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光平、唐云笙两位先生用自己独特而刻苦的方式考察了茶马古道惟一幸存的集市——沙溪,他们以外部人的眼光记录了古老沙溪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古道、古村落、古建筑……本书将使剑川沙溪的文化历史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沙溪的保护与开发也将作为剑川历史永远的骄傲,受到世人的瞩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沙溪(茶马古道惟一的集市)/古驿道上的小镇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刘光平 |
出版社 | 云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刘光平、唐云笙两位先生用自己独特而刻苦的方式考察了茶马古道惟一幸存的集市——沙溪,他们以外部人的眼光记录了古老沙溪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古道、古村落、古建筑……本书将使剑川沙溪的文化历史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沙溪的保护与开发也将作为剑川历史永远的骄傲,受到世人的瞩目。 目录 序 在这个流行看老房子的时代,沙溪寺登街被发现了 沙溪寺登街的发现和发展都与道路有关,这条让发现者走进来的路就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茶马古道” 沙溪已经逐渐脱离商业气息,基本上回到了传统的农业生活 从整体上看,寺登街像一棵枝繁叶茂并挂满了果实和鸟巢的大树 …… 万人走进寺登街——记沙溪复兴工程庆典 后记:茶马古道濒危建筑重现辉煌 试读章节 在对沙溪种种不同方式的历史追究中,我常常陷入一种对时间的迷茫与困顿,因为茶马古道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而关于沙溪的文字,却大量地空着,仿佛月光下空着的沙滩。要追寻沙溪的历史,与追寻茶马古道的历史同样任重道远。所以,我们惟一能做的是,从“现存的”这一角度走进沙溪,走进寺登街。 寺登街的设计体现了沙溪人曾经拥有的气魄, 那是一种胸怀全局的大手笔,是极富想像力的经典之作。以四方街为中心,东西走向的大道与南北走向的小巷将每一户人家串联起来,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总体看上去像一棵枝繁叶茂并挂满了果实和鸟巢的大树,茶马占道的纵贯而过,为这棵大树注入了成长的力量,使它迅速长成了长约400余米的魁梧身躯,并用它无法改变的旧的一切,向人们无言地诉说着当年。 东寨门是其中最孤独的诉说者之 。它似乎正无言地告诉我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寺登街曾经有过城镇化的倾向,它的整体设计是十分严密和系统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今天这样随意地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进入寺登街区,他的四个寨门像警惕的眼睛一样盯着进入这个自由贸易区的每一个人。除此之外,整个街区无懈可击,因为与寨门平齐的房屋自然地代替了高墙,没有谁能翻越这样的房屋,除了飞鸟。 寨门也确实起到了抵御强人、维护秩序的作用。在这样富庶的贸易区,安全问题始终是困扰着人们的大问题,因为这里不止一次地遭遇过诸如抢劫、杀人等血腥而暴力的行为,以至被人们戏称为“肉皮子”,意思是“贼窝子”,也就是经常被暴力掠夺的地方。寨门的修筑使发案率大大降低,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集巾的治安秩序,使这里一直成为人们热衷集市的地方,商业得到了顺利地发展。 可以用武侠小说里最流行的方式想像一下当年的情景:月黑风高之夜,大胆贼人来袭,值班的乡勇兵丁及时关闭寨门, 与之周旋,然后鸣锣呼号,各方兵勇持枪操刀,说话间齐聚寨门。再有高手混迹其间,敏捷的身影,了得的功夫,贼人见之破胆,或被生擒,或被吓跑,黎民万声齐吼,如捉过江之鯽,声威镇定一方……所以, 多午来,寺登街一直商贾不绝,行人不止,尤其是马帮, 只要踏上玉津桥头, 就有了到家的感觉,马蹄在石桥上会踏得更加响亮有力,马锅头的心中会不由自主地欢畅起来,永个歇脚的风把他们一路送到寨门口, 一脚踏进门洞,生活的热浪就扑面而来。 今天,寨门大多不存,只剩下东寨门守立在黑潓江边,维持着寺登街东边旧有的界线。尽管它旁边的房子已经倒塌,几近平路,整个寨门已经开始变形,深埋在土墙里的木框架正在风雨中无声地腐烂,人们还是愿意从门洞里穿梭而过,重温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口子。夕归的牛群一直习惯于在门沿上擦掉身上厚厚的泥巴,就像今天的城里人每天回家时在门口的棕垫上一丝不苟地擦掉鞋底上的泥,门沿上光滑的凹进去的部分在不断地加深,不知道有多少头牛在这里和人们一起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我想那一定是夕阳下最美丽的瞬间,是寺登街人最切肤的隐痛。 如果你是一个游客, 当你从这个家门走进寺登街的时候,其实就是走进了一个明清建筑的博物馆,兴教寺、魁阁、戏台、城隍庙、本主庙、山神庙、一高二低的土木建筑民居、白族风格的“三坊--照壁”、“四合五天井”……结构复杂的老屋以不同的方式体现着建筑者们的高超技艺和博大的思想。与博物馆不同的是,这里的民居大多数都还掩藏着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被古驿道贯穿的寺登街中心区域,被留在了旧的时间里,直到今天,仍然是过日子的主要地方。P30-33 序言 《茶马古道惟一的集市——沙溪》一书即将面世,这是一本以外部人的眼光来看待沙溪寺登街的书。用外部人的眼光来看问题,应当说是最为客观的。他避免了本地人司空见惯的平常性,也避免了当地人自以为是的主观性。 刘光平、唐云笙两位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而且是相当刻苦的考察方式直接深入沙溪,甚至徒步走完了沙溪至弥沙的古盐道。艰苦的考察终于找到了几乎已被当地人遗弃的埋藏在深山里的古道、古楼、古桥、古村落……那些被埋藏了数百年的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如刘光乎先生所说:“在对沙溪种种形态的历史追究中,我常常陷入一种对时间的迷茫与困顿。因为驿道上历史实在是太久远了。”刘先生是带着对久远的历史文化进行深究的态度来写这本书的。这本书使用的语言相当平常,平常得如同与村里的人们在讲白话,这本书使用的图片也相当平常,平常到了如同天天见过的物件。然而这些看起来相当平常的语言和图片中却蕴藏着对历史文化的独具慧眼和真知灼见。 的确,沙溪的历史相当久远,沙溪是一个历史的沙溪。只要人们认真地研究好沙溪,就能看到全部的剑川。1980年考古队员们从鳌峰山古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绿松石宝石、贝币等文物证明,最晚在春秋晚期至西汉初期,历史上的吐蕃道亦即今天称之为“茶马古道”的这一条通道已通过剑川,墓葬中出土的产于印度的绿松石宝石和产于海洋地区的贝币说明,由于这条通道的连接,这里的人们早就在当时与印度和海洋地区进行过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再把沙溪坝子西北石钟山石窟中的“波斯国人”、“梵僧”等造像与这条古道联系起来,我们就不能看出,当时已经有许许多多红头发蓝眼睛的域外僧侣们在这条古道上来回奔波了。 沙溪又是一个文化的沙溪。我们衷心地感谢近现代许多专家学者、艺术家们对剑川和沙溪曾经作过的充分介绍。如费孝通、宋伯胤、雅克、马长寿、张资平、马耀、韩先成等专家学者们,如金庸、冯牧、李准、刘虔、冯骥才、凌峰、普艺、原因、王明达等这些作家,凭着他们特有的锐眼和才气,凭着他们善于洞察社会的真才实学,他们最早地洞察了剑川,介绍了剑川,使社会更加了解了剑川。通过专家们的推介, 当地的人们也才真正地自己认识了剑川。 剑川县委、县人民政府从始至终与瑞士方合作,参与了沙溪寺登街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的申报工作,参与了沙溪复兴工程的建设。这是集多方力量携手抢救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的一次深刻实践和有益尝试。令人高兴的是中瑞双方的合作是愉快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我们为能参与这样一次合作而感到十分的荣聿。因为,毕竟我们在剑川工作的这段日子里, 为剑川文化产业的建设,作出了一份贡献和努力。 今天,当刘光平、唐云笙两位先生的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我们相当高兴地接受他们的邀请,为之作序。借此机会对云南美术出版社表示感谢,我们感谢通过你们的努力,终于使《茶马古道惟一的集市沙溪》这本书辑入云南《古驿道上的小镇系列从书》之中,通过系列丛书的推介,剑川沙溪的文化历史将会受到社会的更加关注,沙溪的保护与开发将作为剑川历史永远的骄傲,受到世人的瞩目。 张 学 王以志 2005.3.6 后记 人民网大理2004年11月30曰电 记者龙雪飞报道:一队队托着茶叶的马帮行进在古集镇中、一桩桩皮毛生意在火热交易……11月28曰,随着中瑞合作项目沙溪复兴工程一期的完工,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世界濒危建筑沙溪寺登古集镇重现了昔日的辉煌。来自瑞士的联帮理工大学空间与规划研究所所长施密特教授在考察完项目实施情况后说:“这是我见到的世界濒危建筑实施抢救修复最好的工程,我要感谢为此作出贡献的中瑞双方所有的工作者,是他们让茶马古道上的古集镇重放光芒。” 沙溪寺登古集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东南部,是秦汉时期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镇。从这座古集镇向西可进入“博南古道”和“永昌古道”; 向南经大理州、楚雄州进入“五尺道”; 向北经丽江西昌进入四川。唐朝以来,沙溪寺登古集镇又成了沟通川、滇、藏三角地区的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要沖,云南、四川的茶叶、红糖、布匹和西藏地区的皮毛、麝香、贝母、虫草通过马队的托运在这里进行着交易。据居住在该古镇的68岁老人欧阳成玉介绍,沙溪寺登古集镇鼎盛于明清时期,解放初期,由于2l4国道公路的改道建设,沙溪寺登古集镇便开始衰落下来。2001年l0月,沙溪寺登古集镇作为连接西藏、云南、四川的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驿站,“有完备的古戏台、供来往于青藏高原商贾马队歇息的客栈、寺庙区和防御性寨门”,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WMF)列入“值得关注的l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 列入遗产名录时,寺登古集镇的古建筑保护状况令人担忧,整个遗址面临着整体衰败、无意破坏和改造等诸多冈素的威胁。2002年8月,剑川县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签定备忘录,共同组织实施沙溪占集镇保护项目——沙溪复兴工程。整个工程包括六个项门:古集市恢复、周边村落保护与开、牛态卫生、沙溪可持续发展、脱贫与地方文化保护、举办大型庆典活动等。工程总投资2700万元人民币。随后该工程又被联介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遗址脱贫的可持续实践”项目。在实施抢救修复占建筑项曰的同时,剑川县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云南省政府以及大理州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沙溪寺登街区门釆水工程、生态停车场、强弱电管线入地、路灯等配套项目的建设。 11月30闩,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永华在向记者介绍情况吋说,经过中瑞双方工作人员两年多的努力,H前,“沙溪复兴工程”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按照国际通用的古建筑修旧如旧原则,寺登古集四方街古戏台及两翼建筑、寺登东、南寨门、兴教寺古建筑群和古民居客栈等项目都得到完美修复和抢救,沙溪寺登古集镇逐步显现出茶马古道时的辉煌。寺登街及其周围区域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有不同年代,造型各异的戏台、魁星阁近二十个。 1980年发掘的鳌峰山青铜文化古墓群,距今已有近2400年历史。寺登街悠久的历史,完整地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传统的占集市风貌,保留了众多的文物占迹和风景名胜,显示了独特的白族文化氛围,代表了一定时期白族山乡社会形态,体现了中原文化与白族本土文化的交融。沙溪寺登街古集镇的保护性修复项目,旨在树立一个保护占老文化与现代生活共存的发展模式,通过恢复其独特的建筑群与古村落,帮助当地居民启动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摆脱贫困,以期原汁原味地保护当地的文化元素不受到外来文化的破坏,这一项目在取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ICCROM)支持的同时,其目标已获得多家重要的国际机构肯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