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性特质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美)苏珊·布朗米勒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用她亲身生活去检验了“女性特质”这个概念,并激励我们也这样去做。她通过女性身体、发型、服饰、声音、皮肤、动作、情感、雄心等方面,描绘了女性特质的多种表现形式。她用审美和细节说明,男女世界之间存在强有力的微妙差别。她认为,在这个世界里,强权的美建立在对柔弱无力的赞美上。阅读本书后,女性或许对自身的行为进行重新的思考。

内容推荐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风趣去书写一个从未被探讨过的主题,用她亲身生活去检验“女性特质”这个概念,并激励我们也这样去做。她通过女性身体、发型、服饰、声音、皮肤、动作、情感、雄心等方面,描绘了女性特质的多种表现形式。她用审美和细节说明,男女世界之间存在强有力的微妙差别。她认为,在这个世界里,强权的美建立在对柔弱无力的赞美上。

目录

身体

发型

服饰

声音

皮肤

动作

情感

雄心

结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谁能否认装扮女人不是一种创造呢?一个衣柜罩挂满适合各种心情、各种场合衣服的女人,其实就是一名业余演员,是个久经沙场的视觉艺术操手。从广义上讲,戏院是建立在衣服架子上的,这些衣服架子演绎了从性感艳女到传统浪漫女郎各种虚构的角色。童男幼女们都喜欢穿上妈妈的漂亮衣服,再抹上口红,挎上提包,蹬上高跟鞋,因为他们酷爱玩“装小大人”游戏。女人穿着小巧、收身的衣服,线条突出,亭亭玉立,而且女性服装还会发出独特温柔的声音:高跟鞋的嗒嗒声,手镯的叮呤声,绫罗绸缎的沙沙声,还有旧时妇女长裙的婆娑声,打开折扇的啪嗒声。定妆、补妆、喷香水,都能制造出独特而恬美的女人味。

接踵而来的自然是赞美之言与上等的回报。众所周知,当女人不厌其烦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论长相还是行为举止甚至气味都与男人完全不一样的人时,男人都会赞不绝口。

P65

序言

欣悉《女性特质》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消息,很高兴能借助汉语向中国读者传达本人关于女性特质的思想。

“女性特质”不同于“女性”。诚然。男女两性之间存在一些生理差异,但是女性特质却将这些差异成百倍地夸大,以使女性身体更为柔弱,行动更为迟缓,行为更加犹疑,谈吐愈发缺少自信。此外,女性特质还是一大套令人窒息的繁文缛节,束缚着女性,使女性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抱负,不能与男性展开正常竞争。

运用女性特质的艺术或许趣味盎然,但不容忽视的是,女性在笑纳“美丽”、“纤细”、“动人”、“雅致”等词藻的同时,也在接受一连串的樊篱枷锁。阅读本书后,女性或许会对自身的行为进行重新思考。

后记

我的目标不在于提出一个更适用于未来10年的关于女性特质的新定义,以便借此设定某些内在于女性领地的道德上(或身体上)的要求。我想做的是,仔细回顾那通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带有强制性的美学——探索其起源及其何以根深蒂同的原因,并借此阐明女性面临自由选择之时实际上遭受到的各种限制。

从历史的观点看,正如本书尝试表明的那样,担心自己不够女性化——不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一直就像一把沉重的铁锤,猛烈地打击着女性集体的以及个人的志向和抱负,因为缺乏女性特质就意味着男性化或中性化,从而使得生物学的天然性别受制于现实中存在的事实证据。在我看来,女性特质最大的似是而非之处就在于,一方面,在男人的世界里随时随地识时务地做出退让,那对于保养好自己的容貌或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来说,的确相当有效,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在各方面委屈求全也阻碍着妇女们在更重要的领域有所突破、取得成就。无论女性特质是如何起作用的——如果我们认清了以下事实的话,应该说,正是那种在起着作用的女性特质,在每一条被男人们界定为专门属于男性追求的道路上,都竖立着一块禁行或绕道的路牌,上面写着“对于女性特质,从这里转弯”、“对于女性特质,请返回”;而忽视这些路牌的独行者们就不得不自己冒险前行。

在社会发生剧变的几百年中,女性特质也随之发生着谨小慎微的变化。它作为一个经过了美化处理的复合物,顺理成章地反映着女性所应当具备的某些基本特征,其中至少融汇了以下三个怀旧取向的目标——妇女之为贵族趣味的象征、妇女之为谦卑的奴仆以及妇女之为迷人的玩偶。无论按照何种标准进行区分——良家妇女和娼妓、放荡与贞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品德和孩子气的性情,内在的矛盾令每一位妇女都无法确定她自己是否正确地遵循了所有的教益。而且,优雅的气质、温顺的举止、耀眼的吸引力当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致使女性也采用各种二分的标准去判断其他的女性:当一位妇女努力掌握某种能够赢取男人的赏识而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公式时,她将遭受到来自其他妇女的怀疑。

女性特质的内涵依赖于一整套已经得以确立的传统——从衣着打扮的样式到行为举止的法则。毋庸置疑,它从心理上控制着女人们对自己的性别认定,对于那些具有二态特征的女人来说尤其如此——她们的特征落在统计学图表的交集里,虽然从生物学上看是正常的,但是从文化理想看却是远非正常的(这对男性特质也同样成立。对于一个有意追求女性化的男人来说,他表现得像一个阴阳人并没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无意为之却事实如此的男人来说,情况就不妙了,甚至可能是个灾难)。接踵而来的是,某些随意性很强的东西——例如发型、说话的语气或者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成了判定性别的社会因素,它们类似于暗示性的记号和符号,反过来起到保护既定社会价值观以及抑制社会变化的杠杆的作用。在力图把一种性别同另一种性别清楚地区分开来的强大的文化需求中,长廊的两端都背负着证明自己的包袱。不过,极端化的男性特质可以上伤害别人(强奸、家庭暴力、街头犯罪、打架以及与此相关的不愿服输),而极端化的女性特质所能伤害的仅仅——是仅仅!——是她们自已:女性以白虐的方式伤害自已(克制、压抑、自我否定、浪费时间和精力),却被有意地曲解为是女性的“真实本性”。

或许更加有害的是,女性特质并非某种伴随年龄增长向U益增强的东两,相反,它是一个适应于少女时代的概念,连同少女般的天真无邪、无伤大雅的鲁莽以及对性成熟的光明未来的期待,这些代表着女性短暂的辉煌岁月的基本法则。那些依赖女性策略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妇女们,面对成熟期的汹涌浪潮,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优势悄悄流逝。无疑,社会生物学家会反对说,女性的这种不幸,毕竟是很正常的,凶为文化的时钟只是生物时钟的反映,它的滴答声必将带走有限的处于育龄的那几个年头。  这不对。虽然,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性别的确定确实是以其在种族繁衍中起作用的方式为依据的,生物学上仍然是根据xx染色体的数量及其在生育中的作用来界定女性,然而,许多妇女已经不再从生育方面的作用来理解自己(比较而言,我们的文化并不要求男人们首先将自己看做一位父亲——不论是从解剖学上的意义上还是从哲学的意义上看都是如此,从生物学上说,生育并不要求男性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相应地,其义务和责任也相对较少)。谋求生存已经成了某种别的东西——无论新达尔文丰义者多么愿意套用男性与男性间的互相竞争以及最适者生存的结构模式。生育越来越多地成为某种可加以人为选择的行为,要不要生育更多地取决于个人兴趣而非种族繁衍(或家族延续)的义务或道德上的责任,这一点对两性来说都是一样的。过了育龄之后的岁月越来越长,迫使人们去正视一个正在出现的事实:问题不在于某些妇女错失了女性特质,而在于女性特质错失为一个可靠的目标。

就说这些吧。妇女们在感情上和经济上仍然是匮乏的,可以理解她们为什么想要抓住那些在过去似乎奏效、日前也依然对一些人奏效的策略。即使现在她们还在想着让自己去穿上更高的高跟鞋和更短的超短裙、拥有更细的眉毛和更长的睫毛,还在想着退回到全神贯注地挑剔不完美和追求完美效果的独特的女性意识里去,谢天谢地,至少她们不必忍受前几代人的自欺欺人的全副武装。因为事情的确在改善,人们也在进步,她们正在——如果不是在实际的自由选择中也至少在她们的意识当中——朝着成为她们自己的方向上走得更近了些。

书评(媒体评论)

“阅读此书确实太令人欣喜了!”

——诺拉·艾弗隆《芝加哥世界图书论坛》

“令人大开眼界又获益匪浅。布朗米勒女士把一个变幻莫测的主题转变成一本生动而有强吸引力的图书……重要的读物。”

——卡罗尔·吉利根《纽约时报书评》

“令人振奋又令人愉快。她以极为坦诚和中肯的态度来探讨她的主题——女性特质。”

——海迪·韦斯《芝加哥太阳时报图书周刊》

“她令人信服地讲述了许多女性都会认同的故事。”

——苏珊娜·戈登《华盛顿邮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