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藤湖南是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奠基者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内藤一生曾九次来过中国,旅迹遍及华北、东北、长江流域的所有主要大城市,《燕山楚水》,他凭着汉学家的学者素养及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所到之处,赞美风光景物,考证古迹名胜,评述士风人情,时而抒发一些今夕对比、中日比较的议论感叹,或浅吟低唱,或慷慨高论,无不涉趣成文,近百年后读来,仍觉饶有兴趣,时获启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燕山楚水/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内藤湖南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内藤湖南是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奠基者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内藤一生曾九次来过中国,旅迹遍及华北、东北、长江流域的所有主要大城市,《燕山楚水》,他凭着汉学家的学者素养及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所到之处,赞美风光景物,考证古迹名胜,评述士风人情,时而抒发一些今夕对比、中日比较的议论感叹,或浅吟低唱,或慷慨高论,无不涉趣成文,近百年后读来,仍觉饶有兴趣,时获启发。 内容推荐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学家内藤湖南于1899年旅行中国时的记录。内藤所到之处遍访名山大川、碑坟寺观等景胜,以印证他神游已久的禹域大地,但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是他与严复、张元济、文廷式等很多改革派知识分子之间讨论中国政治局势的笔谈记录,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目录 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总序 译者序 绪言 卷首 游清杂诗次野口宁斋见送诗韵 学徒的暑假旅行 送别诗歌十四首 文芸阁诗 禹域鸿爪记 一 出发,芝罘,渤海的史论 二 天津,凭吊,和严王二位的交谈 三 北京,变迁,城墙观月 四 长城,明十三陵 五 京郊的寺观,文庙,观象台 六 陈、蒋二氏,威海卫,上海,文、宋二氏 七 杭州,西湖,灵隐 八 苏州,虎丘,寒山寺,灵岩山,沧浪亭 九 沿长江溯流而上 十 武汉之游,黄鹤楼,大别山,伯牙台 十一 赤壁,金陵之游,镇江 十二 最后的笔谈,时事,金石,归途中的惊闻 鸿爪记余 中国人与狗 回回 盐丘 空中鸣銮 孔庙的守卫 贡院 体面的意义 一大茅厕 罨秀 外国人 南口的浴室和便器 店铺的装饰 房屋的构造 南北的字体 美人产地的沿革 上海的戏剧 风景的概观 金陵的诗材 画的南北宗派 “不是塔” 招牌的典故 书法与金石 中国人的好学 高塔 禹域论纂 所谓日本的天职 关于东亚问题的研究 中国改革的难易 关于清国的专管租界 在清国的领事官 中国的内河航路 对派往中国的留学生的选择 中国问题和南京北京 今后到中国考察的人士 中国调查的一方面——政治学术的调查 国人读书的弊习附汉学的门径 中国人的一统思想 试读章节 十日早晨七点上岸,先到领事馆拜访田结领事。而邮政局长高垣氏是我同县的熟人,也去拜访了他。岩村书记生很详细地告诉了我从大沽到天津的路程。高垣氏又陪着我到和城泰旅馆拜访了三井物产的外派员大冈氏。仙台丸预定在当天的正午开船,我利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做了以上的访问。因为当地本没有什么需要详细了解的商业情况,便约定了我从天津到上海的时候再会,就和大家一一告别了。不过下边这些概况我是听到了:常驻日本人约有五十人,不是官员的有二十人左右,主要有高桥某,吉冈某,金升洋行,华伸洋行的细井某等人;高桥某以委托贩卖为业,其他人都是从事把当地产的桐木进口到日本的生意的;当地桐木的出口从前年开始,去年达到了四万两的出口额;进口则以棉纱为大宗,去年从日本的进口额达到九万袋,金额在五六百两之间;而且主要的进口商都是中国人,三井物产公司今年春天才试验性地开始;去年一年从日本人港的船舶共一百零七艘,而今年到八月末已达到这个数字,全年预期将有五成的增加,从日本进口的货物,即棉纱等,在中国各港口中,若不以总额,而是以比例来推算的话,这里应该是最有前途的地方,等等。欧洲人的贸易前途渺茫,日清战争以前很多人都在盘算着停业回国。虽然有些人为战后形势的变化所鼓舞而留了下来,只能说未来还是不甚明朗。 芝罘的地理环境是这样的:芝罘山半岛向北面伸出,东面有几个小岛断断续续地抱着湾口,里边碧水漫漫,形成了一个大海湾。可是湾内过于宽阔,看上去像是门户大开,似乎不适合军事的目的。但因为中国北部的良港旅顺、大连租借给丁俄国,威海租借给了英国,清国的军舰不得已只好停?白在这里。这天,我看到意大利的一艘军舰进入港口,耀武扬威地从清国的两艘军舰之间穿过之后,马上来了个大转弯,抛锚停泊。因为这时正值两国之间有些冲突,看到这样儿戏一般的举动,心里不觉感到一阵骚动。市街,也就是烟台,连着迤东、威海、宁海,明朝的时候为了防御倭寇,在这里设有烽火。现在人口三万三千人左右,比想像的要洁净,山水风光也和日本近似。不同的只是这里稍稍宽大了些,没有小的曲折,缺少细腻的情致。气候冷暖适度,住在中国北部的外国人把这里当做避暑地,可知这里环境的舒适。 芝罘山和成山同为有名的古迹。《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并渤海以东,过黄、腫,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二十九年又“登之罘刻石”,即李斯用小篆写的碑文。三十七年又“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琊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始皇礼祠的八神中,“五日阳主祠之罘,七日日主祠成山,成山斗人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而且亡《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始三年,行幸东海,登芝罘”。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观乎成山,射乎之罘”的句子。《福山县志》记载:“山亦名青城山,山前有甘泉腴田,松卉荫翳,其背峭壁如削,下临汪洋,有梁千户洞,中产异草,其东数小山,或岩石,或冈阜,棋布水面,直接崆峒岛,其西南有巉岩相对,上有横石,曰石门,湖水出入其间,其西有迁乔谷,上有秦时石刻二,俱李斯篆,今毁。”(据《大清一统志》所引)关于这个古碑,高垣氏曾用心良久。现在仅残存似是古碑基石的石头,石质坚致清莹,不像当地所产。据传说,明朝的时候石碑还在,很多大官慕名而来游览,福山知县唯恐承受不了供亿的费用,偷偷地把石头扔到海里去了,后来连石碑的石片都没有发现过。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认为如同北欧上古的文明开化最初萌发于波罗的海海口的斯堪的纳维亚,中国的文明开化,也有一部分在渤海湾口萌发。齐国的邹衍谈天论道的宏大悠远,也是发自这种海上的思想。把秦皇汉武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燕齐方士的一时盛况,也是得了这种思想的助力。而后世的道教思想,和五千言《道德经》的说教相比,得益于这些方士的言论和《楚辞》、《山海经》中有关昆仑的传说的部分应该更多些。《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寻求仙人羡门之属,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等燕人皆“为方仙道,形解销化”;而近来有西方史学家以此为印度宗教自海上传来的证据,甚至认为羡门就是沙门。这里的西北方向联接辽东和山东的群岛中有沙门岛,和砣矶、牵牛、大竹、小竹四岛相连,苍秀如画;地志记载,海市蜃楼都是出现在五岛之上。顾炎武在《天下郡县利病书》中就《博物志》讲蓬莱、方丈,《十洲记》讲东海不死草、还魂树等,写道:“顾其说虽荒唐不经,然观登、莱海市,楼台城郭、人物旌旗之状,成于瞬息,千态万像,而不可摹写,则海中灵郁之气,泄而为奇怪瑰玮之物,固亦理之所宜有也。”把这些综合起来,再把我国天神到来的经由之路和任那、伽罗等国的古史相互联系起来考虑,则燕齐海上思想发达的历史应该能够从一个有意义的方向进行研究。这样的话,徐福带着童男童女东渡我国的附会之说,也稍稍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解释。又,唐高宗显庆五年,苏定方讨伐百济时,就是从成山渡海的。这是我国齐明天皇的时代,天智天皇还是皇太子的时候试图恢复三韩和唐军作战时的事情。到后来,明朝时有倭寇。我感到彼我交涉的历史当中,这个地方有着特别深的关联,不觉加上了这些画蛇添足的想法。P22-25 序言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学家内藤湖南著《燕山楚水》的全译本。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出生于秋田县鹿角市(旧陆中鹿角郡)毛马内的一个士族家庭,自幼受汉学熏陶。湖南这个号来自他家乡北面的十和田湖。1885年毕业于秋田师范学校高等科。担任了两年小学教师后来到东京,投身报界。1894年成为《大阪朝日新闻》记者。1897年赴台湾,任《台湾日报》主笔。仅一年便回到日本,加入黑岩泪香的《万朝报》。1899年9—11月间进行了他的第一次中国旅行。次年重返《大阪朝日新闻》。1907年被聘为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讲师,讲授中国历史。两年后升任东洋史学第一讲座教授。1926年自京都帝国大学退休。1934年病逝于京都。其著作、讲演录、书信等被编辑成《内藤湖南全集》十四卷。 《燕山楚水》是内藤湖南第一次来华旅行的游记。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禹域鸿爪记》,即他的中国游记,按时间顺序分成十二章。其中内容大多已自1899年9月22日至翌年4月4日之间以“游清纪程”的题目连载发表在《万朝报》上,编辑成书时有所增益。二是《鸿爪记余》,是关于中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杂感,呈笔记体,长短不一,分列在二十多个小题目下。其中近半数也于1899年12月底以“游清琐谈”的题目分三次发表在《万朝报》上。三是《禹域论纂》,汇集了十几篇湖南就中国问题所写的评论文章,主要是游华前后发表在《万朝报》上的文章。 从1899年9月9日乘仙台丸抵达烟台(芝罘),到11月25日乘西京丸离开上海,其间他游历了天津、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汉口、南京等地,所到之处遍访名山大川、碑坟寺观等各处景胜,以印证他神游已久的禹域大地,不时触物感怀,发思古之幽情。当然,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考察中国的时局。湖南的来华有两个大背景:一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二是俄国南下势头咄咄逼人,必将与日本产生利益冲突。中国的变法能否成功?中国向何处去?这成了湖南萦绕于心的问题,所以他在中国与包括严复、张元济、文廷式在内的很多改革派知识分子见面,并用笔谈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中国的政治和改革。 由此可见,内藤湖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前途的关切是真挚的;但我们也可以从本书的字里行间看到,湖南始终把日本的利益扩张放在第一位。事实上,两者的矛盾一直贯串于湖南的思想中,使他在中国问题上的观点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左右摇摆。 《燕山楚水》于1900年6月由博文馆出版,后收入《内藤湖南全集》第二卷(筑摩书房,1971年3月)。本书出版后,成为不少日本青年游华时的必备指南,于日本对华认识的形成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我们研究甲午战争后的中日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书原文用所谓的汉文训读体写成。为了便于阅读又不失原文风貌,在部分保留原文措辞的同时,全文根据博文馆原版用现代口语译出。原文无注,译文中注释皆为译者所加。文中圆括号如(据《大清一统志》所引)乃原文所有,方括号如[1860)为译者所加。译者虽字斟句酌,恐译文仍难免有错讹之处,若得读者匡正,则甚幸甚慰。 2006年9月于东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