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其貌不扬的粗犷男儿,在天地人生的逆旅中历尽坎坷,然而苦涩悲怆的命运中却也曾拂面春风,奇妙地受到五位甜甜美美、温柔多情的少女的深爱,演绎了一幕幕温情脉脉、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和喜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充满梦幻色彩的闫立秀的一生,就是一部波澜起伏、充满悲情的传奇大戏。本书是一名仅受过两年小学教育的民间艺人凭着自己惊人毅力、耗时三年写出的35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该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一个民间艺人的传奇人生,作品真实感人,折射出一个民间艺术团体的艰苦创业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戏人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闫立秀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其貌不扬的粗犷男儿,在天地人生的逆旅中历尽坎坷,然而苦涩悲怆的命运中却也曾拂面春风,奇妙地受到五位甜甜美美、温柔多情的少女的深爱,演绎了一幕幕温情脉脉、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和喜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充满梦幻色彩的闫立秀的一生,就是一部波澜起伏、充满悲情的传奇大戏。本书是一名仅受过两年小学教育的民间艺人凭着自己惊人毅力、耗时三年写出的35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该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一个民间艺人的传奇人生,作品真实感人,折射出一个民间艺术团体的艰苦创业历程。 内容推荐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作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运。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其经历却描绘了一部新中国的发展史;他是一个草台艺人,却能率领一个“泥腿子”剧团,闯进大上海高雅的艺术殿堂;他是一个貌不惊人男子,却与五个女性结下不解之缘。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五位红颜知己却又是十年一遇:五十年代,与艳艳心心相映;六十年代,与芸姐生离死别;七十年代,与秋儿为情私奔;八十年代,与三妹情牵梦随;九十年代,与张唯情结鸾凤。她们个个都对他付出真情,并为他的事业付出汗水和泪水,乃至青春和生命!女人与事业,情感与拼搏,逆境、失败、奋斗、成功,他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真可谓:人生如戏,如戏人生。 目录 楔 子 1.乱世情缘 2.梨园初梦 3.喜遇恩师 4.琴瑟和鸣 5.同窗共读 6.演出风波 7.雨中分手 8.后悔不已 9.会演夺旗 10.朦胧初恋 11.亦真亦幻 12.缘来无缘 13.长歌当哭 14.不准缺席 15.一夜无眠 16.咫尺天涯 17.身不由己 18.劳燕分飞 19.其言也善 20.不测风云 21.人生如戏 22.为伊做贼 23.苦涩婚姻 24.旧情未泯 25.携妻遇艳 26.此情绵绵 27.流离失所 28.恩人表姐 29.塞翁失马 30.初去上海 31.再去上海 32.血溅炉桥 33.擦肩而过 34.无妄之灾 35.空前绝后 36.白雪染尘 37.欲罢不能 38.天妒红颜 39.为情私奔 40.一波三折 41.沦为乞丐 42.歪打正着 43.血光之灾 44.兰兰出嫁 45.似戏非戏 46.浪迹萍踪 47.有口难辩 48.不准上诉 49.无言结局 50.六月飞雪 51.案惊中央 52.八条人命 53.第一桶金 54.神出鬼没 55.闯文代会 56.台前幕后 57.时髦女郎 58.我与老贾 59.苦命三妹 60.清水河畔 61.爱的选择 62.对天盟誓 63.俗盛雅衰 64.获奖前后 65.祸福相依 66.爱的悲歌 67.我心依旧 68.匠门之女 69.委身学艺 70.心灵碰撞 71.上海圆梦 72.香消玉殒 73.一场春梦 后 记 附录:名家点评 试读章节 一出抢亲的闹剧,荒唐可笑。可谁也没料到,抢来的新娘却是一位红军战士…… 父亲兄弟六人,他排行老小。大爷病死在“跑反”的路上,二大爷死于日本鬼子枪下,三大爷、五大爷皆因病困交加过早天亡,也只有四大爷闫自贤关照着父亲。他原在国民党军队当连长,后调到警察局当上了矿警队大队长。他为人豪爽、讲义气、重情义,队员们多为他的拜把兄弟。在他的斡旋下,挖了三年煤的父亲从井下调到地面,当上了护矿警察。同村和周边庄上的老百姓为了生计,常常到矿区偷煤,父亲同情他们,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行之,受到穷苦人普遍尊重,称他为“小善爷”。 由于生活贫困,父亲不惑之年尚未成家。老人家常常念叨他的乱世姻缘,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讲述那些遥远而又动人的故事: 离闫家湖不远有一个村庄叫金家圩,庄上有个姓金的财主。他虽年过六旬,依旧春心不老,身边已有两房夫人,还想纳妾,不惜重金从人贩子手中买来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有钱人家讲究场面,为摆阔气,金家门楼张灯结彩,庭院之内大摆宴席,地方绅士、贺喜宾客,络绎不绝。这场婚宴直闹得沸沸扬扬,惊动四乡八里,消息不胫而走,早已传到了矿警大队。 四大爷听说金老财纳的妾是位漂亮的山里妹子,在众多兄弟怂恿下,决心为父亲成家。他说:“六弟娶不起老婆,咱们给他抢一个。”于是,带领一帮兄弟,扛着家伙,开着大警车紧紧追去! 花轿内的新人被捆绑着双手,啼哭不已,与花轿外的鼓乐声、鞭炮声、哭闹声形成了极不协调的旋律…… 人的双腿哪能跑过车轮,汽车超到前面停下,矿警队员们一字儿排开,横拦在大路中央。迎亲队伍见状只好停下,不敢前行。 四大爷举枪对着天空放了一梭子子弹,瞪着双眼大声喝道:“想要命的将新娘留下!”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站在原地犹如木雕泥塑,没人敢讲个“不”字。 两个矿警从花轿中拉出新娘,架上汽车,解开绳索…… 管家点头哈腰说道:“四爷,您老抢走了新娘,小的我回去不好交代呀。” 四大爷哈哈大笑道:“好!四爷不让你为难,我正想会会金胖子!”说罢,钻进花轿。管家大声喊道:“起轿!” 披红戴花的金老财,见花轿临门,忙上前掀开轿帘,四爷哈哈大笑地走出来,拱手说道:“金胖子,久违了!” 金胖子吓得跌坐在地上,他万万没有料到,即将进门的新娘子会被一帮持枪的警察抢走,气得瞪着双眼,无计可施。 在乱世争雄、弱肉强食的年代,他敢怒不敢言,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别人夺走自己到嘴的“肥肉”,一场欢喜成了竹篮打水,忙忙碌碌到头来替别人做了嫁衣。 四大爷为酬谢这帮兄弟们的仗义之举,摆设喜酒款待他们。众人开怀畅饮,猜拳行令,个个喝得酩酊大醉,这才人走席散。 父亲也喝得醉眼朦胧,东倒西歪地走进洞房。人常说,秋夜赏明月,灯下看美人。父亲早被新娘子的美貌惊呆了,他顾不得多想,疾步走到床前,刚想说两句温情话,还未及开口新娘子突然站了起来。烛光下看得真切,她手举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大声喝道:“别过来!不然……” “你,你要干什么?” “别碰我,不然以命相拼!” “你已是我的人了。” “梦想!我和你不是一路人。” “你,你到底是什么人?”P4-5 序言 我与立秀同志相识已二十年了。一九八四年我到安徽省剧协任秘书长,主持剧协工作。那时戏剧演出开始滑坡,票房收入下降。一天,庐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玉兰大姐惊喜地告诉我,有个民间庐剧团在合肥东市文化馆演出,场场客满,十分火爆。我带着好奇心想看个究竟,于是就找到了东门的文化馆剧场,果然座无虚席,令我惊奇。我的耳边萦绕着我所熟悉的唱腔,那老腔老调令我怦然心动。我是肥东人,对“小倒戏”情有独钟。那天下午,我过足了庐剧瘾,也认识了其貌不扬的闫立秀。我很佩服他的胆量:他敢于把一个农村草台班子拉到市中心演出,与省市的专业剧团抗衡,足见他的勇气和信心。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农民,说话带着浓重的方言,可他的语气里却透着执著和自信,全没有一丝自卑。通过交谈,我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以后他隔三差五来剧协,与其说是来“汇报”,不如说是来炫耀他的剧团成绩。几年问,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他的庐剧团已改为青年歌舞团,全换成能唱能跳的年轻人,经常在江苏、上海、浙江一带演出,票房收入十分可观。九十年代以后,他居然能在大上海演出几个月,说得我半信半疑,可又不能不信。他买了大巴,转点一阵风,到哪儿演出都十分方便,很有点乌兰牧骑的味道。他这种打开市场的能力,比我们的专业剧团要高明许多、灵活许多。九十年代初,天长县扬剧团在适应市场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他们采取工分制,演员收入拉开档次,奖惩分明,规章制度十分严格,搞活经纪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他们打到土海,以精彩的演出一炮打响,引起上海新闻媒体的炒作。我曾在《中国戏剧》上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扬剧团改革适应市场的一系列做法,曾引起过有关方面的关注。作为一个县级剧团,天长县扬剧团的改革步子已经较大了,然而闫立秀的民营歌舞团,恐怕比他们还要开放许多。 立秀同志事业有成,剧团红红火火。除了他的组织能力、开拓意识、经营水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他的贤内助。他的经历很特别:其貌不扬,可“艳福”不浅,先后拥有好几个女人;她们对他的生活影响很大,曾使他大喜、大悲,或激动,或惆t长,从而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 男人离不开女人,好男人离不开好女人。正是男人和女人的一幕幕悲喜剧,才有了绚烂多姿的人生画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还是东坡老人说得好啊!他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其实我们每个人无不如此,只不过从立秀同志身上,更为集中地反映出来而已。 立秀同志要写自传,要写下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幸福与失意的大半生,为了自己,也为了红颜知己。我深以为然。我想,这是他对自己大半生的总结,也是对走过的路的反思。 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这部书稿,是他五年来辛勤劳动的心血。他毫无保留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那么深情、那么凄婉,催人泪下。更难能可贵的是,立秀以春秋笔法,忠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那段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淮河两岸的民俗风情,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和张力,那些对原生态文化的描述,引领着我们走进了渐行渐远的历史长廊,让人回味,引人追思,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便模糊了…… 我不是一个易动感情的人,文艺作品想赚取我的眼泪,那是十分困难的。尽管我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年龄也相差不大,然而经历却大不相同。我从家门进学校门,出学校门进机关门。尽管我也曾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也搞过社教、蹲过点、干过许多中心工作,对农村比较熟悉,但像立秀同志这样长期生活在农村,曾在农村摸爬滚打过,那儿有他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看到他写的五六十年代的事,不觉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一幕幕往事不由得浮上心头…… 有个导师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其实谁也无法忘记过去。当我们回首往事时,酸甜苦辣便会一齐涌上心头,甚至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戏人生》要出版了,立秀同志的自传要面世了,我以为是令人高兴的事。只念过两年小学的他居然写出了长篇自传,需要很大的勇气与毅力。我两读其稿,感慨颇多。于是,便写了以上这些文字,权算是序吧。 (作者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戏 剧家协会顾问、原省剧协秘书长、副主席) 二00六年四月六日 后记 很早就想把我的故事告诉大家,但一直辍笔不耕,一是因为自己文化功底太薄,怕言不乘意,二是实在不想撩开烙在心灵上的伤痕。当我终于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开始撰写这部长篇纪实文学时,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很自然地涌向我的心头:父母亲“国共”结合的姻缘,构筑我们家庭复杂的社会背景,他们虽然给了我生命,却又让我成为“政治怪胎”,注定了我一生多舛的命运;二老过早去世,使我成为无人呵护的孤儿,赶上特殊的年代,我又成了左右摇摆的“墙头草”,东风吹来,根正苗红,也曾沐猴而冠、青云直上;西风扫去,顿成妖魔,打入十八层地狱,在夹缝中求生,在最底层挣扎,几经沉浮,历尽挫折,演绎了一个小人物不同寻常的曲折人生。 回顾远逝的岁月,我不是太计较曾经有过的伤害和个人恩怨,因为十年浩劫是全民族的灾难,比起个人,我所受到的伤害是微不足道的。我只希望对那些荒诞离奇、匪夷所思的事件和那些作恶多端、无法无天的人,还其一个真实面目,并想把自己的苦难经历和教训昭示世人,以使我不至于白白缴纳这一笔昂贵的“学费”! 水有源,树有根。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建国以来各种“左”的路线劫难,饱尝人间的辛酸苦辣,但我依然相信共产党,感谢共产党,因为这个党代表的是全中国人民的利益。没有党的关怀、“三中全会”的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生活的磨砺,是生活教会我辨美丑、分善恶、知荣耻,也感谢与我赤足相系的几位红颜知己和患难与共的创业团队,是他们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艺术的灵感。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我是一个凡人,身上有闪光的亮点,也有粗俗的习气。坚强与屈从、诚实与狡黠、崇高与庸俗、细腻与粗犷、精明与失策、求新与守旧……这些矛盾对立的性格在我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事业,我曾卑躬屈膝,点头哈腰;为“尊严”,我也曾骄人傲物,怒目狂言。初稿征求意见时,有人提出应该扬己之善、隐人之恶,不该把自己写成两面人。对此,我不以为然,因为我遵循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节不拘”,高尚的不刻意美化,卑劣的不竭力贬低,敢于剖析自己,暴露内心世界,要的是还自己一个本真,给读者一个真实。 时序交替,六十年时光转瞬飞逝。我没有英雄般惊天动地的壮举,我不是治国安邦的将帅可名垂青史。不过,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作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运。凡人无忧,我写的不只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来自民问艺人对繁荣民族文化、拯救文学遗产的真诚呐喊! 呕心沥血数载,拙作方始完成。然而,投稿十多家,退稿十余次。有人说:“书中虽有情与爱,但缺少‘性’的描写,要想出版必须改!”也有人说:“拜读以后觉得的确感人,可惜你是个小人物……”还有人一听说我是个学历不高的农民,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置之一旁…… 细细想来,又觉得心有不甘。在王冠亚、完颜海瑞、陈桂棣等一批知名作家的鼓励下,我锲而不舍,四处奔走…… 终于,苍天不负,幸遇伯乐,人民文学出版社给了我机会。在编辑部主任仝保民先生的指点和帮助下,我几经修改,终成此卷。 书稿付梓之际,央视一套《夕阳红》栏目前来采访。问日:“从艺一生有何感慨?”答日:“粉墨六秩,无怨无悔,台上喜怒哀乐,台下悲欢离合,演世间大悲大喜,叙自身大起大落。台前幕后,如戏人生。”一“是否继续发挥余热?”一“惜青春,生不逢时,年华虚度,无所作为;桑榆近晚,天降机遇,怎容错过,且‘民营’无年庚所限,我愿向天再借‘五百年’!” 在写书过程中,我得到了省、市文联,省剧协领导、专家、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借此出版之际,深表感谢! 作 者 二00六年四月二十日于安徽长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