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有气无力地说了声:“散朝。”他闷闷不乐地离开朝堂,回到了皇宫,回到了陵云台。良久,他传口谕,要冗从仆射李昭,传几名亲信大臣来见驾。
少时,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等人先后到达。曹髦带着气问:“王沈大人,朕昨夜写的潜龙诗,只有你一人在场,司马昭得知而发怒,分明是你传书递柬,枉令朕把你引为知己!”
“万岁,臣天大的冤枉。”王沈捶胸顿足、涕泪俱下地喊冤,“那司马昭无孔不入,说不定哪个太监被他收买,窥见万岁的大作,而去司马昭处讨赏。万岁对臣犹如手足,臣怎能做那背信弃义之事。”
“是不是你,朕也不再深究,众卿今日在朝堂上俱已亲眼所见,那司马昭欺朕太甚,朕实在忍无可忍,不能再甘受凌辱。”
王沈最先接茬:“万岁,那司马昭兵权在握,皇上是身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还得忍。”
“不,朕堂堂天子,不能甘为臣下所欺,朕要反抗。”
王经善言规劝:“万岁遭遇,臣看在眼里,也恼在心中。只是力量对比悬殊,不可意气用事,还当三思而后行。”
王业只想讨曹髦的欢心:“司马昭不可一世的态度,对万岁颐指气使的狂妄,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一国的天子,实难容忍他如此的霸道行径。”
王沈的言语也趋向于挑事:“说来也是,堂堂天子,却叫臣下如对儿女般地戏弄,这忍到何时是个头啊!”
曹髦的情绪原本就已难以控制,此刻犹如导火索被点燃:“不要说了,朕要带兵讨伐司马昭!”
“带兵?”王经不禁问道,“皇上的兵在何处?兵马全被司马昭所控制,连禁卫军都听他的,皇上万万不可造次。”
“李昭手下有兵数百,他忠正贤明,已决定同朕一道杀贼。”曹髦决心孤注一掷,“朕要带着这些人马攻打司马昭的大将军府!”
“万岁不可呀!区区五百人马,去进攻司马昭,无异于以卵击石,皇上不能自取灭亡啊。”
“朕是天子,堂堂正正的皇帝,就不信哪个臣子敢对朕下手。”曹髦信心十足,“只要朕振臂一呼,定会群起响应。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朕谅那司马昭难逃公道。”
王沈知道,他在曹髦眼中已不可能再受重用,便死心塌地为司马昭效劳:“万岁说得是,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真的敢对万岁下手。臣想也是,只要万岁喊一声,大多数臣子兵将,都会对万岁效忠。”
“万岁,此事尚需从长计议。”王经以头触地规劝,头部都已出血,“万岁,将司马昭骗入宫中,由李昭除之,这样或许成功的把握更大。陛下万乘之躯,万万不可冒险。” 王业也没安好心:“万岁之举固然存在风险,然不如此则必得忍受司马昭的欺凌,堂堂天子,与其受辱,倒不如拼死一搏,或许就能杀出一条血路。那时万岁扬眉吐气,又是何等风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无论如何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曹髦传旨,“李昭,集合人马,杀向大将军府!”
在李昭集结兵马的当口,王沈、王业二人全都溜走了。只有王经还在苦苦劝阻:“万岁,切不可冒险,说不定王沈已去司马昭处报信。他那里有了准备,皇上就必败无疑。”
“如今朕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生死胜败在此一举,朕讨贼身死,也有面目在九泉之下见我曹家的列祖列宗。”言毕,曹髦手持一杆画戟,登上战车,直奔大将军府杀去。
王经再三拦阻不住,只能望着战车绝尘而去,不住地跺脚长叹:“万岁若不能生还,臣当相随而去。”
王沈、王业二人气喘吁吁跑到大将军府,见了司马昭,都要抢头功,争着抢着报告曹髦要亲自讨伐的情况。司马昭听后,感到可笑:“这个小毛伢子,真要拿鸡蛋撞石头啊。这倒让本大将军省却了许多周折。送上门的买卖不能不做,护军贾充听令。”
“末将在。”贾充躬身听候吩咐。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回用着你尽忠报效了。该怎么办就用不着本大将军一一告诉你了,看着办吧。”
“末将明白。”贾充立即召集了三千精锐护军,在府门外列开了阵势,单等曹髦的到来。
说话间,曹髦的五百人马已杀到府门,他在战车上执戟高喊:“司马昭狼子野心,目无君上,已犯下谋逆大罪,朕今夜亲征,速速将反贼司马昭绑来归案,生擒司马昭者,朕不吝封侯之赏,敢于抵抗者格杀勿论!”
面对的毕竟是一国皇帝,大将军府的将士无人敢于上前。贾充见状在马上动员道:“各位,平素大将军待你等不薄,而今到了关键时刻,为何无人敢于上前效力。现下正是建功立业的难得时机,谁敢冲过去为大将军拔除眼中钉,定能获得重重的赏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曹髦见此情景,也想充分利用他这皇帝的身份:“朕面前的兵将们,司马昭谋反之心路人皆知,叛逆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现在正是为国锄奸的大好时机,快些反戈一击,朕定将重赏有功之人。要做官封侯拜相,想要钱黄金万两。”
大将军府的将士都在犹豫,没人敢对皇帝下手动刀枪。贾充急了,他看看蠢蠢欲动的太子舍人成济:“成将军,平素大将军待你如同自家人一样,在这关键时刻,你竞也畏缩不前,眼看着的功劳不要了,你傻不傻!”
成济一见被点到头上,原本就已要出头的他,回头喊了一声:“二弟,跟为兄我上!”挺起手中矛,径直冲过去。他的弟弟也紧随在身后,两人的长矛一齐刺向曹髦。
护卫和驾车的驭手,没想到真有人敢对皇上刺杀,还未来得及进行保护,曹髦身上已连中成济兄弟两矛,而且全都是要害部位。曹髦惨叫一声:“哎呀!我命休矣。”摔下战车,当场毙命。
皇上一死,余下的五百护卫就无人在意了。大将军府的三千精锐马军,对他们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举手投降已不管用,成济兄弟已是杀红了眼,他们是要扩大战果,享受更多的战功,也好领取更大的奖赏。
屠杀结束了,司马昭也出现在府门前的台阶上。他微笑着对下属的将士们挥挥手,没有多说话。他明白此刻不宜多言,但他还是说出了一句令在场所有人都大惑不解的一句话:“万岁现在何处,快快请到府中压惊,刀枪无眼,千万不能误伤了万岁。”
……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