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两汉文艺思想史(上中下)(精)/中国文艺思想通史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西汉后期文艺思想、东汉前期的文艺思想、东汉中后期文艺思想四个主要时段阐释论述两汉时期的文艺思想。全书从纵横两个维度梳理两汉的文艺思想,既有历史的时间线索,又有专题的内容研究,两者结合,将两汉文艺思想的研究推向了深入。
作者简介
李春青,男,1955年生,汉族,北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
著有《魏晋清玄》《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诗与意识形态》《趣味的历史》《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等。
目录
绪论 汉代文艺思想言说主体的身份及本书的研究方法问题
第一节 “士大夫”与“文人”
第二节 “宫廷文人”的身份问题
第三节 “文人身份”“文人趣味”的生成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
第四节 “文人”身份形成过程的历史语境考察
第五节 研究方法问题
第一编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
第一章 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概况
第一节 汉初文学与先秦文学的承传
第二节 西汉初中期辞赋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西汉初中期诗歌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西汉初中期文论总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 西汉初中期道家文艺思想的表现
第一节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在汉初的演变
第二节 先秦西汉道家生命意识与汉代文论的“养气”说
第三节 贾谊、刘安、司马迁的道家文艺思想
第四节 《淮南子》的新道家文艺思想
第五节 西汉初中期文学作品中的道家思想
第三章 西汉初中期儒家文艺思想的表现
第一节 西汉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经”的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经学语境中的文论思想
第四节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及其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第五节 《乐记》的文艺思想
第六节 《毛诗序》的文艺思想
第七节 西汉初中期文学作品中的偶家思想
第八节 西汉初中期儒家文艺思想与先秦儒家文艺思想比较
第四章 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与士人主体的关系
第一节 西汉初、中期政治文化结构与文学、学术中心
第二节 政治结构中的士大夫群体与士人文学精神的形成
第三节 汉代初中期士人文化心态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第五章 从学术思想取向及士人境遇看汉人对《楚辞》的接受
第一节 贾谊、刘安、司马迁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第二节 扬雄、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第三节汉中期文章 之士的文化心态与文学创作
第四节 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第六章 《诗》在汉代的经典化及其权力运作
第一节 《诗》经典化的物质基础:《诗》文字文本的形成
第二节 《诗》经典化的文化基础:《诗》作为一种礼乐文化的表意实践
第三节 权力参与下的文化生产行为及等级秩序
第四节 《诗》经典化的权力保证:以对文化资本的控制为例
第五节 对《诗》的经典化及其权力运作的反思
第六节 对《诗》的传播及阐释:齐、鲁、韩三家的《诗》学研究
第二编 西汉后期的文艺思想
第三编 扬雄的文艺思想
第四编 东汉前期的文艺思想
第五编 东汉后期的文艺思想
第六编 两汉文艺思想的生成机制
第七编 《礼记》的诗学蕴涵
第八编 郑玄诗学思想及其范式意义
第九编 汉代各类艺术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文化意味
序言
为这样一套大书写序是
件很难的事情:如何才能照
顾到方方面面呢?既然不可
能,索性我们就来个因繁就
简,只谈二事。
先来谈谈我们这套书的
缘起。
记得是2005年的某一天
,在一次会议后,我和童庆
炳、李壮鹰两位老师聊天,
谈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
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立项,都
认为每年两个项目,往往因
人设题,零零散散,难以产
生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童
老师提出是否可以选择一些
有连续性、可以长期做下去
的课题。李壮鹰老师提到某
大学原来有摘一套“中国文
艺思想通史”的打算,但不
知什么原因似乎没有落实。
于是我们决定把这个题目纳
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
中心今后若干年立项的主要
选题范围。当时我是文艺学
研究所所长兼中心副主任,
童老师就决定让我来主持这
件事。于是我便设计了全书
卷目,计有先秦卷、两汉卷
、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
卷、宋金元卷、明代卷、清
代卷、近代卷、现代卷九卷
。从2006年起,每年按时
代先后以两卷作为两个重大
项目选题立项,还聘请了一
批校内外学有所长的专家学
者共襄盛举。另外,为了培
养人才,我还拟出了中国文
艺思想史范围内的20多条博
士论文选题指南,动员新人
学的博士生选择,并加入“
中国文艺思想通史”的研究
队伍之中。此后的若干年内
,这项工作便成为北师大文
艺学研究中心最主要的科研
任务,研究所和中心的绝大
多数教师以及相当一部分博
士研究生被纳入这一研究队
伍之中。我负责的“先秦卷”
于2006年立项,我聘请了
李山、过常宝、刘绍瑾以及
博士生赵新、褚春元、陈莉
作为课题组成员,历时五年
余,完成一部百万字的书稿
,接着我们获得了国家社科
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资助,于
2012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该
书出版后受到学界好评,并
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
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
会科学)二等奖。其他各卷
也都相继立项、展开研究、
完成书稿撰写,各卷主编和
课题组成员都付出了艰辛的
劳动。
童老师生前对这套书极
为重视,寄予很高的期望,
常常询问我进度情况,有时
还亲自帮我督促进度较慢的
参编人员。时至今日,童老
师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现在
我的眼前,让我感到责任的
重大,促我奋进。光阴荏苒
,倏忽间十三年过去了,童
老师已经去世四年有余,我
们这套书基本完成,将要付
梓了。这套书的出版或许是
对将一生心血都倾注于北师
大文艺学学科建设的童庆炳
老师最好的慰藉吧!
再来谈谈这套书的研究
视角。
现代以来,国内外学界
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文
艺理论与批评的研究已经出
版了大量论著。中国古代之
“绘画史”“书法史”“文学史”“
文学批评史”等“专门史”也
层出不穷,看上去在这个领
域似乎已经不大可能有创新
的空间了。然而如果仔细分
析就不难发现,这些研究似
乎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大
都是按照现代学科分类所做
的专门研究,鲜有那种打破
学科界限的综合性研究。而
这种综合性研究或许正是“
中国文艺思想史”研究的独
特价值之所在。换言之,为
了弥补各种文艺“专门史”研
究的不足,以便更加切近研
究对象的固有样态,也是为
寻求创新与突破的可能性,
“中国文艺思想史”的研究应
该提倡一种综合性的、还原
历史现场的或者语境化的视
角。具体言之,我们可以从
“整体关联性”“动态性”和“
功能性”三个层面来考察“中
国文艺思想史”的研究视角
问题。
(一)整体关联性视角
把文学艺术看作一个时
代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
表现形式,力求在二者的相
互关联中阐释其意义,这应
该是“中国文艺思想史”研究
的综合性视角的主要表现形
式之一,也是“整体关联性”
视角的重要体现之一。从这
一视角出发,文艺不再是象
牙塔里“纯而又纯”的“审美
对象”,而是一种特殊形式
的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政
治性特征。尽管我们的确还
可以从几千年前的文艺作品
中感受到美和情感,但这并
不能否定任何文艺都是特定
时代或社会集团之意识形态
的表征这一基本事实。从哲
学闸释学的意义上说,我们
看到的作为“历史流传物”的
文艺作品已然不是它产生时
人们眼中的那个文艺作品了
。例如,先秦时期,中国文
化灿烂辉煌,周代贵族的礼
乐制度及其话语表征、诸子
百家的放言高论、“诗三百”
的恢宏质朴、“楚骚”的哀婉
华美,在今天看来都是各自
领域“高不可及的范本”。然
而彼时根本就没有独立于典
章制度与学术文化的文学艺
术,一切在今天看来属于文
学艺术领域的东西,在先秦
时期都是作为一种更加根本
性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或
附属品而存在的。对这种意
识形态系统,后人常常称之
为“礼乐文化”。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北师大文艺学学科一直在
倡导和实践一种我们称之为
“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上
述三大视角可以说正是我们
所说的“文化诗学”的核心。
但由于这套书过于庞大,参
加研究和撰写的作者人数众
多,水平井不一致,因此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