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东游艺(中日文化交流纵横谈)/观日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张明杰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以近代文人墨客的交往为轴,运用通俗而雅致的语言,将中日文艺交往的名人轶事娓娓道来:既谈及罗振玉流寓京都的沉浮,又再现了梅兰芳促进中日戏曲交流的慷慨,还讲述了鲁迅收藏浮世绘佳作的往事……见微知著的叙述荟萃了书画、古籍、文物、京剧、影像、考古,勾勒出近代中日文艺界友好交流的来龙去脉。
作者简介
张明杰,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毕业。曾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日语学习与研究》编辑部主任。20世纪90年代后期旅居东京,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中华书局)、“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中国画报出版社)、“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等丛书。另有《考史游记》《栈云峡雨日记苇杭游记》等译著、整理出版物多种。
目录
清末中日书画交流
中日合璧文人画论
从聚拢到星散
京都流寓,书学传古
近现代日本作家与京剧
旧北京的日本戏迷
坂东玉三郎与梅兰芳的因缘
观《梅兰芳》,话“梅”中不足
传播京剧知识的海外先驱
浮世绘西渐,世博会搭桥
鲁迅旧藏第一书房版 《浮世绘版画名作集》
鲁迅藏书目录一则
今关天彭与鲁迅关系考略
《树下美人图》考
传世名画李公麟《五马图》流失日本考
东京上野周边再现“吴昌硕及其时代”
日本庋藏的道教文物及文献
苏轼《宸奎阁碑》宋拓孤本在日本的流传
日本所藏苏轼尺牍《董侯官帖》
越境的学术
蔡元培日记中的日本汉学家
震灾·书劫
震灾与文物
再现甲午战争的百年影像
序言
中日文化交流,自古以
来不绝如缕。下笔作此小
引之际,笔者念及一事,
即早于“二玄社”、创办于民
国初期的“又玄画社”。
一时代自有一时代的思
想潮流与文化浪潮。然而
在同一时代里,一些原本
颇有价值的事物又不免遭
到无情的冲击,甚至粗暴
的摧残。在近代西化浪潮
中,“传统”一直承受着无差
别的攻击和破坏。中国乃
至日本的传统文人画(亦
称南画),便是其中一例

中日两国历史背景不同
,文人思想更是颇异。但
在近代西化浪潮的冲击下
,无论中国的传统画“衰退
论”“美术革命”,抑或日本
自费诺罗萨以来的“文人画
不是绘画”的论调,皆使两
国的文人画备受贬斥。在
此背景下,陈师曾与大村
西崖不约而同地“逆风”而起
,一方面身体力行地积极
创作,另一方面勉力撰写
文人画论,旗帜鲜明地肯
定文人画,倡导文人画之
复兴。
社之旨:笔墨之道,堕
在魔界,士人墨戏,不可
复睹,谋其救拔,最可勖
之事也。乃纠约同志,设
又玄画社。社之人:话诗
论文,兴发则伸纸素,写
山水花卉,位无伦次,龄
无长幼,陶公所谓素心之
人。其员限十五。会之期
:卜春秋佳日,假馆于清
爽胜逸之地,各展陈所业
,俟大方识者评骘。或月
次一回,同人相集,出其
藏弆,启观赏之会。
以上节引自大村西崖手
订之《又玄画社清规》。
1919年9月,大村西崖发起
组织“又玄画社”,编《又玄
画存》,旨在通过创作实
践,提高文人画的画作水
平,复兴文人画。1921年
秋冬之际,大村西崖访问
北京,诚邀陈师曾入社。
遗憾的是,二人在此后数
年内相继辞世使得交流未
竟。尽管如此,融汇二人
心血的文人画论《中国文
人画之研究》(中华书局
1922年版),却在现代美
术史上影响深远,堪称现
代中国文人画论的开山之
作。同时,这也是在西方
文化大潮冲击下中日文化
互相交流的一大成果。
数年前赵京华兄召集这
套中日文化交流丛书(彼
时尚未定名),诚邀笔者
加入。于是笔者遂从有关
艺术的大小闲文中择取部
分,辑为这本《海东游艺—
—中日文化交流纵横谈》,
内中文章大多曾在国内外
报刊发表,涉及书画、古
籍、文物、京剧、影像、
古迹考察以及人物交流等
,所叙纷杂,形式各异。
此次成册之际,内文有所
修缮,加之丛书体例所限
,笔者将旧有注释酌情缀
入正文,因此行文之经纬
、论述之详略稍不同以往
。倘有疏漏错讹,俯恳读
者不吝赐教!
就中日文化交流研究而
言,学界已有大量成果。
笔者从事相关考察与研究
虽已有年,但谈不上什么
成果。几篇小文,只是在
前人基础上聊做推阐或补
充而已。本书编成之际,
脑海中浮现多年来一直给
予关心和帮助的海内外诸
友,心中充满感激。限于
篇幅,恕不能一一列举大
名。最后仅以具名方式,
对本丛书主编赵京华兄和
高度敬业的李硕编辑表示
衷心感谢!
2021年11月18日
于东京日暮里寒舍
导语
旅日学者、教授张明杰纵谈清末以降中日艺文的曲折交汇。展中华文化百年东游之画卷,话日本墨客文人游华之逸事。观中华书画技艺之精湛,溯国宝流失之殇。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四位国内一流学者综观百年曲折历史,娓娓而谈两国思想文艺的诸般因缘际会。鲁迅、梅兰芳、冰心、加藤周一、大江健三郎、柄谷行人……随名家发见中日思想文化人物往来越境之际的飞鸿踏雪。大家小书,见微知著,照见时间长河之幽微。名家手札,率性而谈,跨越中日间人文壁垒。
精彩页
清末中日书画交流
——以明治初期日本书画家的汉文游记为主
就近代中日民间文化交流而言,书画家是一个特别醒目的群体,尤其在交通不便的近代早期,中日两国均有不少能书善画之人士漂洋过海,于异国他乡从事游历和书画交流等活动。这为增进中日彼此了解、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方面,如王克三、徐雨亭、冯镜如、金邠、陈曼寿、陈逸舟、陈子逸、蒋子宾、罗清、王寅、卫铸生、胡璋、朱印然等,先后奔赴日本长崎等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对传播汉诗、书画等贡献颇大,而且对日本文人画(亦称南画)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日本,他们多被称为“来舶清人画家”。日本方面,则有安田老山、长井云坪、天野方壶、石川吴山、田结庄千里、长田云堂、小西皆云、冈田穆、庄田胆斋、佐濑得所、衣笠豪谷、续木君樵、村田香谷、内海吉堂、吉嗣拜山、巨势小石、盐川文鹏、秋山碧城、圆山大迂、小山松溪、前田默凤、村濑蓝水等。以笔者管见所及,迄今为止,有关近代早期赴日中国书画家的研究比较活跃,成果显著,尤其是鹤田武良、陈捷、王宝平等在此领域均有出色研究。相对而言,有关明治早期游华日本书画家的研究,虽然出现过几篇专论,近几年也有些进展,但总体上仍显得十分薄弱或沉寂。当然,相关资料的阙如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实际上相关文献资料并非完全没有,而是尚未被我们充分发掘和利用。笔者拟通过几种汉文游记,包括迄今鲜为人知的日记手稿,初步考察明治初期(截至明治十年,即1877年)日本赴华书画家的游华活动,尤其是两国人士的书画交流,同时也意在抛砖引玉,即期盼借此唤起学界对游华书画家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促进并深化该领域的研究。
田结庄千里及其《游屐痕》
田结庄千里(1815-1896)既是书画家,又是阳明学者,同时还是洋学家,尤其精通枪炮技术,晚年又以实业家闻名。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多重身份,使其画家之名被淹没。其实,田结庄千里是近代初期就曾出国游华的南画家,诗、书、画皆佳,日本现今仍藏有其不少书画作品。早在明治二年,即1869年,田结庄千里随美国人韦氏航渡上海,自6月27日抵沪,至10月8日离沪归国,于上海、汉口、武昌等地游历百余日。《游屐痕》即此次游华的记录。《游屐痕》,又名《中国纪行》,属于田结庄千里遗著,共五卷(加附卷)。2003年,日本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举办的“玄武洞文库展”曾展出过该遗著。日本同志社大学的李长波先生对此文献尤为重视,并欲整理出版。笔者依据的该文献复印件,即经学者陈力卫先生之手由李长波先生所赐。
在上海期间,田结庄千里或外出游览,或观书赏画,或会客访友,笔谈交流,度过了极为充实的日日夜夜。最令其忙碌的是求书画者接连不断。他对此虽应接不暇,但仍尽力挥毫相赠。
田结庄千里于沪上结交的文墨之士有吴虹玉、程春山、凌苏生、汤星垣、陈芷泉、何霭庭、张楚葵、谢鹏飞、张世准等。其中与画家凌苏生交往尤契,两人或屈膝笔谈,或互赠画作,或诗文唱和,短期内结下深厚友谊。如他在7月20日的日记中记载:
凌苏生赠所自写芦雁横披。凌氏先得吾心之所同然者也,赋之申谢。画雁描神边寿民,先生岂识是前身。申江客里悲秋夜,萍水相逢同臭人。
对此,凌氏则步其韵和之:
君是凡民我寿民,扬州明月认前身。破瓢盛墨恣挥洒,八怪于今有替人。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