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斯的这部战争小说于1951年面世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年销售量达到九十多万册。1952年荣膺“美国全国图书奖”,作者声名鹊起。小说着力描写了二战时期美军驻夏威夷部队的军旅生活。以小人物军号手普鲁伊特的经历为主线,展示了从将军到基层士兵等各色人物的众生相,揭露了国家战争机器的残酷与强暴,鞭挞了战争机器中超强势力对士兵个性与尊严的摧残,表达了士兵对自由的憧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这里到永恒(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国)詹姆斯·琼斯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琼斯的这部战争小说于1951年面世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年销售量达到九十多万册。1952年荣膺“美国全国图书奖”,作者声名鹊起。小说着力描写了二战时期美军驻夏威夷部队的军旅生活。以小人物军号手普鲁伊特的经历为主线,展示了从将军到基层士兵等各色人物的众生相,揭露了国家战争机器的残酷与强暴,鞭挞了战争机器中超强势力对士兵个性与尊严的摧残,表达了士兵对自由的憧憬。 内容推荐 本书着力描写了二战时期美军驻夏威夷部队的军旅生活。以小人物军号手普鲁伊特的经历为主线,展示了从将军到基层士兵等各色人物的众生相,揭露了国家战争机器的残酷与强暴,鞭挞了战争机器中超强势力对士兵个性与尊严的摧残,表达了士兵对自由的憧憬。 目录 第一部 调动 第二部 连队 第三部 女人 第四部 监狱 第五部 超期服役布鲁斯 试读章节 普鲁盯着块火腿圆骨,然后拿起来吸出里面的骨髓。“我估计她自己得拿主意,雷德。到头来,什么都得靠自己决定。你知道这说来话长,并不只因为休斯敦把他的宠儿定为第一军号手,把我排到他后面。” 雷德端详普鲁片刻;军号队的头儿休斯敦对年轻人颇感兴趣,此癖性无人不晓。雷德心想,不知这家伙打过普鲁的主意没有。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否则普鲁会把这家伙打个半死,才不管他是不是准尉呢。 “说得轻巧,”雷德悻悻地说道,“她自己拿主意,她主意在哪儿?在脑袋里还是在腿中间?” “你说话注意点。我的私事什么时候要你管了?想知道,是吗?她的主意就在腿中间,我偏偏喜欢这样儿,明白不?”你在骗人,他心想。 “那好,”雷德说,“你别急。你调走关我什么事?我还年轻,对我又没什么影响。”他拿起一块面包,擦净盘子上的蛋黄,把手也弄干净,然后就着咖啡把面包吃了。 普鲁点燃一枝香烟,扭头看着刚进来的一群连队文书,他们本该在楼上的人事科上班,这会儿却在屋子的一头喝咖啡。这些男孩又高又瘦,长相都差不多,弱不禁风的样子表明他们只能干动脑子的活,处理日常文书。只听到他们在谈“凡高”和“高庚”。一个高个男孩说了一阵,其他人等着也要发表意见,歇口气的工夫另一个高个男孩接过话茬,第一个男孩皱了皱眉头,其他人只有不耐烦地等下去。普鲁咧嘴一笑。 真奇怪,他暗自思忖,为什么人活着要一直做决定呢。好不容易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本以为能喘口气歇一歇,可第二天又要决定别的事情。只要做出自认为正确的决定,今后就要不断做出新的决定。一日似千年,他心想。然而,像雷德还有坐在那儿的小子们,他们做出一次错误的决定,就再也没什么好决定的了。雷德在军队规规矩矩,指望靠这个过上安稳舒适的日子。舒适安逸比什么都强,历来如此。雷德一退休就可以享受这些成果,他可不会因为自尊心受伤而离开军号队这么舒服的单位。普鲁有时很迷惑,记不起为何要做出这一个接一个的决定,也想不起这有何必要。 P7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在美国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战争小说家,如欧文·肖、诺曼·梅勒、约翰·赫塞、赫尔曼·沃克和詹姆斯·琼斯等。他们的一些优秀作品已经成为美国战争小说的经典,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就是其中之一,它于1951年面世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年销售量达到九十多万册。1952年荣膺“美国全国图书奖”,作者声名鹊起,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部小说,其中包括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士兵生活三部曲”。琼斯被公认为美国战争小说的重要作家。他逝世后,为了纪念和研究他,美国成立了“詹姆斯·琼斯文学研究会”。该会非常活跃,出版专刊和学会通讯,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说创作奖,定期举办研讨会。就在笔者提笔为本书撰写译序的同一天(2004年10月23日),第十四届詹姆斯·琼斯研讨会在他的家乡罗宾逊镇拉开了帷幕。小说的中译本在此时出版,适逢其会,我们谨以此表达我们对作家詹姆斯·琼斯的一份真诚的敬意,也算作我们奉献给琼斯研究会和研讨会的一份薄礼。 詹姆斯·琼斯1921年11月6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罗宾逊镇,其父拉蒙·琼斯是一位牙医。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也给琼斯的童年笼罩上了深深的阴影。家境中落,经济拮据,父亲借酒浇愁,一蹶不振;母亲终日愁眉不展,身体日衰,沉湎于宗教;琼斯本人也滋生了对中西部小镇生活的厌倦和幻灭,力图逃离家乡,另谋出路。不过,在他的作品中仍然可以处处看到中西部文化对他的影响和他对中西部文化的眷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离开部队,选择的第一个定居地便是伊利诺斯州的马歇尔市。他在那里花了六年时间潜心写作,在劳内·汉迪及其丈夫哈里的支持下完成了他的处女作《从这里到永恒》(以下简称“永恒”)。 琼斯在伊利诺斯州读完高中,还先后在夏威夷大学和纽约大学修过一些课程。他曾经在“金手套”拳击俱乐部和军队里当过拳击手。拳击对他的一生和写作很重要,但是对他文学生涯影响最大的是1939年到1945年在美国陆军中当兵的经历。他服役五年多,复员时仍是一名列兵,因为他两次“违纪”,受到降级处分。这段生活为他今后写战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58年,琼斯携夫人格洛里亚·墨索诺去法国巴黎,一待就是十六年。琼斯在谈到他久住法国一事时曾说过,他从未想成为一名移居国外的侨民,始终只是一名生活在巴黎的美国人而已。1974年回国后,他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一所大学任教,1976年移居纽约长岛。1977年5月9日病逝,年仅五十七岁。 琼斯像诺曼·梅勒一样,都是写二次大战起家的,并由此一举成名,因此很多人都喜欢把琼斯的“永恒”与梅勒的《裸者和死者》作比较。这两本小说各有高低优劣,但是评论家查尔斯·罗洛在《大西洋》杂志上对“永恒”情有独钟,大加褒扬,说“迄今还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详尽透彻地记叙军队生活,也没有一位小说家如此忠实地记录下士兵的谈话,让我们读到原汁原味的士兵语言”。小说没有用大量笔墨刻意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而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把作家要表达的意思表述得一清二楚。这是小说《永恒》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琼斯在“永恒”取得巨大成功后,继续留在马歇尔市,开始写第二部小说《有人跑过来》。小说讲的是一位小说家战后从部队复员回到伊利诺斯州的老家,继续他战前的写作生活。书中的许多情节与琼斯本人在汉迪夫人指导下写“永恒”的经历十分相似。小说出版后受到了评论家的众多批评,认为小说过于冗长,无视章法,语言芜杂,还充斥着许多半生不熟的哲学探讨。正如有人说的,琼斯急于想成为一位美国的哲人,但是智慧没有来到他的笔下,没能使他的人物和故事出神入化,画虎不成反类犬。 之后,琼斯回到了他所熟悉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小说上来。1958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手枪》,讲述一个步兵连的新兵因执行特殊任务的需要,配发了一枝手枪,从开始大喜过望,到后来梦魇缠身,惊魂不定。1962年出版了《细红线》,它是“永恒”的续篇,琼斯把“永恒”中人物的名字改换了,故事的背景从夏威夷岛转移到瓜达尔卡纳尔岛,从和平时期的军营转到战场。这部小说和“永恒”以及他死后发表的《口哨》组成了琼斯的“战争三部曲”。当然,也有的评论家如欧文·肖把前面提到的《手枪》加进去,称之为“四部曲”。不管是三部曲还是四部曲,琼斯的这些小说奠定了他作为美国战争小说家的地位,而其中最优秀的,也是至今人们阅读得最多和讨论得最多的一部小说要推“永恒”。它和《细红线》都被拍成电影,受到观众的欢迎,也在我国公映过。 “永恒”记述了夏威夷斯科菲尔德兵营里的生活。小说以主人公列兵罗伯特·李·普鲁伊特坚决要求从军号班调至步兵连七连开始。他之所以主动要求从一个较轻松舒适的岗位调动到艰苦的步兵连队去,是因为他第一号手的位置被人替代了,心中愤愤不平,宁肯受苦受累,而不愿受委屈。他的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他桀骜不驯,睥睨一切的性格。他的这种性格贯穿在小说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他和七连连长达纳·霍姆斯上尉之间的冲突也是酿成他悲剧的导火线。外号“炸药包”的霍姆斯性格暴烈,官迷心窍,媚上欺下,一心想利用他兼任团里拳击教练一职来达到升官的目的。 普鲁伊特曾经是一位拳击手,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拳击手。可是有一次他跟一个士兵练习拳击时,不慎出手过重,打得对手休克过去,双目失明。这一意外事故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他母亲弥留之际曾要求他做出保证,除非绝对必要,除非万不得已,决不伤害任何人。现在他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这个最神圣的承诺),感到无比的内疚与悔恨。他决定不再练拳击,拒绝参加拳击比赛。普鲁伊特的决定极大地激怒了霍姆斯,因为如果他去参加拳击比赛,帮助连队赢得冠军,霍姆斯就有可能晋升少校。霍姆斯为此大发淫威,想方设法要好好“教训”普鲁伊特一番。他责令连队里的军士长米尔顿·沃尔登来执行对普鲁伊特的种种惩罚:派他到厨房干最脏最累的活,在训练时折磨他,让他背上重负跑上好几英里,不断威逼他为连队参加拳击比赛。但是普鲁伊特宁肯忍受种种虐待,也不屈服于压力。他解除痛苦的惟一方法是去找一个名叫洛伦的妓女(她的真名叫艾玛·斯密特)。他渐渐爱上了她。她那里成了他在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上的一个避风港。 最终普鲁伊特因殴打一个军士,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判处监禁三个月。部队看守所的看守野蛮粗暴,自夸他们能够制服一切顽固不化的人。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在普鲁伊特身上一显身手。普鲁伊特亲眼目睹他的朋友被一个嗜血成性的看守活活打死。他自己受尽苦难幸存了下来。出狱后,他在一家酒吧里寻找到了那个看守,经过一场搏斗,当场把他打死,他自己也受了重伤,无法再回到部队。他躲到洛伦的住所养伤,成了擅离职守者。这样的违纪行为很可能招致再度关进看守所,而且监禁的时间会更长。但就在此时,风云突变,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普鲁伊特感到作为一名士兵有责任返回部队,准备参战。一天夜里,他潜回连队时被执行巡逻任务的卫兵发现了,结果被他开枪打死。一个自称要服役“三十年的职业士兵”倒在“战友”的枪口下,而不是死在沙场上。 琼斯在小说中着力塑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军士长米尔顿·沃尔登。他不仅对普鲁伊特起到衬托的作用,也是架设在暴虐和反抗之间的一座桥梁。作为连队军士长,沃尔登有责任执行指挥官的命令,刁难折磨普鲁伊特。但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慢慢开始理解和喜欢上了普鲁伊特。也许他跟霍姆斯上尉的妻子卡伦之间的感情纠葛使他看清了军队中的种种不平等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他跟卡伦·霍姆斯通奸是冒着很大的危险的,一旦被捉住,就要受到军法的严厉处置,但他确实是爱上了她。对于卡伦来说,与丈夫保持婚姻关系只是权宜之计,也是为了泄恨。两人之间无爱情可言,对于霍姆斯上尉来说,好妻子只是为完成他的“向上爬”服务的,正如普鲁伊特的拳击技术可以用来帮助他获得少校军衔一样。卡伦渴望得到的是爱,沃尔登满足了她的需要。然而,她最终没有跟丈夫决裂,为了贪图眼前的享受,顾全自己的体面,放弃了爱。 这个情况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普鲁伊特跟妓女洛伦的情况。他们相爱了,但是在爱情的下面也同样有着权宜的潜流。普鲁伊特在连队里遭受欺凌,需要有人同情与安慰,艾玛(即洛伦)充当了这个角色,然而艾玛当妓女也只是想积攒到足够的钱,然后回去嫁个“体面的”丈夫。琼斯似乎用这样两个情爱故事告诉人们,在这样一个讲究实际的功利社会里没有真正的爱情。 琼斯在小说里还塑造了其他许多人物,展示了军队里种种不同类型人物的脸谱:有好色淫荡、酗酒成癖而又不学无术的中校;有热爱厨房工作,与人为善的炊事兵斯塔克;还有无恶不作的虐待狂人、看守所的贾德森中士,等等。通过这些人物,琼斯把美国军队生活中的各种腐败与陋习暴露无遗,笔锋鞭辟入里,淋漓尽致。 琼斯在描绘这幅美国军队和平时期生活的全景画时,笔触真实细腻。他熟练地运用士兵的语言,活灵活现。他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在描写许多饮酒作乐,骄横淫逸,打架斗殴,乃至杀人流血等场景时,作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使人犹如亲历其境,耳闻目睹,嗅到各种气味,甚至嗅到令人恶心的血腥味。 对于“永恒”的主题思想,有多种解读。小说发表之初,一些友好的评论,常用“同情”一词概之。他们认为琼斯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军队中处于底层士兵的同情,进而表达了对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失业者、流浪汉、妓女等的同情。他对青年士兵的同情尤深,当时许多青年当兵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没有根基,走投无路,只得以当兵为职业,求得生存。有的评论家认为小说的主题是“抗争”或“叛逆”。军队是国家的强力工具,其首要的任务是用暴力来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因此它必然要求它的成员绝对服从,必须牺牲个人的某些特性,甚至人性和人格。小说表现了小人物与超强势力的搏斗,在徒劳无功的泥沼里求生的挣扎。小说里有一个情节,讲士兵布卢姆被逼自尽,一名喜爱哲学的士兵麦洛伊听到这个消息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位将军就得有六千名士兵。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会阻止任何人自杀的原因。如果有人过来问我借枪,我会给他的。因为我认为要不是他是认真的,他就是想维持对自由的憧憬……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要获得自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为自由而死,可是死了之后,自由对他一无用处。这就是整个问题的症结。” 但是,也有评论家从更深的层次上探索“永恒”的主题,如迈克·马伦教授认为:“琼斯的这本小说虽通常被称为战争小说,但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部军旅小说,因为小说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久便结束了。琼斯从一开始就有意把“永恒”作为拟议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士兵生活三部曲’的第一部,即战争中的士兵。正因为如此,“永恒”讲述的是士兵演变过程中最初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个体的士兵如何融进无名的集体,个性如何逐渐被磨灭。”小说成功地叙述了两个主要人物普鲁伊特和沃尔登与这个集体的矛盾和冲突。这里看不到太多真枪实弹的战斗,有的是他们与这个强大机器的对垒和搏杀。有趣的是他们一方面拼命抵抗,而男一方面又心甘情愿地成为这部机器的小部件,帮助它运转。 琼斯研究会会长雷·艾略特进一步指出:“永恒”向读者介绍了一名普通的士兵,他的演变具有普遍意义。他引用了琼斯在一本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书里的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当一切民族主义或思想意识的宣传,还育那些爱国主义的口号统统撇在一边时,也就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去努力说服士兵,要他相信他是在为某个伟大事业献身时,这就表明士兵最终已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健的名字E经写在阵t名单i 7。到了这个时候士兵才能完成他在炮火下应该完成的任务。”换句话说,一个士兵的演变至此就完成了。这个演变发生在琼斯身上,发生在普鲁伊特身上,发生在沃尔登身上,也发生在所有对军队又爱又恨的士兵身上。他们憎恨军队,因为军队的制度使他们失去了个性和人的尊严。他们的悲剧不只在于他们成了六千名士兵中的一员,还在于军队没有给他们提供生活的根基,无依无靠,始终在风雨中漂泊,任凭命运摆布。 因此,“永恒”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又与一般的战争小说不同,着力描写和平时期美国军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从将军到军官到军士到列兵各种人物日常生活中的众生相。“永恒”继承了史蒂芬·克莱恩在其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所开创的美国战争小说的传统,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新的贡献。戴维·登普西在《纽约时报书评》上曾对“永恒”作了这样的评价:“当一本小说具有像这本小说这样娴熟的叙事能力,这样卓越的塑造人物的本领时,它完全可以与当今美国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又说:“凡是读过这部篇幅浩瀚的小说的人,都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詹姆斯·琼斯是一位富有独创精神又敢于坦诚直言的天才。他重振了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使它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一领风骚。”当然,还有一些评论家指出小说带有较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描写过于繁琐,文字锤炼不够,词汇堆砌,旬式单调,篇幅略显冗长。在人物的刻画上,深入内心世界尚嫌不足。有人说他的写作风格带有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遗风,瑕瑜互见。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整整六十年了,但是世界并不平静,硝烟四起,战事连绵,在最近的十多年里就先后爆发了美国参战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尽管战争的规模、战略战术和使用的武器等方面已经与琼斯“永恒”及其他小说中所描写的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可同日而语,参战的美国士兵一茬接一茬,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然而他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忧虑和恐惧,他们的境遇和遭际,以及他们对军队和对战争的态度仍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永恒”中译本的出版不仅对于我国的美国文学研究,尤其是美国战争小说的研究会有所帮助,而且对我们加深对战争和战争机器,特别是美国军队和美国士兵的了解也定会有所裨益。琼斯的小说“使我们更关心他笔下的士兵,关心他们也就是更关心人类”。由于小说涉及的面很广,需要不少军事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之作者使用了大量方言、俚语和粗俗语,给我们翻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本书的第一章至第二十八章由武军译,第二十九章至第五十七章由高骏译。我负责统筹并审读全稿。由于学识有限,译文中瑕疵和谬误在所难免,诚望专家和读者不吝批评指正。最后,对译林出版社的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责任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深表感谢。 20014年11月6日于洛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