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历史学博士周文玖的新著,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著作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为“学科理论”,中篇为“学科史专论,下篇为20世纪中国史学,论述的大都是比较宏观的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学史导论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周文玖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历史学博士周文玖的新著,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著作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为“学科理论”,中篇为“学科史专论,下篇为20世纪中国史学,论述的大都是比较宏观的问题。 目录 题记/1 上篇 学科理论 史学史的学科性质、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3 一 史学史的学科性质/3 二 史学史学科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11 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及分支学科/18 一 史学史的学科体系/18 二 史学史的分支学科/24 史学史的主要范畴/28 一 历史与历史学/28 二 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31 三 历史理论与史学理i~/36 四 历史评论与史学评论/38 五 传统史学与史学传统/41 六 历史编纂学与历史文学/44 七 体裁与体例/48 八 史法与史意/54 九 会通与断代/58 十 直笔与曲笔/64 十一 史德史才史学史识/68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71 一 史学史研究的知识准备/71 二 史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89 三 史学史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93 四 关于史学史研究的几点认识/100 中篇 学科史专论 从梁启超到白寿彝 ——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学术系谱/105 — 20世纪前半期的学术系谱/106 二 20世纪后半期的学术系谱/118 三 中国史学史研究前后阶段之关联/122 梁启超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开拓性贡献/126 一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首次勾勒出中国史学史的轮廓/126 二 最早明确提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问题/131 三 关于中国史学史基本理论的论述/139 朱希祖与中国史学/145 一 出身章门的史学家/146 二 北京大学史学系的主要创办者/148 三 朱希祖的《中国史学通论》与中国史学之史的认识/162 李大钊的史学理论贡献及史学思想史研究/169 一 《史学要论》的理论贡献/169 二 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史研究/178 何炳松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186 一 何炳松的史学理论/186 二 何炳松的“中国史学史”研究/196 附录一:两种新史学——梁启超与何炳松/203 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210 一 朱谦之的史学理论/210 二 朱谦之对史学史研究的贡献/219 三 朱谦之史学研究的特色/225 20世纪40年代三部“中国史学史”专著评述/228 一 关于三部著作的撰写/228 二 关于三部著作的学术成就/234 白寿彝的治学历程及其史学史研究/250 一 由民族史、通史而史学史的治学历程/250 二 民族史、通史、史学史高度统一的治学特征/254 三 史学史研究的特点/258 最近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展望/262 一 最近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趋势/262 二 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之展望/276 附录二:史学史专家及成果举要/282 下篇 20世纪中国史学 20世纪中国史家论历史文学/329 — 20世纪历史文学研究之概况/330 二 20世纪关于历史文学的主要观点/334 三 历史著述要“千锤百炼”/349 20世纪中国史学理论发展论纲/352 一 三个概念之区分/352 二 早期新史学的史学理论/353 三 20—30年代,史学理论的迅猛发展/357 四 40年代历史观的多元化和历史研究法著作的陆续出版/370 五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376 六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理论的繁荣及学科化建设/38l “文革”前十七年历史学界的两种思潮/389 一 对历史主义的重视/389 二 学术批判与教条主义的膨胀/402 三 沉重的经验教训/411 唯物史观与发扬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420 一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史学理论的积极探索/420 二 坚持唯物史观与发扬中国史学民族特色的结合,开创中国史学新纪元/440 后记/45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