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览了2005年中国文坛的方方面面——作家的创作情况、文化现象以及一些文化事件。其重点在于通过对分门别类的文学体裁领域内的情况逐一进行综述和精致老到的分析。书中既有2005年度文坛的情况,包括中短篇小说创作、散文、纪实文学、诗歌、戏剧、网络文学、文艺批评诸方面的动态,还对一些年度热点论争与焦点事件进行点评,并给出了一些著名作家的在本年度的创作活动,是一本全面翔实的关于年度文坛发展情况的报告。可供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文学评论者,作家,媒体文化版、副刊编辑、记者等参考阅读。
如果把年度文学看作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环的话,那么,我们这本《中国文情报告(2005 -2006)》就是当代文学中“在场”书写的一节。置身其中的我们,记录了我们的印象,述说了我们的观感,虽不能说所有的观察都全面,所有的评说都准确,但看法力求真实,观察务求客观,却是我们尽力追求的。
前 言 /l
1.创作走向/1
2.批评话题/4
3.事件举要/9
4.几点看法/16
一 长篇小说:现实人生的雄浑交响 /1
1.乡土谣:是牧歌又是挽歌/2
2.平民谱:小人物背后的大历史/4
3.成长颂:苦涩与快乐一齐诉说/8
4.写动物:《狼图腾》之后有《藏獒》/11
二 中短篇小说:高原状态下的平庸和躁动 /15
1.批判现实的力度/16
2.底层生存的关注/2l
3.“新青楼”文学/23
4.“海外军团”的崛起/25
5.红色资源的挖掘/28
6.为70年代和80年代证明及其他/30
三 散文:个人视角中的人生世相 /33
1.大散文中的文化意蕴/33
2.散文中的心之声/37
3.精短散文与新人新作/39
4.亲情、乡土与纪实/42
四 纪实文学:“空间”与“命题” /47
1.纪实类文学的市场表现/48
2.报告文学的空间选择/52
3.“报告”与“文学”的命题/57
4.抑长扬短的呼吁/6l
五 诗歌:“虚热”与“沉潜” /64
1.“等待戈多”:谁是新诗集的出版人和读者?/64
2.“超级”诗人:“2005诗歌热”为谁忙? /68
3.“在期待中”:寻访诗歌的小世界/74
4.“白猫黑猫”:新诗批评摸着石头过河/82
六 戏剧:商品、艺术与“民间” /86
1.商品的想像力/87
2.散落的艺术碎片/94
3.民间的力量/101
4.政策的保障/106
七 网络文学:“规范化”中求发展 /11O
1.奇幻文学进入创作高潮期/lll
2.“博客”写作的兴起/114
3.网络峰会与“阳光宣言”/117
4.文学大赛与江湖联营/119
结 语 /121
八 批评实践与研究前沿 /122
1.“新世纪文学”的命名与研讨/123
2.新世纪长篇小说的考察与评估/128
3.青春写作与“80后”现象进入研究视野/134
4.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与自我反思/139
九 热点论争与焦点事件 /145
1.“精神沙化”问题争论/145
2.名家遭遇“谑评”几例/150
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引发争议/155
4.文化名人纷纷开设“博客”/160
十 作家身影与文学声音 /166
文学评论要关注现实 /166
贾平凹:以《秦腔》为故乡树一块碑 /169
韩石山:粉碎中国作家的军事建制 /172
李美皆: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 /181
王安忆:我是个小说女工 /185
刘醒龙:写作史诗是我的梦想 /188
铁凝:写作着是美丽的 /192
余华:我能够对现实发言了 /195
李敬泽:给“80后”浇盆凉水 /199
毕飞宇:《平原》让我踏实 /202
刘心武:关于“揭秘《红楼梦》”的答问 /204
王 蒙:“揭秘《红楼梦》”要适可而止 /207
陆天明:好的作品要让读者灵魂“战栗”起来 /208
附录一 2005年中国文坛大事记 /213
附录二 /246
新浪·读书频道2005年小说类图书排行(前10位)/246
开卷2005年虚构类图书排行(前10位)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