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京房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卢央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该丛书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

内容推荐

本书传主是西汉著名学者,易学家京房。鉴于历来对他作系统研究的较少,本书主要从京房著述的残存资料直接切入,力图从他的著述中评述和介绍京房的时代及其学术影响。

京房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氛围下探讨了易学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多方面的联系。他企图建立起易学的宇宙模式、天人模式,企图建立起宇宙或天地间一切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并企图从其可能建立的模式中解释和预测一些事件的发生和趋向。

京房未能完成他的探讨,就在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丧身。从而他留下的著述是不完整的,多半是引述者摘录的片断。本书努力通过这些资料的探讨,建构出京房学术的可能的系统和说明他对后世的影响。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京房生平

 一、京房的时代背景

(一)汉代振兴儒术的开端

(二)邹衍的“五德终始”

(三)董仲舒的改制设计

(四)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五)封禅和改历

 二、京房的出身和求学

(一)京房故里

(二)京房家世

(三)京房求学

 三、京房入朝为官

 四、京房之死

 五、京房的著述

第二章 京房易学

 一、汉代易学的传承

 二、西汉易学状况

 三、京房八宫卦序

(一)关于卦的排列

(二)京房关于八宫的思想

(三)京氏八宫卦

(四)游归、贵贱、世应

 四、京氏纳甲

(一)干支五行

(二)卦纳干与爻纳支

 五、卦爻五行

(一)八宫卦的五行

(二)卦与爻的五行关系

(三)亲属和飞伏

 六、建候积算

(一)京房建候积算的思想

(二)京氏建候

(三)积算

 七、星宿和气候分数

(一)星宿

(二)阴阳之气

(三)成卦之主

(四)气候分数

第三章 京房的卦气说

 一、孟喜易学

(一)十二消息卦

(二)孟氏卦气

(三)六日七分

 二、以风雨寒温为候

(一)魏相易学

(二)天文与风雨寒温

(三)卦气与风雨寒温

(四)八卦卦气之应

(五)风雨寒温入占

 三、京房卦气说的补充

(一)谷永与《京氏易》

(二)《易纬》与《京氏易》

(三)郎■与《京氏易》

第四章 京房星占及灾异占

 一、京氏日占

(一)京房日面变色占

(二)京房日面观测

(三)京房日旁气占测

 二、京房日食占及月占

(一)京房日食占

(二)京房月占

 三、京氏杂星占

 四、京氏气候灾异占

(一)关于蒙气

(二)虹晲之占

(三)风和地震之占

 五、京氏物占

(一)京房岁时占

(二)京房物占

第五章 京房音律、风角和考功课吏法

 一、京房音律的历史背景

(一)《管子·地员》对五音的描述

(二)《吕氏春秋》对十二律的描述

(三)其他典籍中关于音律的叙述

 二、京房六十律

 三、京房风角

(一)京房风角与音律

(二)京房的五音风占

(三)京房八卦八方风占

(四)六情风占

 四、京氏考功课吏法

第六章 京房易的影响

 一、《汉书·五行志》与京房易

 二、扬雄《太玄》与《京氏易》

 三、东汉时期的《京氏易》

(一)郑玄《易》学与《京氏易》

(二)《荀爽易》与《京氏易》

 四、《虞翻易》与《京氏易》

 五、象数易和京房

(一)象数易

(二)九宫八卦

(三)《火珠林》与京易

附录

 一、京房年表

 二、重要参考文献

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文献索引

试读章节

说到京房的家族当必先论及京房的姓氏。按其本传说:“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因此对李氏和京氏的情况要先大致了解一下。按郑樵《通志·氏族略》说:“李氏,赢姓。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元和姓纂》作女莘),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夏商之季,有理徵,为翼肄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何氏,携子利贞,逃于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十一代孙老君,名耳字伯阳,以其聃耳,故又号为老聃。居苦县赖乡曲仁里。”《元和姓纂》与此同。罗泌《路史》亦基本相同,惟由理改李则说:“李与理通,《周语》‘行理以节逆之’,孔晁本作行李。昔晋文公命李离为李,以为皋陶之后,并其证也。”因此可见,谈及李氏的关键有二,一为皋陶之后,二为与著名的老子相关。但是李姓可能非仅此一脉。罗泌《路史》又说到:“徐广云:‘河内平皋有李城,李阪,今温县城。是昔李同却秦兵死,封其父李侯即其地。”即除了在苦县的这一支李姓外,还有在河内郡的一支李姓。大概还有其他的李姓,这里就不去深入探讨了。再说京氏。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姓氏篇》说:“京氏,郑武公子段,封于京,号京城大叔,其后氏焉。汉有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后推律自定为京氏。”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对京氏又作了一些补充,说郑国后裔的京氏所在地是:“旧荥阳京县是其地,后齐废入荥阳,在故城县东南二十里。又李氏改为京氏,望出谯国。”郑樵在此又说了有从李氏改为京氏者,但望出谯国。而谯国即沛国谯郡,即今之安徽亳州附近。与老子的地望苦县很近。即京氏与老子这一支李姓有关。按以上诸说,京氏应有两支:一支是郑武公的后裔,因地名而得姓;一支是老子那一支李姓的后裔,望出谯国的京氏。如果论及本传主京房与这两支京氏有什么关系的话,则由于他本姓李,自然会联想到老子李氏之后的那一支京氏,而不会联想到郑武公之子京城大叔之后的京氏。老子李氏之后的京氏是“望出谯国”,而京房却出身于东郡顿丘,属于古代卫国地域,这两地并不相连,且相距较远。如果一定认为他与老子李氏有关,或者从他开始姓京,那么就应说老子之后的京氏,望出顿丘或东郡。所以京房原姓的李氏,可能根本不与老子李氏相关,而更可能与前述《路史》所说的河内郡李氏相关。因为河内郡与东郡紧邻,亦为古之卫地。而且河内郡之平皋与顿丘亦可谓紧邻。所以京房原是这支李姓之后,自己吹律定姓,改原来自己的李姓为京姓。

P44-45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郑重而严肃的态度应该是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过程中实现的。继往是为了开来,开来不能离开继往。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的。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继往开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继往就是继民族优秀传统之往,开来就是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但面对这一时间上长达五千年,内容上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从何着手呢?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是很有远见而又切合实际的英明建议。从孔子到孙中山这两千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丰富的时期,如果总结了这段历史,也就基本上总结了五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基本不等于全部。孔子以前和孙中山以后的情况,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认为首先最好是在时间上从孔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方法上采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形式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开端。这就是从这段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一般为一人一传,少数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传),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自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上引建议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已从各个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对全面完成这个任务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努力。作为“抛砖引玉”,本《丛书》凡二百部,约四千万言,自1990年开始陆续出版,争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齐。

……

我认为,以上三点大体上可以表达《丛书》所遵循的主要指导思想,但也不排除用其他思想和方法得出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丛书》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感谢《丛书》的名誉顾问和学术顾问。他们的热情关心、支持和指教,使《丛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更要感谢所有承担评传撰著任务的老中青学者,他们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作出了或正在作出对学术,对民族,对历史负责的研究成果。没有他们的积极合作,《丛书》工作的开展是不可能的。《丛书》副主编和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在制定《丛书》规划,约请和联系国内外学者,审定书稿以及筹划编辑出版等方面,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是《丛书》能按预定计划出版的必要前提。

现在《丛书》开始出版了,我作为年逾八旬的老人,看到自己迫于使命感而酝酿已久的设想终于在大家支持合作下实现,心情怡然感奋,好象回到了青年时代一样,体会到“不知老之将至”的愉悦,并以这种愉悦心情等待着《丛书》最后一部的问世;特别盼望看到它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珍贵遗产方面,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性伟大事业中,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以一颗耄耋童心,默默地祝愿这一由一批老中青优秀学者经长年累月紧张思维劳动而作出的集体性学术成果能发出无私的熠熠之光,紧紧伴照着全民族、全人类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幸福的明天!

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

1990年10月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