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虽已进行了20余年,但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在困扰着我们:中国金融体系的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建立一个以市场(核心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即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还是继续维持现有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或者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本书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此作了新的探讨。
中国金融体系的战略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建立一个以市场(核心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即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还是继续维持现有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或者有第三条道路可走?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金融的功能会随着金融结构升级而不断升级,金融的核心功能不是凝固不变的。现代金融体系不仅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便通过存量、流量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要具有最大限度地将经济增长累积起来的风险进行分散的功能。此外,可能还要具有让居民和投资者享受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即要有储备和促进金融资产以不低于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长的功能。这样的金融体系可能具有很多结构性要素,但发达的资本市场则是其最核心的要素。作者进一步认为,在中国的金融体系设计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其最重要的战略要素,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战略模式。
导言 中国应选择何种金融体系
0.1 中国20多年的金融改革为选择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0.2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形成的内在原因
0.3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外部环境
O.4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微观结构
0.5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一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83—2004):历史回顾与路径分析
1.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1.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证描述
1.3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第二章 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一种关于金融功能升级的解释
2.1 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回顾: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差异
2.2 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基于产业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分析
2.3 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基于风险管理的分析
2.4 经济结构与金融体系:基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分析
2.5 结语
第三章 金融体系比较:功能金融角度的分析
3.1 功能金融的分析框架
3.2 功能比较之一——风险管理
3.3 功能比较之二——信息处理
3.4 功能比较之三——监控激励机制
3.5 结语
第四章 金融体系比较:不同法律制度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4.1 法律制度对金融体系的作用
4.2 不同的法律对金融机构的作用
4.3 法律制度与多层次资本市场
4.4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第五章 金融体系比较:不同金融文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5.1 西方金融文化的两个基石
5.2 占主导地位的中国金融文化与西方的差异
5.3 金融文化的多变性与反复性——历史情景分析与对照
5.4 金融文化的多样性变异对市场化金融体系选择的影响
第六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股票市场:功能视角
6.1 金融变革与创新进程中的股票市场:1970一2000
6.2 功能金融视角中的股票市场:一个分析范式
6.3 功能缺失(或缺位)中的中国股票市场:现状与成因
6.4 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定位调整的若干思考
第七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债券市场:构造市场化的基准收益率
7.1 债券市场的功能
7.2 中国国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7.3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7.4 发展中国债券市场的若干思考
第八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货币市场:流动性分析
8.1 货币市场之功能
8.2 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
8.3 发展货币市场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产品创新与体制转型
9.1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发展的相互关系
9.2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9.3 英美德日商业银行体制转型比较
9.4 中国商业银行转型方式选择:产品创新
9.5 中国商业银行转型方式选择:体制创新
第十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非银行金融中介:风险过滤与价值发现
10.1 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历史演变
10.2 现代金融体系中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功能
10.3 中国非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缺失及原因
10.4 重塑金融中介之功能
第十一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货币与信用:货币政策动态分析
11.1 货币理论的困境——“一个难题,两条路线,三种功能”
11.2 传统货币理论分析
11.3 从货币到信用
11.4 从货币到信用的政策含义
第十二章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波动性和稳定性: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新的说明
12.1 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累积性金融风险与爆发性金融危机
12.2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波动源头——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12.3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资产价格波动向经济体系的传导
12.4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危机预警与政策防范
12.5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