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的产生早于迈锡尼文明,它产生于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克里特岛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宽12~60公里,岛上气候宜人,树木茂盛。新石器时代,岛上来了第一批定居的居民。到公元前3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超过古希腊半岛。在公元前2200至前2000年,岛上兴起至少4个小王国——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利亚、卡多萨克罗。由于克里特文明的演进是以王宫为中心的,考古学家据此又将克里特文明分成了两个时期:
早王宫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小国分立时期;
晚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700-前1400年),统一的克里特王国时期。
在早王宫时期,克里特岛上农作物的品种以大麦、小麦、橄榄、葡萄为主,手工业有突出进步,并产生了早期的社会分工。青铜器、金银器、陶器较过去增多,工艺较复杂,彩陶瓶被加工得薄如蛋壳,上面还绘有生动的图案。建筑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够进行大型王宫的修筑。此外,在这一时期还发明了一种对社会发展起过重要推进作用的事物——文字,文字从开始阶段的图画文字,发展到后来的象形文字。
作为统治者的国王居住于宽大宫室之中,拥有金银、象牙制品;而普通居民住在穷街陋巷里,用具简单。在克诺索斯王宫周围,挤住着几万居民。公元前17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的各处王宫均被毁,毁坏具体原因记录不详。随着王宫的损毁,早王宫时期结束了。
可是,不久以后,规模更为宏大的王宫建筑群被建造起来,克里特岛也从公元前1700年以后进入了晚王宫时期。在这一时期的王宫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克诺索斯的王宫米诺斯宫。这座宫殿依山而建,层层相连,中央有一长方形庭院,四周围绕着富丽的宫室。室内陈设着陶器、雕塑、金银器皿,光彩夺目的壁画遍布四周。这些壁画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从贵妇到少女,从花鸟草虫到斗牛场面样样皆有,而且均以写实主义的笔触画就,篇篇洋溢着和平气息。米诺斯宫内还设有手工作坊、仓库、监狱,它是克里特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宫殿。依据考古资料研究发现,在克里特文明发展到鼎盛时期,克诺索斯王国已统一了全岛,甚至一度把爱琴海的许多岛屿和阿提卡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继续向前发展,商业开始走向繁荣。作为经济发展尺度的铜币、青铜币出现,海外贸易也日渐兴盛。象形文字发展到了线形文字阶段,大约有132个符号,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线形文字尚未被释读出来。约公元前1400年,米诺斯王宫和克里特的其他城市建筑再次遭受到毁灭性破坏,克诺索斯王国开始衰落了。从此以后,克里特岛处于迈锡尼文明的影响之下,克里特文明也逐渐被人遗忘。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系列小王国出现在南古希腊其中以迈锡尼、提林斯、派罗斯、斯巴达最为著名,在这些国家中,迈锡尼的发展最为完善,所以这一时期的文明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迈锡尼文明达到鼎盛阶段,其势力扩展到整个爱琴海。在后人编辑整理的“荷马史诗”中,描绘了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他们击灭赫梯王国,联合攻打小亚细亚的国家伊利斯的事。
迈锡尼王宫的式样近似于克里特王宫,但他们却将宫殿地址选在山丘之上,并有厚高的城墙环绕,形成一座小型城堡,城堡内设有王室的陵墓,这显然是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与克里特文明不同的是,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各国时刻处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就连少量壁画和雕刻作品也充满着好勇斗狠的勇士气息。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