离伏尔加三十公里的地方遇见这个师。第一个和他说话的人恰巧就是走在一营前面的萨布洛夫。上校向萨布洛夫问了师团的番号,从他口中知道师长还远远的在后面,便很快地坐上已经准备开动的汽车。

“上尉同志,”他对萨布洛夫说,又用疲倦的眼睛看了看他的脸。“我不必向您解释,为什么您的一营人到六点钟应该在渡口。

他一个字也不多说,就砰的一声关上车门,向司机点头示意叫他开车。

晚上六点钟,鲍伯洛夫回来的时候,看到萨布洛夫已经在河岸上了。这营人走到近伏尔加河岸的时候,像平时经过令人疲惫的行军之后那样,队伍不整齐,有一点拖长。不过在第一批战士看到伏尔加之后半小时,萨布洛夫在等候进一步命令的时候,就把所有的人都分布在沿峡谷一带和多丘的河岸的斜坡上。

萨布洛夫在等待渡河的时候,将一营人分布在河岸上,自己坐在水边的大木头上休息,这时鲍伯洛夫上校坐到他面前,打开漂亮的烟盒,里面装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北帕尔米拉”牌烟,请他抽烟。

他们便抽起烟来。

“好,那边怎样?”萨布洛夫朝右岸的方向歪歪头,问道。

“难,”上校回答说。“难……”第三次又低声重复了一声“难!”好像这个字里面包含着一切的意义,再没有什么可以补充了。

如果第一个“难”的意思是普通的困难,第二个“难”是很困难,那么低声说出来的第三个“难”就是异常地困难,难得要命。

萨布洛夫默默地看了看伏尔加的右岸。它在那里——高而陡蛸,像所有俄罗斯河流的西岸一样。萨布洛夫在这次战争中身受到的永远的不幸,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所有的河流的西岸都是陡峭的,所有的东岸都是倾斜的。而所有的城市,像基辅、斯摩连斯克、德聂泊洛彼得洛夫斯克、莫吉连夫、罗斯托夫……偏偏都在西岸上。所以这些城市以前都很难防守,因为它们都紧靠着河;将来收复的时候也困难,因为那时它们是在河的那边。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可是德国的轰炸机怎样在城上绕圈子,笔直冲下来又飞上去,高射炮爆炸的火光怎样像细碎的卷云稠密地掩住了天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城南有一所大粮仓在着火,甚至从这里都可以看到火焰往上蹿。在它的高耸的石烟囱上,可以看出通风力很大。

然而有几千个又饥又渴、哪怕有面包皮啃也好的人,在伏尔加对岸的无水的草原上向爱尔通走去。

可是这一切此刻使萨布洛夫产生的不是关于战争是无益和可怕的那种世代相传的总结论,而是对德国人的简单而明白的仇恨感。

夜晚是凉爽的,可是经过草原上的炎热的日晒和一路多尘的行军之后,萨布洛夫的头脑老是不能清醒,他不住地想要喝水。他从一个战士那里拿了钢盔,顺着斜坡一直走到伏尔加河上,脚不断陷在河岸的软沙里,走到了水边。他汲了第一次,便不假思索地、贪婪地喝了这清凉的水。不过等他身上已经凉了一半,又汲取了第二次,将钢盔举到嘴边的时候,忽然觉得一个最简单的、同时也是最强烈的思想使他大吃一惊:——伏尔加的河水!

P14-15

序言

本书作者康斯坦丁·西蒙诺夫是苏联俄罗斯作家,一九一五年出生于彼得格勒一个军官家庭。技术学校毕业后当过车工。一九三八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此后以军事记者身份开始写作。他一生写过大量的作品:军事报导、诗歌、小说、剧本。他特别致力于描写苏联卫国战争和军人生活的长篇小说。他逝世于一九七九年。几乎在所有的苏联文学史中,都能找到关于他的创作经历的记载。可以说,他是苏联时期最活跃、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日日夜夜》是他于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四年间写的一本中篇小说,反映苏军当时抗击法西斯德军,英勇保卫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这是西蒙诺夫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令人最难忘的作品,显示了他青春时期的才华。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一重要战役,从辞书中可以找到如下扼要的说明: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一九四二年,希特勒利用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集中了一百五十万人的兵力,发动夏季攻势。目的是占领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交通,夺取高加索石油,然后向北包抄莫斯科。七月十七日德军迫近斯大林格勒,苏军与敌军在克列特卡雅和罗文基诺要冲展开首次鏖战。九月十三日德军蹿入市内,双方展开巷战。斯大林发出‘决不后退一步!’的号召。参加保卫战的红军和市民浴血奋战。在防御战期间,消灭敌人十八万二千人,改变了力量对比。十一月十九至二十日,苏军从南北两翼转入反攻。二十三日会师卡拉奇,包围了鲍卢斯(1890—1953)指挥的德军主力三十三万人。次年二月二日将其彻底歼灭。这次会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世界历史辞典》,上海,1985年)。

《日日夜夜》叙述的是营长萨布洛夫奉命渡过伏尔加河,率领战士进入与德军对抗的斯大林格勒市内,参与会战全过程,直至胜利的故事。

这场激烈的会战也震惊了正在与东方法西斯势力拼搏的亚洲国家的人民,毛泽东同志曾亲笔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了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10月12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自德军全面开始攻击斯大林格勒到苏军突破德军对该城西北部工业区的包围线止,苏联军民进行了四十八天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空前苦战。”“这个城市每天的胜负消息紧系着无数千万、万万人民的呼吸,使他们忧愁、使他们欢乐。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他还说:“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形势的变化最终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预见。

斯大林格勒会战和苏联军民对德军的胜利,一直受到苏联人民的崇敬与赞扬。每年四月,胜利日的那一天,在斯大林格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苏联解体后,斯大林格勒虽一度改称伏尔加格勒,但人民的盛大纪念活动每年仍照样举行,成了自觉的传统。俄罗斯政府今年已决定取消“伏尔加格勒”,恢复“斯大林格勒”这个原有的令人永志不忘的名称。

这个中文译本的译者许磊然同志,是我国资深的俄、苏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生平著译甚多。《日日夜夜》最初由她译为中文,刊印于一九五。年,后来未能再版。她老年患病甚久。病愈后,经友人建议,她重新修订了早年的这个译本,使这部充满爱国主义的、极富于战斗性的作品再度得以在我国流传,使今日的读者能重温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伟大的一页。

                         孙绳武

                        2004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8: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