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说”风动九州之时,让我们于一笑之中,还历史以清白。本书就是为解秘历史真相,走出“野史”误区所著。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叙说元朝十五帝,将各个方面详尽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您能在每代皇帝的生平故事中熟知元朝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正说元朝十五帝(图文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章恺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戏说”风动九州之时,让我们于一笑之中,还历史以清白。本书就是为解秘历史真相,走出“野史”误区所著。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叙说元朝十五帝,将各个方面详尽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您能在每代皇帝的生平故事中熟知元朝历史。 内容推荐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叙说元朝十五帝,将各个方面详尽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您能在每代皇帝的生平故事中熟知元朝历史。 目录 1、引言(代序):蒙古渊源的历史与传说 元太祖成吉思汗 1、草原战国的终结:“四大战役”建立大蒙古国//3 2、成吉思汗构建新帝国//10 3、逐鹿中原:攻夏伐金//15 4、远征欧亚:掀起黄色风暴//19 5、一代天骄的遗产//25 成吉思汗个人小档案//39 元太宗窝阔台 1、继位之谜//43 2、八大政策与南北分治//49 3、继承父业:灭金伐宋//54 4、欧洲之末日审判:千年王国的阴影//59 5、拖雷之死与窝阔台之死//63 窝阔台个人小档案//69 元定宗贵由 1、脱列哥那称制//73 2、贵由夺权树立权威//76 3、贵由之死//79 贵由个人小档案//82 元宪宗蒙哥 1、轻松的政变//85 2、蒙哥的铁腕统治//87 3、蒙古大军第三次西征的狂飙:旭烈兀西征//90 4、出师未捷身先死//93 蒙哥个人小档案//98 元世祖忽必烈 1、治理中原:汉化的忽必烈//101 2、“农耕”抑或“游牧”: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105 3、缔造新帝国:汉蒙杂糅//109 4、一统中华//115 5、帝国的危机:叛乱四起//121 6、帝国朝政的升沉:经济危机//127 7、铁蹄与神风之战:中日关系的转折//133 忽必烈个人小档案//141 元成宗铁穆耳 1、帝王宝座的第一次争夺//145 2、守成之君//149 3、蒙古帝国的和平之路//153 铁穆耳个人小档案//157 元武宗海山 1、武成授受之变//161 2、武宗“新政”//164 海山个人小档案//169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1、破天荒:顺利登基//173 2、推行科举以兴治道//174 3、“汉法治国”的失败//178 爱育黎拔力八达个人小档案//181 元英宗硕德八剌 1、英宗夺权//185 2、至治改革//188 3、南坡之变:英宗之死//190 硕德八刺个人小档案//195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1、清除叛党//199 2、更张政治//200 3、生不逢时有实无名//202 也孙铁木儿个人小档案//204 天顺帝阿刺吉八 1、大都政变//207 2、两都之战//209 阿剌吉八个人小档案//212 元明宗和世X 明宗之死//215 和世X个人小档案//219 元文宗图帖睦尔 1、文宗复位//223 2、元朝最博学的皇帝//226 图帖睦尔个人小档案//229 元宁宗懿璘质班 短命天子//233 懿璘质班个人小档案//235 元惠宗妥欢帖睦尔 1、身世之谜:元惠宗是赵宋后代吗?//239 2、报仇·夺权·革新//241 3、人祸:天子的堕落//246 4、天灾:全国性的自然灾害//250 5、内忧:皇太子的夺权之争//251 6、外患:元末人民大起义//257 妥欢帖睦尔个人小档案//264 帝国余辉: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帝国 相关参考书目//273 试读章节 当蒙古外有强敌金兵压境,内有各部落、氏族互相吞并,无休止的战争和残杀把漠北诸部人民推进贫因、灾难和死亡深渊的时代里,产生了这样一种客观的历史要求:谁能统一诸部,制止掠夺和残杀,结束混乱和无序的状态,谁就会赢得人民的拥护,谁就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人物。成吉思汗铁木真就是在这个历史使命面前应运而生,最终成为统漠北、振兴蒙古的伟大人物。 成吉思汗对于整个欧亚大陆,无疑是一股悲喜交加的龙卷风,其席卷之威力几乎是空前绝后的。他那锐利的目光往四周一“望”,“天狼”则为之瑟瑟发抖,不寒而粟。高加索山脉以西的“欧城”为之涂炭就是明显的例证,而无际的草原和游牧文化的特质正是造就一个善于奔突的民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1162年,铁木真出身于迭里温·孛勒答合(今蒙古国肯特省达达勒县境内)。他的家族属于蒙古部中的乞颜部,其父名耶速该巴特尔是该部领袖。史载:铁木真“初出母胎”,“头角峥嵘,双目炯炯有光”。而且“手握凝血如赤石”。此极言贵人自有“吉祥预兆”。恰在这天,其父生擒两名塔塔儿部人,其中一将领名铁木真,便以铁木真为自己的儿子命名,借以纪念这一胜利。铁木真9岁(亦说13岁)时,其父被塔塔尔人所害,家产被洗劫,由于本氏族的众叛亲离,连牲畜也被叛离者带走,仅余9匹马。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伦夫人不得不放弃游牧生活,靠拾果子、挖掘野菜,养活自己的儿子们,艰难度日。期间铁木真还一度被叛军泰亦赤兀的奴隶主捕获负枷示众,后趁夜机智地潜逃回家,全家即远迁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铁木真兄弟稍长,在斡难河(鄂嫩河)边捕鱼,以奉养母亲。困境中,诃额伦夫人经常告诫儿子们要为父亲报仇,恢复祖业。 耶速该巴特尔死后,首先惧怕铁木真成为后患的是泰亦赤兀特部的塔尔忽台·乞邻图黑。该部于12世纪未发展成为蒙古诸部中最强大的部落,拥有众多的属民和军队。耶速该死后,许多部落都脱离了蒙古部。塔尔忽台为称霸蒙古,视幼年的铁木真为后患,武装袭击并捕拿了铁木真。铁木真为了重振家业,认识到必须寻求更强大势力的庇护。他与弟弟哈撒儿和别勒古台一起找到他父亲的至交克烈部首领王罕,向他奉献了礼物,并尊王罕为父,表示依附。王罕答应全力相助,通过王罕,铁木真又得到札木合的支持。少年时的磨难和挫折,自幼所负的重托,再加上母亲出色的教育,造就和培养了铁木真异常刚毅的性格和极其过人的胆识与谋略。 在王罕的荫护下,铁木真开始积聚力量。铁木真在绝境中一再奇迹般地脱颖而出。铁木真于1185年消灭了篾尔奇特部。这成就了铁木真在蒙古诸部中的威望,各部首领,尤其是铁木真家族,把统一蒙古、复兴蒙古的希望都寄托在铁木真身上。1186年春,铁木真从斡难河中游的札木合营地迁到怯绿连河上游的桑沽儿小河,独立建营。铁木真不问出身,善于容众,吸引了很多弱小的氏族,被大家拥戴为领袖,表示愿为他去“砍断逞气力者的颈项,劈开逞雄勇者的胸膛”。有20多个部落的人马紧随其后,他们向铁木真盟誓,愿拥戴他为汗。一些原来有名望的乞颜贵族也向铁木真靠拢。忽图刺汗之子拙赤汗和阿勒坛,也速该之弟答里斡赤斤,兄捏坤太子之子忽察儿等人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挟其部众回到铁木真身边。他们在部族长联合会议上,共同推举拥有较强势力的铁木真为可汗,并表示服从。早期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为铁木真的亲信。 1189年,27岁的铁木真经贵族会议推举为可汗,铁木真随即成立了切薛兵组织,并着手整顿和扩充军队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他任命最早追随他的亲信那可儿博尔术和折里麦为总管,并分设了带弓箭的、管修造车辆的、管家内人口的、管带刀的、掌驭马的、负责远哨的和守卫宫帐的等多种职务。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员,除其弟外几乎全是他的亲信。通过这套制度,铁木真组成了一支以那可儿为核心的精悍队伍。他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纪律和制度,以便使他们更适合于大兵团活动,从而为统一蒙古奠定了组织基础。 铁木真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他的对手们的强烈反映。雄踞一方、窥视汗位已久的蒙古贵族实力派人物札木合更是坐立不安,直至剑拔弩张。屠寄《蒙兀儿史记》卷20载:札木合雄勇有大意,能用其民,时人以为贤,称之日薛禅。耶速该死后,泰亦赤兀特、豁罗刺思等诸部均依附于札木合,而札木合与脱斡里勒汗之间又有着亲密关系。此时,札木合打败铁木真,夺其汗位,的确胜券在握。于是,又一场汗位争战正待一触即发。 说来也巧,战争的起因纯属偶然。札木合之弟岱察尔带领人马到铁木真营地抢劫,盗走了铁木真属部答尔马剌的马群。答尔马刺跟踪并射死了岱察尔,将马群夺回。札木合乘机组织泰亦赤兀特、亦奇烈思等部3万人马准备向铁木真进攻。铁木真闻讯,也立即组织了13个古列延,共3万人马前去应战。双方在答兰·巴勒渚特发生激战,史称十三翼之战。在这次战役中,成吉思汗出师不利,奔向斡难河以南的哲列捏山隘。 十三翼之战,札木合虽然取得胜机,但因性情残暴,军纪不严,使各部首领纷纷离他而去,归附于铁木真。其中兀鲁特、忙忽特尤为勇敢善战,遂成为铁木真手下的主力军。十三翼战后,蒙古草原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以札木合为首的反铁本真汗联盟。P1-5 序言 引言(代序):蒙古渊源的历史与传说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而在这个伟大的民族中也产生了一个伟大的黄金家族。蒙古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的政权,大元帝国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成吉思汗在蒙古族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了解蒙古起源的历史对于了解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元朝有重要的意义。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声震天下。 在蒙古人的眼里,他们是上天所赐,是吉祥的象征,是不可战胜的。蒙古人可追溯得最远的男祖先,是从成吉思汗上溯到2000年前的捏古斯和奇颜。传说中的捏古斯和奇颜,可能是远古时代两个氏族的名称,他们在额尔古涅一昆生息繁衍400年,从原氏族群体中分出70个分支——斡巴黑(氏族)。蒙古人的斡巴黑,是出自共同男祖先的人们所组成的血缘集团。每个斡巴黑都保持血缘上的绝对纯洁性,有明确而详细的世系族谱,世代相传。亲族间不能互为婚姻,只能与外族通婚,这种古老的族外婚制在蒙古保留了相当长的时间,在12世纪的蒙古社会中依然能看到此种迹象。 民族的历史起源根据史学家考证,我们现在可以大致得出这样的结论:蒙古人的祖先是东胡,与匈奴、鲜卑、乌桓等具有同一族源,他们曾与匈奴人发生过大的流血冲突,但被打败,四散奔走,形成几种名称不同的部族。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依水草而迁徙,居无常处的生活。公元前3世纪末,形成东胡人的部落联盟,与匈奴为敌,不断向西侵袭。冒顿单于(前209一前174年)时,匈奴逐渐强大起来,东袭东胡,破灭东胡各部,大掠其民众及牲畜。东胡各部均受匈奴人统治达3个世纪之久(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末)。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势力衰落。乌桓、鲜卑乘机而起。 乌桓、鲜卑是东胡人的后裔。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破灭东胡以后,一部分东胡人居于辽河流域的乌桓山,一部分居于潢水流域的鲜卑山,故称乌桓、鲜卑。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9一105年),汉朝击破匈奴,北单于出走它地,鲜卑人转徙到该地居住。匈奴余者10万余落,皆自称鲜卑。鲜卑至此便强盛起来,到2世纪中叶,即檀石槐统治时期,据《三国志》描述:尽据匈奴故地,占据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各部首领割地统御,各有分界。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军事联盟也随之瓦解。 根据考古发掘与汉籍中记载的有关鲜卑人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也基本证明蒙古人与鲜卑人有渊源关系。 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北史》卷94《室韦传》)。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五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蒙古”者,即长生的或永恒的部落。这和拉施特《史集》记载的蒙古历史传说也基本吻合。 民族的神话传说传说日:大约距今两千年前,古代被称为蒙古的那个部落,与另一些突厥部落发生了内讧,终于引起战争。据说,另一些部落战胜了蒙古人,对他们进行了大屠杀,使他们只剩下两男两女。这两家人逃到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四周唯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通过一条羊肠小道,历尽艰难险阻可达其间外,任何一面别无途径。在这些山中间,有丰盛的草和气候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名叫额尔古涅一昆。额尔古涅一昆意指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山林地带。 但到了唐朝中期,蒙古族在山林中日益繁衍,地盘日益狭窄而无法容纳,他们想去向外发展。由于草木丛生,当年祖先进来的通路已经被堵塞。他们想了各种办法,最后找到了一处铁矿,准备了大量的木材和煤,又捉杀了70头牛马,剥下整张皮,做成锻铁的风箱,然后一起出动,70个风箱一起鼓风助火,将铁矿熔化,不仅得到无数铁,而且开辟了一条通路。从此蒙古人离开了那片狭小的土地,到广阔的草原去游牧,逐步西迁。 这个优美的传说一直在蒙古部落中广为流传,许多部落都自称“曾拉过风箱”,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也没有忘掉这段美好的往事,在他们的氏族部落中有一种习俗和规矩:在除夕之夜,准备好风箱,煤,铁,把少许铁烧红锤打,以此来纪念当初祖先解放部落的伟大功绩。 另外,在《蒙古秘史》中的神话,蒙古人的祖先是上天降生的一条苍狼和一头来源不明的白雌鹿。这对夫妻占据了不儿罕·合勒敦周围的地区,不儿罕·合勒敦是一座山,现在认为即是鄂嫩河与克鲁伦河河源附近肯特山脉的大肯特山。在这儿,他们的惟一子嗣巴塔赤罕降生。他是一位男性,是所有的众多蒙古部族的始祖。我们获知,巴塔赤罕的第11代孙名叫朵奔篾儿干的,娶了豁里刺儿部的一位年轻女子阿阑豁阿。在她丈夫在世的时候,她给他生了两个儿子。朵奔篾儿干死后,她与驾着月光的神人又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中最小的叫孛端察儿,是孛儿只斤斡孛黑的创建者,这是蒙古氏族中最古老的氏族,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就出生于此氏族。 虽然成吉思汗早期祖先的谱系充满了奇异和神秘的成分,但它仍透露了有着重要历史内涵的蒙古社会结构的一些有趣特点。首先,巴塔赤罕与成吉思汗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只是建立在惟一的父系血统基础之上。根据蒙古人自己的“官方”记载,阿阑豁阿这个妇女,是从虚构的过去历史存在的血缘系统链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她在其他均为男性的血缘线中的重要和尊贵位置清楚地表明了蒙古社会中妇女的崇高地位,预示了她们后来将要在帝国的出现和巩固中所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其次,部落和氏族有着虚构的祖先。虽然从理论上讲,蒙古部落和它的高贵氏族孛儿只斤的所有成员都有亲缘关系,但每个部落或氏族的成员都包括非男性亲属的群体。外来成分的融合——他们是出于政治目的而联合起来的依附氏族或群体——在朦胧的和传说中的过去,仅仅用“发现”共同的祖先这一权宜之计而实现。这样,正如我们先前所探讨的,部落和氏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产生的,是用编造系谱、用神话传说的祖先给血统上无关的各部分提供虚构的血缘亲属关系来实现的。这样的作法使无关的种族群落间有了后来制造出来的共同血统,它是草原游牧部落问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共同与必要的因素。 成吉思汗的祖先在成吉思汗的祖先中,海都似乎是史料最全的第一人。在老一辈世系中,他是孛端察儿的玄孙。根据波斯史学家拉施特保存的材料,海都在几个蒙古氏族之上实行了松散的宗主权力而且成功地使一个沿克鲁伦河从事游牧生活的部落——札剌亦儿处于他的控制之下。虽然没有提供确切的时间,但海都显然在辽王朝(907一1125年)的最后几十年中都很活跃。然而,人们通常认为海都的孙子合不勒建立了最初的蒙古“国家”。他使用可汗的称号而且统治着所有的蒙古人。拉施特告诉我们,在合不勒时代,蒙古人和女真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后者显然把蒙古团结一致的发展看作对他们安全的威胁。为了缓解来自这方面的危险,女真人决定通过谈判使蒙古人进入他们的纳贡网。他们邀请合不勒来宫廷,但外交行动失败了。这个蒙古首领,先在一次盛宴上饱餐一顿,之后开始大醉,在激动之余,他用手抓住皇帝,揪了他的胡子,接着被人制服。最初,金朝皇帝决定宽恕这一鲁莽行为,允许合不勒回去。然而,出于另外的考虑,他又派官员去追赶,要把这个自命不凡的首领追回宫廷进行严惩。皇帝追赶合不勒的动因仅仅是为了诱使他进入陷阱而杀死他。但这些事件后不久合不勒死去,女真人才没有进行报复。 不管怎样,合不勒死后,女真人和蒙古人之间的仇恨持续不减。不久以后,蒙古人通过他们与弘吉剌部的婚姻关系,卷入了与塔塔儿人的严重纠纷。女真人向后者提供支持以削弱和分化他们桀骜不驯的邻居。面对这些难以对付的敌人,蒙古人迅速地召开忽里勒台,选举俺巴孩作为他们的新汗。作为泰赤乌氏族的建立者,俺巴孩是海都的第二个儿子察刺孩的后裔,这样,他就是已故合不勒的从兄弟。他的统治时期显然很短暂,当他被塔塔儿人捕获并移交给金廷后,即行结束。在那儿,他被钉在木驴上缓慢而痛苦地死去。以后,蒙古人选定合不勒的第三个儿子忽图剌作为俺巴孩的继承人。汗位回到孛儿只斤氏族使俺巴孩的子孙泰赤乌氏族产生了怨恨,这是以后的日子里,两氏族之间发展起来的深仇大恨的根源所在。忽图刺统治时间,我们仅仅知道他为了报复塔塔儿人参与害死俺巴孩而对塔塔儿人开始了一系列不成功的进攻。他死时周围的环境和是否有一个继承人都没有被提及。蒙古人力量和团结的衰落和瓦解,不管是否由他的死亡而引起,可以相当肯定地确定在12世纪60年代,即铁木真出生的那10年。 虽然在合不勒、俺巴孩和忽图刺统治下达到的暂时统一构成了向国家形式迈进的第一步,但这只不过是一个不稳定的试验灶步骤,是一个意义易被夸大的步骤。这三个人从本质上讲,是在战争期间被推举的部落军事首领或汗。他们并不是永久性的皇帝或可汗,而且,甚至没有恰当的证据暗示这个时候出现过任何类型的行政机构或者独立的、与传统的血缘结构相对立的权力系统。对这一短暂统一的经验和回忆也许对蒙古民族的团结有益,但对于后来蒙古帝国赖以建立的有关制度方面的基本原则来说,它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初步的工作必须从头开始。而这个历史重任就交给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章恺 2005年11月于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