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故事,是从吃开始的。
其实,真正的美女也是从厨房开始的。
女人通过厨房变得美丽,男人通过本书,让梦想照进现实。这就是我们制作本书的初衷。
显然,这并不是一本“美女+小资的厨房书”,而更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美食书,是一本关于美女与厨房成长的记忆的书。但是,它令人推崇的原因却并不止于此——书里有四季一样起伏不定的心情,有喜形于色的故事片段,更有对生活的满怀热爱。
假如有一天,你也拿着这本书进了厨房实践,或者只作为纯粹意义上的阅读时,假如您能感觉到一个美女对美好食物的爱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你一定是爱上了厨房。
这本书,在帮助美女爱上厨房的同时,也包含着一个美女与“厨房”一起成长的状态和感悟,让美女懂得如何通过厨房来保持“与时俱进”的新鲜美丽——想让梦想照进现实吗?这是一本不能不读的书。
如果你热爱生活,那么,你就旋转起来吧,跳起我们春天的美食圆舞曲。
这些天然的食物,再经过我们的双手,就是最好的美食,就有最好的夏季美食的味道了。
秋天的美食足可以让人顿生暧意,那份特别的情愫也会随着食物的香气在心中升腾起来。
如果您讲究美食,如果您坚信美食的本质是艺术,您一定要在冬天选择有温度的食物。
5岁的一个小女孩,还是个胖娃娃,总爱半鲁不鲁地跟在母亲的腿后面,从厨房里出出进进。10岁的的小女生,一回家就扔下书包,跑到厨房烧火做饭,虽然根本就生不着火,虽然根本不会做饭。15岁的大姑娘被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母亲不再让她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儿,从此,小姑娘便不再进厨房了,虽然她的个子已经能够得着锅台了。20岁的大学生、把闲暇的时间全都用梳妆打扮,因为苗条的身材、滑嫩的皮肤是女人的本钱。她们彼此学着彼此,“这年头儿,女人该再下厨房了,我学会了这么多知识不能回家做个黄脸婆。”25岁的女人,成熟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感悟,一些人依然在延续着娇滴滴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却悟出了女人之为女人的道理。知道了厨房对于女人的意义……
“萝卜赛梨——”听老北京人说,每年立春这天的一大清早,就能听到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这样吆喝,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那时候,北京卖的是那种心里美萝卜,熬了一冬后经常就糠了心儿,可即便那样也是要咬一咬的。
后来,翻阅了很多历史资料,这才知道,早在春秋时期立春就作为一个节气出现了,东汉时期正式产生了迎春的礼俗和民间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两代时,立春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便是九道点心之一,清人还专有《咬春诗》日:“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佐酒暗香生匕樉,加餐清响动牙唇;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可以想象,那时“咬春”就是时尚的代名词。可现如今,“咬春”再也没有那么浓郁的味道和大场面了,不过,人们还是记得要在立春这天吃些春饼来“咬咬春”的。
北京人吃春饼是将面粉用开水略烫,糅合均匀,制成薄饼(老人曾传授说:用右手抓住面团,左手抓住烧热的热勺,手抓面团在勺底转一圈,顺势揭下,即是一张春卷的薄皮),烙制而成,然后用春饼将不同的熟菜卷起来食用。熟菜可分为荤素两种,荤菜包括肉丝炒韭菜、肉丝炒菠菜,或将熏大肚、松仁小肚、驴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切成细丝,再加上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或甜面酱;素菜包括炒豆芽、炒韭黄、炒粉丝或将三种菜一起素炒。吃春饼时,全家人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而且讲究从头吃到尾,这叫“有头有尾”,大吉大利。
看着简单,可是真会做春饼的年轻人又有几何?也许有人会为此辩解说,民俗就是蔓延在历空的变迁之中,成为人们的一种想象。可是,为什么不去试着把想象变成现实?虽然没有时间去学着做那片薄如蝉翼的春饼,不过买些现成的春饼、炒些荤素和菜,应该是不难的吧,有了春饼和馅儿,在家做个春饼就更不是难事儿了——其实,吃春饼的乐趣就在于自己动手揭饼、抹酱、备菜、卷饼,然后放进嘴里大口地嚼,很有点返璞归真的味道。意思到了,饼薄不薄、熟菜齐不齐倒都在其次了。而且,只要是自己做的,即便再难吃,也总比饭店里的有嚼头。P10-11
5岁的小女孩儿,还是个胖娃娃,总爱半鲁不鲁地跟在母亲的腿后面,从厨房里出出进进。她最希望母亲包饺子,并不是真的爱吃饺子,而是可以从母亲那儿要来个面团儿耍耍,或者还可以缠着母亲为自己烧个面团儿吃。
10岁的小女生,非常听话,尤其是听老师的话,放学一回家就扔下书包,跑到房里烧火做饭,虽然根本就生不着火,虽然根本就不会做饭。饭后,勤快的她还要抢着刷碗,为了能够得着锅台,她还想出了个聪明的办法——爬到锅台上。
15岁的大姑娘,被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母亲不再让她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儿,从此,小姑娘便不再进厨房了,虽然她的个子已经能够得着锅台了,虽然她已经学会了使用煤气灶,虽然她还学会了包饺子。
20岁的大学生,把闲暇的时间全都用作梳妆打扮,因为苗条的身材、滑嫩的皮肤是女人的本钱。她们彼此学着彼此,娇滴滴地说:“我不会做饭”、“我在家从不进厨房”、“我讨厌油烟味儿”、“我害怕看到杀生”、“我要找个会做饭的男朋友,让他给我做饭吃”。在她们眼里,这就是时髦儿的表述,因为她们喜欢被人宠着:“这年头儿,女人不该再下厨房了,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不能回家做个黄睑婆。”
25岁的女人,成熟了,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一些人依然在延续着娇滴滴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却悟出了女人之为女人的道理。她知道了厨房对于女人的意义,她开始学着杂志上的介绍做玫瑰花茶点,学着中医养生之道的煲汤,学着坐在饭店里、朋友家里或者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吃过的好吃的菜……久而久之,她爱上了厨房,她懂得了生活,她学会了用厨房来关爱自己和关爱自己所爱的人。虽然失去了娇滴滴和时髦儿,失去了被男人伺候、宠着的机会,可是,她却更美丽了,贤惠也归属了她。
做饭,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生活缩影,有心人自然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握紧手中的沙砾你什么也得不到,放开手你会得到全世界——这是一对和谐的矛盾。美女和美食也许有时候也这样。
有人说美女的美食一定很小资。否认。说这话的人可能不是美女,或者说是一个不会生活的美女。她们的美食绝不限于水果。证据已经在此书中了。
一次,有人告诉我,一个长得很不上眼的男人为了追求一个如花样的公主,所用的招数就一样,每天给她炖一碗粥送过去,最后成就了这一对姻缘。有很多人,败就败在他以为美女只喜欢花和听音乐,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故事,是从吃开始的。
早在很久之前,我已经读完了此书的所有文章,显然这是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书,但又不止于此,这里有四季一样起伏不定的心情,有喜形于色的故事片断,更有对生活的满怀热爱。
今天,书里的文章有的已经在报刊登过,有的已经传为大家的菜谱,进了厨房。假如有一天,你拿着这本书去厨房实践或者作为纯粹意义上的阅读时,如果能感觉到一个女孩对美好食物的爱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她一定会感谢你们。
作为美食联盟所制作的第一本和美女有关的不一样的美食读本,我们尽了自己的努力,感谢作者用自己的爱心和实践成就了这本书,感谢编辑吕厚艳对此书出版所付出的心血。如果你想有自己的想法,或者你也想将自己的厨房介绍给大家,请致E-mail:msz001@vip.sina.com。
2006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