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玩具发展史,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玩具文化。本书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玩具,其中包括泥玩具、竹木玩具、布玩具、陶瓷玩具等,由此也引出了各地不同的玩具文化。这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玩具之旅/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王连海 |
出版社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玩具发展史,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玩具文化。本书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玩具,其中包括泥玩具、竹木玩具、布玩具、陶瓷玩具等,由此也引出了各地不同的玩具文化。这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丛书的一种,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玩具,其中包括泥玩具、竹木玩具、布玩具、陶瓷玩具等,由此也引出了各地不同的玩具文化。这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泥玩具 一、北京泥人 二、河北泥玩具 三、河南泥玩具 四、陕西泥玩具 五、山东泥玩具 六、惠山泥人 第二章 竹木玩具 一、山东木玩具 二、木制玩具“刀枪剑戴” 三、各地竹木玩具 第三章 布玩具 一、布娃娃 二、布老虎 三、香包 第四章 陶瓷玩具 一、古代陶瓷玩具 二、陶模子 三、瓷玩具 第五章 其他玩具 第六章 古今玩具市场 一、古代玩具市场 二、北京玩具市场 三、各地玩具市场 试读章节 北京泥玩具最突出的特点是宫廷色彩。北京泥人没有农村泥玩具的粗犷和简陋,也没有那么原始,那么纯粹;它所具备的艺术特色是各地乡土玩具所没有的精细、华贵、奢侈与考究。 北京是五代古都,建都历史自金代算起也有800多年。这里是历代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事象。 旧日,北京的泥玩具主要在庙会、厂甸上出售;坐商则以东安市场耍货铺为代表;又有走街串巷的玩具小贩。值得注意的是,旧日北京城区庙会、厂甸上出现的玩具,并不是全部产自城区,近郊区县及河北白沟镇(今高碑店市所辖)出产的泥人、花灯、烟花、陶模子等民间玩具也都进入了城区玩具市场。 北京传统泥玩具的品类花色十分丰富,以表现题材和主要功能为标准,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泥玩具。取材于北京市井生活事象,刻画了北京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情景。有一种泥马车,这是老北京交通工具的真实写照。有“大车”、“轿车”之分,大车即运货的马车。轿车也叫大鞍车,专门载客。车有厢、篷,厢内设毡榻坐具。泥玩具艺人据生活原型,简洁生动地塑造了这些形象。马车的轮子用模子翻印成型,其他部分一律手捏。马的四条腿用铅丝或小竹棍代替。颜色多取青灰、古铜、群青诸色,含蓄凝重、生动逼真。又有取材于民俗事象的作品如《娶亲图》、《出丧图》、《骑马人》、《骑骆驼》。《娶亲图》由近百个小泥人组成,轿马、执事、送亲队伍一应俱全,每个小人高仅寸余,在长形小泥片上剪一刀,分做两腿,捏个小泥球就是头,一个一个捏好后,装上执事道具,涂染服饰,按次序排好,齐整壮观,活灵活现。“三百六十行”也是老北京现实生活的缩影,塑造出老北京各行各业的人物,卖菜的、卖水的、卖小金鱼的、卖糖葫芦的,还有修扇子的、唱大鼓的、剃头挑子、馄饨挑子……这一类泥玩具,如今又具备了新的价值:为今人与后人了解老北京生活提供了形象资料。 P16-17 序言 民间玩具这一概念产生的时间很晚,属于当代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玩具,泛指一切劳动群众创作的为愉悦人生服务的玩具,包括自己制做、自己使用的玩具和个体制作并进入流通领域的玩具。这种玩具与一般工业玩具相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清新朴实的风格特征。 民间玩具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历史已相当悠久,至迟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从那时起,直到今天。从未停止过发展的步伐,只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没有概括为“民间玩具”。 一、民间玩具的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六千至一万旱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玩具。还有一种可能,玩具的出现比已经见到的玩具要早。然而,目前尚未发现确凿的证据。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陶刻花球、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极有可能就是玩具。稍晚的西安半坡陶球则因出土于儿童墓葬而无可置疑的证实了那时的儿童玩具已相当成功。 至迟在汉代,中国民间玩具已进入流通市场,可以买卖了。也就是说,出现了专以制作玩具为职业的艺人。 历代政府对民间玩具都不重视,民间玩具始终处于自产自销、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极少数品种被文人加工改造后进入宫廷,为皇家所用。此时,其风格、特征及工艺材料都发生了变化,其实已不属于民间玩具的范畴了。 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玩具实物以陶瓷类居多。这是此类材料不易毁损的特性决定的。汉代的陶狗、陶猪、陶羊是那样生动精准,与王符在《潜夫论》中所说的“泥车瓦狗”相互参证。反映了汉代塑型玩具的高度成就。唐代的彩绘泥塑、花式糕点、草编粽子、绢花都有实物发现,简朴、清新的艺术风格与当今民间艺求的感觉几乎一样。宋代市井文化发达,都城商业繁荣兴旺,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北宋的磨喝乐、 “门外土仪”以及南宋的“湖上土仪”都反映了古代民间玩具的实绩。南宋画家李嵩、苏汉臣笔下的《货郎图》、《婴戏图》都记录着民间玩具的丰富与繁华。 各地民间玩具调查结果表明:现存著名的民间玩具产区,多数形成于明清时期,例如一直延续至今的著名无锡惠山泥人自P肇始于明末清初。著名的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也诞生于清代早期。陕西风翔泥塑的产生也大约在此时期。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京?城地面受到宫廷艺求的影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玩具新品种,如棕人、毛猴、刀马人等等,精巧、华丽的风格也渗透于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民间玩具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于1953年至1956丰。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政府重视发展手工业,许多民间工艺美求品受到了保护。以合作社形式出现的民间玩具产业受到鼓励,许多艺人焕发了青春。各地传统工艺品都得到了恢复。保护与继承民族工艺的呼声一时高涨不已。1956年,毛泽东在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汇报手工业工作情况时作了重要指示,毛泽东指出: “手工业的各行各业都是做好事的。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还有工艺茭求品,什么景泰蓝。什么‘葡萄常五处女’的葡萄……提醒你们,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刀剪一万丰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此时期民间工艺的成就以1956年举办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为代表。各地的传统品种竞相亮相,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抢救与发掘出来的清代作品。这一时期,中国民间玩具与时俱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许多保持传统特色的优秀品种都在此时完成。 第二个高峰期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丰代中。历经十年动乱的中国,许多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受到破坏,五十年代刚刚恢复的品种也惨遭禁断。七十车代末期。政府把经济建设放在了工作重点的中心位置,各种手工业和个体手工业者看到了时机。各地民间玩具再次复兴。城乡集贸市场的建立,为民间玩具提供了流通渠道。对民间、民族美求的重新认识,刺激了个体手工业的积极性。泥玩具、木玩具、陶瓷玩具都在抢救与保护的呼声中进入了创作的高峰阶段。然而。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深入,民间工艺受到了严重的:中击。民间玩具生产效率低,流通渠道不畅以及利润微薄的弱点不断突现出来,逐渐被淘汰出当代经济市场的命运已不可避免。因此,许多民间玩具品种。面临着即将失传、彻底消亡的考验。 九十年代末期,国际上传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消息,中国的传统工艺茭求品种再次受到了重视,学界给予更高的评价和更有力的赞扬。于是,包括民间玩具在内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迎来了第三个高峰时期。这种发掘、整理、保护、抢救的热潮,以世界性的总体局势和国内的文化发展为背景。具有更为深远而复杂的意义。第三次民间玩具的创作高峰以改造和改进为主要特征,将旧日的传统玩具与当代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尽量满足当代人的审美志趣拜力求获得最高的利润。这种改造以原有的民间玩具为基础。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工艺技术。创作出大量的“新型”民间玩具,各地市场均屡见不鲜的“木蛇”。塑料的“竹龙”。再生塑料的空竹。尼龙布印花的风筝等等均是此时期的代表作。这种现象的积极意义是民间玩具在继承中发展了;消极因素则是使固有的稳定而成熟的艺求个性遭到了破坏。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民间玩具的流通方式更加迅疾而广阔。2005丰春节前夕。在西安可以买到北京的泥人;在上海城隍店有天津“泥人张”的专卖店和无锡泥人的专卖店;在北京的庙会上出现了六个陕西风翔泥玩具的专卖摊点和多处河北白沟的大风车货摊……当今的民间玩具以各大城市的市场为主攻目标,以国外市场为预期目标,不断发起新的攻势。民间玩具在新形势下的扩展,有利于刺激生产与创作,与此同时,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却面临着受到伤害的危险。 二、玩具与民俗 民间玩具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其与生俱来的民俗性。民间玩具与民俗之间的交融渗透简直密不可分。许多民间玩具诞生于民俗事象,许多民俗事象又赖以玩具而更加丰富稳定。 1.玩具与人生礼仪民俗 早在生命尚未孕育之时,已经开始利用玩具名唤新生命的到来。全国各地乡村普遍流行的“拴娃娃”习俗就是典型的实例。母亲到寺院、宫观拴取的娃娃。其实就是一个民间玩具。如果具的孕育生产,按照“拴一还"十”的规矩。需向店里归还十个娃娃,这过程无疑刺激了娃娃的创作与生产。怀孕后,娘家的兄弟都要送来食品、衣物等礼物,以迎接新生儿,在这些礼物上总要放置一枚民间健身玩具毽子,因与“见子”谐音而以此祈祝男孩的诞生。婴儿诞生后,民间玩具的作用就更为明确而集中地占据了生活的时间与空间。“洗三”、“满月”、“百日”、 “周岁”等人生礼仪活动。都是新生儿得到礼物的时机,民间玩具均在此大显身手。“抓周”时所使用的各类器具也包括玩具,或者本身就是玩具。 随着年龄的增长,玩具的各项功能都要发生重要影响,民间玩具的益智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及审美功能都要在人生中发挥作用,有哪一个中国人不是在玩具的陪伴下走进生活的呢? 直到生命终止。玩具依然伴随着人类。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玩具足以说明人类对玩具的依赖关系。节令玩具莲花灯也基于人生礼仪民俗而生成。七月十五盂兰法会的举行,为追荐死者、超度亡灵提供了不同的时机,“佛光接引,往生莲座”的观念,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关爱。莲花灯就在此背景下,象征着为灵魂提供的出路,大量地出现在节日的街头巷尾。虽然。今天轮回的观念已经淡化,但是,莲花灯却作为传统玩具保留下来,并闯入了元宵节花灯的行列,仍然在民间艺求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2.玩具与节令习俗 民间玩具是节令民俗各种事象中最为活跃、最为生动的角色。节日本身是调节劳动节奏、享受劳动成果的必要形式,在节日中追求精神与物质的享受是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玩具在节日中充分发挥着赏心悦目的功能。许多观赏性玩具除了发挥娱乐功能之外,又能装点环境、渲染气氛,使节日的欢乐、喜庆更加浓重。这是人们喜欢在节日中购买玩具的重要原因之 节令玩具的产生背帚与气候、气象相吴。例如,古代盛行在清明节郊外踏青的习俗,此时正是“地气回升”时节,而郊外空旷的田野,又为放飞风筝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风筝成为了清明节的玩具。俗语说:“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死,踢毽子。”抖空竹时双臂运动,增进呼吸,适宜于冬尽春来时节。踢毽子是全身运动,能增加热量、抵御风寒,宜于秋末冬初。又如夏日的“斗草”。冬日的冰车。都是特定气候中产生的玩具。 中国传统节日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民俗事象已经相当稳定。节令玩具在民俗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元宵节的花灯、端午节的香包、中秋节的兔儿爷、盂兰节的莲花灯等等都已成为节日的标志。只要某一种玩具较多出现。就预示着某一节日即将或已经来临。 民间玩具与节令习俗的联系,影响着节令玩具的生产周期,河南浚县一年一度的“古正月会”和淮阳县一年一度的“太吴陵庙会”,都是当地泥玩具的销售旺季。这些玩具在庙会前进入生产高峰,店会结束,生产停止。这种现象决定了节令玩具从业艺人队伍的不稳定性。节令玩具的生产春往往是临时性的角色,在一丰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从事其他的固定职业。只有少数优秀的艺人可以依靠玩具为生,最终成为专职的节令玩具作者。 3.玩具与生产民俗 物质生产的民俗对玩具的影响作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农村的孩子喜欢马、牛、羊、车、犁等与生产相关事务为题材的玩具;渔民的孩子则多以船、网、海螺、鱼骨、贝壳为玩具;牧民的孩子多以刀枪、兽骨、兽角为玩具。至今仍流行于北京地区的羊矣节骨“拐”,即来源于元代游牧民族的生产习俗。一方面。孩子们习惯于已有的生产生活事象,熟悉周围的生产用具与生产成果;另一方面,他们也受到所处生产环境的局限,无法作出别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喜欢身边的事物。不如说他们只能接受身边的事物。 基于生产民俗所产生的玩具,具有较强的认识功能。它们可以暗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炫耀劳动行为的光荣。这些基于生产民俗的玩具体现着对生产劳动的肯定与歌颂。 布娃娃和泥娃娃是女孩子演习做母亲时的道具,小锅,小铲、小碗是演习烹饪的道具。生产工具的模型帮助孩子们认识劳动的程序并培养劳动的责任感。舟、车、牲畜、轿马等运载工具,同样以模型的形式出现在玩具中,无疑是对它们自身功能的介绍和宣传。这些玩具在孩子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民间玩具与民俗事象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是分析和研究民间玩具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十分有趣并且有意义的课题。 三、民间玩具的分龚 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在研究领域最为常用的分类标准是功能特征,即以玩具的主要功能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得六大类。 1.节令玩具 指特定节日中的应时玩具,通常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节令玩具往往诞生于节令习俗,同时又使节令习俗更加丰富更加稳定。在中国,许多玩具已经成为节日的标志。节令玩具的g型品种包括:春节期间的鞭炮、烟花;元宵节期间的花灯、走马灯、肖形灯;清明节的风筝;端午节的香包、布老虎、艾人、五丝哨;七-夕的磨喝乐;七月十五的莲花灯、篙子灯;中秋节的兔儿爷、兔子王;冬至的《九九消寒图》等等。 2.观赏玩具 主要是供观赏的塑型玩具,通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功能,并发挥装饰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由于侧重于形象的刻画与表现,因而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这一类玩具包括:各地泥人、面人、塑真、绢人、棕人、木雕、石雕、果核雕,铸铜、铸铁、铁皮玩具等等。 3.音响玩具 指可以发出声响的玩具,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刺激性。适宜于低幼儿童。包括:花啷棒、小锣鼓、小乐器、陶哨、瓷哨、泥哨、竹哨、埙、空竹、地轴、琉璃喇叭、扑扑噔、摇叫、摇鼓、拉叫等等。 4.益智玩具 此类玩具以启发智慧、刺激大脑活动为主要功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理性和竞技性。主要包括:各种民间纸牌、民间棋类、七巧板、益智图、华容道、九连环、樗蒲、骰子、双陆等等。 5.健身玩具 以户外活动器具为主,具有体育器械的功能,在娱乐、竞技中发挥着锻炼身体的作用。包括:蹴鞠、跳百索、铁环、毽子、投壶、秋千等等,空竹、风筝、陀螺等玩具也属于健身玩具。 6.实用玩具 那些除玩具的娱乐功能之外,兼有生活实用功能的玩具就是实用玩具。这一类玩具又可以当做服饰、队具使用,有的可当食品。包括:老虎枕、虎头帽、虎头鞋、吹糖人、糖灯影、香串、糖塔、栓娃石、坐婆婆等等。 按照民间玩具的制作材料为分类标准,可得八大类: 1.泥玩具这是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的品种,包括:泥人、泥娃娃、泥鸟兽、泥哨、兔儿爷,皮老虎以及各种泥土制作的玩具。 2.布玩具泛指一切用纺织。品制作的玩具,其实不单指棉布、丝绸、尼龙、麻、纱等材料制作的玩具都叫布玩具,有:布娃娃、布老虎、香包,荷包、挂片、帐挂等等。 3.竹木玩具泛指一切以植物为材料做成的玩具。包括:木、竹、草、果、果核制成的各种玩具,有木棒娃娃、木头人、花棒槌、刀枪把子、木雕、竹雕、果核雕、竹编、草编、柳编、麦秸编、玉米皮编等等。 4.纸玩具包括:纸龙、纸花、翻花、纸浆塑型、风筝、灯笼、花灯、纸扎等等。 5.金属玩具包括:九连环、花篮环等各种巧环玩具;小锣、小镲、小喇叭等吹打玩具;用铁皮制成的小火轮、小汽车、小炊具、小火炉等;以及铸铜、铸铁,錾铜的长命锁、配饰、吉祥物等等。 6.陶瓷玩具 包括:小陶塑、瓷塑、陶哨、瓷哨、陶模子、陶炊具、陶瓷建筑模型等等。 7.食品玩具泛指所有可食用的玩具,包括:糖人、糖灯影、面人、面花、香串、果实塑型、肖型饼干等等。 8.其他玩具 指使用多种材料做成的玩具,如投壶、彩扎、毛猴、棕人,木偶等等。 民间玩具的分类方法还有多种,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或不同的研究角度。可设立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这本书里采用了以制作材料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以泥、布、竹木、陶瓷四大类为骨干,不适宜分入这四类的玩具一律合拜为“其他玩具”。此法仅用于此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