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承载了贾平凹太多的情感,以他的直觉来看,“‘文明’的省城应该注入商州地面上的一种力,或许可以称做是‘野蛮’的一种东西”。但同时也惋惜着,“商州虽好,也不是久留之地了”。他对城市和乡村相交织的复杂感情,溶入到《商州》感人肺腑的爱情中。刘成和珍子是两个平凡的年轻人,他们单纯善良,因互相吸引而相爱。但因为珍子的美丽及她复杂的家庭背景,她总是生活在一些不怀好意的后生的骚扰中。秃子长相丑陋,但他心中却深深爱着珍子。他一直反对刘成对珍子的爱情,甚至以拐带妇女的罪名报警去抓刘成。但当他带着警察“抓捕”刘成那一刻,却是以二人生命的消逝来见证了他们生生死死的爱情。
本书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之一,贾平凹小说大多描写的是一群社会最基层的卑微的人,是一些琐碎小事。贾平凹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表述“看法”,使小说更显力度,又使故事不单一,充分展现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以及在这浓重的大背景下聚光照耀两人爱情之舞。他坚持形式传统的,平实的,而作品境界上则是现代的,人类的写法,人生的苍凉,故事的浑然,留给我们的是对这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苦难的咀嚼和对生命之花绚丽的赞歌。
还有那养娃娃鱼的,更是叫绝。武关地险,丹江流水湍急,石板河床上。是任何鱼也不生的,只有一种鱼却临中流而不走,身上是有吸盘的。能像空心皮塞一样,按在那里百十斤力气也不可拉开。这鱼自然稀罕,但在武关却是失宠的,无人去捕捉,亦无人去饲养,因为石板河床之下必有湾,湾湾必回水潭,潭底无乱石,常年的枯枝败叶沉淀,以至淤泥很厚。那里就生出娃娃鱼了。说是娃娃鱼,叫声真像娃娃啼哭;武关人自古不像南方人,死猫死狗都吃,他们只喜山珍,反恶海味,娃娃鱼样子又极可怕,就无人过问。只是到了十年前,这镇上一家姓黄的,生有四男三女,第二男生性聪明,供养读书,当了西北农学院的大学生。这大学生见了世面,长了知识,得知此鱼的珍奇,毕业后就怂恿家人饲养。他虽毕业分在县农业局,后来也退职而回,专养鱼为业。几年之后,饲养的鱼立即被省内外一些城市抢购,这黄家老二越发精心经营,在饲养池旁盖有一亭,亭内悬挂娃娃鱼介绍牌,引经据典,上书《山海经》上的记载:“人鱼如■鱼,出丹洛二水。”书《商州志》记载: “鲵(娃娃鱼)似鲇,四足,声似小儿。”又以其科学论据,书写娃娃鱼营养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十二克,脂肪零点三克,碳水化合物零点二克,钙二十二毫克,磷一百五十九毫克,铁一点三毫克。一时娃娃鱼有名,黄家老二更有名,地区专员也下来观看。但见大者长七十厘米不等,竟有一头,长达一米六二,重约三十六斤,头宽口大,鼻孔位于头部上侧,四肢较短,皮肤光滑,叫声果然如小儿啼哭。这黄家老二当场款待专员,要亲手为其做一顿“红烧娃娃鱼”,便口叼利刀,抓出一条,哗地平放在案板之上,等那叫声刚起,猛地在鱼头横砍一刀,但未砍断,血流如注,以绳吊挂起来,从颈部向后开剥,使力撕下全皮,说这皮是一种良好的中药材,就贴在墙上,再从肚部剖开,摘去五脏,漂洗干净,就三下五下将鱼切成月牙状小块,投入清油锅内炸至金黄,放在炒勺烧二十分钟,加味精,糊淀粉,放猪油,颠了翻,翻了颠,淋芝麻香油就到桌上来了。这专员捉筷进餐,色泽红亮,富有胶质,肉软烂而不腻,汤汁浓而醇香,直至回商州市后十天之内,再食鸡鸭之肉,也不觉其香了。
养蛇养蝎养娃娃怪鱼,这毕竟需要能耐,不是武关镇人个个都能及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武关人虽在南山,却不学南山猴,一个干啥都干啥,但捻纸做鞭炮,却又一时兴起。这里有做炮的传统,早在人经三代之前,有一人去过关中富平县,在一家鞭炮坊当过相公,回来便将艺传开,年长日久,武关的鞭炮就垄断了全县。如今眼瞧着养蛇养蝎养貂养娃娃鱼的人成了冒尖之户,他们就纷纷做起鞭炮。乡下人节时多,盖房要庆贺,娶媳嫁女要庆贺,生儿得孙要庆贺,加上日月太平,生活富裕,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六,九月九,七月八月过十五,十月一日是冬至,腊月更是多,五豆腊八二十三,过年剩下七八天,哪一月不放鞭炮?哪一家不放鞭炮?这生意就十分红火,做出多少,推销多少,货是从来不会积压的。于是武关镇人,几年之间,人人富有,家家兴旺,几乎每天都有孩子放一串两串响鞭。这年春节,更是热闹非凡,社火芯子集中过镇街之时,路过谁家,谁家就站在房檐上,台阶上,大放特放,尤其到了鞭炮作坊人家门口,竟有一家放了十串三百响,五串三千个大雷炮,直将整个街面,落得炮屑二指多厚。P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